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高等教育的总体规模及结构性特征分析——兼谈韩国高校的改革动向,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韩国论文,结构性论文,高等教育论文,动向论文,总体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64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6201(2000)04—0084—06
二战结束至今,韩国的高等教育政策先后经历了基础奠定期、自由放任期、控制监督期、实验及支援期、规模扩大及控制期和自律及控制协调期,在其整个变化过程中凸现的本质特征就是一贯地维持着国家主导的平等指向性政策基调。这一平等指向性政策的最大意义就在于持续扩大的教育机会促成了韩国高等教育的规模扩大和个人及国家的发展。然而,在创新能力倍受重视的21世纪如何增强国际竞争力已经成为韩国高等教育政策亟待解决的课题。正是从这一实际需要出发,韩国高等教育政策当前不但肩负着时代赋予的由扩大规模向提高质量转化的历史使命,而且在继续保障高等教育的平等性基础上还要追求过得硬的教育质量,这意味着国家主导的控制原理向竞争原理主导的自律性运营模式的转换。五十余年来,韩国的国家主导型政策尽管使其高等教育进入中等发展阶段的可能变为现实,但今后使之步入先进阶段却要求建立以竞争原理为基础的自律性体制。
本文拟就韩国高等教育的总体规模及结构性特征和高校改革动向做一简要分析,旨在准确把握韩国高等教育的现状,为改革中的我国高等教育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一、韩国高等教育的总体规模
1945年8月15日光复时,韩国只有19所高校、7819 名在校大学生和1490名在职大学教师[1](P67)。其后韩国高等教育在各种政策及制度因素的作用下不断膨胀,到1998年学生人数、教师人数及学校数分别增长了378倍、36倍及20倍。韩国实施高等教育的学校种类为大学、 产业大学、教育大学、专门大学、广播大学等。
(一)专门大学
韩国的专门大学实施二至三年的专业教育,其教育目的是培养国家和社会所需要的中坚职业人,实施多种形式的短期成人教育,促进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为经济与社会发展服务。截至1998年,韩国有专门大学158所,其中国立及公立15所,私立143所,而私立专门大学所占比重为90%以上;专门大学在校学生人数为801681名,其中96%的学生就读于私立专门大学。在专门大学全体学生总数中,自然系列为404964名,占50.5%,社会系列占22.2%,艺术体育系列占11.2%,医药系列占9 %;国立及公立的自然系列为63.5%,社会系列13.4%,艺术体育系列11.0%,医药系列6.5%;而私立的自然系列为50.0%,社会系列22.5%,艺术体育系列11.2%,医药系列9.1%[2](P273)。
(二)大学(四年制)
韩国四年制大学的教育目的是传授及研究国家和人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学术理论及其应用方法,陶冶学生的人格,使之服务于国家和人类社会。截至1998年,韩国有四年制大学156所,其中国立及公立26 所占16.7%,私立130所占83.3%;四年制大学在校学生总数为1477715名,其中国立及公立348051名占23.6%,私立1129664名占76.4%;教师总数为40345名,其中国立及公立11206名占27.8%,私立29139名占72.2%。四年制大学全体学生总数中,自然系列为44.2%,人文系列14.0%,艺术体育系列7.6%,其中国立及公立的自然系列为54.7%, 社会系列21.6%,人文系列8.6%;而私立的自然系列为41.0%,社会系列27.4%,人文系列15.7%,艺术体育系列8.6%[2](P275)。
(三)研究生院
