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莉莉[1]2000年在《论布朗的《维兰德》》文中提出查尔斯·布鲁克登·布朗是美国早期作家,在美国小说史上占有重要一席,遗憾的是,一般的中国学者对布朗乃至欧文之前的美国文学很少注意,这篇论文通过对布朗及其作品《维兰德》的介绍,以点带面,希望能引起国内读者对早期美国文学文化的重视,对整个国家的文学文化有更全面的了解。 全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介绍布朗生活的时代背景,他的生平以及主要作品。布朗生活在18世纪和19世纪相交时期,从小对科学、文学有浓厚的兴趣,接触费城和纽约的文学圈后,他放弃了法律专业,选择文学为职业,成为美国第一个职业作家。布朗的主要作品有四部,本文选择了他最重要的小说《维兰德》为研究对象,因国内尚无这部小说的译本,因此在这一部分结束时简要介绍了小说内容。 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美国正处于文化转型时期,宗教对社会的作用虽己开始削弱,但仍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受欧洲启蒙思想的影响,社会知识界普遍对理性持乐观信任的态度。《维兰德》一方面批评了过于相信宗教、迷恋宗教的危害,一方面又对过分乐观的理性主义表示质疑。作品中的种种神秘的死亡、声音等现象,不能仅从哥特小说的层面上加以理解,这些神秘现象实际上反映了早期美国移民在宗教和理性之间“徘徊”的矛盾心态。而布朗就是希望在这两者之间找到平衡点。这是正文第二部分的论点,也是全文的重心。 论文的第三部分从文学层面上对《维兰德》进行分析。通过《维兰德》的创作,布朗将欧洲流行的哥特小说体裁引进到美国,并使之本土化,这无疑具有历史意义。但是应该看到,也正因为如此,《维兰德》带有哥特小说惯有的缺点,如过于诡秘、故弄玄虚等等。不过,在引进过程中,布朗又加以创新,借用了感伤小说、心理小说类型中的某些成分,这种传统为后来的作家欧文、霍桑、爱伦·坡乃至福克纳等继承并发展。 通过这三部分的分析介绍,作者意欲说明,无论在哲学层面还是文学层面上,布朗都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是美国文学史上不容忽视的作家。
范莉莉[2]2010年在《论布朗的困惑思想在《维兰德》中的体现》文中指出查尔斯·布鲁克登·布朗是美国第一位职业小说家。他的代表作《维兰德》(Wieland,1978)其副标题为“转变,一个美国故事”是一部描写心里恐怖的哥特体小说。小说是基于一个在现实中的真实事件加工创作而成,与真实事件相似,小说中的主人公由于宗教狂热杀死了家人。故事由一位女性主人公来叙述,采用书信体小说的形式。这部小说体现了布朗对美国大革命后期社会思想的不确定性,加深了读者对殖民地时期美国社会和文化的理解。本论文的三个章节分别论述布朗在《维兰德》中对当时宗教、理性认识论和政治主张三方面的困惑并分析了其困惑的原因。第一章:布朗在宗教上的困惑;具体论述一方面,他对加尔文教和自然神教持肯定态度;原因有二。第一,美国是一个清教统治下的社会,清教徒宣扬加尔文教义;第二,自然神教是启蒙思想产物,对美国知识分子有深刻影响。另一方面,他对加尔文教和自然神教持否定态度;原因有二。第一,加尔文教的人性恶论阻碍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第二,自然神教排斥上帝对人的关照与清教传统下的人们渴望上帝的关爱思想相冲突。作者的这一困惑表现在作品女性叙述者一方面有悲观的原罪意识,另一方面认同对一些神秘事件的科学解释上。第二章:布朗对理性认识论的困惑;具体讨论了一方面,他对约翰·洛克的经验主义认识论和苏格兰常识派的肯定态度;原因在于两种理想认识论都是启蒙思想产物,在十八世纪对美国的知识分子影响巨大。另一方面,他对约翰·洛克的经验主义认识论和苏格兰常识派的否定态度;原因在于两种理性认识论对人性过于乐观的态度有悖于加尔文教的人性恶论。作者这一困惑体现在作品女性叙述者对自己思想和行为上的不一致表现出的自责和苦恼。第三章:布朗对政党意识形态的怀疑态度;分别论述了他对亚历山大·汉密尔顿为首的联邦党和以托马斯·.杰斐逊为首的民主共和党的政治理念存在既肯定又否定的态度。作者的这一态度集中反映在男主人公悲剧的成因上。原因在于,汉密尔顿的政治理念主要来源于清教传统,杰斐逊的政治理念来源于启蒙理性思想。布朗对清教传统和启蒙理性思想的态度都是怀疑的,所以他对汉密尔顿和杰斐逊的政治理念的态度也是怀疑的。此论文的结论部分总结了三个章节的主要思想。通过分析布朗对这三方面困惑思想产生的原因,可以看出布朗对启蒙思想和宗教思想都持怀疑态度,他强烈反对过激的理性或宗教的行为。布朗在《维兰德》中尽力地调和理性和宗教的思想但他并没有给出任何调和二者的具体方法。布朗困惑思想在《维兰德》中的体现这一解读,揭示出布朗对美国大革命后期社会各种思想的不确定态度,加深了读者对美国早期殖民地时期社会和文化的理解。
参考文献:
[1]. 论布朗的《维兰德》[D]. 刘莉莉.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0
[2]. 论布朗的困惑思想在《维兰德》中的体现[D]. 范莉莉. 河北师范大学.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