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当前经济发展中的热点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马来西亚论文,热点问题论文,经济发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马来西亚经济在过去的8 年中实现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增长和国民生活质量普遍提高。按可比价格计算,从1988年到1995年8年时间, 马来西亚的国民生产总值(GNP)就增长了126%,实现了年均GNP递增8.8%的高速增长。这一增长速度基本上相当于被誉为经济发展最快的亚洲“四小龙”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的水平。
然而,持续8 年的高速增长也导致了贸易和经常账收支赤字的日益扩大、通货膨胀压力增大、马币疲软以及劳工短缺日益严重等问题。这些问题已引起了马来西亚国内外各阶层人士的普遍关注和重视,成了马来西亚当前经济发展中的热点问题。快速的经济增长以及由此带来的问题,也引发了马来西亚经济是否已经过热的争论。
一、马来西亚经济是否过热
经济是否过热是当前马来西亚国内争论最多的一个热点问题。一种观点认为,马来西亚经济已经过热,他们的根据是:1)马来西亚存在着较强的潜伏通胀趋势。尽管官方消费价格指数保持温和,但在土地及房屋价格方面却存在较严重的升涨。劳动力成本过去几年来的常年增长率大约达10%,比经济增长率高。而且,有形资产及工资增长以及普通通胀之间的联系仍未浮现。这些都说明,马来西亚存在着非常大的潜伏通胀趋势;2)贸易和经济账收支赤字恶化。 尽管贸易和经常账收支赤字的扩大主要是由于大量进口机械设备导致的,然而,大部分的进口机械设备却并非供以出口为主工业的使用,对未来的出口没有多少积极的影响。如建办公楼、购物中心等等,对增加出口是没有多少积极作用的;3)外资的流入大为放慢。 马来西亚大部分出口制成品是跨国公司迁马工厂的贡献。因此,出口的增加与外资的流入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然而1993年后,流入马来西亚的外资却大为减少。1992年,流入马来西亚的外资达177.72亿林吉特,而1993年却剧降至62.87亿林吉特;4)资金被投放到非生产性部门的情况越来越多,导致资金的利用已越来越无效率。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马来西亚经济并未过热。他们指出,马来西亚1995年的通胀率只达大约3.5%, 这是不足为虑的。而且,通胀趋势平低,并未加剧。由于通胀率低,劳动力的大量使用是不重要的。至于贸易和经常账收支赤字扩大只不过是工业化过程中一种无法避免的短暂现象,对此不应消极地看待。他们强调说:“对于刚起飞的亚太国家如我国经济来说,继续保持超过8%的高度成长是很正常的事,并不会过热 ,但对处于成熟阶段的欧美经济却不同,我们必须认清这点。”〔1〕
马来西亚政府似乎倾向于马来西亚经济并未过热的说法,马哈蒂尔和安瓦尔就多次否定经济已过热的说法。1995年9月26日, 马哈蒂尔在伦敦与基金经理对话时就否定了马来西亚经济已经过热的说法。他说:“大马进展一切良好,但是仍然有人认为它不可能长久持续下去,经济成长过后随之而来的是过热,接下来就很快走下坡”。“我的估计可能会有差错,但我认为我们会比其他人更懂得管理自己的经济,在大马并不是每一样东西都是幸运所带来的。”〔2〕安瓦尔在纽约会见美国投资者时,也否认了马来西亚经济已经过热的说法。他指出,贸易和经常账收支赤字虽然扩大,却是由投资带动,而非消费形成的,一旦马来西亚大量进口的资本财化为生产力时,问题就得以解决。〔3〕
不过,有趣的是,尽管马哈蒂尔和安瓦尔多次强调马来西亚经济并未过热,然而,马来西亚国家银行在10月16日召开的高层紧急会议上,端庄的主要议题正是经济过热问题。这次会后,马来西亚国家银行发布新措施,紧缩汽车及房地产贷款,规定,汽车的贷款不得超过车价的75%(原为80%),房屋及店铺的贷款不得超过房价的60%(原可贷款90%),调整幅度如此之大,显示国家银行重视经济过热问题。在10月27日公布的1996年度财政预算案中,安瓦尔表示将推行强制措施鼓励人民储蓄,而在抑制消费及房地产投机方面也作了新的规定。政府显然有意借财政预算案来抑制过热的经济。尽管如此,外国投资者仍然认为,财政预算案采取的种种措施并不足以降温。因此,对投资马来西亚,他们仍然踌躇不前。
