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课标下农村学校初中生物渗透德育教育的途径论文_王爱芳

基于新课标下农村学校初中生物渗透德育教育的途径论文_王爱芳

摘要:随着教育事业的高速发展,现代教育领域对初中生物教学提出了更全面的要求,不仅需要教师带领学生探索丰富的学科知识,更要求教师在生物课堂中融入德育教育,推动学生“德智”共同发展。因此,初中生物教师就要从农村学生学习和成长需求视角出发,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融入德育教育内容。让学生在不断挖掘学科知识的同时,汲取情感素养精华,促进其生理、心理的健康发展,从而为学生将来成长为符合现代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打下夯实的基础。

关键词:新课标;农村学校;初中生物教学;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是现代初中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贯穿于初中学科的每一个环节,尤其是对于农村学校的初中生而言,提高德育教育的有效性是推动学生成长的重要手段,也是促进其形成良好三观的关键措施。故而,生物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就要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枷锁结合,革新教学模式、创新教学内容,强化德育教育,充分发挥生物学科优势,使学生逐步形成高尚品德和道德情操。

一、在生物课堂中融入爱国主义教育

由于农村地域环境的优势,生物教师就可在课堂中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了解我国生物资源和生物科技的发展现状,从而使学生感知生物发展与国家发展密不可分的关系,最终使学生在课堂中形成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这不仅能够使学生感知生物学的魅力,也能够使其因此而增强振兴祖国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比如,教师在教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认识生物的多样性》相关内容时,就可应用“情境教学法”。在课前教师可先将与该堂课程内容相关的生物图片、音频进行整理和收集,将其作为初步展示资料,让学生对该堂课程内容有轮廓性认知。在学生观看完成后,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上述资料挖掘我国丰富的资源情况,并以小组为单位探讨不同生物具有的特性。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要仔细聆听,并认真分析学生的讨论内容,并记录其中出现的遗漏部分或偏差部分。但对于学生在讨论时所使用的具体方法以及具体探究内容,教师不做过分干涉。同时,教师要及时反馈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所提出的疑问,但不以消极负面的态度评判学生提出问题的难易程度。接着,教师再引导学生阐述小组的讨论结果,并将其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展示在黑板中。在各个小组完成展示后,教师要根据学生提供的内容为线索,让学生了解我国目前的生态特征和主要的生态保护政策。最后,教师要再次为学生展示我国壮丽山河下蕴藏的不同动植物,从而让学生真正感知到我国生物的多样性、分布的广袤性。

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帮助下了解我国的生物资源国情,也能够真正了解到我国在保护珍稀动植物方面所耗费的心血,从而使学生在深化学科知识的同时,增强了自身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感。这不仅会使学生由此而产生生态忧患意识,也能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强化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在生物课堂中融入环境意识教育

在现代社会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的公民就应不断强化自身的环境保护意识,从而热爱大自然,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意义。初中生物课本中就有极为丰富的环境保护内容,因此生物教师就要注重引导学生深刻了解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而形成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1]。

比如,教师在教学八年级上册《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相关内容时,就可应用“游戏教学法”。在课前,教师可先引导学生对该堂课程内容进行预习,并根据主题内容收集“动植物对人类发展产生的影响”的相关信息或新鲜资讯。在课上,教师可先引导学生统一展示自己带来的相关知识,并由此开展“生物知识分享比赛”。教师可首先邀请一名同学将自己带来的新鲜资讯或相关知识分享给其他同学,并通过文本图片等信息进行辅助展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该同学展示过程中,其余同学可针对某一知识点提出疑问,展示同学根据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必要时教师要给予帮助和指导。在该同学展示完成后,教师再随机引导第二名同学以上述方式分享知识。两名同学均完成展示后,教师则引导其余同学根据两名同学的展示效果淘汰一名同学,剩下的同学则继续参加比赛,并接受其他同学的“挑战”,以此类推。最后,教师根据最后一名同学的展示内容引导学生探讨“生物圈保护”的具体措施,从而使学生树立起保护生物圈的良好环境意识。此外,在植树节、地球日等重要环保节日来临时,教师也可组织农村学生进行实践活动,以此强化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并将学生参与环境保护活动的内容以图片或视频的形式记录下来,让学生在感知活动乐趣的同时,延续环保精神。

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学生能够在良性竞争中不断强化自身的学习能力和知识储备,并迅速将对方的优势转化为符合自身发展需求的长处,进一步提高自身的学科素养。同时,在教师开展的游戏活动中,学生也能够不断了解知识中所蕴含的德育教育内容,从而在吸纳学科知识的基础上,深化德育教育知识。

三、在生物课堂中融入健康生活教育

进入初中阶段的学生已具有较强的自主意识,因而,生物教师就要重视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的发展,让学生在学习生物知识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习惯,同时也将生物知识融入于自身成长,推动学生心理正向发展。这不仅能够使初中阶段的学生更加全面、仔细、深入的了解自我,同时也能够切实使农村学校的学生认识到在日常生活中自我防护的重要性[2]。

比如,教师在教学八年级下册《健康地生活》相关内容时,就可运用“个性指导法”。不同的学生会因为多种因素造成较为明显的差异,而这些差异又会对学生的个人成长、学习产生直接影响,因此,教师就要尊重学生个体,采用差异化的指导方式,实现班级整体性提高的目的。在学习能力、领悟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进行反馈时,教师就要引导该层次学生的掌握基础性知识,并给予其更多的关心和指导,让其将生物学当中的基础知识灵活运用于自身的生活中,如:“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预防病毒性感冒”等等。而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就可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突破自身局限,挖掘课堂中更有难度的知识,从而往更深远、更全面的方向发展,并将不同知识进行结合,联系自身生活探索更深层的内容。同时,教师要引导该层次的学生将自己的学习方式进行整理分享给班级中的其他同学,帮助其树立学习自信。

此外,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自我心理评价,并根据生物学科中的心理知识,探究学生心理的发展状况,在学生的心理产生非正向发展趋势时,教师就要及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舒缓学生心理的负面情绪。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切实能够将生物学科与自我成长建立共同发展的桥梁,从而在教师的差异化教学中迅速发现自身短板,并采取积极措施进行调整和弥补,最终在完成学科学习和探究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健康的生活态度。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农村学校的初中阶段渗透德育教育是尤为关键的,因此生物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就要充分认知到德育教育融入生物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过教学内容的拓展和延伸,让学生逐步形成自主挖掘生物学科知识良好意识的同时,塑造自身思想品德,最终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成长为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廖伟全.关于初中生物教学渗透德育教育的思考[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2019(31).

[2]叶桂贤.基于生活化视角的初中生物德育教育模式[J].名师在线, 2019(03).

论文作者:王爱芳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13

标签:;  ;  ;  ;  ;  ;  ;  ;  

基于新课标下农村学校初中生物渗透德育教育的途径论文_王爱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