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陆缘入境旅游市场时空特征研究_俄罗斯旅游论文

中国陆地边境地区入境旅游市场的时空特征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陆地论文,边境论文,中国论文,旅游市场论文,特征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文章编号:1007-7588(2014)06-1125-08

      1 引言

      入境旅游作为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提高旅游效益、增加旅游收入的有效途径,也是扩大对外开放、促进对外合作交流的重要手段[1]。中国边境地区幅员辽阔,与14个国家相邻,在长达2.2万km的广袤边境线上,分布着9个边境省份(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甘肃、新疆、西藏、云南、广西)、73个陆路边境口岸,具有发展边境旅游独特的地缘优势与资源优势,入境旅游是边境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统计,2003年中国9个边境省份(涵盖东北、西北和西南三大边境旅游片区)共接待入境游客391.6万人次,创汇(收入)14.64亿美元,分别占当年全国入境总人数和总收入的4.32%和8.41%。到2012年这两个比重分别增加到27.44%和18.37%。由此可知,近10年来中国边境地区的入境旅游发展很快,呈现出很大的发展潜力。

      入境旅游客流时空动态特性一直是旅游研究关注的焦点。时空特性的研究最初主要应用在医学领域上[2,3],随着20世纪90年代入境旅游的蓬勃发展,逐渐引用到入境旅游市场的研究中。国外关于入境旅游的时空特征方面的研究较为成熟,相关成果颇多。这些研究大多注重从宏观层面(较大尺度)研究旅游目的地入境客流时空问题,如欧洲地区、中欧地区等洲际层面,澳大利亚、新加坡、坦桑尼亚等国家层面[4-9]。国内学者更多的是从中小尺度(省级或市级)探讨入境旅游市场的时空规律[10-31]。其中,在对时间动态的研究中主要采用年度集中指数[10,12,14,32]、季节强度指数[22,24,33]、年度变动指数[13,34]、基尼系数[31]和变异系数[31]等方法,这些方法较好地揭示了入境旅游市场在时间上的变化特征。此外,一些学者还对特定旅游市场(如澳大利亚、日本、港澳台等)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32,33,35,36]。从宏观视角对跨区域入境旅游时空规律的研究相对较少,尚未见对中国边境地区及跨区域边境片区入境旅游市场时空变化特征的研究。

      本文尝试采用旅游地理、旅游市场分析原理及数理统计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全国三大边境旅游片区(东北、西北和西南)的入境旅游市场时空动态及区域差异进行深入、系统地分析,可为我国边境旅游发展战略、产品战略、营销战略的制定提供决策支撑。

      2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2.1 数据来源

      考虑到中国边境地区市、县域层面的入境旅游市场数据的获取相对较难,本文在全国边境旅游三大市场区划基础上,以所辖的9个边境省份、自治区为具体研究对象,进行入境旅游市场的时空特性分析。所采用的数据主要来源于全国及9个边境省份的有关统计资料:2013年中国及9个边境省份的统计年鉴、《中国旅游统计年鉴(2013年)》、《旅游抽样调查资料(2012年)》,以及这些边境省份、自治区旅游局官方网站资料和文件等。

      对数据处理的3点说明:①在片区划分中,内蒙古自治区属于东北、西北两个片区(东部属于东北片区、中西部属于西北片区),但因相关数据获取困难,且考虑到内蒙古的东部、中西部相对于东北片区、西北片区两大片区较小,因此在对东北、西北片区入境旅游的时空分析时,都将内蒙古的有关数据包括在内;②在运用IPA方法对三大片区入境客源市场的空间结构进行分析时,西北片区中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统计资料中没有单独的俄罗斯客源数据,仅有独联体(欧洲部分)数据,考虑到来自俄罗斯的客源量在独联体(欧洲部分)所占比重较大,且俄罗斯客源是西北片区的重要客源之一,因此本文将独联体(欧洲部分)的有关数据算作俄罗斯的客源数据;③在西南片区中,因西藏自治区的部分客源国数据缺失,因此重点分析广西和云南两个省份(自治区)。

      2.2 研究方法

      2.2.1 年际集中指数 时间结构用于反映某个事物(事件)在时间上的变化状况。旅游客源市场的时间结构则用于揭示游客数量随时间的变化特征,可从季节性变化结构和年际变化结构[37]两个维度来分析。因9个边境省份的季节性数据获取较为困难,本文主要采用反映年际变化的年际集中指数(V)来分析中国边境地区入境旅游市场的时间结构特征。V的计算公式如下[25]:

      

