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教育观念 强化服务意识 开创首都成人高等教育事业新局面——在’95北京市成人高等学校工作会议暨成人高等教育研究会——第十一次年会上的讲话,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成人论文,北京市论文,次年论文,会上论文,工作会议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关于成人高等教育价值取向和社会功能的思考
我市经济和社会生活正在发生深刻变化。随着改革的深入和进一步对外开放,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劳动人事制度的改革,随着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以及高新技术产业、第三产业、乡镇企业的发展,提高全市人口素质,发展成人高等教育已成为一项紧迫的任务。我市人口素质的相对低水平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高要求不相适应的矛盾将愈加突出,无论城区或郊区都迫切需要提高从业人员的知识、能力水平。人民群众在提前三年奔小康的过程中,在解决了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基本需要后,将会有程度更高、心情更迫切的接受高层次教育的要求。成人高等教育理应责无旁贷地去适应、满足来自社会和个人这两方面的需求。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确定北京城市发展的总体目标是: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全国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的功能,建设全方位对外开放的国际城市,成为文化教育和科学技术最发达、道德风尚和民主法制建设最好的城市;建立以高新技术为先导,第三产业发达,产业结构合理,高效益、高素质的适合首都特点的经济。力争在21世纪中叶把北京建设成为具有第一流水平的现代化国际城市。北京市委、市政府进一步提出,北京要为党、政军首脑机关正常开展工作服务,为日益扩大的国际交往服务,为国家教育、科技和文化的发展服务,为市民的工作和生活服务。首都成人高等教育要为实现上述总体目标服务,具体地说,要发挥好四大方面的服务功能:
——为首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
——为首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为促进首都的高等教育、科技和文化的发展服务;
——为提高首都全体从业人员的素质及个人的全面发展服务。
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是成人高等教育的本质意义之所在,通过提高人的素质来适应、满足个人和社会的需要,这是成人高等教育得以产生、存在和继续发展的客观依据。四大服务功能体现了成人高等教育完整的价值体系,我们在实践中,特别是在成人高等教育的宏观决策中,不可偏废,要注意使这一价值体系全面释放其应有的社会功能,为此:
——要建立和完善“学者有其校”的教育制度。成人高等学校要立足地区和行业,面向社会,开放办学,注意把成人高等教育之门向特殊的空间如高等教育设施相对贫乏的远郊区县、乡镇企业等开放,向特殊的人群如外来劳动力、残疾人、老年人等开放。——在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设计上,要以社会需要为导向,与其贴近贴紧贴实,直接有效地为首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要重视在从业人员中造就出大批的外向型、复合型、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要摒弃把成人高等教育视为单纯经济工具的狭隘功利主义意识,充分重视成人高等教育道德价值、人文价值的开发利用,并使之体现在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之中。
——成人高等教育是成人进一步实现自身全面发展的手段。成人高等教育帮助获得学历文凭,但更为重要的是对成人学习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与开发;成人高等教育不仅能够帮助谋取职业技能,而且更重要的是应使成人具有宽厚的文化基础、良好的素质修养、丰富的生活情趣和全面的个性发展,成人高等教育要关注成人精神生活领域,提高成人的精神生活质量。所以,在成人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要将知识传授与能力开发、技能培养与文化教育、物质生产的培训与精神生活的塑造统一起来。而长期以来,在成人高等教育的认识和实践上,一些同志和部分学校往往对前者重视有余,对后者强调不够,应切实扭转这种偏向。
