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成人教育改革原理探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探析论文,教育改革论文,原理论文,中国成人论文,背景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当今世界,全球化已不单单是一种经济现象,它对世界的政治、文化、社会构造等方方面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全球化对成人教育的影响也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它既对成人教育提出了挑战,也提供了改革与发展的契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成人教育在结合我国国情进行制度探索、发展模式建构等方面都有所建树。本文拟探讨新世纪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成人教育应对挑战的客观路径,以期为我们思考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成人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参考。
一、全球化及其对中国成人教育的挑战
1.全球化与中国现代化的进程要求成人教育的现代化。21世纪全球化背景下,我国虽然已经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为了尽早实现工业化,我国还必须在科技创新与立国、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以推进我国现代化的进程。特别是全球化背景下知识经济浪潮的兴起,中国面临着从农业大国直接迈向信息化国家的艰巨任务,要运用以电子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这都对成人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为了实施和大力推进国家的“科教兴国”、“可持续发展”等战略,成人教育的发展空间和其所担负的职责是巨大的,这进一步要求提高劳动力及全体国民的素质。因而,我们要推进成人教育现代化的步伐,特别是要尽快实现成人教育的专业化。
西方发达国家追求成人教育现代化的历程超过了百年以上,推动成人教育专业化的发展,亦有近半个世纪的时光。相关研究表明,成人教育现代化的历程涉及三个层次:成人教育观念的现代化;成人教育方法及技术的现代化;成人教育制度的现代化。可以说,成人教育的现代化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成人教育的专业化则是成人教育现代化中的一项重要指标;而成人教育的专业化也脱离不了成人教育现代化的三个层次,二者关系极为密切。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成人教育迅速恢复并蓬勃发展。至1987年,中国政府正式确认“成人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代社会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的必要条件”。1993年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提出:“成人教育是传统学校教育向终生教育发展的一种新型教育制度,对不断提高全民族素质,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199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国家实行成人教育制度。我国目前确实已经建立了若干有效的成人教育制度,但同时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如,缺乏国家层次的成人教育制度建构的整体规划,还未形成全面系统、结构合理、发展均衡、重点突出的国家成人教育制度体系等,而当前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集中体现在管理体制、办学体制、经费投入等方面。
中国成人教育的发展存在上述诸多问题的同时,我们也欣喜地看到,近年来政治民主化的进程促进了成人教育制度化的发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了终身教育建设试点问题,主张建立区域内普通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之间的沟通机制;建立终身学习网络和服务平台;统筹开发社会教育资源,积极发展社区教育;建立学习成果认证体系,建立“学分银行”制度等。这都是成人教育现代化的基石。同时,我们还必须看到,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特色市场经济的推进也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了成人教育的现代化,如成人教育投入的增加、成人自我培训需求的扩大等。再有就是终身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冲击。