韩国研究生院的教育目的在四年制大学的教育目的基础上,附加了培养学生学术研究的指导能力和独创能力[1](P90)。截至1998年,韩国的普通研究生院为117所,其中国立及公立27所占23.1%,私立90 所占76.9%;普通研究生院研究生人数为95548名,其中国立及公立34601名占36.2%,私立60947名占63.8%;韩国的特殊研究生院为552所,其中国立及公立106所占19.2%,私立446所占80.2%;特殊研究生院研究生人数为84225名,其中国立及公立22949名占27.2%,私立61276名占72.8%。研究生院研究生总人数中, 普通研究生院的自然系列研究生为48.4%,社会系列16.1%,医药系列13.9%,而特殊研究生院师范系列的研究生为34.8%,社会系列32.3%[3](P78—79)。
(四)教育大学
韩国的教育大学作为培养小学及初中教师的大学,以教师职业为目标培养学生的人格和能力,使之成为国民师表为韩国教育发展奉献其一生。韩国的教育大学均系国立大学,截至1998年,共有11所教育大学、20969名学生和693名教师[2](P276)。
(五)产业大学
韩国产业大学的教育目的是为继续接受产业社会所需学术及专门知识的技术者提供高等教育机会,培养贡献于国家与社会发展的产业人才。截至1998年,韩国有产业大学18所,其中国立及公立8所占44.4%, 私立10所占55.6%;产业大学学生人数为146563名,其中国立及公立73700名占50.3%,私立72863名占49.7%;产业大学教师人数为2019名,其中国立及公立1203名占59.6%,私立816名占40.4%[3](P80—81)。
(六)广播大学
韩国广播大学的教育目的是通过利用信息及通讯媒体的远距离教育向国民提供高等教育机会,培养国家和社会需要的人才,建立开放的学习社会为终身教育发展做贡献。截至1998年,韩国有1所广播大学、 18个学科、314438名学生和112名教师[3](P82)。
韩国的高等教育在国民教育热情、经济发展、受教育人口要求及国家平等指向性教育政策的相互作用下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跳跃式发展,其总体规模,已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
二、韩国高等教育的结构性特征及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不同类型高校特色的教育
韩国的专门大学、产业大学和教育大学虽有各自的职能和培养目标,但在实际运作中几乎向四年制大学看齐。因为专门大学的部分人才是由四年制大学培养的,所以就偏离了专门大学培养技术人才的本来目标。目前专门大学不但在教学内容方面不能满足产业界的需要,而且所授职业技术也未主动适应产业结构的变化。这可归结于课程设置与实际严重脱节、学生的现场实习过于注重形式、职业高中与专门大学的教育衔接机制不够顺畅。韩国产业大学出发点本来是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再教育,其课程设置和学校管理却与四年制大学差别不大。国立产业大学由于以工科为主,形成了符合培养目标的学生结构,而私立产业大学的工科系列比重在1997年只达到47%的程度,未能发挥出产业大学的特点。其教学内容又因各种条件制约而偏重理论,使毕业生缺乏适应工作的能力,加之学校设施设备与产业部门相比差别太大,大多数产业大学不得不实施与现场技术脱节的教育。此外,韩国产业大学的收费标准几乎与四年制普通大学相同,未能实现为低收入阶层及产业工人扩大继续教育机会的基本目标。韩国教育大学的共同基础课本应成为理解小学各门功课的基础,却因教育大学不按照课程结构原理一味地罗列小学课程引发了许多问题,而各科的教学以理论为主,未能传授与实际教学能力联系密切的知识。教育大学课程设置的最大问题之一,就是仅有的四周教育实习大多也保证不了,使作为预备教师的学生难以积累较为充分的教育教学经验。
韩国几乎所有的单科大学都瞄准综合大学设立毫无特色的学科,过分侧重于数量膨胀而未突出本校特点。国立及公立大学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原封不动地照搬到私立大学的情况在韩国屡见不鲜。无论是汉城的大学还是地方大学几乎无特色可言,惟有学科数和学生人数多的综合大学一直是韩国单科大学仿效的典型[4](P26)。
(二)过高的私立大学依存度和较低的教育质量
