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我国银行竞争,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竞争论文,论我国论文,银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竞争是市场经济机制之一,银行业是我国近年来发展较快的行业,银行竞争对银行业的快速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但在银行竞争过程中也暴露出许多问题,分析和解决这些问题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银行竞争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八十年代末,我国四大专业银行打破了业务分工界限,开展竞争。之后,中国又诞生了许多商业银行,各家银行又不断扩张,在一些区域“银行多过米铺”。可以说,到九十年代末期,我国银行激烈竞争的态势形成,银行竞争活动在各银行各业务间全面展开。竞争推动了中国银行业迅速发展,银行从业人员队伍壮大,经营规模扩大,实力增强,业务不断推陈出新,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准大大提高,已步入现代银行行列,成为我国增长较快的产业。银行竞争正朝良性发展。但是,我国银行竞争在现阶段明显处于一个混乱时期,存在盲目竞争、不正当竞争和相对垄断等问题。
(一)盲目竞争的表现
1、乱设机构,盲目布点。主管机构没有规划好市场,没有把握好机构网点扩张的节奏和合理分布,造成某些区域网点过多,过于密集,违反了适度的原则,使局部竞争过于激烈。某些地方政府,为了施政需要,成立了众多的基金会,由于疏于管理,非法金融活动频生,扰乱金融市场秩序。个别商业银行为占领区域市场,单纯实施网点战略,配套服务功能及管理跟不上,造成低产、低效、服务能力和水准低下。
2、只重视传统业务市场,创新意识不强。我国银行传统业务市场是很大的,但是传统业务品种单一,操作简单,投入力量不多,所以成为银行竞争的焦点,只要搞搞关系就可以把客户拉过来,就可以把存款拉过来。这样,银行只重视关系投入、感情投入,而不重视赖以长期发展的硬件投入,没有创新意识,没有发展眼光,盲目竞争。
3、忽视风险。有些银行为了争取客户,不重视防范风险,结果产生大量不良资产,经营陷入低效困境。
(二)不正当竞争或者非法竞争的表现
1、乱设网点,无证经营。有些银行为了抢先占领区域市场,未等人民银行审批,就先行设点开业,有失公平。有些银行为了垄断大客户业务,在客户办公场所私设办公台,变相设点无证经营。
2、高息揽存,存贷搭桥,高息放贷。有些银行为了取得存款,无视法纪,直接提高存款利率,或是存贷搭桥同时提高存款和贷款利率,或是以支付奖金、手续费、代办费,协储费、安排工作领取工资等手法变相提高利率,因而扰乱了金融市场秩序,形成非法竞争。
3、帐外经营,逃避监管。有些银行为了隐蔽高息揽存,违反存贷比,扩张贷款规模,进行帐外经营,逃避监管,危害性非常大。有些地方帐外经营已铸成大案,形成金融风险,潜伏了金融危机。
4、违反结算规定,随便扣压客户结算款项。有些银行为了完成存款任务,扣压客户结算款项。有些银行发放贷款后扣压一定比例的存款,形成派生存款,以保存款任务完成。这些作法都是不正当的,有损客户利益,属于违法违纪行为。
(三)竞争不充分和相对垄断
1、市场公开性差,造成竞争不充分。市场信息闭塞,公开性差,致使在某行业、某项目银行竞争不足或个别银行垄断占有,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那些行业和项目的快速发展。
2、历史优势形成垄断。中、农、工、建四大商业银行为国有商业银行,他们曾经垄断中国银行业,虽然银行竞争态势已形成,但由于历史的原因,他们仍控制了百分之八十甚至更多的市场,相对垄断。由于他们的实力强大,加上有国家信用作保障,相对垄断的局面难以改变。
3、政府干预产生的局限。受计划经济的影响,以及我国经济转制时期的客观需要,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仍需承担一些政策性任务、部分国家经济管理职能和社会责任。这样就有三个局限性,其一是银行和企业不能处于平等地位参与竞争,银行对企业经济活动有一定监督权。其二,银行不可能作到完全参与市场竞争。其三,国有商业银行还必须继续背着历史的包袱,维持大型低效国有企业的运转,从而削弱了国有商业银行的竞争力。
4、领先优势引发垄断,排斥竞争。个别银行利用自己独特的或者是领先的优势独占某区域或某项目的市场,并与客户达成长期协议,从而排斥了其他银行进入该市场。
二、问题的根源及解决途径
(一)问题的根源
