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工民建施工中的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论文_刘汝磊

探讨工民建施工中的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论文_刘汝磊

天津绿城津海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天津 300000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工民建施工技术也获得了相应的进步,为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工民建施工中钻孔灌注桩的施工流程,其次阐述灌注桩在工民建施工中的常见问题,最后重点探究解决钻孔灌注桩施工问题的有效对策,以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工民建施工;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

引言

工民建施工,即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在工程项目中占有重要的位置,近年来,由于工民建筑领域的发展,其钻孔灌注桩的施工工艺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然而,灌注桩的施工是一项系统且综合性的工作,在实际的施工中会遇到一些问题,影响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技术人员应严格控制灌注桩的施工流程。

1工民建施工中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流程

在工业以及民用建筑施工中,钻孔灌注桩的施工工艺流程一般情况下分为以下步骤:

首先,专业技术人员需要对拟冲孔区域进行测量和放线操作,以此保证施工各类技术参数符合相关的技术应用标准,在此期间,相关人员还应明确钻孔机器的存放位置,以便提高冲孔操作的高效性。

其次,施工人员需要进行护筒的埋设工作,期间需要根据给定的数据参数和现场施工的实际需求进行护筒的预埋,避免出现埋设位置不当的问题。在此过程中,技术人员需要对灌注桩的预计深度做出合理测量,以便提高冲孔作业的标准程度和技术应用水平,避免冲孔不正问题出现。

再次,现场施工作业人员应及时做好孔壁的清洁工作,同时做好钢筋笼的安装,钢筋笼的孔口应采取垂直对中法进行焊接,并保证上节笼和下节笼完全垂直。钢筋笼是灌注桩的骨架和支撑,因此需要格外注意钢筋笼的制作与安放标准,在具体操作环节应采用吊车辅助下笼的方法,进行钢筋笼的吊放作业。随后涉及混凝土灌注导管的铺设工作,技术人员应严格控制导管在灌注桩中的位置,并做好导管的固定。

最后,需要特别注意灌注桩孔壁的二次清洗,为混凝土的浇灌工作提供较好的前提条件。相关人员在进行孔壁清洗操作中,应注重对钢筋笼以及混凝土导管铺设工作中产生的沉渣进行清理,且清孔完成后应保证孔内泥浆密度为1.15-1.25,沉渣标准应满足灌注桩设计的要求,然后再进行混凝土的浇灌作业,混凝土浇灌前应放置好防水塞和漏斗,并保持导管底口距离孔底50厘米,技术人员应按照标准浇灌量对漏斗进行持续灌入,以保证混凝土浇筑的连续性[1]。

2钻孔灌注桩在工民建施工中的问题和解决对策

2.1冲孔不正

鉴于建筑工程中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的复杂特点,技术人员需要具有较高的技术能力,尤其是只当出现冲孔不正时,施工人员需要给予充分的重视,并探究合理的措施,加以解决。一般情况下,孔机使用不当,发生偏斜就会导致冲孔不正的问题,因此,钻孔作业前,相关人员应提高钻孔设备的应用标准,提高打孔作业技术,进而确保冲孔机器设备的规范使用,控制设备偏斜度,对钻孔斜度的测量应采用双向垂球,并保证垂直度偏差小于等于1/200桩长。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当冲孔发生不正问题后,技术人员应利用冲锤等专业设备进行偏斜位置的矫正,此外相关人员也可利用片石做好回填工作,在进行回填操作时,施工人员应提高技术应用标准,在偏斜位置的一米外,进行土壤和片石的回填,进而为二次钻孔作业提供便利,以此提高钻孔作业的工作效率,此外,在偏斜度较小的情况下,技术人员可利用孔机进行往复扫孔修正,成孔后,技术人员应采用带有刻度的测量绳进行检验,并保证孔内沉渣厚度小于100mm。