终身教育是世界各国当今教育改革的主要动力和指导原则,与成人教育相关的理念,如继续教育、社区教育、自我导向学习等观念不仅受到国人重视而且呈逐渐流行的趋势。这些成人教育思潮的引进和发展对中国成人教育的现代化有着最直接的影响力,是成人教育现代化的根本动力。
2.全球化背景下的“和谐·差异·共生”要求成人教育发挥“安全网”、“稳压器”作用。受全球化影响,各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发展愿景为和谐世界、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了历史的机遇。中国共产党早在十六届四中全会就已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观念。而全球化背景下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和基础是承认差异,因此,我们当前要构建和谐社会,首先就要承认社会存在着差异,如社会各阶层分工的不同和收入的差异、不同地区之间的发展差异等。以城乡差距为例,目前我国农民工正在发生三大转变:由亦工亦农向全职非农转变,由城乡流动向融入城市转变,由谋求生存向追求平等转变,这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我们也必须清楚地看到,不仅经济发展存在着严重的地区差,民众个人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等方面也存在着严重的地区差,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这种由社会差距造成的社会公平问题,必然会影响社会的稳定。而在这种情况下,劳动者的思想和文化科学素质的提高,成人教育制度的建立和发展是十分必要和切实可行的,因为国际成人教育的发展已从多方面证明了成人教育在学习化社会构建中的独特地位。成人教育自身的特点使成人教育的办学过程客观上成为各级政府部门与人民群众沟通的渠道和联系的纽带,许多信息和要求可以通过办学过程及时反馈,有利于各种矛盾的及时协调解决,从而起到社会的“安全网”和“稳压器”的作用。
成人教育在发挥社会的“安全网”和“稳压器”作用的同时,从世界范围来看,帮助国民更好地理解周围的问题并创造性地采取行动也一直是成人教育关注的中心。正如林德曼所说的那样:“正统的教育也许是踏上社会,进入生活的一种准备,但成人教育则是改变生活的一种令人鼓舞的手段……如果成人教育能使自我完善的短期目标同一种长期的、实验性的但又是坚定的改变社会秩序的政策协调起来,它将成为一种进步力量。使个人的改变不断适应变化着的社会功能——这就是成人教育双重的然而又是统一的目标。”
3.全球化背景下人力资本论的再兴与成人教育的使命。经济全球化是指各国经济随着国际分工和商品交换的发展日益一体化的进程和趋势,它将世界各国和地区经济日益融为一个整体。其本质是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进而导致竞争的全球化。在这种背景下,由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和贝克尔于20世纪60年代创立的人力资本理论到了20世纪80年代,又出现了一次高潮,保罗·罗默(Paul Romer)和罗伯特·卢卡斯(Robert Lucas)将人力资本理论引入新增长理论中,并认为知识和人力资本同物质资源一样是生产要素,对知识和人力资本的不断投入同样可以持续提高一国的长期经济增长率。在这种背景下,国际上经济的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智力的竞争和学习的竞争,这使世界各国面临着挑战。即由于人力资本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突出表现为劳动者素质改善带来的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人力资本增长主要靠教育和在职培训等的实施。因此,需要大力发展终身学习,通过不间断的教育投资来提升劳动者的素质,提高其进行知识和技术创新的能力,增加人力资本的存量,进而促进经济的增长。
据2006年国务院研究室发布的《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显示,农民工在我国第二产业从业人员中占58%,在第三产业从业人员中占52%,已成为支撑我国工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报告指出,农民工在传统体制之外开辟了一条工农之间、城乡之间生产要素流动的新通道,为二、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低成本劳动力,填补了制造业、建筑业、餐饮服务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岗位空缺。例如,农民工在加工制造业从业人员中已占到68%,在建筑业从业人员中占80%,已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这种结构的变化,每年大约有1200万—1500万或更多的人从农业向非农业和城市转移,到2020年大约有3000万。同时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和国有企业改革,数以百万计的工人下岗,失业率上升。