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彦忞1 葛林宝2 叶秀兰3 何永松4
(1上海中医药大学研修班 上海 201203)
(2上海市气功研究所 上海 200030)
(3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 康复科 上海 200032)
(4上海市浦东新区陆家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上海 200120)
【摘 要】目的:观察絮刺拔罐结合推拿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并与电针结合推拿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作比较分析。方法:选取陆家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72例,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随机数字产生法将患者按随机排号,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6例,其中治疗组给予絮刺拔罐结合推拿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电针结合推拿手法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之间的差异,评价者治疗前后VAS评分和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估变化情况,并运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4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78%,两组疗效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絮刺拔罐结合推拿手法与电针结合推拿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都有效,但絮刺拔罐结合推拿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较好。
【关键词】角度牵引;推拿;神经根型颈椎病
【中图分类号】R24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5028(2015)5-0052-02
颈椎病是社区常见病、多发病,而神经根型颈椎病是各种类型颈椎病中发病率最高的,该病临床表现为颈部活动受限制,颈项疼痛并伴有一侧或双侧上肢的放射痛和麻木, 颈部做后伸活动时疼痛、麻木症状加重, 受到压迫的神经根所支配的皮肤节段分布区感觉减弱,可发生肱二头肌等腱反射的异常,严重的可发生肌肉萎缩、肌力下降,臂丛牵拉试验可呈阳性,压头试验可呈阳性[1],严重影响社区居民工作、学习和生活。据相关调查,30岁以上的人群中该病发病率约为10%,而10至50岁人群中发病率可达到25%,50至70岁该病的发病率可上升到大于50%[2],随着人们生活、工作、娱乐方式的变化,该病的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其发病年龄亦有低龄化趋势。2012年以来作者与科室成员采用通过絮刺拔罐结合推拿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共选取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72例,均为上海市浦东新区陆家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针伤科门诊就诊患者。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随机数字产生法将患者按随机排号分为治疗组(絮刺拔罐结合推拿手法治疗组)与对照组(电针结合推拿手法治疗),每组36例。治疗组中男12例,女24例;年龄31~57岁,平均(43.42±13.31)岁;病程(13.25±6.06)天;对照组中男 10例,女26例;年龄32-62岁,平均(46.52±14.52)岁;病程(12.40±6.23)天。对比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病程上的差异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2.1诊断依据
依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中颈椎病分型标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 年颁布)结合《全国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4]神经根型颈椎病诊断原则制定诊断依据:①患者具备较典型根性症状(疼痛、麻木),且范围与颈脊神经所支配的区域相一致;②伴有颈椎活动受限、肌力减弱或肌萎缩;③头部叩击试验、压颈试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至少有一项阳性;④影像学显示相应颈椎关节退行性变。⑤除颈椎外病变(肩周炎、胸廓出口综合征、肱二头肌腱鞘炎、网球肘、腕管综合征等)所致上肢疼痛或麻木为主的疾患。
1.2.2 纳入标准
①男性或女性, 40周岁≤年龄≤65周岁;②VAS(疼痛视觉模拟量表)>4cm,<8cm;③旋颈试验小于60、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椎间孔挤压试验阳性、椎间孔分离试验阳性、肌力减退,上述各项至少符合一项者;④自愿作为受试对象,签署知情同意书 。
1.2.3 排除标准
