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礼制思想在中国传统建筑设计中的体现论文_蓝海燕

浅析礼制思想在中国传统建筑设计中的体现论文_蓝海燕

身份证号码:44058319821126xxxx 广东 河源 517000

【摘 要】“明伦理、分等级”,作为儒家礼制思想的象征,其中“伦理”即“人伦”,其实质上就是指在封建社会中,以血缘关系作为平台、以上下尊卑等级关系为特点的封建礼制思想以及行为规范,这些规范深入人们的心中,并体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之中。礼制思想对人们的影响十分巨大,同时这种影响也体现在我国传统的建筑设计中,我国建筑设计的建筑形式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从而形成了风格独树一帜的建筑体系。

【关键词】礼制思想;建筑设计;体现

儒家伦理思想作为我国传统建筑体系形成的基础,其中的 “明伦理、分等级”是儒家思想中重要的特征,该种思想不仅渗透到了社会的各个领域中,同时也对我国传统建筑设计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能够规范我国建筑设计的发展,从而实现建筑设计的伦理化以及秩序化,为我国建筑设计日后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此外,伦理化和秩序化也对我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同时又因为建筑礼制化而得到加强,两者之间出现了相互依存和相互促进的关系,进而信号才能了我国传统建筑礼制化和秩序化的主要特征。古代民众把对“礼制”的寄托体现在古代建筑上,可以在建筑外在形式看出人们对礼制思想的执著.人们在对礼制的解读体现在建筑上面,可以深刻的领会到我国古代建筑的文化思想;才能进一步的深刻理解中国的传统建筑,并进而探究古代建筑的当代价值.本文即从城市形态、民居空间、建筑式样与装饰等三个方面来详细论述礼制思想在建筑中的体现.

1城市建筑形态布局体现礼制文化

纵观历史,我们发现在建造古代的城池时,其建筑样式与空间布置都遵循的一个“礼制”,那就是将君王的宫殿位置设计在都城的重心,并设计得十分的奢华和精美。《周礼•考工记》中的“匠人营国”一节中记述“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简单来说,就是在建造古代城池时,功成作为都城的中心,是古代君王居住的地方,并以宫殿作为中心在傍边设立其他的建筑物。从方位的设置来看,都城的左前方和右前方分别设置了祖庙和社程坛,其中祖庙象征着家族和血缘,而社程表示国的疆土,“普天之下,莫非土土”也。意思就是宫城作为设计的原点,将都城的外前方和后方分别设置为朝和市,其次则是贸易集市。由于贸易集市所占面积较小,因此将其设置在王城北部的“卑位”中。而常常将空城外围设置为百姓居住的地方,与宫城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让其在方位和位置上低于宫城一步,同时也能够显现其簇拥宫城的作用。从君王居住的地方我们看出了古代礼制在建筑方面的影响和作用,一般以君王居住的地方作为中心,在进行其他建筑方位的制定。在这里,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出了礼制观念以及社会等级制度在建筑布局上实现了统一,建筑主人的身份和地位决定了建筑等级,而统治阶级的建筑无论是在方位上还是地位上都远远高于其他类型的建筑,从本质上来说,这种城市形态的建筑布局就是我国礼制思想的具有表现。

总而言之,我国传统建筑都是以设计方位来体现地位的高低,这是我国古代建筑最为显著的特点之一,在民间也是采用如此的方法来区别穷人与富人。这不仅是礼制思想的体现,同时也是古代贵贱尊卑礼治秩序的重要表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普通民宅的空间形态及平面布局体现礼制思想

古语说“礼始于谨夫妇.为宫室,辨内外,男子居外,女子居内”这句话的意思是告诉人们,“谨夫妇”才是生活的根本,并通过多种多样的行为方式来队男性女性的居家之道加以规范,而与之相对应的是民宅建筑的建造的原则为“辨内外”简单来说就是对室内外不同空间的类型进行划分,并要求民众在不同环境氛围下进行相应的生产活动。

