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道路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_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论文

从中国道路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_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论文

中国道路视域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探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视域论文,探析论文,中国论文,道路论文,核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138(2013)03-0105-04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成功地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理论和发展道路。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中国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被国际社会称为“中国奇迹”。但是,随着中国的迅速崛起,某些社会阶层和群体的理想信念发生了变化,因而人们的价值观念也随之发生改变。中国社会出现了各式各样的价值观念,尽管其中有些价值观念只是对某些社会阶层和群体的理想信念的片面反映,然而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进程。为了更好地团结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为建成小康社会伟大目标而努力奋斗,确立和完善一种统一的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成为当代中国发展的必然要求。下面几个问题就成为当代政治理论研究的热点,同时也是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热点:在当代中国为什么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如何理解这一核心价值体系?核心价值体系的实质是什么?等等。本文在这些问题上也形成了几点粗浅看法,希望参与国内同行的讨论。

关于中国走什么样道路的问题,经过我们几十年的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形成的基本共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个发展道路最早是由邓小平确立的,他认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必须走社会主义道路,否则中国就没有希望。这一思想始终是指引我们进行改革开放实践和理论研究的基本原则。从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这是前所未有的事业,所以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具体内涵,就需要有一种明确的价值判断或价值体系来加以引导,因为这涉及中国的具体发展道路的选择问题。比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的社会主义有什么区别和联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有什么区别和联系?中国的公民社会与西方的市民社会有什么区别和联系?等等。不澄清这些问题,就很难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或价值判断。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问题成为近年来政治界和理论界关注的重点问题。

近年来,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问题,我们是一边在实践中摸索前进,一边总结实践经验充实理论内涵,从而使这个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内涵不断得到充实和趋于完善。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经过党的十七大的进一步充实发展,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至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升到了一个新阶段、新高度。学术界对这个问题也逐步形成共识,认为“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和整体价值观,代表的不是单个人或部分群体的个体观念,而是整个国家的立国价值与主导价值”。[2]由此可见,核心价值体系一方面体现了一个国家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道路,成为国家的最终发展目标;另一方面它对全体国民的价值观产生了重大影响,作为主流意识形态,它规定并影响着个体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大方向的指引下,中国找到了一条符合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社会发展道路,使其成为社会主义制度条件下最具潜力的社会发展模式,也由此丰富了世界现代化的路径选择。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以最快的速度、最有效的方式摆脱危机阴影,并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全面展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形象和社会主义的巨大优越性。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中国在应对重大国际和国内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大国形象,使当代世界各国更加关注“中国模式”、“中国道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恰当地表达了中国发展的基本思路和基本方向。在这个过程中,针对中国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中国价值观的质疑与争论也一直存在,这其中包括“中国崩溃论”、“中国威胁论”,中国的发展前景“不确定论”等等,所有这些论断及立论根据都与中国的发展理念、发展路线完全相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构成了强大挑战,中国元素对国际新秩序的形成产生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些足以证明中国正在成为全球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力量,在世界经济的整体发展进程中,发挥着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中国模式正在改变国际发展的整个格局,这不仅是中国硬实力的崛起,更是中国软实力的崛起。而这个软实力,实际上就是我们社会的核心价值观,是与西方新自由主义的价值体系有着严格区别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们党在世情、国情和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历史时期所提出的重要文化战略。核心价值体系不仅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更是新时期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和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指针,是国家综合国力增强的重要体现。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对于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捍卫国家文化主权、增强国家文化安全、反对文化霸权、坚持文化领导权意义重大。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深入和加强,中国共产党迎来了各种机遇、风险和挑战,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如何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成为必须解决的重要课题。

面对各种挑战,中国共产党在深入分析和冷静思考后,结合几十年的执政经验,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决定。显然这是当代中国的正确选择。在有了正确的选择之后,接下来我们应如何深入理解这一价值体系的具体内涵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国发展道路、发展模式的内在本质和灵魂。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在一百多年前的重大理论发现,他们克服了空想社会主义的乌托邦幻想,寻求通过扬弃发达资本主义社会而达到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的路径。但是在近一百年的社会主义实践中,一个核心问题始终困扰着各国的社会主义实践者们,这就是在相对落后国家或发展中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其中就包括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问题。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具体实际情况,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3]这个高度概括是在世界各社会主义国家的经验教训基础上,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为指导,结合中国具体国情而形成的。它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社会主义理论的创新发展,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内涵,是当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的主题。

首先,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它的根本目的是要实现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这一理想的确立不是乌托邦的幻想,而是根据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深入地分析了资本主义灭亡和社会主义胜利的历史必然性之后得出的客观结论,从而为人类解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提供了重要理论指导。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邓小平曾多次强调:“马克思主义的另一个名字叫共产主义,这仍然是我们永远要坚持的信念。”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4]党的十八大报告进一步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了重要论述,提出“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要求、新部署。可以看出,党的几代领导人都强调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一致性。作为一个体系,从一个理论的整体性来说,马克思主义就是科学社会主义。

