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安全技术职业学院,湖南长沙 410000
摘要:本研究先通过调查了解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了做好顶层设计、营造崇尚工匠精神的氛围、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强化教育教学改革等实现培育路径。
关键词:工匠精神;高职院校;技能人才
从2016年至2018年,工匠精神被三度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充
分说明工匠精神在我国经济建设中日益被重视,在2019 年两会上,郑亚莉认为:当前,我国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处于关键时期,实现升级和转型更需要大量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而高等职业教育就是以就业为导向,着力培养大批满足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如何培育未来的大国工匠,让中国制造摆脱廉价低质的形象,增强产品附加值,逐渐成为全球的质量标杆,是值得教育人员深思的重要主题。高职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和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为我国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和输送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任高职院校要转变理念、统一思想、突出特色、办出水平,将工匠精神的培育贯穿于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过程,探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培养,提升教育质量,填充教育内容,拓展教育范畴,培育工匠技能,营造“匠心”文化,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将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
一.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的现状
(一)培育场所以思想政治课课堂为主
高职院校思政教学部门主要承担了学校的思想品德教育、就业指导等教学任务。通过对部分高职院校的调查,结果显示目前高职院校主要由思想政治教学部门承担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工作,其他专业教学部门较少涉及,至少在教学任务安排和人才培养方案中没有专门做出表示,其他专业教师在上课过程中也不会刻意向学生介绍工匠精神。高职院校安排由思想政治教学部门承担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任务,与社会上普遍认为工匠精神是一种意识形态,属于思想方面的范畴有关。
(二)培育主体以学校专职教师为主
目前,一些高职院校从企业、行业引进兼职教师的力度不大,引进技术能手、大师名师的效果不佳,甚至流于形式,引进的大师、名师只是出现在口头上、文件上,实际情况却是大相径庭。因此,培育工匠精神这一块工作主要由高职院校专职教师承担。正如前面所述,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工作主要由思想政治课教师来完成,同时专业课教师也承担了部分的培育工作。而从企业、行业来的兼职教师一般只是讲几次课,简要介绍企业的情况、自己的工作经验,没有形成系统的知识传授体系,与工匠精神培育工作关系不大。
(三)培育方法以理论讲述为主
调查显示,目前部分高职院校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以理论讲述为主,实践培育很少或者几乎没有。学校思想政治专职教师在课堂上或单独开设内容,利用若干个课时讲述工匠精神,或在讲授其他内容时穿插讲述工匠精神。理论讲述时,教师会选择一些知名的工匠案例,对这些案例加以分析,在这个过程中,强调工匠精神的重要性。或者结合目前我国的形势,阐述工匠精神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无论是在校内实训还是校外实训中,教师或师傅都比较少地特意强调工匠精神,只是偶尔提及一下。
(四)培育评价以考试为主