(1)不符合纳入标准者;(2)过敏体质或皮肤敏感者或身体虚弱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3)合并有心、脑、肝、肾和造血系统疾病、精神病患者及严重凝血障碍者;(4)MRI证实脊髓受压迫,有脊髓型颈椎病症状及体征者;(5)椎体向前、后或侧方水平移位>3 mm,相邻两椎间隙成角相差>11°者;(6)年龄<40周岁或年龄>65周岁;(7)曾经接受神经根型颈椎病手术治疗或有颈部外伤史者;(8)经TCD(颅多普勒)检查脑动脉、颈动脉等有明显异常改变的,伴有明显眩晕症状者;(9)无法按规定接受治疗、随访(如:半年内有移民国外或久居外地,无电话等通讯工具等及无能力参加半年随访的患者),无法判断疗效或数据不全等,影响疗效和安全性判断者;(10)参加其它临床试验者或研究者认为不宜参加本试验者;(11)2周内接受小针刀、手法、微创、射频、臭氧或封闭治疗着者。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絮刺拔罐结合推拿手法治疗组)
2.1.2 絮刺拔罐
①选穴:主穴:选取颈部夹脊穴、天宗穴。配穴:风池、天柱穴;②操作步骤:先以梅花针叩刺C5~7椎棘突和病变颈椎相应的夹脊穴及天宗穴、风池、天柱穴,诸穴可交替选用,至扣刺部位微微出血,然后拔火罐5至10分钟,每次吸出少量血液。每4天1次,5次为一疗程。
2.1.3 推拿手法
仰卧拔伸手法[5]:①术者立于患者头端,患者取坐位或俯卧位,术者在患者颈、肩、上背部施以一指禅、扌衮法、推法、按揉法操作5至10分钟;②患者仰卧位,术者双手交叠自第3至5颈椎下将其颈部稍微托起并向后拔伸(着力点位于棘突之间,与水平方向呈15至20度角),持续时间不少于1分钟,反复3至5遍;③术者由下而上以食、中、环三指经直线平推颈段督脉、两侧膀胱经,每条经各6遍,共12遍,注意双手协同,交替进行,以指腹着力,透热为度;④术者两手交替自下而上,用指腹着力以中指沿项韧带及其两旁进行弹拨,反复3至5遍;⑤勾揉风池、风府、阿是穴,按揉肩井穴各2分钟,注意力量以中等为好;⑥在拔伸状态下以45度左右反复向左右各旋转颈部3至5遍;⑦自颈根部稍稍托起颈椎,以透热为度边拔伸两手边向头部滑动到发际;每次操作20分钟,隔天1次,10次为1个疗程。
2.2 对照组:(电针结合推拿手法治疗组)
电针[6]:①取穴:主穴:颈夹脊穴、天柱、大椎、阿是;②取30号2寸一次性针灸针直刺1寸左右;③慢慢捻转,待得气后接英迪KWD-808电针仪,连续波治疗30分钟,隔天1次,10次为1疗程。
推拿手法:同治疗组。
3 治疗效果
3.1 疗效评价
试验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和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7] 在治疗前及治疗后28 d对受试对象治疗前后相关指标的改变进行评估。
3.2 疗效评定方法
在治疗前、治疗结束当天、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分别记录下每位受试者颈肩部VAS评分值和NDI评分值,根据每次的分值差异,进行评定。
3.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结果采用百分率、算术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数据以x?±s表示,计量数据采用t检验,计数数据采用χ2 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4 治疗结果
3.4.1 疗效比较
由表1可见,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一个疗程后,两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4.44%和77.78%,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表1 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
组别 治愈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
治疗组14 8 1 2 2 94.44
对照组 7 4 17 8 77.78
3.4.2 颈肩部疼痛VAS评分、比较
由表2可见,①两组治疗前VAS评分比较差异P=0.289无统计学意义;②两组治疗前后组内VAS评分比较P=0.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絮刺拔罐结合推拿手法和电针结合推拿手法治疗有效果;③治疗后两组VAS评分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絮刺拔罐结合推拿手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疼痛的缓解作用优于电针结合推拿手法治疗;④治疗后1个月VAS评分组内比较P=0.01、3个月VAS评分组内比较P=0.034,差异均显示有统计学意义,提示治疗后1月、3个月两种治疗方法均有明显效果;⑤治疗后6个月,治疗组VAS评分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对照组治疗前后VAS评分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从远期疗效看,絮刺拔罐结合推拿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优于电针结合推拿手法治疗。
表2 颈肩部疼痛VAS分值对比(cm,x?±s)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6个月
治疗组5.78±1.22.75±1.183.78±0.984.98±0.905.85±0.93
对照组5.5.±0.973.92±1.524.56±1.445.44±0.936.36±0.93
3.4.3 颈残疾指数(NDI)评分比较
由表3可见,①两组治疗前组间NDI评分比较P=0.73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两组治疗前后组内NDI评分比较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两组治疗方法均对受试对象颈部残疾有改善作用;③治疗后两组NDI评分组间比较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絮刺拔罐结合推拿手法治疗的作用优于电针结合推拿手法治疗;④两组治疗后1个月组内NDI评分比较P=0.000、3个月组内NDI评分比较P=0.001、6个月组内NDI评分比较P=0.01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提示两种疗法治疗效果均有效,且均具有远期疗效。
