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的探讨论文_王瑜陈贞芳

王瑜陈贞芳

第三军医科大学西南医院神经内科B区重庆市400038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100例脑卒中心理抑郁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进行一般的常规护理和必要的卫生知识宣教,干预组在一般的常规护理和必要的卫生知识宣教基础上给予个性化护理干预,将两组护理后的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干预组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抑郁减轻和好转的病例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促进脑卒中抑郁的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脑卒中患者的早日康复。

【关键词】护理干预;脑卒中;抑郁;康复

【中图分类号】R248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8999(2013)08-0402-01

前言: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脑卒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主要表现为情绪不稳如情绪低落、恐惧、焦虑不安、孤独、自卑感,严重者表现为绝望或自杀倾向。治疗过程中对康复治疗态度消极,缺乏康复欲望,明显影响患者对治疗、护理、康复锻炼的依从性和主动性[1],不仅给患者带来躯体和精神上的病苦,而且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因此,减轻或治愈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抑郁程度举足轻重。我们对2011~2012年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100例脑卒中抑郁患者采取随机分组后,对50例干预组患者采取个性化的护理干预措施后效果显著。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次试验对象为201101~201207我神经内科病区收治的100例脑卒中后产生抑郁症的患者,所选患者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的诊断标准,经过头颅CT或头颅MRI确诊[2]。抑郁症的诊断均符合《中国精神疾病方案与诊断标准》[3]。所选患者意识清楚且病情稳定,无明显语言障碍,排除因失语或其他严重躯体疾病不能配合检查者,无恶液质、精神病史、肿瘤等,所选患者均伴有程度不等的抑郁症状,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进行调查, SDS标准分大于51分为患有抑郁情绪。

12 研究分组: 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50例,男29例,女21例,年龄40 ~ 78岁,平均584岁。对照组50例,男27例,女23例;年龄38 ~ 79岁,平均579岁。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因此具有可比性。

13 方法

131 测量工具:

1311 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进行评估,SDS标准分大于51分为患有抑郁情绪。分别于患者入院时及出院前进行测量,抑郁症状疗效判定标准,显效:患者精神状态明显改善,干预前后SDS标准分下降≥6分;有效:患者精神状态有所改善,干预前后SDS标准分下降3 ~ 6分。无效:患者精神状态改善不明显或加重,干预前后SDS标准分下降≤3分。

1312 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P<001有统计学意义。

132护理干预治疗措施:对照组进行一般的常规护理和必要的卫生知识宣教,干预组在一般的常规护理和必要的卫生知识宣教基础上给予个性化护理干预,具体干预措施如下。

132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护理人员应医德高尚,技术娴熟,语言谨慎,行动沉稳,真诚对待患者,取得患者和家属的信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从而提高患者及其家属的依从性。

1322心理护理:

13221患者入院时,责任护士主动热情接待新入患者,介绍病房环境、作息制度、陪伴管理制度、探视制度等,使患者及家属尽快熟悉病区及医院环境,摆脱环境陌生感。

13222给予患者及其家属心理安慰:护理患者时,充分了解患者的个性特征,如年龄、职业、文化背景、经历、家庭状况、症状特点等,进行个性化的护理。并且态度和蔼可亲,热情关怀,理解、尊重患者及家属,诱导患者把思维活动从消极的、不愉快的情绪上转移到另外的情绪状态中去,从而摆脱消极的、不良的情绪的缠绕;同时鼓励患者家属及同事给予患者更多的心理支持,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13223告知病人及其家属疾病相关知识:尊重患者知情权,告知患者及其家属患者疾病相关知识,使他们对所患疾病有比较清楚的认识,消除其不必要的紧张、焦虑,积极配合医生护士地各项治疗。

132,24放松训练:当患者出现紧张焦虑情绪时,主动教患者一些简单的放松治疗的方法,例如听轻音乐、深呼吸、找人倾诉、转移注意力等。

1323饮食护理:食物的种类以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为主。进食时,为患者创造安静、整洁、舒适的进餐环境。让患者在安静的状态下进食,并且精力集中,进餐时不要和人谈话,以免分散注意力,影响吞咽。患者进食的体位要舒适,通常采取的体位是,30°仰卧、颈前倾的姿势,这种体位可以通过食物的重力作用利于下咽。

1324康复护理:疾病急性期过后,鼓励患者尽早进行良肢位摆放与被动运动。此外,还可以进行中频脉冲电治疗、肢体气压治疗、神经肌肉电刺激、关节松动训练等物理治疗和电针体针针刺治疗等,一般患者经过科学、持之以恒的训练及治疗,都能达到改善肢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降低残疾程度的目的。

1325用药指导:脑卒中患者要正确选择药物,做到合理用药,治疗时应遵循循证医学的证据,从而以最小的医疗花费获得最大的疗效。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用药情况,详细交待各种药物的用药时间、作用、剂量、服用方法、注意事项、不良反应等。

2 结果

对常规护理对照组与实施护理干预的干预组的抑郁患者抑郁康复情况比较结果见表1、表2。

表1对照组与干预组疗效对比[n(%)]

3讨论

脑卒中发病率占脑血管疾病75~80%,伴发抑郁发病率高达30~70%。抑郁情绪是以心境低落,丧失兴趣,自我评价过低,思维迟缓,语言及多种活动减少为主要表现的情绪状态.通常会情绪基调低,从轻度情绪不佳甚至到悲观失望,有度日如年的感觉,会感到精力不足,甚至不愿参加任何活动,自我评价低,总感到无助,无望,自责.精神运动迟钝,入睡困难,多梦,早醒,食欲下降,甚至还会恶心,呕吐,心慌,胸闷,出汗等。因此,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加强护理十分重要。通过本研究表明,对患者进行个性化的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的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的同时还可以促进脑卒中患者疾病的恢复,并且也为脑卒中康复护理注入了新的内涵。

4结束语

本次试验耗费了一定的人力,干预措施效果显著,但任然存在一些局限和不足。首先,研究中所有患者均来源于神经内科住院治疗且在自愿的基础上完成人组。虽然人群分布广泛,但本研究人群任然存在选择性偏倚的可能。今后如果能在对脑卒中抑郁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尽量从加大样本量、病例对照、纵向性研究、长期随访等方面降低偏倚。

参考文献

[1]于晨,刘欣娟,黄菊,等.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治疗效果的系统评价.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1, 11(6):670680

[2]王新德.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1

[3]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学会.中国精神疾病方案与诊断标准[M].福州:东南大学出版社,1995:6970

论文作者:王瑜陈贞芳

论文发表刊物:《中医学报》2013年8月第23卷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3-20

标签:;  ;  ;  ;  ;  ;  ;  ;  

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的探讨论文_王瑜陈贞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