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汇丰市政园林有限公司
我国江河纵横,湖泊众多,全国具有河流不计其数。为了除害兴利,在大多数河流上都兴建了水利工程。水利工程在发挥水利功能的同时,也是一种良好的景观资源,为进行旅游文化开发提供了巨大的潜力。
水利工程旅游文化化,有利于提升水利工程的价值,最大限度的利用资源,将会为区域带来巨大的社会与经济效益。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某些水利工程与园林场所所具有的内在联系,因"水"成"园",成为了著名旅游之地。考究兴建水利工程的初心,是治水的需要。由于建造者有心或无心的设计,最终使水利工程变成了风景宜人的旅游场所。如杭州西湖在规划之初,仅是为了满足城市防洪蓄水、饮用水供给和农业生产灌概等目的,但随着建设的逐步进行和完善,却成为了风景名胜地。
杭州西湖苏堤是北宋元佑五年诗人苏轼任杭州知州时,疏浚西湖,利用浚挖的淤泥构筑并历经后世演变而形成的,杭州人民为纪念苏东坡治理西湖的功绩,把它命名为"苏堤"。经过了无数次的增补修葺,整饬路面,植树造林,成为了西湖十景之首,名曰"苏堤春晓"。
杭州西湖苏堤是一条贯穿西湖南北风景区的林荫大堤,现长2797米。堤上有映波、锁澜、望山、压堤、东浦、跨虹六桥,古朴美观。苏东坡曾有诗云:"我来钱塘拓湖绿,大堤士女争昌丰。六桥横绝天汉上,北山始与南屏通。"堤旁遍种花木,有垂柳、碧桃、海棠、芙蓉、紫藤等四十多个品种。每当寒冬一过,春风吹拂,苏堤便犹如一位翩翩而来的报春使者,杨柳夹岸,艳桃灼灼。堤上垂柳初绿、桃花盛开之时,绿柳如烟、红桃如雾,红翠间错,灿烂如锦。最动心的,莫过于晨曦初露时,湖波如镜,桥影照水,鸟语啁啾,柳丝舒卷飘忽,桃花笑脸相迎。月沉西山之时,轻风徐徐吹来,无限柔情。这时桃红柳绿,景色尤佳,游人漫步在堤上,看晓雾中西湖苏醒,新柳如烟,春风骀荡,好鸟和鸣,意境动人。湖山胜景如画图般展开,多方神采,如梦如幻,故称之为"苏堤春晓"。
杭州西湖是水利工程与旅游文化结合的佳作,在古代世界大城市中,最早建立的一个自然环境与水利工程相结合的旅游文化景观。
纵观中国古代水利史,除了西湖,还有许多闻名古今的水利工程,成为旅游文化之地。都江堰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两千多年来不仅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概的作用,至今也仍是人们户外游憩的良所。如今的都江堰,是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修建了相当多的现代大型水利工程。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追求休闲和旅游文化成为人民生活重要组成部分。依托大型水利枢纽,大量的水利风景区也建立了起来。以防洪为目标的三峡大坝、黄河小浪底工程,带动了城市旅游经济的飞速发展,水利工程也成为了区域旅游文化的核心竞争力。
推动发展水利工程旅游文化化,其中也存在着一些制约因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按照水利工程所发挥的功能划分,可分为挡水建筑物、泄水建筑物、输水建筑物、整治建筑物、过桥建筑物和其他专口性水工建筑物等类型。
自然河流渠道化改变了自然水体的形态与生态属性,导致河道纵向形态直线化。水利工程引发河道横断面几何规则化,堤防边坡与护岸材料的硬质化,出现千篇一律的河流形态。自然河流的渠道化破坏了河流急流与缓流、深潭与浅滩交错分布的原生态;阻隔了地下水与地表水的相互滋润。水利工程对自然河流的影响体现在建筑的水桥水闸等引起河流非连续的运动,形成水库等静态水体。堤防工程引起河流侧向的停滞,阻断了河流主流与支流沟通,形不成水系的合理循环。这些因素的相互影响,导致生物多样性的下降,动物栖息地的破坏,降低了水利工程区域的旅游文化内涵。
在传统水利工程建设中,水利工程的设计者往往采取最为经济高效的建设思路,仅重视单一水利功能实现,导致一些水利工程无人问津,旅游文化价值开发难度很大。仅仅为了满足城市防洪单一功能要求,大量河道被截弯取直和工程硬化,致使人水无法接近。既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也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
当前形势下,水利工程的建设也面临着机械模式、生态不良、功能单一等客观问题,而发展水利工程旅游文化可以从多维价值导向出发,化解水利工程与人、与自然、与经济价值的矛盾,具有现实的必要性。
水利工程旅游文化化是指水利工程在满足水利工程自身功能与安全性的基础上,注入旅游文化的理念与手法,结合工程自身,提升其在审美、生态保护、满足旅游文化等多方面价值的一种新的设计和开发的方法。
水利工程作为一种现代基础设施,遍布城市、郊区和乡间,如果仅仅具有水利工程这一单一功能,无疑是资源的巨大浪费。在现代化城市空间内,人口密集度极高,水利工程如果具有能够承载多种综合功能的空间潜力,从而能够使其与人的关系更加紧密,符合资源节约利用效果。
水利工程的旅游文化开发,对于水利工程作为公共服务载体,有利于增加其公共服务功能。水利工程可从景区打造、亲水游憩、科普宣教、体育开发等方面拓展,促使水利工程提供了更多的、多元的、复合的公共服务职能。
水利工程在除害兴利为单一目标作用下,如果"兴此"而"废彼",所产生的生态胁迫就成为一种时间积累下的伤害。因此,水利工程在旅游文化开发理念指引下,平衡水利工程在防洪、灌概、水力发电等功能和人居环境、生态环境和文化旅游带来的审美愉悦,达到人与自然、人与水利工程的双赢状态。
水利工程作为一种调整人与自然的技术工具,见证着人与自然矛盾发展过程中的精神文明演变与进步,直接体现了某一区域某段时间内的文化习俗、地方精神、知识水平、技术工艺等思想文化成果。因此,水利工程具有其艺术化审美文化内涵,也就天然具有旅游文化开发价值。水工建筑物的实用性、技术严谨性及精确性是工程审美魅力的主要来源,是自然基础。而因时代、地域乃至设计者的原因导致的审美文化特征,则成为水利工程的具有旅游文化性的社会人文基础。
在新时代推动高质量发展,秉持绿色、协调、高效、和谐、环保的发展理念,按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论,在设计水利工程之初,就注入旅游文化元素。在建设水利工程之中,就注重协调水利功能和旅游文化之间关系。在建成水利工程之后,就注重把水利工程的维护和旅游文化开发结合起来,从而实现共赢、多赢的效果。
论文作者:吴红纯
论文发表刊物:《科技新时代》2019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17
标签:水利工程论文; 旅游文化论文; 苏堤论文; 河流论文; 功能论文; 西湖论文; 建筑物论文; 《科技新时代》2019年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