科学教育发展观指导下的教师教育_科学教育论文

科学教育发展观指导下的教师教育_科学教育论文

科学教育发展观引领下的教师教育,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发展观论文,教师论文,科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最近,党中央、国务院对我国今后一段时期的发展做出了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又一次重大调整,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战略构想。联系教育领域的发展问题,我们必须坚持科学教育发展观,加快教师教育发展。科学教育发展观是科学发展观在教育领域中的体现,是关于教育工作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与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它不仅包括要发展教育,而且包括为什么发展和怎样发展教育的问题。教师教育选择不同的发展观就会有不同的发展道路、模式及发展战略。[1]在教师教育中坚持科学教育发展观就是要注重教师素质的全面发展,把教师的终生发展作为教师教育的目的,把教师教育看作一个系统,努力实现教师教育的创新。

一、以人为本,建构教师教育新理念

科学教育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科学教育发展观的落脚点在“人”,归根到底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是科学教育发展观的本质,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核心思想,也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以人为本的核心在于对人性的充分肯定,对人的民主的尊重,对人的潜能智慧的信任,最有效地激发人的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坚持以人为本,首先要注重教师素质的全面发展。教师教育应当时刻关注:社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教师,教师究竟需要依靠什么样的素质应对未来。未来的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品格,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有健康的体魄及体育文化修养;未来的教师还必须具备一定的创新精神和较强的实践能力。坚持以人为本,还应树立教师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教师终生发展的理念。教师教育的一切工作是为了教师的发展,而且教师的发展是一个终生的过程。这意味着教师素质除了显性的可以量化的构成之外,还有隐性的缄默的成分,这些同样影响到教师的职业生活和教育教学的成败。[2][p.13]教师教育不可能教给所有教师一套现成的教书育人的方法,它只可能为教师的未来发展铺垫坚实的基础。正如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学校接受的还只是基本教育,尽管这个基本教育很重要,但毕竟不是人生所受教育的全部,活到老学到老,教师的成长最终要在社会的伟大实践和自身的不懈努力中来实现。因此,教师教育应当以教育为己任,为更多的教师成长提供基本的学习条件、优化学习的氛围与环境、提供系统完备的学习指导。

坚持以人为本,还应充分发挥人文关怀和道德情感在教师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仁爱思想在我们中华大地延续几千年,有着浓厚的历史渊源,养成了中华民族善良、忠信豪爽、扶危济困、乐善好施的传统美德。作为培养现代师资的教师教育,更应以弘扬民族精神为己任,培养教师热爱学生、热爱生活、追求高尚情操。只有教师拥有人文关怀和道德情感,我们民族的未来及未来的民众才可能拥有人文关怀和道德情感,我们的民族才能充满无限的希望。

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高教师教育质量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教育发展观的基本内容,它们是相互联系的一个整体。全面是指教师教育各个方面都要发展,协调是指各个方面的发展是相互适应,可持续强调发展进程的持久性、连续性和再生性,是科学教育观的重要体现。科学教育发展观把教师教育的发展看作是一个全面的、系统的、协调的过程。

(一)全面发展教师教育,朝开放化、专业化、一体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教师教育开放化就是要求教师教育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是指除了原有的高师院校可以培养师资外,其他综合性大学也可以参与教师教育,且原有的高师院校自身也日益成为一个开放的系统。这不仅是师资培养机构和培养模式的转变,更是新时期提高教师教育质量的需要。教师教育专业化,就是要求教师教育机构培养的教师应达到专业化的水平,这也是教师职业发展日趋专业化的客观要求。目前,我国教师职业的专业化水平还比较低,我们必须增强教师教育专业意识,提高教师教育机构培养教师的专业性水平。教师教育一体化,就是为了提高教师的素质和水平,将整个教师教育过程中过去相互隔离的职前培养、入职培训和职后继续教育视为教师终身教育体系中一个前后相互联系、彼此不可分割的完整过程。这就需要打破以往教师教育管理体制上的条块分割,建立协调统一的领导体制和管理模式。教师教育现代化,就是要培养与现代化教育相适应的现代师资,其关键是教师教育学科建设现代化。

(二)协调发展教师教育,做到统筹兼顾,科学规划。随着教师教育结构的调整和改革的深化,各种矛盾相互交织,必须从教师教育发展全面出发,统筹发挥政府管理、社会广泛参与和市场适应调节,教师教育机构自主办学,探索建立新的教师教育运行机制。按照“优化公办、发展民办,引进外办,鼓励联办”的发展思路,推进教师教育办学体制多元化。探索建立现代教师教育制度,逐步形成自主管理、自主发展、自我约束、社会监督的机制。在政府和市场之间形成制度化的调节机制,开创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主办学的发展新路。探索建立符合高校办学规律的内部管理体制,充分激活学校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形成科学的高校领导决策机制、人事激励机制、资源流通机制、投资融资机制等。协调发展教师教育,还必须统筹教师教育与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发展,努力提高教师教育对社会的贡献力。教师教育不能脱离社会文化,远离经济科技,要在融入和服务社会经济发展上有新突破。教师教育在今后发展中还应进一步加强国际教师教育合作与交流,鼓励跨国合作,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大力发展教师教育服务贸易,开拓对外教育服务市场。