综上所述,成人高等教育价值即成人高等教育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衡量、取舍这些意义的尺度就是成人高等教育价值观,它是成人高等教育理论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是成人高等教育宏观决策的根本出发点。价值观引导行为,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有什么样的成人高等教育。部分学校出现的乱办班、乱收费、乱发文凭,以及不重视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等问题,都可以从价值观中找到其根源。
在现代高等教育民主化、大众化、多样化的国际思潮中,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形势下,成人高等教育结合自己的特点应确立什么样的价值取向并据此释放出什么样的社会功能,从而澄清思想认识,引导科学决策,不能不成为我们思索的首要问题。现实已不可逆转地把成人高等教育推向进一步改革的领域。
二、关于高等教育大众化、终身教育和学习化社会的思考
高等教育大众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发展高等教育的一种普遍要求和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一种普遍趋势,即扩大高等教育规模,破除传统的英才高等教育模式,使高等教育面向大众,实现高等教育机会均等,以使更多的人能受到高等教育。它是义务教育年限延长,中等教育规模扩大,社会、经济、科技迅速发展对高等教育需求日益增长的结果。研究者认为,高等教育按其总体规模的发展可依次分为英才阶段、大众阶段和普通阶段。当高等教育入学人数低于适龄人口的15%时属英才高等教育阶段。“二战”前,各国高等教育均属于英才阶段,认为高等教育只应对少数资质优秀的青年开放。当高等教育入学人数达到适龄人口的15—50%时属大众高等教育阶段,以基础教育的普及和比较开放的高等教育招生制度为前提,以高等教育的层次、科类和形式的多样化为特征,不仅在数量上大有发展,且在高等教育价值观念、教学内容与形式、学术标准、管理与决策、高等学校的功能、办学模式、聘请教师的政策等方面,均发生了质的变化。当高等教育入学人数超过适龄人口的50%时,即步入普及高等教育阶段。
1994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率(即高等学校在校生总数与18—21周岁年龄段人口数的比率)为5.7%,北京市大约为18.4%;1990年,世界平均为13.5%,发达国家为36.8%,发展中国家为8.3%。我市远低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也远不及台湾33%和新加坡28%的水平。1994年,我国每万人口的在校大学生数为43.3人,北京市大约为300人:据1990年前的统计资料,美国为508人,日本为197人,印度为68人;城市中,纽约为529,汉城为384人,东京为403人,曼谷为464人,莫斯科为351人,马德里为565人。我市与一些国际大都市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以上数据表明,我市已经初步进入大众高等教育发展阶段,但还远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为实现首都发展规划中将北京建设成为教育、科学、文化最发达的一流现代化国际城市的宏伟目标,成人高等教育需要在调整、提高中继续发展。1993年,我市成人高等教育的招生数和在校生数分别占总数的49%和43%。可以看出,正是因为大力举办了成人高等教育,才使我们朝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理想迈进了一步。成人高等教育以其对象的广泛性、形式的灵活性和办学的实用性等特点对推进首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有着普通高等教育不可替代的优势,我们应充分发挥这些优势,继续为提高全民素质,为适应首都经济结构的调整,为赶超世界先进水平而努力。
与高等教育大众化思潮相联系的是终身教育理论,其代表作《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认为,把人的生活分成两半,前半生用于受教育,后半生于劳动,这是毫无科学根据的。教育应该是人一生中继续着的过程,今后的教育应当是,随时在每个人需要的时候,以最好的方式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技能。为此,要实现教育的一体化,使教育从纵的方面(贯穿一生)和横的方面(各人和生活的各个侧面)寻求其连续和结合。认为只有采纳了终身教育思想,教育才能真正成为最有效的、公正的、人道的事业。这一理论顺应了现代社会的变革与发展,因而在不长的时间里,从西方到东方,从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被广为接受,成为当代最富影响力的国际教育思潮,并正付诸范围广阔的教育实践,已经到入了一些国家和一些国际会议的议程,写进了一些国家的法令,成为他们全面改革教育体系和制订教育政策的主导思想。《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十一条明确规定“国家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推进教育改革,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第十九条和第四十一条分别规定“国家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成人教育,使公民接受适当形式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业务教育和终身教育”,“国家鼓励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社会组织采取措施,为公民接受终身教育创造条件”。
