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理念下的高中数学教学策略探究韦心兆论文_韦心兆

核心素养理念下的高中数学教学策略探究韦心兆论文_韦心兆

广西贵港市圣湖中学

数学是高中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其在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逻辑能力以及空间想象力等方面有着非常显著的促进意义。数学教学不仅要教授学生高中阶段的文化知识,同时还要全面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以便于其今后能够更好的适应大学阶段的知识学习。这种数学能力正是核心素养中所要求的,也是高中数学教学设计当中必须要体现的。

一、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

"素养"一词的涵盖面非常广泛,各类知识、技能、情感以及价值观皆包含于此,其中最关键的部分便是"核心素养"。所谓高中数学"核心素养"就是指学生为了能够使自身的发展不断适应数学学习的需求,而在学习过程中致力于学习的数学知识、数学思想以及数学意识等。 如果将数学核心素养进行具体化,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解读,即数学知识储备:即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对基础的数学概念、公式烂熟于心;数学思想方法:即学生可以利用常规的数学思想(数形结合思想、比较思想等)找准解题思路并解决数学问题;数学思维能力:即学生具备较强的数学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力等多种思维能力;数学应用意识:即学生可以养成在生活中应用数学的意识,并具备较强的数学知识实操能力。

二、核心素养理念下高中数学教学策略分析

(一)突出学生主体

要构建"自主合作探究"课堂,首先是要尊重学生的学习意愿,激发其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才能获得其"心理认同",从而自主自觉的接受教育,提升核心素养。所以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始终秉持"人本教学"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是最为重要的基础和前提。

为此,教师需要做两方面的工作:第一是从自身做起,积极学习"人本教学"理念,并勇于打破教学常规,从教学的各个环节尤其是课前准备和课前导学阶段发挥自己的引导和启发作用;第二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会放权并积极营造和谐、有序、宽松的教学环境。

(二)构建"学习共同体"

"学习共同体"是指教师和学生共为一体,强调师生以及生生之间的和谐互动以及共生共长,进而产生共生效应,推动课堂教学朝着"更有效、更科学、更和谐"的方向不断发展。

具体来说,"学习共同体"主要分为以下三重含义:1、师生交流无障碍,师生关系非常和谐,教师能够主动亲近学生,而学生也乐于接受教师的学习指导;2、生生合作有默契,大家都朝着一个目标奋勇前进,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一起解决,有着"不抛弃不放弃"的宝贵精神;3、师生、生生互促互进,共同积累知识,增长见闻,促进教与学和谐有序发展。

(三)构建"自主合作探究"课堂

通过构建"自主合作探究"课堂,教师能够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计算能力等多种数学学习鞥那里,对于培养其核心素养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为更加具体的进行分析,此处以高中人教版A版数学必修5《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为例,具体如下。

1、课前准备

课前准备环节,教师主要应做两项工作。

第一项工作是制定科学合理的分组策略,原则是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学习性格实现因地制宜和因材施教。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假定学生人数为30人,根据本堂课的内容,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10组,每组人数为3人,分别负责绘图、观察分析、制表三项工作,由组长牵头自行分配。

第二项工作是制作教学道具,即平面直角坐标系、两种不同的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图像以及其相应的PPT展示课件。平面直角坐标系建议和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图像建议使用硬纸板来做,这样有助于教师演示函数图像在坐标系统中的平移,PPT课件中的主要内容是对函数图像和函数算式的解析。

2、课前导学

课前导学阶段,教师主要应做两项工作。

第一项工作是根据课前的分组策略确定组别和组员,并选派小组长统筹探究工作。同时通过问题导入教学内容,思考:"y=ax^2+bx+c(其中a、b、c为常数),怎样才能最简单的判断出这个方程就没有实数根?"。

第二项工作是依照分组策略,每名组员分工明确,分别完成绘图、观察分析、制表三项工作,这三项工作分别对应学生的绘图能力、观察分析能力、计算能力,这些都是学生解题能力的重要体现。这里值得说明的是,学生探究的结果是要展示和总结的,所以每个组必须要对结果进行总结汇报,详细说明探究过程。

3、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阶段,教师主要应做两项工作。

第一项工作是根据学生探究的结果确定练习题的难度,而且在这个过程中,每个组内每个学生往往都会表现出不均等的学习水平,所以此时教师需要重新进行分组,还是10个组,每组4个人,但是每一组都至少保证有一名学习水平较高的学生,然后分给每组不同的练习题。

第二项工作是学生在做练习题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引导和启发工作,例如a、b、c 3个常数的取值范围的变化会让函数图形发生什么改变,根据a>0的图像分析当a<0时的图像是什么?△>-0,△<0,△=0的情况下,函数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所对应的函数对象是什么样子?对应着什么规律?这些都是学生解一元二次不等式必须要掌握的知识点,为了增强直观性,教师可以用制作好的教学道具给他们演示不同的函数图像及其平移问题,引导小组根据上述探究步骤继续深入探究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及其性质,待学生熟练掌握这些知识后,学习速度和质量自然会有所提升。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数学核心素养就是数学教学的灵魂,这也是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重点培养的基本能力,其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以及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作为高中数学教学工作者应该提升自己的教学理念,打破传统教学观念,通过教学方法与形式的不断创新来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这样一来,学生对数学的认识、探究程度会不断加深,其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也能感受到数学的乐趣以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惠敏敏. 高中数学核心素养背景下课堂教学研究 --以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教学设计为例[J]. 中学数学, 2017,(6):12-13.

[2]胡从飞. 试论核心素养理念下的高中数学教学策略[J]. 数学之友, 2018,(3) :12-12.

[3]肖文娟.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探析[J]. 理科考试研究, 2015, 22(5):59-59.

[4]周剑云.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的实践与探究[J] 2017,(23):19-20.

[5]孟俊. 核心素养理念下高中数学课堂有效追问的探究[J]. 数学教学通讯, 2017,(24):19-21.

论文作者:韦心兆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工》2019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8

标签:;  ;  ;  ;  ;  ;  ;  ;  

核心素养理念下的高中数学教学策略探究韦心兆论文_韦心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