其次,应当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共同生活和共同的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民族意识、民族心理、民族品格、民族气质的总和,是一个民族的心理特征、文化传统、思想情感等的综合反映。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一直是激励中华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动力,是凝聚中华民族力量的价值源泉,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激励下,中华民族实现了救亡图存的历史使命,建立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时代精神是一个社会在最新的实践中激发出来的,反映社会进步的发展方向、引领时代进步潮流、为社会成员普遍认同和接受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是一个社会最新的精神气质和精神风貌的综合体现。时代精神是激励全体社会成员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实现共同理想的精神动力。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共同构成中华民族自立自强的精神品格,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价值基础。

再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伦理道德基础是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这是社会主义的公民社会与资本主义的市民社会之间的一个显著的区别。“八荣八耻”紧密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原则,从是非、善恶、美丑的视角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了新的阐释。邓小平曾经说过:“中国人民有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5]我们要把荣辱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紧密地联系起来,区分出最大的光荣和最大的耻辱,这一点与资本主义所倡导的以“利己主义”为核心的市民社会价值原则有着本质的区别。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贯穿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过程的基本指针,在指导思想上明确了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邓小平多次谈到,我们进行的现代化建设,就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他指出,一旦中国实行全盘西化,搞资本主义,四个现代化肯定实现不了;中国搞现代化,只能靠社会主义,不能搞资本主义。[6]可以看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然而,仅仅达到了这个层面的认识显然不够彻底,马克思说:“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但是,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7]所以我们仍然需要进一步追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或实质又是什么呢?或者说,我们全力以赴地去建设的这个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什么呢?如果不抓住这个根本问题,可能仍然难以深入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本质内涵。

诚如马克思所说的,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由此我们可以进一步推断,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实现人的自由解放,使人民过上美好幸福的生活。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也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所以,“以人为本”应当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本质要求,并贯穿于中国特色发展道路的全过程。这是中国发展道路和核心价值体系必须重视的一个大问题。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的理解可以概括为:不断发展社会生产力的社会主义;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和平的社会主义。总结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经验,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改革开放、独立自主、和谐发展、和平友好。对比世界各国的发展道路,可以看出,它们在发展路径的选择上有很大的不同,西方新兴国家的最初崛起主要是采取战争、掠夺和暴力的形式,而中国走的是和平发展道路,通过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既坚持了对外开放又坚持独立自主,走出了一条和平发展、和谐发展的新道路,这条道路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引用乔舒亚·库珀·雷默在“北京共识”中的提法:“强调发展的人民性,而不是特权阶层性,是中国模式的核心”,“华盛顿共识的目的是帮助银行家和金融家,而北京共识的目的是帮助普通人,强调以人为本。”[8]“以人为本”,以多数人的利益为本位,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也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是中国共产党由弱变强、不断发展壮大的最根本经验。

从历史的角度来考察,这种政治优势是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中不断形成和取得的。毛泽东曾经用一句话来概括中国民主革命的经验,“共产党的路线就是人民的路线”。政治观是一个党派价值观的核心和根本,执政党在政治观点上的优势实际上就是价值观的优势、历史观的优势。毛泽东指出:“一切问题的关键在政治,一切政治的关键在民众,不解决要不要民众的问题,一切都无从谈起。”[9]共产党人的政治绝不是仅仅谈政权,共产党的政治、执政的核心实际上是群众,是大多数。邓小平对“什么是最大的政治”也进行过解释,他认为,四个现代化是最大的政治,因为它符合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能够清醒地认识到广大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主导和决定力量。改革开放后,我们党发挥政治优势,提出“解放思想、解放生产力”的改革目的,实现了人民群众的解放。恰恰是这种解放给我们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我们党的几次代表大会都提出要把蕴藏在每个人身上的潜能充分地发挥出来,为了做到这一点,就要把改革开放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这就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基本经验。

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全面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以人为本”是相对于“以神为本”和“以物为本”的价值理念,在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上始终强调发展的目的和发展的价值问题,一直把改善人民生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在经济社会发展理念上,不断强调民生的重要意义。把解决好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和社会管理等直接关系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现实利益的问题,作为社会建设的重点。这足以证明,中国共产党依靠政治优势,创造性地把握了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精神和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取向。社会主义价值观优越于资本主义价值观的突出特点就是不断地确立了人的主体地位和作用。“以人为本”的思想既吸收了中外历史上的“民本思想”和“人本思潮”的有益成分,又扬弃了抽象的人性论。所以“以人为本”的思想,坚持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把人的主体性地位提升到一个新的历史高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本质要求。在“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引领下,人是发展的根本目的,也是发展的根本动力,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保证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协调发展。正如胡锦涛所说:“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10]

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改革的攻坚阶段和发展的关键时期,面临着一系列深层次的矛盾和社会问题,比如腐败、分配不均,等等。这就要求我们在制度建设上,必须坚持一切从人民群众出发,及时吸取经验教训,坚持以人为本。只有一切为了人民,才能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才能有力地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又好又快发展。由此可见,“以人为本”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实践上,它都必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质和根本要求。

标签:;  ;  ;  ;  ;  ;  ;  

从中国道路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_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