截至1998年,仅从学生人数来看,专门大学96%、四年制大学76%、产业大学50%、研究生院68%的学生就读于私立大学,可以说韩国的高等教育依赖于私立大学的依存度高达70%。韩国高等教育的就学率截至1998年为68.8%,已达到了世界水平,而在教育质量方面却与国际水平相差甚远。据香港《亚洲周刊》(Asian Week1998年5期)于1998 年排榜,韩国的汉城大学在亚洲各大学仅排第6位,而该刊于1997 年的排榜,汉城大学在亚洲各大学中只排在第16位。1998年的排名,第1 至第3位依次是日本的东京大学、早稻田大学和京都大学,第4位香港大学,第5位新加坡大学,第6位才是汉城大学。汉城大学作为韩国著名的大学在亚洲尚且如此,与世界名牌大学的差距也就不言而喻了。据韩国科学技术处1996年的统计,韩国自然科学研究成果被收录于SCI 的排名为第19位,论文篇数为7295篇,每万人平均1.6篇,而第18 位的台湾为7387篇,每万人平均3.5篇,第1位的美国为279917篇,每万人平均10.8篇,第3位的日本为64114篇,每万人平均5.1篇[5](P173)。韩国高校与世界一流水准高校的差距从中可见一斑。
(三)脆弱的资源保障及分配结构
由于对学费及学杂费的过度依赖,韩国高等教育的私教育费负担率处于世界最高水平,而这一结果则成为招生人数减少的高校难以摆脱财政危机的重要因素。国立及公立大学财政对学费的依存度,韩国为41.4%,美国为14.5%,日本为10.1%;而私立大学财政对学费的依存度,韩为80.0%,美国为38.7%,日本为60.3%[6](P205)。这一统计说明,韩国私立大学如果没有学生缴纳的学费随时都会有破产的危险。另据韩国大学教育协议会于1999年4月发表的资料,韩国141所四年制私立大学的负债总额截至1999年3月已达到2兆4740亿韩元,每所私立大学平均负债175亿5千万韩元,而实际负债达到2千亿韩元的私立大学有2所,负债500—1000亿韩元的私立大学竟有10所,私立大学负债总额比政府当年拨款高等教育部门的9980亿韩元还多2倍以上。
韩国大学生人均公共教育费又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及其他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国。据OECD于1996年发表的统计资料,大学生人均公共教育费,韩国为2589美元,日本7556美元,德国7902美元,英国8241美元,澳大利亚9036美元,加拿大11132美元,美国14607 美元,OECD成员国平均7457美元。韩国的大学生人均公共教育费只相当于美国的1/7,英国、德国及日本的1/3。韩国不仅高等教育的财政结构脆弱,甚至高等教育机构内的资源分配及运营体制也缺乏效率。韩国的大部分高校以递进制预算编成惯例运营大学财政,而各个学部或单科大学大都未建立财政运营的独立核算制,致使高校内的竞争机制十分脆弱,加之对各项教育指标的经费投入与产出效果分析不足,大学财政运营的效率正处于下降趋势。
(四)问题不少的研究生院教育
韩国截至1998年有133所国立及公立研究生院、179773名研究生和536所私立研究生院、161009名研究生。然而,与量的这一急剧增长形成鲜明对照的是研究生院教育的职能和教育理念模糊,许多高校的研究生院隶属于学部,其地位尚不明确。对此,韩国有专家主张研究生院教育应当加强纯学术性的研究职能,也有学者强调强化知识的应用职能。据韩国教育部的一项调查,韩国高校的研究生院几乎没有专职的指导教师,也不具备完善的教育设施及设备,学位制度尚有不少非合理的因素。诸如此类问题,一直困扰着韩国研究开发人才的培养,自然也就影响了韩国被收录到SCI的科研成果数量。
(五)不够健全的校际竞争体制
韩国各高校之间确立的自律性竞争体制尚不够健全,即作为自律性竞争体制基础的信息、资源、师资等交流渠道不畅通。韩国有关高等教育的信息提供几乎由追求利润的民间机构或私立机构承担,而政府和地方自治团体在为构建校际间合作体制的信息提供方面未起到什么作用。韩国在针对开放的国内大学市场方面也缺乏相应的对策。尽管大学升学人口的减少将引起高校之间的竞争,但大学市场的对外开放将必然诱发外国大学与韩国大学之间的竞争[7](P8)。 为了使那些依然处于观望状态的高校与外国的大学展开有准备的竞争,有必要准确而迅速地提供有关外国大学市场的信息。然而,韩国在已开放部分大学市场的情况下并未主动采取相应的措施。