二、如何看待贸易和经常账收支赤字扩大
1995年是马来西亚贸易和经常帐收支赤字迅速扩大的一年。1993年,马来西亚仅有64亿林吉特的赤字;1994年,增加到116亿林吉特。 据马来西亚经济研究院分析,1995年马来西亚贸易和经常账收支赤字估计会突破200亿林吉特,其中,经常账收支赤字估计会达到148亿林吉特,贸易赤字达59亿林吉特。实际上,这可能还属比较保守的估计。在经常账收支赤字方面,马来西亚政府估计会达到181亿林吉特。〔4〕至于易赤字,1995年头6个月就高达55亿林吉特,比1994年同期的7.214亿林吉特锐增近8倍。到7月,马来西亚贸易赤字高达68亿林吉特,创下了历史最高水平。此前贸易赤字最高的是1991年,可是1991年全年赤字也只有63亿林吉特。有的分析家指出,如果情况继续恶化,马来西亚1995年全年的贸易赤字很可能会冲破100亿林吉特大关。
庞大的贸易和经常账收支赤字引起了不少人特别是外国投资者的忧虑,他们认为,这显示马来西亚经济已明显过热,并已开始亮起红灯。有的甚至担心马来西亚将成为第二个墨西哥。因为1995年马来西亚赤字恶化与80年代中期有很多相似之处,因此,一些人又担心马来西亚经济也可能像80年代中期一样,陷入萧条。
一些经济学家和股市分析家则认为,虽然,1995年马来西亚贸易和经常账收支赤字有了扩大,但只是一个短暂的过渡期问题。“这种短暂的过渡期问题产生,是因为投资者具有信心以及国家致力巩固长期经济结构和加强经济回弹力,建立了庞大资金所致”。具体来讲,赤字恶化是因为资金明显增加导致投资货物的入口提高所造成。在1995年,投资入口及半制成品的入口分别增长了27%及29%,占总人口的86%,而消费品只增长17%,占总人口的13.5%。因此,“日益增加的赤字反映我国现有的工业化循环及成长程序”,更何况,经常账收支赤字大部分是通过不断增长的长期外来直接投资入流融资。1995年流入马来西亚的外国投资总额估计大约200亿林吉特,比1994年的160亿林吉特显著提高,因此,在来往及长期资金账项方面,将出现盈余。他们甚至作出乐观的估计,“当进口增长放慢、储蓄率进一步提高时,1996年的国际收支及资源状况将得到改进”。〔5〕
他们认为,马来西亚贸易和经常账收支赤字虽然创新高,但如果考虑到经济发展状况,可以说当前的赤字并不比1991年糟。“1991年的贸易和经常账收支赤字主要是因为1990年与1991年,外资进入大马时所作下的投资承诺,因而入口了庞大的供制造业用途的资本材所致。1995年的贸易和经常账收支赤字,则很大部分是因为一次性的入口大型资本材,如飞机等所致。在扣除这些一次性的庞大入口后,1995年的贸易和经常账收支赤字其实并不比1991年严重”。因此,赤字的扩大是不足为虑的。
他们指出,马来西亚贸易和经常账收支赤字,并不可与墨西哥的情况同日而语,因为马来西亚的国民储蓄率高(达34%,墨西哥只达15%),外资也多是长期投资,而非短期投机资金, 出口增长率也高达20.2%,因此, 马来西亚经济是充满活力的,不会出现金融危机,也不会陷入萧条。
马来西亚政府虽然多次强调,贸易和经常账收支赤字仅属过渡问题。赤字的扩大主要是因为外来资金及必需品的增加所导致。而当这些投资转化为生产力时,将会加快马来西亚的发展速度。与墨西哥入口的全是消费品和日常用品,在结构上根本不同。不过,政府也不否认庞大的贸易和经常账收支赤字对马来西亚经济造成威胁。副总理兼财政部长安瓦尔10月初在纽约会见美国投资界人士时就承认,马来西亚的赤字已达到令人担心的地步,并表示,政府会采取步骤克服这个问题。〔6〕10月中旬,马来西亚国家银行便宣布房屋和汽车贷款紧缩政策,以控制投机和奢侈活动。在1996年度预算案中,又宣布把房地产业盈利税从20%提高到30%,对外国人在马来西亚购置房产实施更严厉的管制,规定外国人在马购买房产须缴10万林吉特税捐。对排气量在2000CC以上的车辆,课以比现在高25%的路税。〔7〕事实上,许多超过2000CC的豪华汽车,都是进口货,增课路税之举,相信对降低赤字会有帮助。预算案也大大加强对服务行业发展的鼓励。