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发展商贸业应借鉴东部的经验教训,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经验教训论文,西部论文,商贸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71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2154(2000)06-0005-03
面对西部大开发,西部商贸业应如何发展,这是值得注意的一个问题。笔者认为,西部地区发展商贸业可借鉴东部地区的经验教训。这并不是说,西部地区没有这些经验教训,只不过东部地区的经验教训更明显更完整。
借鉴东部地区发展商贸业的经验教训,主要有以下几条:
第一,要重视发展商贸业,不要忽视或轻视它
从东部地区看,凡是重视发展商贸业的省市,商贸业就发展(包括规模、质量和现代化水平)得比较好,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先导作用。这类省、市之所以能把发展商贸业放在重要地位,是由于人们对商贸业的重要性有足够的认识。他们抛弃了计划经济体制下“重生产、轻流通”的传统观念。如武汉市,80年代初期在制订社会经验发展战略时,对确定武汉市的战略目标很容易达成一致,这就是把武汉市建设成华中地区的经济中心。但在选择实现这一战略目标的突破口上分歧却很大。一种观点认为,应实行“以工业为主,带动商业和交通”的方针。另一种观点,主张“技术立市”,即先开发智力以带动全面建设。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发展农业“应成为开发湖北、建设武汉经济区的战略起点”。经过深入探讨,最后确定为“两通”(流通和交通)起飞。根据是:如果“两通”不通,城市生产的商品就出不去,人们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所需的物资也进不来,那末,中心城市和整个经济区还怎么发展。由于武汉市在80年代初就制定了正确的战略目标和战略方针,因此流通产业的发展就受到了重视。十几年来武汉市商业的改革和发展迈出了三大步:第一步,80年代初,改革商品流通体制和商业管理体制。成立全国第一家商委,实行政企分开,把企业推向市场。第二步,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进行企业制度改革。股份制改革的成功,把武汉商业发展推上了快车道。全市已有200多家企业实行了资产流动与重组。武汉商业已基本形成由四大上市公司为支柱的格局。第三步,90年代中期以来,武汉商业依靠管理创新和发展新业态,向科学化、现代化迈出新的步伐。1998年,全市商业网点12.2万个,比1984年增长3.2倍;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27.3亿元,比1984年增长12.5倍。
西部大开发,必须要有西部商贸业的大发展。我们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来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
(一)基础设施建设要求商贸业要有大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不仅要求发展生产资料商贸业,而且要求发展生活资料商贸业。经济学的一般规律告诉我们,建设性投资最终会有相当一部分转化为消费资料支出。根据国家西部大开发规划,从2000年起到2010年的10年间,国家计划拿出7000亿元到8000亿元用于西部大开发。在2000年的固定资产投资中,国债资金、财政拨款和外国政府、国际金融组织提供的优惠贷款,用于西部地区的比例保持在70%。如此巨量的资金最终都要转化为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消费,其中有相当大部分要通过商贸业,在这里蕴藏着商贸业大发展的潜在良机。如果商业部门要能做到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延伸到哪里,生产资料、生活资料供应、饮食服务等方面的服务就及时跟进到那里,那么商业部门的业务量将会有何等的巨大。
(二)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要求商贸业要有大发展。退耕还林,不仅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任务之一,而且也是国家改善生态环境、调整农业生产结构的战略任务。退耕还林,必将使西部农业和农村经济产生根本性变化。同时,随着西部农业生产商品化程度的大提高,农民的收入将有新的增长,农村购买力将大幅提高,从而就为商贸业开拓农村市场创造了基本条件。
(三)旅游业的大发展要求商贸业要有大发展。我国西部地区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旅游资源,因而发展旅游业是开发西部的重点内容之一。西部交通的发展固然为旅游业的发展创造了必要条件,但这只是其一,发展旅游业还要有第二个必要条件,即商贸饮食服务业的发展。旅游业的大发展不仅要有饮食业、副食品业的发展,而且要有西部地区名特产品和旅游商品市场的大发展,从而要求西部商贸业的大发展。
(四)工业生产结构的调整要求商贸业要有大发展。西部大开发,并非是单纯开采工业原材料,而是要以市场为导向,调整工业生产结构,加快传统工业的改造步伐,发展优势产业,促进资源加工增值。随着工业的健康发展,城市职工的工资收入也会有新的增长,这就为城市和工矿区商贸业的大发展创造了基本条件。