可以说,目前中国面临着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与过度稀缺的人力资源、大面积的人口过剩与大量的人才贫乏并存的局面。因此,迫切需要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和下岗工人进行再培训和技能升级。这种产业结构、就业结构等的不断变化,使社会流动成为一种普遍的、重要的社会过程。而在影响并促进这一社会过程运行的所有因素中,成人教育又成了最主要、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具体地说,在社会流动过程中,作为一名业已承担一定社会职责,参与某种职业活动的成人来讲,他们借助的条件是多样化的,但成人教育,特别是成人的职业技术教育,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影响力日益扩大,这是一种普遍的发展规律,职前教育的优劣以及对专业的选择固然可以初步决定一个人的社会职业与社会—经济地位,但就职后根据实际需要继续接受教育,同样能够提高或改变一个人的职业或职业资格,以及与职业相联系的社会地位。也就是说,成人教育是提高全民族素质和劳动力水平的重要途径。
二、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成人教育改革的原理
为应对上述成人教育面临的挑战,成人教育改革已势在必行。
1.成人教育的市场化。上世纪60年代兴起于先进诸国的人力资本论使教育依旧和经济政策密切结合。不过其区别在于,当今世界发达国家的教育政策的目标是在追求平等的同时,更加注重其使经济竞争达到最大化的手段。确切地说,随着市场原理的导入,学习过程变成消费者和商家、消费者和厂家的关系,也就是说学习的价值被贴上价格,能否参加学习取决于自己的消费能力。对于这种“受益者负担”的教育模式,人们的认识褒贬不一。就日本情况来说,从1980年代开始步入正规化的以社会教育为核心的日本型终生学习政策已开始具有市场化的特征,比如,从最初的发展教育文化产业、培育休闲产业政策,到后来通过向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开放公民馆等,社会教育的市场化趋势逐渐被营造起来。值得注目的是,1990年代以后,社会教育行政管理的民营化趋势进一步加强,甚至可以说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即通过指定管理者制度的实施,从由政府行政来提供设施并实行管理的体制,现在变成政府和管理相分离,把管理权限完全赋予了企业等民间组织,使得日本国民可自由地利用身边各种设施的政策正在从根本上发生变化。这种公共教育的市场开放并不仅仅说明以前实施的福利国家政策的解体,也可以理解为是日本回应全球化的一种体制重组。这也说明现代全球化的进展不仅仅局限于建立国民国家这一范畴,而是既要留意国家的机能和民族要因,同时也不能忽视非政府因素所起的作用。基于这一观点,日本要求各种社会体制实施规制缓和,并要利用民间企业的活力贯彻市场原理,以重组整个国家和社会。
就我国情况而言,一直以来,虽然教育产业化论争不少,但我国主流教育意识是否认“教育市场”、否定教育的“市场运作”或“产业运作”的。可是在当今全球化背景下,不仅中国各类企业要与世界接轨,而且中国教育,特别是成人教育也要和世界接轨。相对于基础教育而言,成人教育在利用市场原理实现资源的有效、合理配置方面具有一定的正面效应。这既有利于成人教育市场竞争主体的形成,也有利于成人教育人才培养结构的合理化,满足社会和个人的需求。特别是我国目前是“两步并作一步走”,既面临工业化进程,同时又要发展知识经济,这种情况下,中国对人力资本的需求将会非常紧迫,而人力资本的形成不仅要依靠政府的调控,更要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引导成人教育的人才培养结构合理化,夯实人力资本的基础,为“两步并作一步走”提供有力的保障。
从成人教育的巨大市场需求及已有“准市场运作”的经验等方面来看,成人教育的市场化可以率先实现。这是因为成人教育虽然也包含扫盲教育、老年教育等公益事业,但其绝大部分却具有明显的私人产业活动性质,尤其是职业技术教育、岗位培训、继续教育等具有很高的社会地位、经济收入等方面的个人回报率。根据社会经济学原理,私人产品由市场提供更为有效,而消费者通过市场来“购买”高回报率的产品,也属天经地义、理所当然。因此,“成人教育市场化”就有了现实基础。
2.成人教育的地方分权化。在全球化的影响下,国家的目的并不是把重点放在大量的财政支出和直接整顿公共部门上。政府主要是通过宏观调控、激励机制、评估等手段使个人、NPO、NGO等非政府组织或机关的自主和自发活动与政府步调一致。如下图1所示,权力集中于竖轴即国家和市场这一轴,这是各个国家现代化进程的一般模式。而新的地方分权化模式是通过契约形式的共同经营,密切市场和市民的关系,使权力集中于地方社会和第三部门(企业、NPO、NGO等民间团体或组织)这样的横向的相互合作。在这种模式下,市民参加、权力共享是地方分权化原理的核心,且多样的主体站在平等的立场通过协商,并在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基础上达成共识是非常重要的。对成人教育而言,就是期望其能培养出具有自律性的个人。