高职院校在评价和考核学生的工匠精神时,以理论考试为主要评价方式。考核内容侧重于工匠精神的概念、意义、培养方式等理论知识点,或以案例的形式考核,要求结合案例回答一些问题。考试评价方式会促使学生去死记硬背有关工匠精神的理论知识,对学生扩大相关的理论视野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甚至在教师不停地讲述中和为应付考试的“死记硬背”中,可能也会“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实际行动有一定影响。但是学生对工匠精神理论上的掌握还是比较肤浅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对学生的影响也就慢慢地淡化,最后消失。
二、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高职院校不重视
当前,高职院校还受制于普通教育目标,没有认识到工匠精神的培育对职业教育的价值。高职院校领导层比较关注技能竞赛、重大项目申报等方面,而忽略学生工匠精神培育这种“既看不见又摸不着”的事情,导致很多职业院校对“传技”和“育人”关系的把握出现了偏差。
(二)部分教师自身缺乏工匠精神
现在社会上出现一些只求速度、不求质量的浮躁风气,这种风气侵蚀到了平静的校园,影响到一些教师的价值观,甚至部分教师耻于被称作“教书匠”,不屑于培育工匠精神,自身也缺乏工匠精神。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主要表现有:部分教师的备课敷衍了事,多年都是用着“丝毫没变”的教案;部分教师不愿意接受新生事物,网络教学应用能力差,不适应“互联网+”教育的形式;部分教师上课方法陈旧,不虚心向别人请教,不花时间钻研;部分教师下了课就直接走人,极少去辅导学生;等等。教师自己缺乏工匠精神,怎么可能教给学生工匠精神呢?不会教,也教不出来。
(三)专业教育缺乏工匠精神
专业教育强调技术技能的培养,学生通过专业教育学习各种专业知识,掌握技艺,从而为就业和创业创造条件。调查显示,部分高职院校在专业的发展规划和人才培养计划中没有强调工匠精神的培养,专业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也少有提及工匠精神。这或许与工匠精神只是一种文化观念,不能实际体现在人才培养计划当中有关。其实,专业教育是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最好阵地,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专业实际学习,更为深刻地理解工匠精神的内涵,也更为清楚在专业领域内如何更好地把自己打造成为一个具有工匠精神的人。
(四)缺乏实践支撑
高职院校一直以来都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很多教师都是从学校毕业后就从事教学工作,没有经历过生产一线的洗礼,缺乏实际工作经验。调查表明,部分高职院校的教师下企业锻炼等实践培训流于形式,其实践能力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提高,所以教师并不能把实践中的工匠精神很好地传授给学生。学生更多的是从理论上感性地了解工匠精神,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对工匠精神具有一定的认识,但由于没有亲自经历,缺少切身体会,认识会流于表面。至于学生到企业实习,目前来看效果并不是很好,由于学生不一定能到企业岗位实际锻炼,存在“走走看看”的现象,再加上实习时间短、工作技术含量低,学生并不能很好地领悟工匠精神。
三、高职院校培育工匠精神的有效途径
(一)做好顶层设计
高职院校要加强工匠精神的培育,首先学校领导要予以高度重视,把培育工作与学校的发展联系起来,高度重视工匠精神的培育工作。高职院校领导层要认识到工匠精神的培育对社会、学校发展的重要性,自觉把它作为自己的一种责任看待。如何将工匠精神与日常教学、日常工作很好地结合起来,需要学校做好顶层设计,需要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学校可以组织相关专家,摸清楚学校的实际情况,了解学校的教学特点、师资特点、学生情况等,再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工匠精神培育顶层设计,全校从上到下都主动参与到工匠精神培育工作中来,将工匠精神的培育工作与日常教学等工作有效融合在一起,力促培育工作常态化。
(二)营造崇尚工匠精神的氛围
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是一个持续和不断内化的过程,高职院校必须要营造出崇尚工匠精神的良好氛围。一是高职院校需要设立专门的部门负责工匠精神的培育工作,制定工匠精神培育评价和考核机制,为营造崇尚工匠精神的氛围奠定组织基础;二是高职院校要经常性地举办一些活动,如演讲、观摩、比赛等,这样既可以丰富校园文化,又能够让学生看到形成工匠精神的巨大作用,从根本上认识到工匠精神的形成于人于己都非常有益,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精神;三是要把工匠精神融入学校的文化基因,让每个教师、每个学生都感受到工匠精神在校园的存在,受到工匠精神文化的熏陶。
(三)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
