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与探索论文_陆玉贵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与探索论文_陆玉贵

身份证号码:45212719830824xxxx

摘要:从学校的特色与培养目标定位出发,结合我校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自身特点,提出了适应新的就业形势的课程体系建设的整体设计方案。从近几年毕业生的就业去向分析,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对于人才的培养起了积极作用。

关键词: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

1课程体系改革的必要性

近年来,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十分迅速,电子信息产业已成为我国经济的支柱产业。电子信息产品不断更新,技术不断进步,这就要求电子信息人才要及时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为此,国家人事部、信息产业部,于2006年联合发出了关于印发《信息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653工程”)实施办法》的通知,目的在于及时更新各类信息专业技术人才专业知识,提高创新能力。高校作为我国经济建设人才的培养基地,理应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合理设置专业课程,以顺应我国经济建发展的要求。

2培养目标、服务方向及人才需求预测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具备物理电子、光电子、微电子领域的宽厚理论基础、实验技能和专业知识,具有良好的外语能力,知识面广、思维活跃、工程能力强、基本素质好,能在该领域从事各种电子材料、元器件、集成电路、集成电子系统和光电子系统的设计、制造及相应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开发等工作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毕业生既可在科研、生产单位和高校从事电子科学与技术领域的设计、研究、开发、教学、管理工作。随着我们国家正式宣布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我国的高等教育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环境。当今世界,电子信息化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技术发展水平和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争取电子信息技术及其产业优势的斗争,已经成为国际政治、经济和军事斗争的热点之一。谁要想立足于现代国家之林,在国际上拥有自己的应有地位,在斗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谁就必须拥有先进的电子信息技术和建立并不断发展自己的强大的电子信息产业。我国大多数民用和国防工业企业的电子信息化水平仍比较低,市场竞争力弱,严重制约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国防现代化的实现,采用先进的电子信息技术对工业企业进行改造,对提高工业企业的劳动生产率、现代化水平和产品质量有重要意义。

3当前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电子信息工程作为21世纪的一个热门专业,受到了人们与社会的广泛关注,加强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的教学,能够培养出满足现代化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然而,一些高等院校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的教育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进而影响了该专业人才的有效培养。具体表现为:(1)课程设置缺乏合理性。一般情况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在前两个学年所安排的课程并不多,但是在第三学年则往往会安排比较多的课程,这种课程设置对学生保持学习的紧张氛围极为不利;与此同时,在第三学年安排过多的课程,将会影响到学生的实践,进而不利于其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2)学生在选择选修课时,学校或教师并未对其进行适度的指导,进而致使学生培养缺乏系统性。(3)学生自学能力较差,且缺少工程实现能力,其所掌握的知识仅仅局限在书本上,无法将书本上的知识灵活应用到实际当中。针对上述这种情况,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进行课程体系的改革与探索,是极为迫切且有必要的。

4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对策

4.1课程体系的优化改革

课程体系合理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教育教学效率与质量,因此,必须对课程体系进行优化改革。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改革的主要内容为:(1)在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与跨学科课程等方面,应当进一步增加跨学科课程所占的比重,从而满足“宽口径”的需要;(2)在选修课和必修课方面,应该适度增加选修课所占的比重,从而满足社会多元化发展的需要,学校可设置不同专业方向选修课形式,以便学生进行选择;(3)在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方面,可适度增加实践课程所占的比重,以充分体现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实践特点;(4)在课时结构、课程数量方面,应当注意科学性与合理性。学校在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进行安排时,不可将所有的重点课程、专业性强的课程都集中安排在第三学年,可转变以往传统的课程设置模式,对所有课程进行合理的安排。

4.2强化实践教学

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教学中,应当在加强理论知识教学的前提之下,注重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即学校可围绕以培养学生基本技能、设计能力、分析能力、探索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基础,以强化教学内容更新与课程体系优化为关键,积极开展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建立和基础理论教学相连接的实践教学体系。具体而言,就是改变以往的实践教学模式,从第一学年开始就要求学生进行各个方面的实践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操作能力。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而言,学生可参加的实践活动有五大类,即实验类、工程训练类、科技活动类、创新训练类以及研究和综合设计类等等。

4.3改革教学考核方法

在对专业进行考核的过程中,不可一直停留在考核的表面之上,高等院校或者是学科教师应当对每一门课程的实际特征进行仔细的研究,进而依据其特征来制定合理的课程考核方法,从而提升考核的科学性。比如在对一门课程进行考核时,教师一般会结合平时成绩、卷面成绩、实践成绩等几个方面,通过对这几个方面所占比例的合理安排,最终得出学生的学科成绩。通过合理课程考核不但能了解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还能够掌握学生的实践技能水平。教师应当依据课程特点,灵活决定考核的方法,部分课程进行考核时,(如DSP原理及应用):应当由三部分构成,即平时成绩(30%)、实验(30%),期末卷面考试成绩(40%)。在依据“边研究、边实践、边探索”的发展过程,对电子信息工程课程体系进行了科学合理的改革,学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获得不错的教学效果与教学质量。从理论教学上而言,在改革课程教学体系,优化教学方法之后,能极大的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在实践教学上,学校通过各种教学手段,例如实验操作、实物参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且优化教学考核方式,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与实践水平,为将来学生更好的参与实际工作打下坚持的基础。

5结束语

我院的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与国内其它高校相比,由于开办时间不长,课程体系不够完备,专业特色尚不明显。如何面对不断发展的新形势,使本专业办出特色,仍面临着不断改革和创新问题。这也正是需要我们仔细研究和探索的一个课题。我们坚信,借鉴国内高校的办学经验,结合我校学科、专业方向及我国信息产业发展规划,充分利用现有条件,从课程体系建设入手,坚持长期不懈加强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师资建设、实验室建设及其它方面的改革,使本专业上一个新台阶。通过学院各方面的努力,使我们培养的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较强的综合素质,具有吃苦耐劳、敬业爱岗的精神,具有勤奋踏实和积极进取的工作态度,具有能够承受各种压力、在激烈的竞争中主动经受考验、敢于接受挑战的能力,使其在广阔的社会天地中找到有利于自身发展和成长的空间,充分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丽芳,杨彬.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与探索.电子世界, 2014.16.373-374.

[2]程晓东.“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索.中国电子教育,2012.03.40-44.

[3]潘建斌,陈志伟,贾芳.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与探索.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05.82-83.

论文作者:陆玉贵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1

标签:;  ;  ;  ;  ;  ;  ;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与探索论文_陆玉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