(三)可持续发展教师教育,实现速度、结构、质量和效益的统一。在当前,我们可以从教育质量、师资队伍、学校规模三方面努力实现教师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第一、教育质量的可持续发展首先要求各类教师教育机构统一师资培养规格,教育主管部门应以社会或大学对课程要求水平的认定为基础具体明确教育培养的人才规格,重新确定各级学位标准。其次,要正确处理教师教育中学术性和师范性的关系。正确处理两者关系,关键是要解决师资培养过程中学术专业培训和教育专业培训的顺序安排和结合方式的问题。最后,应正确面对并合理解决由于近年来高校扩招后带来的生源质量下降的问题。教师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遵循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在充分市场调研和科学的就业预测基础上,确定招生专业和招生规模,而且我们要尽量能让大批优秀的青年进入师范院校,进入未来教师职业,这是实现教育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第二、师资队伍的可持续发展一方面取决于原有师范院校教师队伍规格层次的提升。提升的具体方法有以下几点:以课程建设为切入口,以学科科研为先导,带动和促进教师科研水平和教育水平的提高;鼓励并创造条件让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学术交流;鼓励青年教师在岗位上提升学历;大胆任用青年教师,让他们成为教学、科研的骨干。当然,除了做好“内培”,还要做好“外引”工作。吸引其他岗位学者到大学任教,不仅要以优厚的待遇吸引人,还要以真挚的感情凝聚人,以事业的发展激励人。第三、学校教师规模的可持续发展,关键是要放眼未来,合理规划,正确处理好过渡与发展的问题。我们要充分利用和妥善处理现有的教学资源,使其发挥最大的功效。而且还要避免校产资源的人为“贬值”的流失。最重要的是,调整后的教师教育,应充分考虑其规模的合理性和布局的超前性,使其同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基础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相适应。

概言之,在我国师范教育向教师教育转型过程中,带来的不仅仅是机遇,更多的是挑战,我们只有坚持科学教育发展观,努力实现教师教育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才能真正实现教师教育质量的提升。

三、以创新为主线,促进教师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科学教育发展观强调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更新观念,开拓进取。以科学教育发展观为指导,实现教师教育的大跨步前进,就必须实现教师教育的创新。教师教育创新的总体框架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教师教育制度的创新。教师教育的有关部门应尽早重新修订《教师法》、制定《教师教育条例》、建立并完善教师准入制度、教师资格考试制度和定期认定制度、教师终身教育制度、教师教育机构资质认证制度、课程鉴定制度、质量评估制度以及教师教育经费投入保障制度。而且要特别加强教师培训市场的监管,教师培训工作必须理顺管理体制。为此,需要正确理顺三个关系:一是理顺不同系统部门之间的关系;二是理顺教育系统内部相关部门之间的关系;三是理顺教师教育和教师工作系统内部的关系。[3][p.14]只有正确处理这三个关系,逐步建立并完善相关制度,才能真正实现教师教育的制度创新。

(二)教师教育体系的创新。与计划经济体制下封闭型的教师教育体系所不同的是市场经济体制下教师教育体系应当是灵活、开放的。在2002年召开的全国教师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十五”期间教师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初步形成以现有师范院校为主体,其它高等院校共同参与,培养和培训相衔接的开放的教师教育体系,基本形成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需要的基础教师队伍。[4][p.171]这样一个灵活开放的教师教育体系在新时期一定阶段下应该是一个以高水平大学为先导,众多师范院校为主体,其他高校广泛参与,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相互沟通、相互促进的教育新体系。而且新时期开放灵活的教师教育体系的建构,应该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必须采取分区规划、分类指导、分步实施的策略。

(三)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创新。我国传统的教师教育课程,从课程性质来看,类别单一,必修课占绝大多数而选修课太少,理论课占多数而实践课欠缺。从课程结构上看,偏向综合性大学的模式,师范性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所占的比例很低,有些师范院校甚至只开设教育学、心理学及教学论等少量的教育专业课程,没有充分体现出师范的特性,实践课也是呈缩减的趋势。要切实加强教师教育创新,培养高素质、创新型的师资,就必须创新现有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一要转变教育职业不需要很高的知识水平,否定学术性而一味强调师范性的陈旧观念,提高学术标准,培养高水平师资;二要按照“教师专业化”的标准,合理安排公共基础课、学科专业课、教育专业课及教育实践课的比例,体现师资培养的学术性和师范性的统一。

(四)教师教育技术和手段的创新。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仅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也改变着教育和学习方式。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是教育事业实现新的跨越式发展的关键因素。教师教育应当抓住这一契机,推进技术手段的信息化进程。比如在教师继续教育中,充分运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打破时空间隔,沟通各种教育形式,实现大规模,高质量、高效益地培养培训教师。另外在网络环境比较发达的地区,教师教育可以通过网络教育、卫星电视、利用光盘和其它媒体学习并交互使用,在一些欠发达地区,要充分利用光盘和卫星电视教育。不过教师教育的信息化手段和方式必须与学校教育、面授辅导相结合,因为教师的职业养成离不开面授和学校文化的熏陶。

在科学教育发展观引领下教师教育的发展,还必须努力把握教育发展的良好战略机遇期。21世纪头20年是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牢牢把握历史赋予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加快新一轮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努力实现教师教育发展的总目标。一是要建立与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现代教师教育制度,建立现代教师教育标准体系,形成现代教师教育监管制度;二是要把教师教育全面纳入高等教育系统,构建以师范院校和其他举办教师教育的高校为主体,高水平大学为先导,专科、本科、研究生三个层次协调发展的现代教师教育体系,形成以本科和研究生为主的教师教育格局,力争在2015-2020年基本实现本科化。

标签:;  

科学教育发展观指导下的教师教育_科学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