从终身教育理论中派生了回归教育理论。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的急剧变化,需要劳动者将教育与劳动交替进行,沿着学习——劳动——学习劳动这个轨迹循环下去直至生命的终结。回归教育理论旨在打破传统教育世界与外部劳动世界的隔绝,而要建立起两者的密切结合以更好地适应生产、工作的需要。它主张人们不必亟于连续升学,进入劳动世界后仍可根据现实需要回到学校再行深造,以“消除”一次考试定终身”的弊端,减轻升学竞争给社会造成的压力。回归教育主要适用于从大、中学校毕业以后从业的成人,实质上是终身教育理论在成人高等教育领域的深化和实施的战略措施,它着眼于人的一生都要学习,以回归的形式和方法为终身教育的具体实施提供了组织框架,预示了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
从终身教育理论中又派生了一种教育理论,即“学习化社会”理论,认为现在和未来,教育不再是某些杰出人物的特权或某一年龄阶段的特殊活动,而是超越了传统的界限,在时间和空间上正日益朝着包括个人终身和全体社会成员的方向演进。要满足全体社会成员终身学习的愿望,不仅需要发展有校园的中、小学和大学,还必须跨越学校教育的范围,把教育的功能扩充到全社会的各个方面,因而就必须把教育体系改造为开放的、富有弹性的体系,使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组织密切交织,每个公民享有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自由获得学习、训练和培养自己的手段。由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劳动效率提高,劳动时间缩短,劳动者闲暇时间得以逐渐增加,加上广播、电视、函授等远距离教学手段普遍运用,这些都为自主学习创造了条件。“学习化社会”理论强调学习者的主体性,把重点放在教育与学习过程的自学原则上,而不是放在传统的教学原则上,这一理论有助于终身教育的普遍实施,有利于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渴望教育的要求,反映了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在提高教育效率和教育效益上也显示出了非常的意义。《学会生存》中写道:“每一个人必须终身继续不断学习。终身教育是学习化社会的基石”。可见,学习化社会就是全社会的学习化、全体公民的学习化和公民学习的终身化。
成人高等教育的对象从青年到老年,及其形式、内容的多样性,表明成人高等教育在本质上蕴含着大众性和终身教育的意义,它是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满足终身教育需要和实现“学习化社会”理想的重要手段。我国的《教育法》在总则、教育基本制度、受教育者这三章中先后三次提到终身教育,这表明我国政府已将其列为我国教育发展的基本目标之一,成人高等教育要理所当然地、旗帜鲜明地把推进这一目标的实现视为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思想。为此:
——要使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继续保持一定的发展规模。《北京城市总体规划》要求“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提高全民教育水平,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从1990年的10%左右提高到20%以上”,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成人高等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的共同努力。全市近100万乡镇企业职工中,大专以上学历的仅占0.3%,《北京市乡镇企业职工培训工程实施方案》要求成人高等教育到1997年为止全市乡镇企业新培养1万名大专毕业生,使比例上升到1.4%。由此可知,我市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与经济建设的实际需要相比,仍然任重而道远。