表3 颈残疾指数(NDI)分值对比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6个月
治疗组31.67±10.7614.92±4.7819.33±5.7423.33±6.2225.44±6.60
对照组32.50±10.1124.67±6.9626.64±6.6528.75±7.0729.66±7.42
4 讨论
4.1 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认识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颈椎病[8-11] 是一种病理基础为退行性改变,表现为一系列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其病因主要为长期劳损、颈椎骨质增生或颈椎间盘脱出、韧带增厚,导致椎体失稳、髓核突出、骨质增生、韧带肥厚和继发的椎管狭窄等一系列颈椎间盘本身退变及其继发性的病理改变,造成邻近的神经根、脊髓、椎动脉及颈部交感神经等组织受到刺激或压迫引起一系列症状和体征。
神经根型颈椎病,属于中医学“痹证”、“颈肩痛”范畴,祖国医学认为肝肾不足是其发病基础,“骨错缝、筋出槽”是其发病关键[12],风寒湿合而为病为其主要诱因。
4.2 絮刺拔罐法
“絮刺拔罐”为海上名中医杨永璇公治疗颈、肩、背、腰腿痛所推崇的中药治疗方法之一,依据“病在血络”理论,用七星针作为多针浅刺的工具,轻叩重刺加拔火罐吸出汁沫稠液或瘀血凝块为方法,通过放血改善局部微循环、稀释病变部位在刺激下释放的缓解肽、K +、H、5-HT等止痛物质,从而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13],经多年临床运用、推广和发展,成为杨氏针灸流派的特色之一。
4.3 仰卧拔伸手法
仰卧拔伸手法治疗颈椎病技术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推广的中医药适宜技术[14],其结合了理筋手法和拔伸手法的特点,针对“骨错缝、筋出槽”引起的症候,以拔伸手法为治疗关键,以放松软组织为治疗基础;通过松解类手法令“筋归槽”,通过矫正类手法使“骨缝对合”,以达到行气活血,化瘀止痛,舒筋活络,松解粘连的作用,恢复“骨合筋舒”的正常状态[15]。
4.4 结论
通过治疗结果的各项指标的评价,可以看到絮刺拔罐结合推拿手法与电针结合推拿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在改善受试对象颈肩部疼痛、颈肩部残疾等方面具有显著疗效,且絮刺拔罐结合推拿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较好,具有较好的向社区推广应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张镜人,裘沛然,颜德馨.上海市中医病证诊疗常规(第2版)[M].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 2003:394.
[2]葛宝丰,青少汀,徐印坎.实用骨科学[M].3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1637-1638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86.
[4]孙字,陈琪福.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J].中华外科杂志,1993,31(8):472-476.
[5]詹红生.颈椎病的仰卧整复法[J].中国骨伤,1996,9(1):43-45.
[6]孙国杰. 中医药学高级丛书?针灸学(第2版)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977
[7]伍少玲,马超,伍时玲,等. 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的效度与信度研究[ J ] .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8,23 ( 7 ):625.
[8]潘之清. 实用脊柱病学[M] . 济南:山东科技出版社,1998,29( 4 ):316.
[9]口锁堂,吴耀持,蔡秀水,等. 巨刺远端穴配合颈部运动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对照研究[J] . 中华中医药学刊,2012,29( 3 ):545.
[10]陈小芳,王素文,孙海燕,等.颈椎病预防依从性的调查分析[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2,29 ( 7 ):1524.
[11]李晓娟,李殿忠. 中药外敷热熥结合竹罐疗法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2,29 ( 4 ):917.
[12]詹红生,石印玉,张明才,等.基于“骨错缝、筋出槽”病机认识的椎间盘病症诊治新观点[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7,41(9):4-6
[13]吴峻,沈晓柔. 刺血治疗前后微循环变化33 例对照观察[J].中国针灸,2001,21 ( 9) : 55.
[14]詹红生.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农村中医适宜技术推广专栏(三十四)仰卧拔伸手法治疗颈椎病技术[J].中国乡村医药杂志,2000,12(16):76-76.
[15]吴健康,熊爱民,詹红生,等. 仰卧拔伸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帷瞒83例临床分析[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2(3):42-44.
论文作者:郭彦忞1,葛林宝2,叶秀兰3,何永松4
论文发表刊物:《河南中医》2015年5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10
标签:手法论文; 颈椎病论文; 电针论文; 疗效论文; 颈椎论文; 神经论文; 统计学论文; 《河南中医》2015年5月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