      式中V为入境旅游市场(游客数量)年际集中指数,V值越小,表明客源国旅游市场年际变化越小,客流随时间变化越稳定,反之亦然;

为客源地第i年的游客数量占研究时段内客源地游客总量百分比的分子值;T为研究时段内客源地游客数量的年平均值占研究时段内客源地游客总量百分比的分子值;N为研究时段内包含的年份数。

      2.2.2 IPA(重要性-满意度)分析法 IPA分析法由Martilla等在对机车业产品属性的研究中提出[38]。目前该方法愈来愈多地被引入到旅游目的地竞争力评价的相关研究中,以揭示影响旅游目的地发展的主要因素在空间方面的状况。

      根据IPA分析法的原理,亲(疏)景度

(满意度)是指某客源国在目的地国某一旅游目的地的市场份额与该客源国在目的地国的市场份额之比,可用于反映某客源国游客对某一旅游目的地的偏爱程度[39]。此外,该指标也可用于度量旅游目的地对该客源国的竞争力强弱,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

为某客源市场在某旅游目的地的市场占有率;

为该客源市场在全国的市场占有率。

      3 中国边境地区入境旅游的时间特征分析

      3.1 入境旅游总体呈平稳上升态势

      通过对中国边境地区三大边境旅游片区(东北、西北和西南)2003-2012年入境旅游接待人数的对比分析发现(图1),三片区10年间入境旅游发展总体呈现平稳上升的态势,入境旅游接待量均呈现出一种拉伸型的“N”形曲线,分别在2003年、2009年跌入“谷底”、2008年、2012年迎来“峰顶”。说明重大旅游事件对一个地区入境旅游业的发展影响深远,如2003年非典、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等因素导致各边境片区旅游业普遍受到影响,入境旅游接待量严重下降。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申办,对各边境片区入境旅游具有溢出效应。

      从片区之间的对比分析来看,东北片区的入境旅游发展优势最为显著,近10年来该片区的入境游客接待量在三区中均保持持续领先,且与其他两个片区的差距逐渐扩大。到2012年,东北片区的入境游客总数分别是西北片区和东北片区的2.33倍和1.16倍。东北片区入境旅游保持持续领先的原因主要包括3方面:沿边开放程度较高、边境旅游开发历史悠久(东北片区是我国最早进行边境旅游开发的地区)、东北亚旅游一体化的推动。

      此外,采用年际集中指数[23]测算了三大片区入境客源市场在时间上(2003-2012年)的集散状况.结果显示:三大边境旅游片区近10年年际集中指数(V)均大于4(图2)。与全国其他非边境地区(如2000-2012年间华东地区(福建)总入境客源市场的V值为2.95)相比,这3个片区的V值相对较高,表明其入境客源市场年际变化较不稳定。通过对3个片区的入境游客基础数据分析发现,这些片区的研究初期(2003年)入境客流量较小,但在近10年间(尤其是2009年之后)发展速度相对较快,此外,对全球经济环境、国家间政策环境以及重大旅游事件影响较为敏感,因此导致该时间段内客流市场发展相对不稳定,从而形成相对高的V值。此外,这种现象的形成还与3个片区边境旅游的发展历程息息相关。这3个片区作为我国边境地区,由于受特殊的地理区位、自然条件,以及政治环境和交通可进入性制约,与中国内地和沿海相比,其旅游开发相对较晚,但随着国家全方位开放政策的实施,这些边境地区在改革开放浪潮中蓬勃发展起来,变地域劣势为地缘优势,从而使其边境旅游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通过对3个片区之间年际集中指数(V值)的对比分析发现,东北片区的V值最小(4.18)(图2),说明其入境客源市场年际波动最小、年际变化比较稳定,其游客数量在时间上一直处于稳定上升的态势。数据分析表明,以俄罗斯为主体的入境游客是东北地区最持续、最稳定的客源市场。目前中俄旅游合作进展良好,俄罗斯成为仅次于韩国、日本的中国第三大客源国。

      3.2 入境游客停留时间普遍较短

      通过对2011年朝鲜、蒙古、越南、印度、缅甸、哈萨克斯坦、俄罗斯7国来华过夜游客停留时间的抽样调查发现(见表1),朝鲜、蒙古、缅甸、哈萨克斯坦和俄罗斯5个国家来华游客一般为短途游客,入境旅游平均逗留时间为1~3天,其中,蒙古、朝鲜和哈萨克斯坦3国停留1~3天的游客分别占调查总人数的96.4%、78.7%和75%,表明该三国游客仅在边境口岸城市及周边地区进行旅游。

