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的思考_农业科技论文

加快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的思考_农业科技论文

加快发展我国农业信息化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加快发展论文,我国农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农业信息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

每一个时代,都有体现这个时代的历史思维和独特标志。从经济发展的趋势看,信息化建设已是当今世界的潮流,信息化使国民经济的发展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的产业结构调整都朝着以信息经济为先导的方向发展。农业的各方面信息已经进入本国的信息网络以及国际互联网,这些信息包括农产品的生产、流通、市场价格、农业灾害、农业科技及农业的环境资源等等。农业信息化的迅速发展已演变成为推动农业经济与农业科技发展的主要动力。

关于农业信息化的理解,我国现在还没有一个标准的定义,人们说法各有不同,有人认为它是指计算机在农业上的推广应用,有人认为它是指通讯网络在农业的覆盖度,也有的人认为它是指农业信息服务业的高度发达,等等。尽管人们对农业信息化的理解不尽相同,但其目标都是为实现农业信息资源的高度共享,而实现这一目标所采取的手段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因此,农业信息化可定义为:人们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收集、开发、利用农业信息资源,以实现农业信息资源的高度共享。基于农业的信息资源非常丰富,农业信息化的内涵应包括:农业资源环境的信息化,主要指土地、土壤、气候、地形地貌、农业生物品种等;农业生产的信息化,包括种植面积、病虫害、种养品种、种养数量等;农业科技信息化,诸如农业科研状况、农业科技最新动态、农业科技成果交流、农业科技专利等;农业生产资料信息化,如种子、化肥、农药、农业机械、农用薄膜等;农业产品信息化,如粮食、水果、家畜、木材等的产量、质量及国内外市场价格与供求状况等;农业教育信息化,农业管理信息化,农业金融税收信息化等等。

农业是个传统的弱质产业,农业信息化是我国农业实现“两个转变”的必由之路。从理论上看,现代信息技术对各种经济活动的渗透力极强,信息技术不但能作用于对能源和物质的认识,而且能改变人们对时间、空间和知识的理解,人们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获取信息和沟通信息,使知识可以更高程度地实现全社会共享。因此,农业信息化可使全国各地的农业生产、流通和消费等有关方面不受时空限制而相互沟通,这将有利于推动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有利于政府宏观调控,有利于企业农户微观经营的科学决策,有利于改善农业教育培训质量,有利于推动农村社会均衡发展等等。从实践中看,我国农业在发展中一些深层次矛盾日益突出,如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与产业结构调整不力的矛盾,农业资源人均占有不足与农业资源浪费与闲置的矛盾,农业科技落后与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的矛盾,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等等。这些矛盾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信息不畅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率低,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我国农业就不可能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农业就不可能得到长足发展。而这些深层次矛盾解决的关键就在于农业信息化。

二、我国农业信息化现状评析

我国第一次信息化热潮出现在80年代中期,其主要特征是微机的推广和应用。从1993年开始,以“三金”工程的提出和“国家经济信息化联席会议”的成立为主要标志,我国的信息化建设进入了第二次热潮。我国的信息化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从总体看,我国的信息化水平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而农业信息化水平更落后。现让我们分析一下我国农业信息化现状:

1.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在我国信息化建设的最近几年中,基础设施特别是“金”字工程的建设是重中之重,“金”字工程的实施带动了不同用途的数据网、计算机网、数据库等的长足发展,“金”字工程本身也是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工程:(1 )金关工程促进了农业进出口贸易信息化。金关工程目前已建成配额许可证、出口退税、出口结汇和进口付汇核销管理、进出口统计等四大系统,同时也建成国际贸易方面实务功能性极强的“中国国际电子商务网”。这些设施建设为农产品及农业科技等开展国际业务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例如凯远集团贮有大量的冻鸡,通过网上查询得知有4—5家国际买主,从而得以迅速卖出。(2)金卡工程促进了农村与农业金融信息化。 以电子货币工程为重点的金卡工程目前已取得长足发展,全国共安装ATM机1万余台,POS机7万余台,电子化营业网达80%,IC卡和智能卡已在许多行业推出。这为农业银行、工商银行、发展银行等直接或间接为农业服务的金融信息化提供了基础。(3 )金税工程促进了农业税收征管的信息化。包括增值稽核系统、增值税专用发票防伪税控系统和税控收款机系统三个有机互联部分的金税工程,也逐渐使农业税收征管工作步入规范化、自动化、电子化。(4 )金桥工程使农业各行业专项信息化有机地联接起来。金桥工程作为计算机与通信结合的计算机信息网基础工程,正把我国已经建成和正在筹建的国民经济信息化专项应用工程,把各个不同构架的专业网络和网络中不同类型的计算机、数据库以及各种应用软件,通过经济以有效、迅速、合理的方式联接在一起。金桥工程为农业的产品、金融、税收、科技等的信息联网提供了良好的环境。然而,我们清醒地看到,作为基础应用工程的“金”字工程对农业信息化建设的促进作用很有限。这是因为我国农村和农业的经济基础薄弱,生产经营水平落后,农业对“金”字工程的需求不足,“金”字工程对农业的渗透力不强,且“金”字工程仅涉及到农业信息化内容中的一小部分,这与农业全方位信息化所需的基础设施还存在很大差距。

2.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方面。现代信息技术是指以微电子学理论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为主体,对各种信息进行获取、传递、加工、处理和使用的能动技术。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的覆盖面是信息化程度的重要衡量指标。由于我国经济落后使得农工商地域分工比较明显,农村、农业、农民常连在一起不可分割,而城镇则是工商业的聚集地,导致我国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滞后。从通讯技术看,通讯技术在城市的应用高于农村。我国目前广播电视网已有近千座广播电台,约700座电视台和1200多座有线电视台,全国有80 %的人口能接收到无线电视,有400个城市建成有线电视网,其用户数已近4000万。然而, 目前许多农村地区还看不到电视节目,听不到广播节目,拥有有线电视网的非常少。“八五”以来,我国的普通电话、移动电话、无线寻呼机、电子信箱等现代通讯工具发展十分迅速,但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城镇及部分城郊的工商业从业者和国家机关及干部身上,农村和农民拥有的数量与比率远远低于上述机关和人员。从计算机技术看,我国电子计算机使用量占全球使用量的1.12%,排名第12位(共46个国家)。电子计算机总能力占全球MIPS(每秒百万条指令)总量的1.01%,占第12位。每千人拥有电子计算机数为2台,排名第44位。 我国计算机技术应用落后由此可见一斑,而目前我国计算机主要分布在城镇的邮电、内贸、公安、税务、工商行政及科研院所等部门,农业部门拥有计算机量少得可怜。显然,计算机技术在农业的应用还远远不够。从目前我国农业信息服务看,农业信息的生产、存储、加工、传递等还没有摆脱传统的方式,仍以手工为主,农业信息的收集与农业信息业务过程分离,农业信息加工主要是人工剪贴、转抄,铅字排版仍占有很大比重,农业信息传输未能摆脱非电子化的传统模式,农业信息发布仍以报告会和印刷品媒体为主等等。综上所述,反映我国农业信息化程度的评价指标非常落后,这说明我国农业信息化进程必须加快,同时也说明农业信息化任重而道远。