我国目前尚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时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未完全消除,市场经济体制还不成熟,市场体系不完善,国家、银行及企业都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规范行为,尤其是政府的不正当干预,造成这个时期市场的混乱无序。历史的原因和特权的存在使不公平因素突出。法制不健全,监管跟不上,银行缺乏内控和自律,造成违法的不正当竞争。市场不够开放,传统业务品种单一,新业务未广泛开发,使竞争停留在少数项目上,过度激烈。市场缺乏规划,某些区域内银行机构过多,竞争过度激烈。市场格局不合理,国有商业银行和小银行实力相差悬殊,并且国有商业银行因历史的原因垄断市场,小银行想分得一杯羹确实不易,必然不择手段。经济体制改革缓慢,与快速发展的市场不协调,如融资渠道单一,企业过于依赖银行,银行过于依赖存款,形成银行与企业的不平等,存款成为银行竞争的焦点。国有商业银行未彻底转变观念,未真正走上以服务为宗旨,以效益为目标的道路,致使竞争走入误区。金融关系未理顺,银行未转变功能,银行收入结构不合理,主要收入来源于存贷利差,而服务收入甚微,致使银行重存款轻服务。这些都是目前我国银行业竞争中产生诸多问题的根源。
(二)解决问题的途径
市场竞争是受综合因素影响的,银行竞争除了受市场经济大环境影响外,还受金融市场本身诸因素影响,解决银行竞争中存在的问题必须实行综合治理。
1、加快体制改革,完善市场体系。一要开放市场,拓宽融资渠道。目前,在疏通银行融资渠道的同时,应积极稳妥,开放拓宽其他融资渠道,如财政渠道、证券市场等。这样就可以避免金融资本利润集中在银行而形成暴利驱动引发激烈竞争。在拓宽融资渠道的同时,还要注重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的结合,调整各个融资渠道的投资回报,避免在某个环节上形成竞争激烈的焦点。二要转变政府职能,减少不正当干预,由原来政府管企业转变为政府管市场。三要改革商业银行的收入结构,引导银行竞争转型。现行银行收入主要来源于存贷利差,所以银行竞争属于存贷竞争。银行是第三产业,应突出其服务性,引导商业银行通过服务收费取利,鼓励商业银行开辟更多的金融服务项目,开发更多的金融产品进行创新经营,更好地服务市场经济,这样的竞争意义更加重大。
2、健全各项法规,加强金融监管,制止不正当竞争。一要健全法规,加强监管。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各项法规是维护市场秩序的保障,必须对我国金融业务进行分业经营管制,才能达到规范化管理、标准化管理,才能准确判断商业银行的行为是否合法。在健全法规的同时要加强监管,监管不严,制裁不力,法规形同虚设。人民银行是金融市场的监管部门,应尽快建立一支强大的监管队伍,实现监管手段现代化,不断提高监管能力和水平,对市场进行全面监管。二要采取行政手段,制止不正当竞争。行政手段是经济手段和法制手段的必要补充,利用行政手段打击不正当竞争的作用不可忽视。
3、规划市场,合理布局。规划市场,合理布局,旨在建立竞争环境的同时注意控制竞争的度,使市场繁荣活跃,健康发展。一是开放各种融资渠道,如财政融资渠道、银行融资渠道、证券融资渠道及外资融资渠道等。并施实分流,各行其道,划分界限,分业经营,建立大的竞争格局,使各渠道互相竞争,互相补充。二是建立商业银行竞争体系和格局。首先,要以国有独资四大商业银行为主干,股份制商业银行为补充,并加快对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造,以适应新形势下的竞争。其次,要以全国性大银行为主,区域性银行为补充。再次,要以中资银行为主,外资银行为补充。引进外资银行经营管理经验,与国际银行制度接轨,并参与国际间银行竞争。三是按需布点,合理撤并。根据区域市场和银行竞争体系格局需要设立银行机构网点,严控机构网点数量、发展节奏和合理分布,不宜过于密集,避免区域内竞争过于激烈和重复设点造成资源浪费。对低产低效服务差管理跟不上的网点实施合理撤并。四是传统业务和创新业务相结合,拓展竞争空间。主管部门要鼓励创新经营,积极参与商业银行新产品开发,拓展竞争空间,并及时予以规范化。
我国的银行竞争作为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在市场经济建立的过程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上升到理性阶段,最终达到良性竞争,在市场经济中发挥其特有的机制功能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