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市场经济的全面均衡原则--兼论市场经济的理论基础_市场经济论文

论市场经济的全面均衡原则--兼论市场经济的理论基础_市场经济论文

市场总体均衡原理——市场经济理论基础探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市场经济论文,理论基础论文,总体论文,原理论文,市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问题的提出

199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代表大会,明确规定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最终目标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993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五十条),勾画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1994年,我国在现代企业制度建设,财政、税务、金融、外贸、外汇等宏观体制配套改革方面迈出了较大步伐,同时,在涉及每一个社会成员切身利益的社会保障和住房制度等方面,也开展了深入的体制改革。

改革实践的深入要求改革理论研究的深入。我国16年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我国近两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的全面推出,自然提出总结改革的经验,探讨改革的理论指导和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基础的问题。同时,这些研究应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的经济思想为指导,为依据。

本文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基础进行最初的探讨。为了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基础,首先要研究市场经济的理论基础:市场总体均衡原理或市场一般均衡原理,市场竞争均衡原理。同时,为宣传和解释的通俗化起见,本文中省略繁杂的数学符号,数学公式和数理推导,而只说明这些理论的经济涵义。

二、市场经济理论基础研究的简单历史回顾

市场经济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人们在市场交换实践中,最开始产生的均衡意识是个别(商品的)均衡。某种商品的供给多于需求时,商品价格下降;某种商品供给少于需求时,商品价格上涨。只有当这种商品的供给与需求大体相当时,商品的价格相对稳定。这种商品供求平衡的状态称为均衡状态,在均衡状态下的商品价格称为均衡价格。某种商品的市场供求均衡称为个别均衡或局部均衡。

为了描述均衡状态,经济学家引入了商品供给曲线和商品需求曲线的概念,并用这两条曲线的交点标识个别均衡点,均衡点处的价格坐标称为均衡价格。

1.市场总体均衡的古典猜测

更广泛和更频繁的长期的市场经济实践,使人们猜想到:市场经济中不单存在个别均衡和局部均衡,大量的个别均衡的总体构成了市场的总体均衡。马克思的社会扩大再生产模型最早构筑了市场总体均衡的框架,此后,大约一百年前,经济学家瓦尔拉斯第一次比较科学地描述了总体均衡的猜测:他把一个国家的经济主要分为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两个部分,并从生产关系和分配关系刻画市场的均衡。瓦尔拉斯从生产者供给和消费者需求两方面列出了商品和要素的供给函数和需求函数。同时,给出了商品和要素市场均衡的条件。

由于历史条件和科学水平的限制,瓦尔拉斯没有能证明商品和要素市场均衡的存在性。但是,他首先提出了市场总体均衡的概念,并做出了这种均衡的可能性的猜想,他第一次把人们长期市场经济实践的感性认识提炼为理性的叙述,这为以后近一个世纪的市场经济的理论基础研究指明了方向。

2.市场总体均衡的现代理论证明

大约经过70-80年的努力,经济学家使用现代科学的最新成果(主要是拓朴学和泛函分析理论),终于成功地证实了市场总体均衡的存在性,从而为市场经济奠定了科学的坚实的理论基础。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法藉美国经济学家、加州大学教授德布劳和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艾罗教授于1954年共同发表了论文“竞争经济中均衡的存在性”,第一次系统地、完整地证明了市场总体均衡的存在性。至此,市场经济学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由一种猜想演化为一套定理,由一种实践学说变成为一种科学理论。

最近40多年来,市场经济理论在全世界范围内被普遍承认,广泛应用。市场经济体制在各国遍地开花,市场经济的成功事例不胜枚举,它大大丰富了社会的财富,促进了社会的繁荣。

三、市场总体均衡原理

1.生产者行为

在市场经济中,生产者是市场的主体。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在已给的价格体系中,生产者可以选择自己的生产,以价值量计算其投入产出。综合描述生产过程的量化工具是生产函数,它揭示了生产投入和生产产出的关系。生产者在市场经济中的主要经济行为是,根据市场价格信号,利用科学技术的最新成就,不断更新和改善工艺和设备,实施科学的管理,严格核算和逐步降低成本,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遵循规模经济,千方百计获取最大利润。量化地描述生产者经济行为的函数是利润函数,在一定的价格体系中,它的最大化是生产者的目标。

2.消费者行为

消费者是市场中的“上帝”。由于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民族等不同的基本特征,在不同的时间和不同的地点,每个消费者有不同的消费偏好。消费偏好可以排序,有优先的选择,其次的选择和其它更排后的选择。