——要深入开展高层次岗位培训和大学后继续教育。全力完成市政府提出的成人教育三项工程中赋予成人高等教育的任务,特别是要抓紧落实“中高层次紧缺人才培训工程”的各项工作,高标准地建成10个高层次紧缺人才培训中心,造就出一大批熟悉计算机应用和专业外语,具有较强的创造能力,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政策和法规以及现代管理知识与技能,善于驾驭现代企业和参与国际竞争,跨世纪的各类高层次、复合型、外向型厂长、经理、书记和“三总师”,以尽快改变我市能够适应经济建设需要的各类中高层次人才严重不足的状况。在稳步发展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的同时,要下大力气使成人高校高层次岗位培训上一个新台阶,并使其成为成人高等教育充满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一环。
——要打通成人高等教育面向农村地区的有效渠道。积极探索成人高等教育在学校布局、办学方式、招生政策、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教学内容等方面如何直接有效地为农村地区、农业经济和乡镇企业服务,成人高等教育要积极参与到科教兴农的发展战略中去。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应成为成人高等学历教育下一阶段的重要目标之一。
——要建立和完善多样化的高中后教育体系。在整个高中后教育体系中,它的结构、教材和学生类别都必须十分广泛地多样化。积极试办社区学院,积极举办成人高等职业教育,大力发展资格证书教育和第二专业教育,继续办好“专升本”教育,有条件的成人高校可以在自己的特色优势专业开办研究生教育。努力开拓新的教育、培训领域。
——要积极改革成人高等教育招生制度,继续探索开放式办学的路子。在招生对象和考试方式上,充分考虑到成人特点和社会需要。
——要努力为全体成人求学者提供一切可能的条件、机会和便利,扩充成人高等教育对象的范围,大力促进全社会学习风气的形成。提倡个人自学的社会助学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充分运用现代化远距离教学手段的优势,继续发展广播电视高等教育。有条件的成人高校可以积极开发适用于成人的学习电脑和软件。继续完善和健全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根据社会需要不断开考新专业,并推出新的考试项目。继续完善和健全对各行各业先进模范人物实行倾斜的政策。积极探索对外来劳动力实施成人高等教育的办法。积极兴办老年大学。积极开辟成人高等教育领域中的闲暇教育项目,大力开展面向从业人员和城乡居民的高层次社会文化生活教育。
——要进一步调动各地区、部门、行业和企业支持成人高等教育的积极性,成人高校要加强与地区、部门、行业和企业的联系,逐渐完善多元化办学格局。各行各业要依靠成人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要主动为各行各业服务,从而使成人高等教育成为全社会的事业。各成人高校之间也要加强相互联系,彼此补充,互通有无,破除封闭状态。管理干部学院要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和与行业、部门联系密切的优势,在保持高等学历教育一定规模的同时,大力开展高质量高层次的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区属职工大学要广泛联合区内的教育资源,实现资源的适当集中,积极向举办社区学院的方向发展。背靠行业、企业的职工大学要积极创造条件向高等职业教育方向发展,下功夫进行专业改造,努力办出自己的特色。
三、关于“高水平、高质量、高效益”的思考
《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改革和发展成人教育的若干意见》中规定:“制定各级各类成人学校的质量标准,建立和完善教育教学的监测评估和督导制度,建立表彰先进学校和优秀教师的制度,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北京市成人教育局在今年年初下发的《关于改革和发展成人高等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把“走高水平、高质量、高效益的路子”作为指导思想的组成部分。可见,抓“三高”已成为我市成人高等教育宏观决策和实际工作中亟于解决的一项根本性工作。
“高水平”要求建设一支素质精良的成人高校教师队伍和管理干部队伍,以确保管理的高水平和教学的高质量,要求成人高校办学条件达到或超过国家教委规定的有关标准。“高质量”要求成人高校通过高水平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深受社会欢迎的高水平学生。“高效益”要求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成人高等教育社会效益的实现取决于四大服务功能的发挥,良好的经济效益取决于有限的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共享。高水平带来高质量,有高质量才有高效益。高效益既是成人高校办学的出发点又是落脚点。成人高等教育追求规格、特色和效益的统一,形成以质量求生存,以效益求发展的良性循环的运行机制,提高成人高等学校在社会上的声誉。为此,我们要努力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加强成人高校教师队伍的建设,形成一支人员精干、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相对稳定的高水平教师队伍。加强成人高校管理干部队伍建设,通过系统培训、交流和学习,形成一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掌握成人高等教育办学规律,具有政治意识、价值意识、责任意识、法制意识、市场意识、竞争意识、质量意识、效益意识、协作意识、发展意识、超前意识的高素质的管理干部队伍。建立和推行成人高校教师和管理干部资格证书制度。