      

      

      图1 2003-2012年中国三大边境旅游片区入境接待量对比

      Fig.1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inbound tourists to the three border regions of China(2003-2012)

      

      图2 2003-2012年中国三大边境旅游片区与非边境地区(华东地区)入境旅游接待量年际集中指数对比

      Fig.2 A comparison of the yearly concentration index for the inbound tourists to the three border regions of China(2003-2012)

      印度、越南来华游客一般为长途旅游者,入境旅游平均停留时间为4~7天,其中以越南来华游客表现较为突出,占调查总数的50.7%,说明随着新时期国际合作的进一步加强,中越两国边境旅游优惠政策的支持,中越边境旅游更趋密切,来华游客由边境口岸城市延伸至周边地区或其他边境口岸城市进行旅游,如广西壮族自治区坚持“点-线-面”的旅游开发模式,有效整合区内海陆两种边关特色主题旅游资源,开发中越边关探秘游、北部湾休闲度假跨国游精品游线,全面开启中越跨国陆上和海上旅游大通道。

      从性别划分来看,除越南(女性停留时间多于男性)外,其他6个国家男性入境游客停留时间均多于女性,其中以哈萨克斯坦国家最为突出,男女性入境停留时间之比高达6︰1(表2)。

      从年龄段划分来看,总体上7个边境国家来华旅游者以中青年游客停留时间相对较长。其中,哈萨克斯坦、缅甸、印度3国家来华边境旅游者以中青年(25~44岁)游客停留时间较长,越南、俄罗斯来华游客以青少年(15~24岁)游客停留时间较长(表3)。

      

      

      4 中国边境地区入境旅游的空间特征分析

      本部分选取2003年、2012年两个时间截面,运用IPA分析法对中国东北、西北与西南三大边境旅游片区的入境客源市场的空间结构及其近10年来的动态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所分析的入境客源市场仅指外国入境市场(不包括港澳台市场);根据数据的可获得性及入境客源国市场的重要性与潜在重要性,入境客源国的选取情况见表5;所有数据均来自3个片区所在省份2003年、2012两个年份的统计年鉴。在具体分析中,尝试将P(亲景度)和I(重要性)两个指标相结合对三大片区各客源国旅游市场进行划分;根据各客源国P值和I值的大小,设置P=1,I=0.03两个阈值,将其划分为亲景重要客源国、亲景普通客源国、弱疏重要客源国和弱疏普通客源国4个类型(表4)。

      4.1 以俄罗斯为代表的东北亚国家是东北片区的稳定客源国

      以东北片区和全国在2003年和2012年接待的来自日本、蒙古、俄罗斯、韩国、马来西亚、印尼、新加坡、泰国、美国和加拿大等22个国家的入境游客量数据为基础,利用公式(2)计算得出东北地区各客源国入境游客的亲景度-重要性状况及其变化态势(图3,表5)。

      从图3可知,在2003年和2012年两个年份,东北片区的22个客源国在4个象限(4个类型)内分布极不均衡,且未有客源国出现在第二象限(亲景普通型)。在第一象限(亲景重要型)内的客源国如日本、蒙古、俄罗斯均是来自东北亚的国家,且与2003年相比,该象限在2012年的客源国新增了蒙古(蒙古由2003年的第三象限进入到2012年的第一象限),说明东北片区对东北亚国家客源市场吸引力较大,以俄罗斯、蒙古等为代表的东北亚国家客源市场近年已成为东北片区的稳定客源国。此外,同样作为东北亚国家的韩国,在2012年已成为我国的最大入境客源国,但尚未在东北片区表现出明显的竞争优势。除东北亚客源市场外,东北片区对美国、加拿大为代表的北美洲等客源国;新加坡、泰国等为代表的东盟国家;德国、英国等为代表的欧洲、澳大利亚为代表的大洋洲等国际旅游市场吸引力不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东北片区目前国际旅游市场的竞争力相对较弱,其国际旅游市场仍以近程的东北亚客源市场为主。

      4.2 以哈萨克斯坦为代表的中亚国家是西北片区的新兴客源国

      以西北片区和全国在2003年、2012年接待的日本、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美国、加拿大等22个客源国入境游客量为基础数据,利用公式(2)计算得出西北地区各客源国的亲景度-重要性状况及其变化态势(图4、表5)。

      

      图3 2003年、2012年东北片区入境游客的IPA对比分析

      Fig.3 The IP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foreign inbound tourists to the Northeast region in 2003,2012