消费者的消费欲望可以得到最大的满足,较大的满足或其它程度的满足。实现排序愈靠前的偏好,消费者消费愿望满足程度愈高。描述消费者消费欲望满足程度高低的概念叫做消费效用,其对应的量化形式是消费效用函数,函数取值愈大,消费欲望满足的程度愈高。在市场经济中,消费者不能不受限制地消费。财产状况和收入情况是消费者的约束,它们亦简称预算约束。

消费者在市场经济中的主要经济行为是,在预算约束下,在已给定的价格体系中,自由地选择自己的消费,并使自己的消费欲望得到最大的满足。

3.市场总体均衡原理

市场总体均衡(或称一般均衡或竞争均衡)原理的主要内容是:在一定的社会资源条件下,通过市场的完全竞争,可以发现一种价格体系,在这种价格体系下,每个生产者可以获得最大的利润,每个消费者可以获得在预算约束下的消费欲望的最大的满足,实现效用最大的消费。同时,这时的社会资源配置得恰可使市场均衡,实现没有积压的社会生产供给和没有没实现的社会消费需求,即社会总资源与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处于一种均衡的状态。

四、市场经济的理论基础

市场总体均衡的存在性是市场经济的理论基础。它向人们揭示,使用市场经济的机制,通过市场的竞争,可以发现一种令社会的生产者和消费者都可接受的价格,同时,在这种价格体系中,可以实现生产者的最大利润和消费者的最大满足。理论研究还进一步揭示,在总体均衡状态下,在一定意义上,社会资源的配置是一种效益最好的(最优的)配置,即社会要素在生产者之间的配置是最优的,社会商品在消费者之间的配置是最优的,同时,社会商品产量组合在社会供求平衡中是最优的。这里的最优指的是这样一种状态,任何一个个体的配置状态的改善都要以另一个个体的配置状态的恶化为代价。

明确市场经济的理论基础,有助于加深人们对市场经济的理解,可以规范市场经济的概念。从上述市场经济理论基础的描述中可以看出:

1.市场经济主要指的是一种经济机制。为建立这种机制,应引导各种社会经济活动遵循这种机制。或者说,市场经济是一种经济手段,应当利用这种手段组织社会经济活动,以期社会资源从总体上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社会经济活动从总体上获得最好的效果。市场均衡的实现,标志着市场机制能够发挥作用,展示着市场的效能,从理论的高度说明了市场机制可以最佳地配置社会资源。

2.社会经济活动总体的最好效果,指的是有效地配置社会资源,以使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相均衡、相平衡。因此,观察和衡量社会经济活动的效果,要从社会总资源与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三方面出发,考察三者是否均衡、平衡。资源的观点是第一性的。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实现,应以社会资源充分开发和合理利用为前提。资源不但影响供给,也影响需求。脱离社会资源状况,单纯追求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均衡,并不是效益最好的均衡。

3.社会经济系统是一个最复杂的巨系统。市场总体均衡原理描述了由几亿(甚至十几亿)消费者,上亿的生产者,几百万种商品和资源及服务组成的这个系统的一个总体上的最佳(较佳)状态。为了使这个巨系统达到这种状态,需要建立市场的机制,市场竞争的机制,这种机制是系统的、整体的、综合配套的。在我国实施市场取向的改革时,进行系统的整体的综合配套的改革尤为重要。应该整体地塑造全体生产者的市场形象,综合地引导全体消费者合理的消费行为,配套地培育和发展各种市场体系,系统地正确地运用市场的竞争机制。

4.市场总体均衡原理中,假定竞争的市场中,竞争是平等的,即每个生产者都有平等的机会选择自己的生产,同时,不应该妨碍和干扰其他生产者选择其生产。市场平等竞争秩序的建立,不会自然而然地形成。要靠政府的管理,法律的规定和保障,中介组织的监督以及生产者的自律(文明生产)来实现。

以邓小平同志1992年南巡讲话为标志,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入了第三个阶段,它有明确的市场取向,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最终目标。为了建设市场机制,要把所有社会生产者置于平等的竞争地位。社会生产者包括国有、集体、私营、外资、合资等各种所有制的企业、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和其它形式的生产组织及个体生产者。既然我国的改革以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就应该创造条件,使这些生产者有平等的竞争机会。为此,要首先从宏观环境方面,建设平等竞争条件。应在财政税务,价格管理、外贸外汇,工商注册,金融信贷、社会保障等所有的宏观政策中,把所有社会生产者置于平等的地位。特别要把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置于同一个平等的竞争条件下,置于同一个起跑线上,置于同一个出发点处。