目前我国传统建筑中最常间的民宅布局有庭院式对称布置组合,也就是我国最经典的民居四合院,其空间布局较为多样性,有一进式也有多进式。这种空间布置与我国古代社会家庭型制的需求以及宗教、伦理的需求相符,其以南北为轴,呈现东西布局相对称,该种建筑以东南方位作为正门,在门的内部设置一些植物景观,不仅能够具有遮挡实现的作用,同时其还能保护主人的隐私。而建筑前院通常是招待客人以及仆人工作的地方,进入内院之后,紧接着的是堂屋,其主要是为主人家的长辈们居住和活动的地方,建筑的设计较为严密,布置也十分规范,层次明显。而在传统民宅中,晚辈们通常居住在东西厢房中,厢房通常与围墙或者廊道相连,从而进一步提高主人的地位层次。传统四合院通常由两院内院和或者外院组成,两院之间采用花门作为分界线,门内以及门外分别为内院与外院,内院为女子居住的地方,外人不得轻易入内。而这种空间布置所形成的空间秩序,恰恰符合儒家礼制思想中“男女有别”的伦理秩序。此外以四合院为基本单位的住宅规模通常较大,四合院的建设十分紧密,其设计原理为轴线对称原理,其中体现出了古代“尊卑有别,长幼有序”的礼制。

综合上述,可以从四合院的布置中看出礼制思想在传统建筑中设计中的体现,是对我国传统封建伦理的延续,其不仅对建筑空间的布置产生巨大的影响,同时也表现了我国古代中家庭地位关系的层次,更是我国礼制思想的具体表现。

3建筑结构、式样及内外装饰体现礼制思想

除了上述文章之外,礼制在传统建筑中的影响还表现在建筑式样以及装饰中,在我国唐代中就对官员的建筑样式和装饰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六品或者七品以下的官员,所住的住所的客堂是不能三间五架的,五品以上的官员堂舍是不能超过五间七架的,而三品以上的官员则不能五间九架。除了唐代对建筑式样以及装饰作出了相关的规定外,宋代也做出了相关的规定:平民百姓所居住的房子不能过于辉煌,房屋和店铺应当建立在离街道较近的地方等。从此可以看出,无论是哪个朝代,对于建筑式样以及装饰灯都有着明确的规定,不能随意搭建,普通百姓和官员都要遵守相关的制度。

我国古代建筑结构具有独树一帜的风格,其中最能够代表我国古代建筑等级层次的建筑设计为斗拱以其组合的繁简的设计。斗拱从宋代开始普遍在建筑设计中应用,其大小与房屋主人身份高低有关。宋代李诫《营造法式》曾规定了,建筑设计与施工方案就对施工材料进行了规定,由于“材”直接决定了建筑的能级,因此要根据房屋主人的身份采用不同等级的施工材料进行施工,进而确保施工技术和施工材料的统一性。

4结语

我国具有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其中封建礼制思想在我国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中国长期的古代统治下,礼制思想应当深入到我国民众心中,不知不觉中礼制思想已经传承到如今。礼制思想对于中国建筑发展而言,是一个重要的起点,我们应当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并融合现代的观念,对我国建筑式样加以创新,是其具备中国传统特色的同时,又能够符合现代化发展的需求。随着我国现代化发展进程不断的加快,中国传统建筑社会环境已经消失跆尽,建筑行业也在不断的向前发展,在建筑创作中借鉴礼制文化能够将其文化内涵注入现时代的建筑中,让我们能够更加深入的体会到我国古代建筑的魅力,同时还要考察在传统建筑中的内涵,才能真正意义上的理解中国传统建筑.

参考文献:

[1] 李 珊,杨建斌.礼制在中国古代建筑和城市规划中的应用[J].城市地理,2015,(18):08

[2] 程天明.浅析中国传统建筑的礼制思想[J].工程与建设,2012,(06):753-754

[3] 董茜,李金燕.礼制思想在中国传统建筑装饰中的体现[J].山西建筑,2015,09:43-44

论文作者:蓝海燕

论文发表刊物:《低碳地产》2016年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11

标签:;  ;  ;  ;  ;  ;  ;  ;  

浅析礼制思想在中国传统建筑设计中的体现论文_蓝海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