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耳鼻喉科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摘要】目的:分析分泌性中耳炎行中西医联合诊治后临床效果。方法: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本院行分泌性中耳炎病患中选取72例病患为本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个36例。两组病患均行传统西药诊治,观察组于此基础上辅以自调中药诊治,14d后比较两组临床诊治效果。结果:经数据对比分析,观察组临床诊治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将中西医联合诊治方式应用于分泌性中耳炎临床诊治中具备良好的效果,且同传统诊治方式相比毒副反应更小,具备相应推广价值。
【关键词】分泌性中耳炎;中西医联合治疗;耳鼻喉科
【中图分类号】R76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08-0141-02
分泌性中耳炎为临床领域中一类发病率较高的耳鼻喉科病症,临床特征主要为传导性耳聋,或鼓室积液,为一类非化脓性中耳炎,主要致病因为咽鼓管阻塞,以听力下降为主要临床表现,此病症易反复及难痊愈。于临床诊治过程中行西药诊治虽具备相应成效,但长期行此疗法诊治会对人体产生相应毒副作用。中医领域认为分泌性耳炎为风邪侵袭导致,应以通窍开闭为主行诊治。因此,本文将分泌性中耳炎中西医联合诊治作为本研究内容,详细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本院行分泌性中耳炎病患中选取72例病患为本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男性病患20(35耳)例,女性病患16(28耳)例,共计36(63耳)例,年龄介于12~70岁间,病程1d~2年;对照组男性病患19(32耳)例,女性病患17(30耳)例,共计36(62耳)例,年龄介于13~71岁间,病程1d~2年,两组病患一般资料机经专业比对后无差异,可比。
1.2 方法
两组病患均行传统西药诊治,详细如下:鼓膜行穿刺将积液排出,并于中耳腔内注入20mg曲安奈德,行罗红霉素口服,2次/d,150mg/次,辅以强的松10mg,单次剂量为10mg,3次/d。观察组于此基础上辅以自调中药诊治,处方以18g白术及12g地龙等药材为主制为中药处方,将处方中药材兑500ml水行煎服,取200ml中药汁,早晚各服用1次,7d为1疗程,此诊治行2疗程。14d后对两组病患诊治成效予以评定。
1.3 观察指标
临床诊治成效可分为显效、有效及无效三等级,显效即为鼓室内无积液,听力正常,鼓膜颜色正常等,经导声抗阻检测呈现A型曲线;有效为鼓室内积液显著缩减,听力同诊治前相较而言有所恢复,鼓膜颜色改善等,经导声抗阻检测呈现B型曲线;无效为鼓室内积液并无减少现象,甚至积液增多,听力无改善,鼓膜颜色无变化等,经导声抗阻检测同诊治前相较而言无显著差异。
1.4 统计学方法
借助SPSS20.0软件行数据处理,组间计数资料以X2值检验,等级数据以秩和检验,P<0.05具备统计学差异。
2.结果
经数据对比分析,观察组临床诊治成效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P<0.05,具备显著统计学差异,见表。
表 两组病患临床诊治成效对比[n(%)]
3.讨论
耳内存有堵塞感及听力下降等症状均为分泌性中耳炎病患常见临床症状,此病症归于耳鼻喉科病症[1]。此病症发病群体无显著年龄差异,儿童、成人均可发病。因此病症发作后,并未具备明显耳痛症状,患儿通常主诉模糊,至医院行诊治时大部分患儿听力已受严重影响[2]。据研究表明,此病症发病机制同神经性炎症及中耳负压等具备密切联系。也存在部分学者认为此病症同感染、机体变态反应间联系较为密切,经病毒感染后,机体应变原敏感性升高,引发机体产生变态反应,诱发此病症。学龄前儿童为此病症多发群体,病情轻者伴随病症典型症状,病情严重者将会导致听力下降,甚至对患儿语言发育形成严重阻碍。据研究调查显示,我国学龄前儿童中曾有90%左右均患有此病症,6个月~4岁间为多发群体,部分儿童于患病后,病情自行减弱、消退,而大部分患儿需行临床诊治。此病症通过耳科检测可发现鼓膜为橘黄色,或为琥珀色,鼓膜活动度显著降低。
临床诊治中多以鼓膜穿刺抽液及抗生素抗感染行诊治,此类诊治方案虽具备相应诊治成效,若人体长期服用可导致较大毒副作用,若鼓膜内长期置管,则会诱发化脓性中耳炎等病症。所以,制定一套更为科学有效的诊治方式尤为重要。中医领域中认为此病症为耳闭及耳胀范围内,多为风邪侵入所致,导致经络流通不畅,因此于诊治中应以通窍开闭为主,国内众多学者经研究后,发现可将中西医联合应用至此病症诊疗中,可具有良好诊治成效。经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将活血化瘀类中药材应用至病症诊治中除可对病变组织血液循环予以改善外,也可增强毛细血管通透性,提高吞噬细胞活力,且此诊疗方式也可提高机体免疫能力。经研究表明,虽中医诊治方式可起到较好诊治方式,但需同西医诊治方式相联合方可达实现标本兼治目标。此病症经西医诊治可快速开放咽鼓管,恢复中耳通气功能,抗生素类等药物使用可将局部水肿现象迅速改善,因此将二者联合可实现最佳诊治成效。
经数据对比分析,观察组临床诊治成效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P<0.05,具备显著统计学差异。将中西医联合诊治方式应用至分泌性中耳炎临床诊治中具备良好诊治成效,且同传统诊治方式相比人体毒副反应更小,具备相应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田秀娟,蒋大伟.中西医联合治疗脾虚湿困型分泌性中耳炎效果观察[J].社区医学杂志,2014,12(09):26-27.
[2]李维阁.中西医联合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分析[J].当代医学,2014,20(08):157-158.
论文作者:张新日 邹广华 龚建齐 盛国强 徐红霞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9年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24
标签:病症论文; 中耳炎论文; 病患论文; 鼓膜论文; 中西医论文; 成效论文; 鼓室论文; 《医药前沿》2019年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