这对减少服务账项赤字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与此同时,马哈蒂尔总理和安瓦尔副总理也多次吁请商家“以本地产品取代进口产品”,协助减少赤字。他们说,尽管马来西亚贸易和经常账收支赤字并不是十分严重,但是若不想办法制止,情况恶化后,可能便就难以收拾了。政府自然要采取应对措施,不过,若没有商家的配合,一切方案也将徒劳无功。他们希望马来西亚商家在生产过程中,尽量减少使用外国入口的组件,而多采用本地货。有关商家不要“走捷径”,他们应以促进国家经济发展为己任。“假若这些公司目前无法在国内找到替代品,它们应进行研究与开发,进而在国内生产,减少庞大外汇流失”。他们也提请马来西亚商家多使用本国的港口,尽可能使用本国的货船运载货物,这样就可以节省回付给外国公司的佣金,从而有利于减少服务账项赤字。〔8〕
他们认为,马来西亚人毫无节制地购买进口货及一窝蜂出国旅游是造成赤字扩大的一个原因,因此,他们也提请马来西亚人购买国货及在国内旅游。为此,1996年度财政预算案也建议提高机场税,目的正是要减少马来西亚人出国旅游所造成的外汇流失。
三、如何看待通货膨胀
持续的高速增长也带来通货膨胀的压力。从马来西亚政府公布的最近几个财政预算案可以看出,抑制通货膨胀与维持经济的稳定增长一直是马来西亚政府的两大策略方向。在1991年的财政预算案里把“持续经济成长动力”列为首要策略,紧接就是“抑制物价上涨”。1992年财政预算案则把“确保经济持续成长且物价特定”列为首要策略。1993年、1994年,1995年财政预算案也都把“控制通货膨胀”列为第二重要策略。在前不久才公布的1996年度财政预算案中,则把“通过低通胀来维护经济成长”列为首要策略。由此可以看出,马来西亚经济一直面临着通货膨胀的压力。尽管政府采取多种措施来控制通货膨胀,但马来西亚的物价仍在不停地上涨,特别是食品消费指数腾升更快。据马来西亚贸易及消费者事务部的统计,食品价格从1991年以来已经连续4年不断的持 续增长,其中新鲜鱼类价格涨幅最大,从1991年以来增涨了59.5%,水果、蔬菜增涨了37%,油脂及肉类共增涨20.7%和16.4%。通货膨胀率在1994年2月甚至上升到5%,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在1995年,马来西亚政府继续通过紧缩货币及谨慎的财政政策来进行反通胀运动,同时还通过降低进口税来降低国内价格压力,此外,政府也采取行政措施来控制物价,如,把米、牛奶、糖、汽油、鸡等生活必需品列为统制品;在各州设价格资讯中心,以便让消费者了解各类物价。与此同时,政府还在1995年开展了一项全国性的“零通胀运动”,这是政府致力使通胀降到最低点的一项努力。零通胀的目标并非针对所有商品,而只是一些必需品。该运动从7月1日开始实行,列每个月的第一个星期六为零通胀日,让商家以低价格出售必需品。
由于上述措施的成功实施,1995年马来西亚的消费价格指数上涨幅度并不大。据政府公布的数字,1995年头9个月的消费价格指数增涨3.4%,比1994年同期的3.7%低,估计1995年消费价格指数增幅为3.5%,也比1994年的3.7%低。〔9〕尽管如此,马来西亚各阶层人士还是强烈感受到了通货膨胀的压力。虽然,从总体上讲,1995年马来西亚的通胀率并不为高,但各种商品上涨的幅度并不一样。在1995年,上涨幅度较大的是食品、房屋、纸张等生活必需品和建筑材料。据分析,1995年超过50%的通胀率是由于粮食价格上涨引起的。〔10〕暴露出马来西亚在工业化过程中,农业已被严重削弱。如何采取措施改善农业生产状况,从而提高有效供给,是摆在马来西亚政府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庞大的贸易和经常账收支赤字以及劳工短缺导致工资上升、成本上涨,也引起了人们对物价上涨的忧虑。
一些经济学家,甚至有的政府官员则对官方公布的消费价格指数提出了质疑。他们认为,官方公布的消费价格指数反映的主要是统制品的价格,而且,又不把房屋价格计算在内,因此,官方的消费价格指数要比实际的低得多。据有的传媒披露,马来西亚原产部长林敬益就曾公开质疑过官方的消费价格指数,并说,1995年马来西亚的通胀率其实已达10%。〔11〕