——抓紧成人高校办学条件的达标建设,务必使学校专业设置和规模、学校领导班子和教师队伍的结构与素质、校舍场地、教学仪器设备、图书资料、基建投资与教育事业费均达到国家教委规定的标准。目标是1997年底前,总体达标率不低于70%,到2000年,所有学校都必须达到规定的各项标准,对届时不能达到要求的学校将坚决予以撤并调整。
——贯彻落实《教育法》第二十四条之规定,建立和推行对成人高校的教育评估制度和教育督导制度。中心环节是抓教学质量评估,因为水平体现在质量上,而效益要以质量为前提。对成人高校教学质量的控制,实行“统一领导,分类指导”的原则,根据层次、科类、专业特点的不同,尽快制订出相应的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具体指标上可以有所区别,但总的一条要保证成人高等教育规格的水准。提倡在成人教育行政部门的组织领导下,在成人高等教育研究会的指导下,建立全市性教学协作会,下设各专业或学科指导组,发挥其教学研究、备课、观摩、指导以及教学文件的编写等作用并赋予其一定的中介职能,如教学咨询、评估、教学文件的审定等。开放式办学的质量控制要严格执行“宽进严出”、“教考分离”的原则。
——科学决策专业设置,加强成人高校的专业改造和调整。成人高校的专业设置要建立在人才需要调查和预测的基础上,与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相适应,做到“适销对路”;要根据学校自身的办学条件和优势并考虑到所在地区的高等教育资源状况,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特”专业改造要主抓课程设计,力求使课程结构和内容既有较强的针对性又有一定的适应性,既有足够的理论含量又能注重能力的培养,既有新颖性又不失科学性。教学计划、课程设计和教材编写要分别适应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培养目标和高层次岗位培训目标的需要,努力建设面向21世纪的课程体系,使之系列化,两方面自成体系。最近,我们抓了乡镇企业管理和市场营销这两个专业的建设工作,目的在于树立样板,带动全面,促进我市成人高校专业建设的科学化,鼓励我市成人高校不断地向社会推出自己的拳头专业、特色专业。成人高校专业设置的名称要逐步走向规范化。专业布点要进行调整。
——走内涵发展的道路,积极鼓励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联合办学,以优化资源配置,发挥资源潜力,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从而提高成人高校办学的规模效益、综合效益、整体效益。促进中央部门与地方政府、市属高校与部委高校、成人高校与普通高校、成人高校与企业集团、成人高校与农村乡镇、成人高校与民办高校以及成人高校之间等各种形式的联合办学、协作办学、委托办学,支持成人高等教育领域的中外合作办学。通过专业改造和各种形式的联合办学,加速我市成人高等教育布局、结构的调整和办学模式、办学体制的改革,使我市成人高校的专业招生规模和校均学生规模在现有的基础上有一个较大的提高。
——建设好我市成人高等教育的重点工程。在高层次岗位培训和大学后继续教育领域,重点办好10个高层次紧缺人才培训中心。这些中心的建立,要严格依照市成人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认定办法进行审定,以确保重点中心的高质量并发挥其示范作用。在成人高等学历教育领域,与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评估相联系,确定6所成人高校作为重点校、特色校、示范校,要抓紧制订示范学校的认定标准,争取早日启动这一工作。建立和完善奖励机制,从我市成人高校中选拔、培养出一批名校长、名教师。通过示范工程的建设和奖励机制的完善,有力地推动我市成人高等教育朝着“三高”的方向整体再上新台阶。
——加强成人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工作,培养和壮大研究队伍,开展成人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研究、成人高校管理研究、成人高校教学研究,号召成人高等教育工作者将管理工作、教学工作与研究工作密切结合起来,以广泛深入的研究活动来促进我市成人高校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成人高等教育研究会要争取设立自己的科研奖励基金,制订评审办法,对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和教学改革活动予以资助和奖励。
四、关于试办社区学院若干问题的思考
