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特点分析论文_鲍园苑,何鑫玉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 以我院心内科收治的8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患者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治疗时,患者病情复杂且治疗难度大,治疗过程中根据患者情况适当减少药物用量,最大程度减少药物对机体的伤害,具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老年患者;慢性心力衰竭;临床治疗

[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17-0033-01

心内科临床治疗时慢性心力衰竭大多出现在老年心脏病患者身上,临床上该病表现为反复发作、长期治疗。当急性左心力衰竭患者出现呼吸道感染症状后,病原菌会持续释放损害心肌功能的毒素,进而对患者心肌功能产生阻碍,影响患者恢复。本研究旨在寻求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方法,本文就此展开论述。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择我院心内科2016年8月-2017年8月收治的8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对象,均为老年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采取不同治疗方法。

观察组患者基本情况:31例男性、13例男性,年龄(60-77)岁、平均年龄(65.12±3.42)岁,病程(1-11)a、平均病程(3.81±3.23)a;对照组患者基本情况对比:28例男性、16例男性,年龄(60-78)岁、平均年龄(65.23±3.12)岁,病程(1-12)a、平均病程(3.56±3.24)a。2组患者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病程等具有可比性(P>0.05)。1.2 治疗方法

根据患者临床症状采取治疗方法,嘱咐患者卧床休息并做好饮食指导,严格控制饮水、食盐等摄入量,保持稳定的情绪,避免刺激患者,并做好感染预防控制。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均采取口服药物治疗的方法。

1.3 评价指标

超声心动图、心电图检查、常用药物使用。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所得数据分析处理,均采用SPSS20.0统计学分析软件。计数资料检验为x²,计量资料检验利用t进行。对比结果差异显著则用(P<0.05)进行表示,保证研究结果的可信性与真实性。

2、结果

2.1 2组患者治疗后各项指标对比

观察组患者超声心动图与心电图检查结果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如表1所示。

表1 2组患者超声心动图与心电图检查结果对比(n=44,%)

2.2 2组患者常用制剂使用情况对比

观察组患者药物目标剂量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如表2所示。

表2 2组患者常用制剂使用情况对比(n=44,%)

3、讨论

近些年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民众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人们愈发关注自身健康,对医疗治疗提出更高的要求。通过系统性分析心内科科室护理中存在的风险因素,针对这些风险类别和程度制定专门的风险防控措施,降低心内科科室中护理安全问题出现的可能性,全面提升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为患者提供全面、高效、优质的护理服务。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研究表明:2组患者左心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PR期间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个结果表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病情复杂,和患者机体功能下降存在关联,造成患者机体新陈代谢功能降低,使得机体免疫功能下降。除此之外,大部分患者伴有其他并发症,使得病情临床表现愈发复杂,症状也不典型。

同时老年患者治疗期间减少药物用药,有助于减少药物对患者机体的伤害,用药时注意以下因素:(1)利尿类制剂。老年患者代谢能力下降,要选择作用轻且排泄快的药物,减少用量;(2)洋地黄类制剂。使用时缩减用量,剂量过大会造成中毒情况;(3)ACEI/ARB制剂。依据患者情况增加药物用量;(4)β受体阻滞剂。使用时排除禁忌症,密切关注患者是否出现负性肌力,控制药物。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药物目标剂量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总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治疗时,患者病情复杂且治疗难度大,治疗过程中根据患者情况适当减少药物用量,最大程度减少药物对机体的伤害,具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于鹤鹏,常婧,钟文雯,叶平.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合并不同程度肾功能不全患者临床治疗药物特点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33):87-89.

[2]赵喜萍,杨军.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特点及遵循指南优化药物治疗现状[J].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13,19(02):112+123.

[3]娄云霄,魏万宏.认知行为干预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疗效、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22):4920-4921.

[4]夏丽莉,刘滢,黄梅,江恒,朱姣,王蓉,陈爱玲.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出院计划服务方案的建立和效果评价[J].护理学报,2016,23(17):22-25.

[5]胡坚,邱元芝,彭乐,魏群,尹绢,陈发秀.不同性别和年龄段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特点[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16(10):1019-1023.

[6]程贵霞,马新荣,吴海燕,胡桂银.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焦虑抑郁的危险因素分析[J].安徽医学,2012,33(06):690-692.

论文作者:鲍园苑,何鑫玉

论文发表刊物: 《医师在线》2018年9月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11

标签:;  ;  ;  ;  ;  ;  ;  ;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特点分析论文_鲍园苑,何鑫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