3.信息资源的收集与开发利用方面。我国农业信息收集机构已初具规模,如1992年我国地区级以上农业科研单位已有1142所图书馆、高等农业院校有62所图书馆、中等农业学校有372所图书馆。1991 年文献收藏总量2030万册,外文期刊和其它连续出版物4000多种,中文期刊和连续出版物3000种等等,除了上述各种类型的文献资料外,我国的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及企业还有许多有关农业的统计资料、市场产品、价格、科技专利等等信息。然而,农业信息资源收集还是不够充足的,如当前全世界每年发表农业文献30万篇左右,每年又约以20%的速度递增,可据有关统计资料表明,我国农业图书情报部门订购的外文原版期刊只有1210种,不足世界期刊出版总量的1%, 我国外文农业文献的保障率不足40%。由此可见,我国农业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还处于初级阶段。迄今为止,我国农业图书情报部门生产的数据库仅100个左右, 据国家计委、国家科委1995年在调查国务院64个部门和27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不包括西藏、青海、河南3 省区)拥有数据库的国有单位的基础上出版的《中国数据库大全》(1996年版)中记载,具有一定容量能对外提供服务、可以供社会各界有效利用的国内的自建数据库1038个。其中农学、畜牧、兽医科学的数据库28个,仅占国内自建数据库总量的2.7 %,且这些数据库的建设主要以文献型数据库为主,事实型数据库少;自用型数据库多,公用共享数据库少;能联网检索的数据库很少,且存在数据库建设缺乏统一规划,结构不合理,商业化程度低,标准不规范,服务能力不强,规模容量小,面向企业和农户生产经营活动的信息开发还很不全面等。

4.农业信息化的人力资源方面。人力资源是最富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因素,拥有一批数量充裕、质量高、结构合理的信息人才队伍,是我国农业信息化的重要前提。农业信息化人才队伍不仅需要有农业信息经营理论知识,而且还必须具备较高的农业信息经营实践能力,他们不仅要有从事信息收集、经济预算分析、数据处理、软件开发、硬件运行维护、通信保障、系统分析与管理等方面的专门技术,更需要有既通晓信息理论与技术又善于经营的服务经营人才。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农业信息化人才队伍具有了一定基础,如全国农业科学院情报研究所及院属专业研究所情报室和农业大专院校图书馆情报室等农业科技信息单位, 1993年共有职工4522人,其中高级职称448人,中级职称1219人, 初级职称1336人。但我们应该看到,我国农业信息化人才队伍与时代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我国的“信息管理专业”学科体系尚处于形成阶段;二是缺乏农业信息化人才培养的良好环境,各级政府部门还没有把人才培养列入议事日程;三是目前农业信息化人才的知识结构不合理,理工科、外语专业占绝大部分,信息专业及农科专业不足等。

三、积极推进农业信息化的重点与对策

加快发展我国农业信息化的工作重点:

我国是个发展中国家,又是农业大国,推进农业信息化既要有紧迫感,又要实事求是,结合国情,积极而有效地进行。从总的来看,农业信息化要以建设信息资源网为核心,着重抓好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资源设施建设。

1.加强信息资源网建设。信息资源网是指根据不同用户的特定要求,对各类信息进行收集、加工、包装,直至形成信息产品提供给用户的组织流程。我国最近几年在信息化热潮的推动下,农业信息资源开发方面取得一定进展,但总体上讲农业信息资源开发仍滞后于农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它远远满足不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发展的需要,且由于信息资源网的建设是一项融专业性与综合性为一体的庞大系统工程,它的建立健全需要雄厚的经济、技术基础,加强信息资源网建设将是当前和今后农业信息化工作重点。当前,农业信息资源网建设要解决以下问题:(1)突破传统的部门所有制, 使封闭在部门内部的信息资源公开化,从而发挥信息资源应有的效用和避免信息工作的重复和浪费。 (2)合理的信息定价。基于信息资源的收集、加工、处理甚至形成信息产品后的营销过程都需要投入,又考虑到农业是一个弱质产业,农业企业和农户的信息购买力有限,农业信息产品价格在近期内应从低定价,政府的财政投资导向应向信息化机构倾斜,以弥补其定价低而造成的经济损失。(3)设立农业信息资源开发的领导和协调机构, 在近期内着重安排一些重点数据库项目及大型信息处理中心项目建设。