——试办社区学院的指导思想是:通过社区学院这一办学形式,联合社区内各方面办学力量,充分发挥资源潜力,实现资源共享,从而助益于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和提高办学效益。通过社区学院这一办学形式,更直接有效地为社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以满足本社区对各类人才的广泛需求;在更多层次和更广领域为人民群众提供学习的机会和条件,以满足社区居民个人从业和自我发展的需要。通过社区学院这一办学形式,推动高等教育大众化、终身教育和学习化社会在首都的逐步实现。
——社区学院是以实施高中后教育为己任的综合性地区高等教育办学实体。
1.以实施高中后教育为己任。社区学院为一切具有中等教育水平(普通高中、职业高中、中专、中技)的人员和大专水平以上的求学者提供继续学习的机会。
2.综合性。社区学院实施2-3年制大专层次的各类学历教育和广泛开展非学历教育的、建立在中等文化基础之上的各类教育培训。
3.地区高等教育办学实体。社区学院是社区各项事业和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区高等文化教育中心。
——试办社区学院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努力办出自己的特色:
1.以本市每一行政区为一社区单位,以城区职工大学为基础,试办社区学院。
2.社区学院应履行高等职业教育、大学基础教育、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继续教育、资格证书教育、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辅导、社会文化生活教育等教育职能。
3.社区统筹,学校联合,产学合作,社区内各部门、行业、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积极参与,以此来确定领导管理体制和经费投入渠道。
4.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实现学校功能的多样化。
5.以高等职业教育和培训为主体,重点培训应用型、技能型人才。
6.一切以社区需要为中心,主动适应不断变化的需要,全力为本社区服务。
7.下与中等教育阶段相衔接,上与大学教育阶段相接轨,各类教育相沟通。
8.教育对象的广泛性,“学者有其校”;教育设施实行开放性服务。
五、关于举办高等职业教育若干问题的思考
——成人高等职业教育是为高中后的从业人员提供的属于高等教育层次的职业教育,是职后高等职业教育。
举办成人高等职业教育的指导思想是:通过积极发展成人高等职业教育,进一步优化首都高等教育结构,使教育结构、人才结构与首都产业结构、职业结构的需要紧密吻合,为首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足够的应用型、技能型高级专门人才,极大地提高办学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通过积极发展成人高等职业教育,为完成中等教育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的从业人员提供继续学习的条件和机会,推动有中国特色和首都特点的初等、中等、高等相衔接,与其它类别教育相沟通,行业配套,职前职后协调发展的完整的职业教育体系的形成。积极举办大专层次的职业教育是今后一个时期首都成人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题之一。
举办成人高等职业教育以现有成人高等学校为基础,走调整、改建、合并、联办的路子。
——成人高等职业教育的招生对象主要是具有中等学校(包括中专、中技、职业高中、普通高中)毕业文凭的从业人员。成人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把教育对象培养成具有良好思想品德素质,面向生产第一线或工作现场(含管理、经营、服务、操作等)的应用型、技能型高级专门人才,他们既掌握职业岗位所要求的高等学历教育相应层次的专业(技术)理论,又具有较强的职业岗位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毕业后即能适应职业岗位的需要,很快地胜任所从事的工作。
——成人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有的同志总结为“五双”,即“双试”:入学考试为三门文化科目考试加两门专业知识和技能科目考试;“双补”:入学考试前,职业高中和中技毕业生要补习文化,普通高中和中专毕业生要补练技能;“双师”:教师要兼有教学系列职称和技术系列职称;“双纲”:既要制订各门理论课,教学大纲,还要有各门实践课的训练大纲,理论教学时数与实践教学时数按大致各占50%安排;“双证”:对毕业生既颁发相应层次的毕业证书,还颁发相应的技术等级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
以上是对当前我市成人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几个问题的思考,其中有许多想法还不太成熟。希望同志们提出意见。让我们满怀信心,齐心协力,更新教育观念,强化服务意识,继往开来,为开创首都成人高等教育事业的新局面而努力!
标签:终身教育论文; 成人高等教育论文; 成人学历教育论文; 大学论文; 高等职业教育论文; 社区功能论文; 成人高校论文; 社区学院论文; 学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