(五)服务贸易的大发展要求商品贸易要有大发展。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服务贸易诸如文化、教育、科学技术、交通运输、通讯、广播、信息、金融、保险等方面的大发展,从而越来越显示出服务贸易的重要性,但这并不意味着它能取代和排斥物质生产和商品贸易。相反,服务贸易必须与物质生产和商品贸易以及现代科学技术紧密结合,才有巨大的生命力。
(六)更多的资金、技术和人力向西部流动,要求商贸业要有大发展。资金、技术和人才向西部流动是西部大开发的有力保证。同时这一过程也从整体上扩大了西部的需求。
由上可见,我们要充分认识发展商贸业对西部经济开发的重要性,坚决摒弃“重生产、轻流通”的错误观念。
第二,发展流通产业一定要有中长期发展规划,避免盲目性和被动性
从实践看,在东部地区,凡是商贸业发展得比较好的地区和城市,都制订有中长期发展规划,如上海、武汉等城市。最近南京市政府对其今后10年商贸流通业发展也制订了规划:建设一个中央商务区、三大贸易区、六条特色商业街、重组大型商贸企业集团以及发展连锁、电子商务等新型业态,把南京建设成为“长江下游现代化商贸中心”。相反,有的地区和城市则没有制订商贸发展规划,使商业的发展带有很大的盲目性。有的城市的政府商贸主管部门甚至未参与城市建设发展规划的制订,造成城市建设与商贸业发展脱节。商贸业发展的盲目性和被动性的存在,难以避免商贸业的发展不走弯路和错失良机。
发展商贸业不仅要制订规划,而且要有促其实现的手段,包括法规保障、政策导向、经济调控、信息引导和行政管理等。
有的地方,在发展商贸业方面,为什么会出现盲目性,这是由一种误解造成的。有的人士以为市场经济是自发经济。还有的人士受“无为而治”的思想影响,以为市场是万能的,它可以自我调节,不需要国家宏观调控。西部地区发展商贸业一定要排除这些思想的影响。
第三,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不要搞重复建设和“面子工程”
盲目建大店和批发市场,以致出现不少关门店和有场无市的市场,这种不讲经济效益的重复建设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后果。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有的是犯了投资饥渴症,有的是为了掏政绩,搞“面子工程”。同时这也反映了我们市场管理的政策法规滞后,如对大商店发展的失控。为了制止这种失控现象,近年来东部地区有的城市如上海、武汉等已经作出兴建大商店须经政府批准的规定。其实,市场经济并不排斥国家的宏观调控。日本早在70年代就制订了大店法,该法规定东京都,店铺面积在6000平方米以上,其他城市在3000平方米以上的零售店为大店,大店属于被控制的对象。
搞市场经济就要讲经济效益。搞重复建设、“面子工程”与提高经济效益是相违背的,必须摈弃。
第四,商业体制改革要紧紧抓住企业改革这一中心环节,不要以发展新业态来代替或冲淡它
东部地区省、市的经验表明,发展商贸业的关键是深化流通体制改革,而深化流通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企业改革。无论上海,还是武汉、大连等城市的实践都证明了这一点。不论国有商业在市场所占的份额如何,由于国有商业资本的集聚程度高,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都是商贸业发展的支柱。然而我们的国有商业企业机制不活,缺乏动力,急需从企业制度上加以改革,不如此,就难以使商贸业得到大发展,更不用说与国外商业企业竞争了。这不是说发展新业态不重要,但毕竟它只是一种企业经营形式。目前制约国有商业企业发展的根本问题是企业制度问题。国有企业不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新业态搞起来也难以坚持。深化企业改革并不排斥发展新业态,反而更有利于它的发展。如上海华联为什么能在不长的时间里在市内外发展几百家超市,就是它以现代企业制度为后盾。为什么深圳万佳超市敢于与美国沃尔玛在深圳开办的购物广场竞争,华联敢于与家乐福在上海开办的超市竞争,根本原因在于它们都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不仅增强了企业发展新业态的动力,而且为发展新业态提供了资金保证。
深化企业改革要分类指导,即使是已经进行了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的企业,也有深化改革的问题,甚至上市公司也有进一步完善的问题。
要珍惜商业上市公司这一资源。要运用股份制的新机制把企业做强,要利用股票市场筹资功能把企业做大。把商业上市公司做强、做大,使之成为发展西部商贸业的支柱,其意义重大,不可等闲视之,这在东部地区是有成功经验的。商业上市公司不要轻易卖“壳”,否则不仅有可能使主营业务得不到发展,甚至会走上自己否定自己的道路(商业这一主营业务被排斥在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之外,这有违商业股份制企业上市的初衷)。
第五,要开放市场,不要地区封锁、划地为牢
开放市场包括对本地私人商业、个体商业开放,也包括对东部地区的商业资本和外国商业资本的开放。改革开放以来,在东部地区,跨地区办商店的现象为什么比较少,就是地区封锁的问题没有完全解决,害怕外地商业企业进入。其实外地商业的进入既是挑战也是发展的机遇。如1999年抢滩兰州的华联超市和百盛购物中心,并没有把本地商业挤垮,而是与本地企业在市场上共竞风流。
西部大开发,西部商业不仅要面对东部商业资本的挑战,而且要面对外国商业资本的挑战。2000年我国很有可能加入WTO,加入后,我国承诺在3至5年的时间内,逐步取消外商从事商品流通经营的一切限制,除了极个别商品外,外商可以从事各种商品的零售、批发、代理和特许经营,可以合资、合作,也可以独资经营,对外商企业的地域和数量限制也将逐步取消。西部商贸业面对外国商业资本的进入既不要谈“虎”色变,惊呼“狼来了”,也不能高枕无忧,盲目乐观。而应作好准备,准备得越早越好,准备得越充分越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