      

      通过对西北片区2003、2012两个年份各入境客源市场所在象限的对比分析发现(图4),位于第一象限(亲景重要型)的客源国保持不变(均为俄罗斯和蒙古);第二象限(亲景普通型)内的客源国由2003年的巴基斯坦和瑞士转变为2012年的哈萨克斯坦,表明哈萨克斯坦游客对西北地区的偏爱增加且在2012年达到很高的程度(亲景度高达15.28),远高于西北片区亲景度的平均值(1.34),说明西北片区对中亚国家吸引力较大,表现出明显的竞争优势。随着我国与以哈萨克斯坦等为代表的中亚各国政治经济合作的加强,双方旅游合作、边境旅游不断开展,如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国也正积极寻求成为中国旅游目的地国。此外,西北片区对于中亚国家外的中远程客源市场,如日本、韩国、美国、新加坡为代表的东盟国家,以及欧洲、大洋洲等客源市场的吸引力相对不足。

      4.3 以越南为代表的东盟国家是西南片区的重要拓展客源国

      以西南片区和全国在2003年和2012年接待的日本、越南、菲律宾、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美国、加拿大等16个客源国的入境游客量为基础数据,利用公式(2)计算得出西南地区各客源国的亲景度-重要性状况及其变化态势(图5、表5)。

      与东北和西北两个片区相比,西南片区的16个客源国在四个象限内的分布相对均衡,但在2003年和2012年间各客源国在4个象限的变换较大。例如,越南由第二象限(亲景普通型)进入到第一象限(亲景重要型),印度尼西亚则由第四象限(疏景普通型)进入到第二象限(亲景普通型),表明这两个国家的游客对西南片区的重要性或亲景度有所提高。此外,2003年、2012年两个年份第一象限(亲景重要型)的客源国均为东盟国家(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且片区对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泰国等东盟国家旅游市场的吸引力和竞争力不断增强,说明目前东盟客源市场是西南片区的重要拓展市场。随着新时期国际合作(泛北部湾区域合作、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中国-东盟国家旅游合作等)的进一步加强,双边旅游高层会晤频繁,该片区的边境旅游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如云南省继续深化与东南亚、南亚国家的区域旅游合作,重点开展与大湄公河次区域(越老缅等国)的旅游合作,培育澜沧江-湄公河黄金旅游线路等一批边境旅游精品线路。此外,对于俄罗斯、日本、美国,以及欧洲、大洋洲等中远程国际客源市场,西南片区的竞争优势呈下降态势。

      

      图4 2003年、2012年西北片区入境游客的IPA对比分析

      Fig.4 The IP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foreign inbound tourists to the Northwest region in 2003,2012

      

      图5 2003年、2012年西南片区入境游客的IPA对比分析

      Fig.5 The IP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foreign inbound tourists to the Southwest region in 2003,2012

      5 结论与建议

      通过对中国东北、西北和西南三大边境旅游片区2003-2012年入境旅游市场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从时间变化特征看,三大片区在研究时段内入境旅游发展总体呈现平稳上升的态势,入境客源量在时间上均呈现出一种拉伸型的“N”形曲线,且入境游客普遍停留时间较短。

      (2)从空间变化特征看,入境客源市场分布极不均衡,且呈现地域近邻性特征:东北片区入境客源市场主要集中在以俄罗斯为代表的东北亚国家;西北片区主要集中在以哈萨克斯坦为代表的中亚国家;西南片区则主要集中在以越南为代表的东盟国家。

      为进一步提升中国边境地区入境旅游市场的整体发展水平,未来需要以入境旅游市场需求为导向,在产品创新开发、政策开放引导、市场国际化、边境旅游合作等多方面做足文章。主要建议有:

      (1)依托特色资源禀赋,优化旅游产品组合,打造精品边境旅游项目,延长入境游客的停留时间;

      (2)结合我国国情和实际问题,实行更加开放的出入境政策,进一步提高通关的便捷性;

      (3)努力提升国际旅游市场竞争力,在重点拓展近程市场的同时,积极开拓中远程国际旅游市场;

      (4)加强边境旅游合作,发挥区域联动效应,共建资源共享,市场互通。

      限于资料的可获得性以及文章的篇幅,本研究未对三大边境片区入境客源市场的季节性变化及游客属性特征等作有关分析,且未对三大片区入境客源市场的空间分布格局演变机制作深入探讨,这些方面有待以后进一步研究。

标签:;  ;  

中国陆缘入境旅游市场时空特征研究_俄罗斯旅游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