对上述质疑,官方未作出正面答复。不过,马来西亚国内贸易及消费者事务部则在着手草拟两份消费价格指数,以期能更好地反映城市和乡村的物价上涨情况。官方在新近公布的1996年财政预算案中,也把“通过低通胀来维持经济成长”列为首要策略。并公布了一些控制通胀的政策措施。如,通过提高雇员公积金缴纳额,增加国内储蓄;通过国家银行发出价值10亿林吉特的政府公债;豁免个人存款利息抽税;建立宏愿信托基金;降低所得税;提高信用卡的最低偿还额;抑制房地产投机活动,减低公司运作成本及减少入口等等。〔12〕相信这些措施对政府控制通胀会有积极的影响。
四、马币疲软
由于投资者担心马来西亚经济连续8年来取得超过8%的高速增长,可能会导致产生经济过热后开始抛售马币,造成马币兑换率在1995年面对强大抛售的压力。尽管马来西亚国家银行采取措施积极扶持马币,但在1995年,马币仍然没有逃脱疲软的命运。据马来西亚官方公布的数字,1995年上半年,马币兑美元汇率下跌5.5%,并在1995年6月至11月间再跌3.9%, 同期,马币兑英镑下降2.1%、兑新币跌退2.3%、兑德国马克跌降2.9%。 从总体上讲,除了兑日元外,马币兑其他主要货币的汇率都下跌。〔13〕据马来西亚经济研究院预测,在1996年首季马币仍将处于疲软趋势。马币兑美元汇率预计将介于2.55至2.6林吉特之间。
马币疲软的原因,有国际因素,如,最近一年来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不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马币的汇率,但主要是受马来西亚国内经济发展状况的影响。从根本上讲,一国货币比价的长期走势,取决于该国的整体经济发展状况。但是,货币比价的短期走势则取决于该国的国际收支状况。马来西亚近年来贸易和经常财收支赤字的扩大和恶化,正是马币走势疲软的决定因素。
马币疲软固然有利于增加出口,但是,却使一些投资者对马币失去信心,较谨慎的投资者则持观望态度。为了重建马来西亚经济在国际金融市场的信誉,从1995年8月开始(当时马币兑美元已跌破2.5的水平)马来西亚国家银行便动用国际储备金扶持马币,以免其进一步恶化,这项措施显然奏效,但也因此导致马来西亚国际储备金的大量流失。截至1995年10月底,马来西亚的国际储备已降至639.5亿林吉特, 创下两年来的最低水平。〔14〕1994年10月底, 马来西亚的国际储备还高达804亿林吉特,这意味着在12个月内,国际储备已流失约165亿林吉特, 数额相当惊人。经济学家指出,马来西亚国际储备金的锐减,将给马来西亚的货币汇率和利率带来压力,低落的国际储备金会促使马币在外汇市场面对抛售压力,如果无法引进更多的外资,最终将导致必须进一步紧缩银根来减缓经济发展。
马来西亚国家银行也通过提高利率来扶持马币。1995年,马来西亚国家银行多次调高利率。如3个月的银行同业拆息率从1994年9月的4.5 %剧升至1995年3月的6.2%,10月升至6.46%,在1995年11月又被提高到6.8%。〔15〕据马来西亚经济发展研究院预测,在1996年头3个月,3个月的银行同业拆息率估计将调高到6.9%至7.2%。 年内,马来西亚国内各主要银行也都纷纷调高利率。马来亚银行在年内甚至10次调高利率。利率的提高,促进了储蓄,吸引了外资,因此,就在一定程度上扶持了马币。
问题是,利率过高也会导致经济发展减缓和短期投机资金的大量涌入,进而影响国内经济的平衡。特别是在1995年底,欧美国家纷纷调低利率后,如果马来西来继续保持较高的利率,势必会导致大量投机资金的流入,这就很可能要重演1993年的历史。因此,马来西亚国家银行的扶盘工作实际上已陷入了进退维谷的困境。
经济学家认为,“解铃还须系铃人”,既然贸易和经常账收支赤字恶化是导致马币疲软的决定因素,因此,如果马来西亚政府克服赤字问题,马币将会趋于稳定,外资信心也将重现而返回马来西亚市场。相反,如果无法实现缩减赤字的目标,那么,马币汇率将继续下滑。
五、劳工短缺
劳工短缺问题困扰马来西亚已有多年,可以说,从80年代中期以来就已存在,至今不仅未缓解,而且日益严重。1995年的失业率降到历史最低水平,反映了马来西亚对劳工需求增加。1995年,在马来西亚,熟练及半熟练劳工短缺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尤其是在较发达的州内就更显严重。为了争聘工人,雇主不得不提供更多的工资,结果导致工人跳槽及雇主抢工人的现象常有发生。使雇主面对的工资压力增加。而工资上涨就增加了商品成本,削弱了商品的竞争能力,不利于出口,也不利于吸引外资。由于长期以来对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重视不够,又加上忽视中等技术教育,因此,马来西亚也面临着科技人才和技术工人短缺的问题。这就影响了马来西亚对外来技术的吸收和消化,不利于技术升级换代。