高职院校的专业课程更是锤炼学生专业技能的地方,也是大学生认为能学好本领的重要场所,所以专业课程课堂是灌输工匠精神的重要场所。专业教师在教学前应当自我了解市场对本专业的要求,也纯熟的掌握相应的技能,然后进行教学课程的设计,在设计时,应当自觉的对学生的诚信意识、奉献精神、服务意识的培养纳入其中,将工匠精神中“一丝不苟、知行合一、尊师重道、精益求精”的内涵贯彻到教学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强化教师的工匠精神培养,要采取多种手段,养成教师的工匠精神,上行下效,只有具有工匠精神的教师才能培育出具有工匠精神的学生;二是强化教师的实践能力,没有实践就不能理解工匠精神的精髓,只能纸上谈兵,高职院校要完善教师下企业锻炼制度,杜绝“蜻蜓点水”和“走马观花”式的实践培训,要让教师真正融入企业,在实践中历练,在实践中培育自己的工匠精神;三是从企业与行业第一线聘请“能工巧匠”进校园,为学生授课或者做报告,让学生直观感受工匠精神,了 解和接受工匠精神。
(四)在实训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在实际工作中得以体现,所以学生只有通过实践活动才能真切的体会到工匠精神的实质,并持之以恒的坚持追求工匠精神。为了培养职业学院学生手脑并用,知行合一的能力,往往实训课占比较高,也是真正能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场所,高职院校应当建立模拟企业工作室,工作室既能够传授技艺,又能衍生培育出很好的产业。最近几年,提倡混合式教学模式,线上线下相结合,利用网上资源甚至可以直接连线企业,在遇到不懂之处,听从专家的解说,进一步完成实训操作。例如,市场营销专业进行实训期间,学生们可以按照计划,在规定的时间内打卡上下班,于正式从业人员一样进行模拟工作,完成规定的工作任务,有计划有过程汇报有总结,市场营销专业学生 不仅需要市场调研,统计分析数据进行分析预测,还需要掌握新媒体技术,运用互联网技术,采用线上线下多管齐下的方式对产品、运营、活动等进行分析和应用。以旅游电商行业为例,这类企业近年来有一个新增的岗位叫旅游数据分析员,目前的需求量较大,这一岗位要求学生具备较好的耐心,能够细心地处理数据,得出结果更要精益求精。与该行业其他岗位要求相比,数据分析员的技术含量更高,从业人员的提升空间也更大,必须具备工匠精神,才能将自己的工作做到精益求精。
(五)加强校企合作在实践中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
虽然学校有实验室或实训室甚至模拟工作室,但与真实企业之间仍然有着本质上的差别,短期见习、实训可行,但要培养学生工匠精神,还需要长时间的打磨和锤炼,同时还需要真实的工作环境和企业文化熏陶。因此,高职院校应当开展校企合作教学,令学生真正进入到企业中进行工作实践,在感受企业文化的同时培养工匠精神。例如,某高职院校和某房产企业进行了校企合作,企业向学生介绍企业文化,并把每周的“销售周明星”的照片放入橱窗进行宣传;并对“年销售冠军”进行适当奖励,安排优秀员工和父母一起旅游出行,这类措施能够对学生进行有效激励,令学生真切认识到对工作应当精益求精;该企业在评选基层管理人员时从不论资排辈,而是选择服务能力强、团队合作能力优越的员工或学生予以晋升,这大大激发了学生的热情,鼓励学生对工作更加认真负责。通过一年的校企合作,该校学生的精 神面貌有了很大改善,基本具备了工匠精神。
通过梳理“工匠精神”,分析和阐释“工匠精神”的内涵和意义,提出培养学生具有“工匠精神”的策略,使学生具有职业认同感,在工作中发挥“工匠精神”。教师要分析工匠精神与高职教学的关系,在教学中灌输“工匠精神”的重要性,并注重教学策略与方法。重点应用国外制造业发展“工匠精神”的模式,提升国内高职教育的内在品质;完善职业教育制度,构建基于“工匠精神”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机制,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工匠习性,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匠心精神”。
参考文献
[1]王丽媛.高职教育中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J].职教论坛2014,(22).
[2]叶桉,刘琳.略论红色文化与职业院校当代工匠精神的培育[J].职教论坛,2015,(34).
[3]王新宇.“中国制造”视域下培养高职学生“工匠精神”探析[J].职业教育研究,2016,(2)
[4]黄君录.高职院校加强工匠精神培育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6(8): 50-54.
论文作者:肖伟
论文发表刊物:《城镇建设》2019年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9
标签:工匠论文; 精神论文; 学生论文; 高职院校论文; 教师论文; 工作论文; 企业论文; 《城镇建设》2019年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