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音画时尚——促兴趣
多媒体课件涉及到动画、静画、声音和视频技术,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它能够提供良好的视觉美感和精神上的愉快感,充分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的教学情境,从而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的学习具有持久的动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时,可利用多媒体的特点,插入了猴子、蛋糕、老农等图片,配以兴奋、懊丧、俏皮等风格的音乐,通过图像处理、音画组合等方式,设计了一个寓学于乐的动画情境:猴子从原来的不满意吃蛋糕,到贪婪于吃蛋糕,直至最后满足于蛋糕,一次次被老农戏弄于股掌之中……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或会心一笑,或满心疑虑,或莫明其妙,注意力高度集中,当教师抛出“==”这个问题时,人人讨论,争论不休,思维处于“激活”状态,探究知识的主动性被激发出来。
二、人机互动——促创新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要致力于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创设一个有利于教师、学生、多媒体三者之间双向互动的环境。同时,“互动”要动在“过程思维”中,要帮助学生从一些繁琐、枯燥的学习中解脱出来,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动手、动脑、探索,这样才是在真正意义上尊重学生的创造性,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推导“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时,可让学生探究:用把圆16等份后的16个小扇形拼成一个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学生们拼拼摆摆,说说议议,很快得出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的结论。但这与书本上“能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略有出入,于是利用多媒体分别演示了把圆等分成16份、32份、64份对拼的过程,这样,学生们便轻松地理解了“平均分的越多,拼成的图形越接近于长方形”的道理,得出了S=лr×r=лr2的公式。受此启发,部分学生又探究出可以拼成一个近似三角形的结论,在让学生实物操作的基础上,借助多媒体演示了拼成的近似三角形的过程,学生们恍然大悟,细细分析,得出了 S=2лr×r÷2=лr2的公式。学生创新的灵感不断迸发,接着还得出了可拼成一个近似的梯形,S= (лr+лr)×r÷2=лr2的结论。这一互动环节的顺利展开,多媒体技术发挥了它积极的作用,既弥补了实物、书本等无法给予学生多样化感官的不足,又有力地促进了学生创新精神的发展。
三、网络资源——促发展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要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而网络技术以其资源的丰富性、交互性等优势给数学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网络进入课堂,能将多姿多彩的生活情景带入课堂,创设虚拟的真实情境,体现生活数学的教学理念;能将漫长的数学发展史,最新的现代科学成果带入课堂,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的内在动机;能将书本上没有介绍的信息呈现给学生,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使其变成学生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如,在开展数学实践活动“节约用水”的过程中,学生们不仅学会了测量、绘制等知识,还从网上了解到了有关我国水资源的概况,了解到长江三峡水利工程的进展,真正体会到一滴水的价值,受到了良好的养成习惯教育和国情教育,可谓受益匪浅。
我们应加强现代教育理论、学科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研究;应具备基本的网络操作技能和网上资源开发、利用等能力,以便最大程度地为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优化整合。促进学生素质不断发展。
论文作者:冯琼艳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6年5月总第20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0
标签:学生论文; 拼成论文; 学生们论文; 互动论文; 近似论文; 出了论文; 老农论文; 《素质教育》2016年5月总第20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