为了解决劳工短缺问题,马来西亚政府只好允许商家征聘外国工人。于是,许多合法的、非合法的外国劳工便纷纷流入马来西亚。据马来西亚人力资源部副部长阿都卡·迪法兹最近披露,在马来西亚的外国劳工已高达200万。〔16〕外国劳工的大量涌入, 不仅让马来西亚蒙受了巨大的外汇流失(据人力资源部估计,马来西亚的外国劳工一年所带走的外汇达40多亿元,这是导致马来西亚经济账收支赤字扩大的一个主要因素),而且也给马来西亚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如社会治安及孩子的教育问题。
为了减少对外国劳工的依赖,人力资源部正在考虑采取几项应急措施:1)把人力过多和失业率较高的丹、丁、彭、 沙巴等州的人力移往劳工较短缺的柔、槟、雪等州;2)鼓励更多妇女出来就业。 妇女占马来西亚总人口的近一半,但只有47.77%出来就业, 妇女劳动力尚未充分利用。人力资源部准备通过提供良好宿舍及工厂托儿中心等措施来鼓励更多妇女,特别是农村妇女出来就业;3)修改雇佣法令, 让工人兼职,允许学生做假期工,家庭主妇及自雇者做“钟点”工作;4)延长退休年龄,或者重聘已退休的人员,使他们可继续提供服务。〔17〕
为了减少对外国劳工的依赖,在1996年度财政预算案中,安瓦尔建议外国劳工的人头税增加100%。〔18〕这一建议引起了人们的争论。 一种观点认为,这一建议将减少外来的工人而使得本地工人在薪金方面更具有竞争性。如马来西亚劳工组织总秘书三姆干就说,政府这项措施将使得雇主的目标转移到本地的劳工市场,而为了吸引本地劳工,雇主就必须给予本地工人合理的薪金、利益和训练。另一种意见则认为,增加外国劳工人头税的建议对本地公司及雇主有很大的不利。如马来西亚雇主联合会主席阿末·沙菲安就说:“我们都已经很难找到外国工人,增加客工人头税之举将大大的对本地公司产生不利的影响”。柔佛华人建筑商公会会长陈伟雄也指出,外国劳工人头税调高100%, 将给建筑商完成廉价屋计划带来负面影响。他说,外国劳工占本地建筑业人力的90%,建筑业的熟练及半熟练工人也多依赖外国劳工,因此,增加客工人头税会导致建筑成本增加,势必影响屋价,“羊毛出在羊身上”,最终广大消费者将直接受影响。堂联总会长吴德芳也表示,提高外国劳工的人头税,将加重建筑成本,影响屋价。〔19〕
马来西亚政府意识到,增加外国劳工的人头税,减少对外国劳工的依赖,只是解决劳工短缺问题的一项权宜之计,要真正解决劳工短缺问题,必须加速劳动密集工业向资本及技术密集工业转型,实现产业升级。近年来公布的发展计划中,在强调发展高技术工业的同时,特别指出要把发展科技作为国家社会经济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主张通过加强研究与开发来提高本国科技水平,促进工业现代化。在吸引外资方面,优先考虑那些高科技和自动化工业;同时,马来西亚大学在结构及课程方面也作出重大调整,重视发展以科学及技术为主的学科。据马来西亚国际贸易与工业部副部长郭沫镇透露,在即将推出的第二阶段的工业大蓝图计划(1996-2005年)里,着重强调的也将是“如何把大马的工业转向资金密集、高附加值与技术密集的方向。〔20〕
注释:
〔1〕〔马来西亚〕《南洋商报》1995年10月30日。
〔2〕〔8〕《南洋商报》1995年9月27日;9日;29日。
〔3〕〔6〕〔11〕〔19〕《南洋商报》1995年10月8日;26日;
〔4〕〔7〕〔10〕〔12〕〔18〕《南洋商报》1995年10月28日。
〔5〕〔9〕〔14〕《南洋商报》1995年11月24日;25日;25日。
〔13〕〔15〕《南洋商报》1995年12月6日;2日。
〔16〕〔17〕《南洋商报》1995年7月19日。
〔20〕《南洋商报》1995年8月22日。
标签:经济论文; 国外宏观论文; 马来西亚房价论文; 宏观经济论文; 马来西亚货币论文; 经济学论文; 林吉特论文; 银行论文; 财政预算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