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重症监护室中高龄脑出血患者实施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论文_谢翎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第一人民医院 浙江 杭州 311100

【摘 要】目的:在重症监护室中高龄脑出血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实施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并探讨其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重症监护室自2011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所收治的66例高龄脑出血患者,将其依据计算机表法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例数为33例。在治疗对照组患者时应用肠外营养支持治疗,在治疗研究组患者时应用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结果:经对应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胃排空功能恢复时间、电解质紊乱、肺部感染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显著,P值均小于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重症监护室中高龄脑出血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实施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GCS评分以及NIHSS评分,并显著缩短患者的胃排空功能恢复时间,降低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几率,缓解患者的电解质紊乱情况。

【关键词】重症监护室;高龄;脑出血;肠内营养支持治疗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13-132-01

脑出血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重症疾病之一,患病人群中多见老年人,患病原因比较复杂,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和日常工作均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并且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1]为了进一步探究在重症监护室中高龄脑出血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实施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临床疗效,我院对66例高龄脑出血患者进行了如下探究。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自2011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我院重症监护室所收治的高龄脑出血患者中选取66例参与本次探究,按照计算机表法将所有患者均分为研究组(n=33)与对照组(n=33)。研究组患者中男性例数为23例,女性例数为10例,最大年龄为85岁,最小年龄为68岁,平均年龄为(76.58±4.12)岁,出血位置在脑室的患者例数为8例,出血位置在小脑的患者例数为10例,出血位置在脑干的患者例数为15例,出血量最大为50ml,最小为30ml,中位出血量为(40.2±5.1)ml;对照组患者中男性例数为22例,女性例数为11例,最大年龄为84岁,最小年龄为67岁,平均年龄为(75.98±5.64)岁,出血位置在脑室的患者例数为10例,出血位置在小脑的患者例数为9例,出血位置在脑干的患者例数为14例,出血量最大为48ml,最小为35ml,中位出血量为(40.6±4.4)ml。将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一般病情进行对比,并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统计学意义并不存在。

1.2方法

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利尿剂给药治疗、脱水治疗、抑酸药给药治疗以及脑细胞营养药物治疗等;

在治疗对照组患者时应用肠外营养支持治疗:早期开始应用,1周后改为鼻饲治疗。利用中心静脉置管的方法,每日分5~6次对患者进行静脉推注蛋白质、能量以及微量元素,每次推注剂量需根据患者每日需要补充营养总量而定。

在治疗研究组患者时应用肠内营养支持治疗:选用瑞先作为营养液,其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脂肪、糖类,含量分别为每28g/500ml,30g/500ml、95g/500ml,总能量在3200焦耳。患者完成手术后48h内对其行胃部插管操作,待无明显性胃潴留时对患者采用24h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滴注需持续。第一天营养液剂量为全量的1/4,第二天调整为1/3,第三天调整为1/2,第四天进行全量给予。经过1周营养支持治疗后,对患者进行肠外营养支持治疗,以补充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不足。

1.3统计学分析

本次进行研究的66例高龄脑出血患者所有临床数据均应用SPSS17.0软件进行分析,其中对两组患者的胃排空功能恢复时间、NIHSS评分以及GCS评分对比均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行t检验,当P<0.05时表示统计学意义存在;对两组患者的电解质紊乱、肺部感染对比均用率的形式表示,行X2检验,当P<0.05时表示统计学意义存在。

2 结果

2.1将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发现差异显著,研究组患者的胃排空功能恢复时间、电解质紊乱、肺部感染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值均小于0.05,统计学意义存在,详见表1。

3 讨论

高龄患者在严重颅脑出血状态下的身体素质较差,长期处在高耗能状态下易消耗患者的生命,导致患者死亡。[2]当患者表现出组织需氧量剧增、代谢异常等生命体征变化时[3],患者即处在高耗能状态。因此,临床在重症监护室中高龄脑出血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实施营养支持治疗,可以显著补充患者体内的耗能,维持患者机体所需营养[4],延长患者的生命。营养支持治疗分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和肠外营养支持治疗,单纯肠外营养支持治疗易引发患者出现胃肠道黏膜萎缩的情况[5],导致患者出现胃肠道功能障碍进而导致患者死亡,因此,临床上一般选用肠内营养支持治疗重症监护室中高龄脑出血患者,临床效果较为显著。

本次探究中,通过对观察组患者应用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显著提升了患者的临床疗效。[6]观察组患者的胃排空功能恢复时间、电解质紊乱、肺部感染分别为(13.1±3.4)d、3.03%、6.06%,均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以及GCS评分分别为(14.88±3.55)分、(10.2±2.6)分,均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在重症监护室中高龄脑出血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实施营养支持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NIHSS评分以及GCS评分,对缩短患者的胃排空功能恢复时间、纠正患者的电解质紊乱状态、减少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几率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 朱思良.ICU高龄脑出血患者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效果观察[J].中外健康文摘,2014(13):183-183.

[2] 赵彦玲.脑出血昏迷患者应用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护理的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11):232-233.

[3] 杨丽华.浅议ICU高龄脑出血患者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效果观察[J].医学信息,2015(11):213-213.

[4] 黄永鹏,马俊,伍增龙等.ICU高龄脑出血患者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效果观察[J].临床医学, 2015, 35(5):30-31.

[5] 张黎霞,孙惠杰,赵英凯等.老年脑出血患者的肠内营养支持治疗临床效果观察[J].北方药学, 2013,10(4):99-100.

[6] 柴晓波.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重症脑出血患者免疫功能及预后指标的影响[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 10(11):92-93.

论文作者:谢翎

论文发表刊物:《系统医学》2016年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1

标签:;  ;  ;  ;  ;  ;  ;  ;  

对重症监护室中高龄脑出血患者实施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论文_谢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