就中国成人教育而言,我们首先应该理顺中央政府与地方的关系。中央政府职责在于宏观调控,而其主要手段就是通过制定并执行成人教育的法律法规、有重点地加大对成人教育的经费投入及成立相应的评价机构等,以保证成人教育在市场化及分权化进程中正确的发展道路。在分权化背景下,地方政府的统筹管理则是其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所在。具体来说,就是不仅要注重成人教育的总体规划的制定,更要重视通过现代化信息系统的活用,加强对成人教育的信息服务。再有就是社会参与管理是成人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趋向。对于教育这样的公共事务,政府应该从绝对控制权力中走出来,联合市场力量、社会力量与相关教育机构共同参与。可以说,社会参与成人教育管理是成人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必然趋势。
再者,在一个市场经济体系完善的教育领域,发达的中介服务组织系统是必备的。教育中介机构的建立能够实现政府对教育机构微观管理的职能替代,弥补政府失灵而造成的损失,确保教育质量;同时也能为各级部门提供教育信息,对政府的评估、决策过程进行管理和监督,保证执行程序的规范化和科学化。在我国成人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进程中,也需要有一个健全的教育中介组织,如成人教育的学术机构、教育决策咨询机构、教育拨款中介机构、教育评估中介机构等。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市场机制下地方分权的成人教育的正常运转。
3.普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融合、并举。“两条腿走路”发展教育事业的方针是根据我国的国情和教育的基础采取的一项意义深远的决策,至今仍是发展我国教育事业的指导方针。成人教育和普通教育并举就是建国后教育领域贯彻“两条腿走路”方针的具体实践。建国后为了实现穷国办大教育,解决升学与就业的矛盾,我国政府建立了普通学校教育和成人教育并行成制的教育制度,为以工农大众为主要对象的成人教育地位的确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改革开放政策实施之后,从1987年的《关于改革和发展成人教育的决定》到1993年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及1995年的《教育法》,再到1999年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可以说,根据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阶段和国民经济与人们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普通国民的学习要求与人权意识的高涨,成人教育也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成人教育政策也必将适应这一需要进行适当的调节。实现我国的现代化,增强综合国力,提高全民整体素质,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十分紧迫而又艰巨的任务。这就要求我们端正对发展成人教育的态度,改革传统的教育体系,真正建立学校教育和成人教育相互衔接和融合的新教育体系。
随着终生学习理念深入人心,学习化社会这一目标必然要求我们以教育的开放性、多样性来取代封闭的教育体系。因此各类教育机关和团体都应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树立大教育观,也就是说各类教育机关应充分运用其在知识、人才、设施等方面的优势服务于社会。另一方面,相关成人教育组织及机构等也应积极争取获得社区内各种教育机关的支援和帮助。这样双方才能够相互沟通、相互促进、相互融合,才有助于学习化社会目标的实现。
4.成人教育的普及与提高并重。教育总是随着政治经济的发展而发展,成人教育当然也不例外。而且随着知识经济社会的到来,成人教育的经济和文化功能必将进一步增强,成人教育将直接融入经济之中。也就是说,成人教育与经济的关系也将更加密切,这就要求成人教育必须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加速自身的改革与发展,即成人教育不仅要搞好知识的传播,还要抓好知识的生产和利用,发挥全面的文化功能。
透过我国成人教育的发展历程,我们不难看出,我国成人教育的发展主要放在提高民众的基础文化水平和劳动技能上,但却忽视了民众社会生活的参与能力和民主素质的提高。因此,贯彻“两条腿走路”的方针,真正做到既要重视普及又要重视提高,在加强基础文化知识教育的同时,更要着重提高广大民众的素质,并调动广大民众参与社会活动的积极性,使其逐渐在社会活动中确立其主体地位,以贡献于我国学习化社会的实现。我国的成人教育发展一直是自上而下在政府的主导下展开的,这种教育发展模式基本符合我国的国情,但还略显不足。而成人教育的发展恰恰能够弥补这种不足,即调动广大民众的积极性,使他们在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促使其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促进和提高我国民众的参政议政水平,从而促进社会整体政治文化的变革和发展。这可以说是摆在我国成人教育面前的艰巨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