2.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基础设施主要是指数据通讯骨干网,相应的数据交换标准,以及一些基础软件。农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安全、可靠、宽节、多功能的数据通讯网技术环境。此外,它还应该包含一个良好的服务体系以及能体现公益性原则的收费标准。我们应把农业信息网络当作农村与农业公用事业来对待,力争使农业企业及农户能用得上、用得起。目前,农业信息基础设施应着重于广播电视网、有线与无线电视网、公用分组交换网、数据库标准的规范、农业企业管理数据查询的基础软件等等。

3.加强信息资源设施的建设。信息资源设施主要是指高度组织的信息提供系统,包括信息内容、信息内容处理、应用软件以及一套应用服务体系。加强农业信息资源设施建设的做法主要有:(1 )在农业现有信息资源的基础上,建立计算机信息网络服务系统,并有选择地加入一些信息面广、信息质量可靠、信息量大的国际级的动态信息网,以广开信息源;(2)积极加强农业内部信息网的充分联网和多向交流, 做到农业内部各行业互通有无;(3)鼓励、支持、 引导网络用户反馈信息,并将所反馈的信息在农业网络中发布,同时反馈到国家重大的信息网络系统及国际信息网络系统,以实现农业信息资源的共享;(4 )建立健全农业动态信息数据库,这种数据库应包括科技、经济、人才、资源、农产品市场等信息库群,这些数据库要建成规范化、系列化的电子计算机检索,使其能在国内外的信息高速公路上传递。

加快发展我国农业信息化的对策:

1.采取逐步推进策略。我国是个发展中国家,农业信息化建设不可能一下子全面铺开,而必须在各个时期有重点地逐步推开。基于我国的具体情况,应以政府信息化为先导,企业信息化为基础,农户信息化为方向。我国同其它发展中国家一样,政府在信息化中起主导作用,政府是信息资源最大的拥有者和使用者,办公自动化、管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以及联机信息网络等最早都在政府部门实施和建设的。企业是国民经济中的最活跃因素,企业是否能在全球的市场竞争中赢得或保持优势关键在于信息渠道,因而农业企业的信息化应是农业信息化的基础。我国农业的生产者主要是农户,但由于广大农村地区的电话、电脑、有线电视等普及率较低,且农户信息化要解决的问题包括远程教育、农户办公和购物等都比较复杂,没有发达的交通和信息网络是不行的,因而农业信息化需要在有条件的农业地区进行试点,取得经验后逐步推广。

2.加强中央与地方合作。农业信息化应是全面的完整的系统,这需要发挥中央与地方的两个积极性:一是中央要加强对信息化的统一领导,制定全国信息化的发展战略、总体规划、实施方案、法律的规章制度,以及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方针政策、标准和规范等,并还要在各地区间进行协调,提供联合和合作;二是各地区要根据当地经济、科技、文化等发展情况因地制宜而有重点地逐步推行信息化,切勿一哄而起。

3.在全国范围内加快培养农业信息科技人才。全国各农业院校都需要建立农业信息的专业,或者开设农业信息的课程,或者举办农业信息技术的培训班,以加快各种水平的农业信息人才的培训。

4.增强农业信息化的资金投入特别是信息化的科技投入。农业信息化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才能在一定范围内建立计算机联网、培训信息化人才、公用分组交换网等等。由于我国农业信息化落后,加强我国农业信息化的发展就需要加强农业信息技术的研究。特别是需要加快研制一些适合于我国国情的农业计算机软件,例如各种计算机模拟系统、决策系统、农业数据库系统以及农业专家系统,同时需要加强农业遥感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的应用研究。

5.加快计算机联网系统的建设。在全国各地及农业的各个部门包括农业管理、农业企业、农业商业、农业金融、土地管理、农业保险、农业科技、农业教育等等,加快建立适合本部门需要的以计算机联网为基础的农业信息系统,并且要求逐步地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6.全国以及各省建立推进农业信息化事业的相应机构。一般应有农业行政、农业科研、农业教育、邮电通讯、电子工业以及科委、计委等部门共同参加,密切协作,以加强农业信息化事业的领导。

标签:;  ;  ;  ;  ;  ;  ;  ;  ;  ;  ;  ;  

加快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的思考_农业科技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