韩国高等教育利用有限的条件在追求量的增长过程中出现了如下不容忽视的问题:第一,形成了结构单一的高等教育体制;第二,大学自立程度差、学费依存度高以及脆弱的财政结构导致了大学质量的滑坡;第三,缺乏国家级水平的教育质量控制手段,削弱了大学在提高科研与教学水平方面的竞争力,造成了研究生教育质量的下降;第四,大学未能发挥不同类型、不同办学宗旨和不同地区特点而形成的单一结构,致使各高校在社会对高等教育慢性的超常需求状态下,只是一味追求量的增长而未关注质的提高。鉴于韩国高等教育存在的这些问题,韩国如果不克服结构上的单一性、不发挥各高校的特色、不从国家的层次上采取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措施就难以增强其高校的国际竞争力。
三、韩国高校的改革动向
目前韩国高校在持续高涨的教育热情和居高不下的升学需求下即使不努力也不会受到生存的威胁。然而,据韩国教育开发院的预测,及至2002年,韩国高等教育的超常需求势头将开始减弱,考生的升学取向也会发生许多变化。韩国高等教育体制的滞后性有可能直接引发高校的生存危机。尤其韩国的地方大学,面对就学人口的自然减少而招生难和自由择校插班机会的扩大而大学二、三年级学生纷纷转校的现实,难以确保大学的正常财政收入[7](P8)。对此, 虽然有的大学已经着手于结构调整,但其前景极不明朗。可以说韩国的地方高校普遍存在着这类问题。
由于社会对高等教育的超常需求、政府保护下的有限竞争、用人单位青睐高学历的用人制度和大学学位固有的文化价值等原因,韩国高校其实一直是在非竞争的状态中生存过来的,其教育质量滑坡也就在所难免了。面对国际竞争与本国高等教育质量下降的严峻形势,韩国大部分高校清醒地认识到:大学教育要适应商业及产业部门的要求必须引入竞争机制,因为国家主导的控制模式在进入中等发展阶段适用,而向先进阶段进入已不再适用,所以要根据竞争原理建立自律性的竞争体制,增强韩国高等教育的综合竞争力。竞争原理的适用是以公正的竞争条件为前提的。然而,韩国以汉城为中心形成的大学等高线,却使汉城的大学至今仍在超常需求下享受“免费乘车”的优惠待遇。对此,韩国的许多地方大学尖锐地指出,“以汉城为中心的市场原理”既歪曲了首都与地方之间的关系,也造成了首都与地方的对立,坚持在目前状况下全面引入基于竞争原理的大学体制是无理的、不公正的,因为政府不首先采取措施创造公正的竞争条件,就无法最大限度地发挥竞争原理的真正作用。尽管如此,韩国的地方大学还是同意政府主张的招生自律化意图,不过又担心招生自律化政策有可能导致地方大学的雷同化,因而要求政府慎重地推行这项政策。
韩国的高等教育虽然取得了数量上的高速增长,但也暴露出了包括教育结构性问题在内的其他各种亟待解决的问题。亚洲金融危机迫使韩国高校深刻地认识到了改革的必要性,同时也意识到21世纪的大学职能焦点应瞄准“人格化教育”的至关重要性。为主动适应21世纪信息化社会的要求,韩国高校提出了大学类型及模式多样化的主张,如实用指向性大学、学术指向性大学、专门化大学等[4](P26),并一致强调在具体学科领域营造尊重专门性的氛围,推选具有超前意识和领导能力的大学校长,努力推动课程改革、行政改革和大学的国际化。韩国的私立大学都为了自身的生存在积极地改革,而国立及公立大学尚未明确改革的具体方向。韩国目前实施的大学评估制度由于过分注重量化指标的评价,导致了各大学的竞争性过剩投资,也使得韩国地方高校,尤其那些优势不明显的高校不至于在生存竞争中被淘汰,纷纷出台了目标不同、风格各异的学校发展规划,概括起来有集中优势攻其一点的“见缝插针”战略,以学生及用人单位要求为中心的“顾客指向性”战略,为弥补大学不足而积极与企业及其他院校联合的“纽带”战略,集中发挥大学强项的特色化战略,适应国际化趋势的世界化战略,为扩大成人高等教育的终身教育战略等。
综上,处于世纪之交的韩国高校,一是为适应竞争体制的需要,在努力寻求学校的特色化、长期发展计划和生存战略;二是为适应社会对高等教育的多样化需要,抓紧完成从供应者中心的学校管理向需求者中心体制的转换;三是为顶住由经济形势恶化引发的财政压力,在进行学校管理改革和结构调整,以提高大学竞争力;四是为尽快摆脱学问为主的课程束缚,积极引进实用性价值和职业性要求高的教育内容,努力提高学校对社会的适应能力;五是为了更有效地扩大生源,瞄准大学招生制度的重大变化在探索符合本校特点的方案。
[收稿日期]1999—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