2.2坍孔问题

坍孔问题,是工民建筑灌注桩施工中常见的问题之一,因此,相关人员应合理控制施工技术应用,提高施工作业的规范性,严格按照相应的技术指标进行施工作业,避免出现灌注桩坍孔,影响现场施工进度。因此,技术人员应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安格按照相关的施工作业规范保持现场施工条件符合钻孔灌注桩的设计参数标准,进而避免因外部环境因素引发的坍孔问题。

项目施工中,出现严重坍孔时,施工人员需要及时了解情况,并根据问题发生的具体因素,制定合理化的解决措施,倘若坍孔问题和土质环境有关,技术人员应做好回填工作,并采用合理且科学的办法,对拟用泥浆进行性能上的改良,待上述步骤完成后,应对相应位置进行二次钻孔作业。假使坍孔问题未能得到有效改善,此时应立即停止相关作业,对打孔位置进行科学有效的测量和考察,避免问题反复发生。在具体的施工中,如若孔深不足导致坍孔现象发生,此时工作人员应采用深埋的技术方法,并对护筒周围做好相应的土壤夯实工作。待所有工序完成后,再进行有关的冲孔工作。

2.3缩孔与扩孔

在进行工民建筑钻孔灌注桩的施工中,经常会出现缩孔与扩孔的问题,相关操作人员应做好问题的分析工作,并积极探究合理的措施予以解决,一般情况下缩孔的问题是冲锤磨损程度变大,进而导致在打孔作业中,孔径小于预计参数标准。而缩孔问题多在于相关人员的焊补作业不及时以及冲孔操作中底层孔内水体出现膨胀效应,进而使得打孔操作出现问题,引发孔径脱离实际标准。

针对钻孔灌注桩打孔作业中出现的缩孔问题,技术人员应严格控制冲锤的摆动幅度,当锤体接触土层时,操作人员应提高作业水平,合理控制机器设备的使用,进而保证打孔作业的规范性。在冲锤作业完成后,技术人员应做好扩孔和扫孔工作,进而保证冲击孔达到应用标准。而针对焊补问题,施工人员应提高自身的操作技术和工作能力,并选择优质的泥浆作为施工作业的主要原料,以此保证在孔内失水率一定的情况下,确保孔径标准符合预定参数。

2.4漏浆问题

为合理控制漏浆问题,在钻机施工前,技术人员应合理控制泥浆的应用指标,保证泥浆粘度在18-20之间,含砂率应小于8%,且胶体率在90%以上。在具体的施工中,应时刻测量泥浆比例,并根据项目的标准要求,控制浆液的使用数量,保持护筒内泥浆顶面高出地下水位1米以上,进而有效控制漏浆问题。

一般情况下,漏浆问题多发生在混凝土浇灌作业中,因此,为促进灌注桩施工作业的规范性,提高工民建筑施工作业标准,技术人员应合理控制混凝土浇灌量以及浇灌时间,在混凝土浇灌前,应根据工程项目的具体要求,合理控制初灌量,为防止混凝土浆液溢出,导管的埋入深度应在混凝土之间的3-10米,在浇灌过程中,技术人员要严格控制混凝土的上升高度,当到达预警高度时,工作人员应立即停止浇灌,避免因人为控制不当,导致浆液溢出。总之,在钻孔灌注桩的施工中,技术人员应提高作业标准,严格按照相关的工艺流程进行操作,进而提高工民建筑的施工作业水平[2]。

结论

综上所述,技术人员在工民建施工中,通过合理化的工艺流程,并注重施工中对钻机使用细节的合理把控,可有效解决灌注桩冲孔不正、坍孔、缩孔与扩孔以及漏浆的问题,进而提高了工民建施工中的技术标准,保证我国工程建筑水平的提升,也由此促进了施工单位经济效益的稳步提升和建设成本的有效控制。

参考文献

[1]曹志明.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控制要点[J].科技经济导刊,2019,27(15): 69.

[2]吴风英.工民建施工中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探讨[J].四川水泥,2018 (12):280.

论文作者:刘汝磊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6

标签:;  ;  ;  ;  ;  ;  ;  ;  

探讨工民建施工中的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论文_刘汝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