市场总体均衡原理中,还假定市场竞争是公平的,即市场价格体系是唯一确定的,是公开的、人人皆晓的。市场公平竞争秩序的建立更是困难的,要加强政府公平物价的监督和检查职能,所有商品均应一物一价,均应明码标价。与此同时,所有的社会交易也应该是公平的,应规范交易场合和交易手段,完善市场法规,实施有序交易。

市场总体均衡原理中,还假定消费者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的消费,竞争的市场同时是统一的、开放的、无壁垒的,是所有消费者都可以有平等的机会介入的。这就要完整地建设市场体系,除发展商品市场外,还应配套地发展要素市场,包括生产资料市场,资金市场、资本市场、劳动力市场和技术市场及其它市场。同时,在流通领域中提倡经营者文明经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打击假冒伪劣商品,反对暴利,反对欺诈消费者,保护消费者的权益。

5.理论研究说明,总体均衡状态不是一成不变的均衡,而是一种动态的均衡,它可以在不同的市场条件下存在。它既可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实现,亦可在垄断竞争的条件下实现;总体均衡既可在没有负债经营和破产的条件下存在,亦可在允许负债经营和允许破产的条件下存在;总体均衡既有暂时的、短期的均衡,也有长期的均衡,既有社会经济流量的均衡,也有社会经济存量的均衡。

现实的、实际的市场是复杂的、多样化的,不可能是理论研究中严格满足某种条件的市场。因此,实际经济生活中的市场往往对社会资源的配置只能起到某种基础性的作用,实际生活中最优也不是理想的最优。更现实的提法是追求较优和次优。现实市场的不足和缺陷,要依靠政府的宏观调控予以补充,予以完善。政府在积极运用市场机制的同时,还可使用多种手段,以求社会总供给,社会总需求和社会总资源的基本平衡。政府的宏观调控应该以经济和法律的调控为主,尽量减少行政方法调控,同时,政府调控应以间接调控为主,尽量减少直接调控。调控的目的在于完善和补充市场机制,促进市场机制健康地发育和成长。

6.市场总体均衡理论是一门比较高深的理论,它既有丰富的内容,也有完整的理论体系。它是建立在全体社会成员可以承认的一组经济公理(经济假设)的基础上的,它是依靠严密的逻辑推理和科学的概念演绎而形成的,做为一种理论,它确实是可信的,能够发挥对现实的经济实践的指导作用。但是,理论毕竟是理论,它的有些部分与常人的感受还有一定的距离。生产者最大利润原则与人们的生产实践比较贴近。同时,也应该指出,既便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市场经济中,生产者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同时,也十分注意自己的社会形象,注意生产的社会效益,一些公益性的生产者只追求零利润,并以非盈利者为荣。其次,人们在现实的消费活动中很难感受到最大的满足。消费效用的度量、消费偏好的比较,在人们日常生活的消费行为中也没有特别明显的感受。代替市场竞争均衡中消费行为的描述,理论研究中有时采用市场补偿均衡的消费行为:消费者只追求一定程度的消费欲望的满足,但要求消费成本最低,而且,消费者依社会分配所得收入即可支付这种成本。可以证明,在一定的条件下,市场补偿均衡可转化为市场竞争均衡。

如上所述,由于市场经济的基础理论中的某些假设与现实的经济生活有一些差距,由这些假设推导出来的理想的最优状态在现实经济活动中也很难存在,各个国家、各个民族、各个地区都依各自的现实特征和历史沿革建设自己的市场经济,同时,也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完善和改进市场经济体制,克服它的缺陷,补充它的不足。

本文只是从理论研究方面介绍了市场经济的理论基础。同其它理论一样,市场总体均衡原理也有它的不足之处,也有其可扩展、补充和发展的余地。在探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基础时,参考和借鉴市场经济理论基础无疑是有益的。论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基础,特别是公有制占主体的促进共同富裕的市场经济的理论基础,是一项严肃的艰难的研究课题。我们应学习邓小平同志的经济思想,并以其为指导,逐步完成这一研究任务。

1995年7月

注释:

①根据《1991年山西统计年鉴》第721页资料,利用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估计得到。

②由传统方法计算的山西省1990年城镇居民生活费用价格指数为1.015,资料来源于山西省统计局城调队。

③根据《1991年山西统计年鉴》第719页资料计算。

标签:;  ;  ;  ;  ;  ;  ;  ;  

论市场经济的全面均衡原则--兼论市场经济的理论基础_市场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