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丽萍 四川省德阳市第二中学 四川 德阳 618000
【摘要】开放式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举办教学活动过程中,可以加强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关系,对于课程的认知协调一致。本文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现状出发,探讨了该课程对学生的意义,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开放学习策略,以提高师生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有效沟通,可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与学生的生活密不可分。要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全方面的发展,必须加强课堂效果。探索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开放教学的有效实践,改进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为有效方法,从而提高课堂的学习氛围,并且可以促进学生全身心的发展。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 开放性 学生
中图分类号:G65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01-155-01
引言
与之前的教育教学相比,教师主要是教室里的学生领袖,学生仅仅是接受学习,传统的教学理念和现在的教学理念发展方向完全不同,事实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完成自己的学习,同时也为了更好地适应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使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的能力。在建立基础理论学习的同时还要加强实践练习,让学生建立终身学习的概念。因此,我们不能让教育理论仅仅是知识的理念,而是要让理论走向实践,让教育变得更加有生机,在教学过程中,始终保持学生的主导地位,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新课改的发展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应该进行深层次的改革,将传统教学的弊端清除在教学过程中,转变学生在课堂上的身份,让学生更加主动、自由地获取知识,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当前的社会背景,开展形象教学、开放式情境教学、案例教学等。
一、利用信息工具,创设生动情景
现阶段,多媒体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已经普及,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网络上大量的资源进行教学,创建一个更加形象的情景,让学生更加投入到学习当中去,从而获得的感受更加真实要想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必须加深学生的情景感受,更加方便实现自己的教学目标。生动有趣的情境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始终保持以人为本,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教学水平。例如,一些动手能力较强的老师可以自己画画,也可以在网络上搜集素材,可以让大家观看黄继光的影片,还有类似于海伦凯勒,霍金等健康有缺陷,但仍有杰出成就的人的演讲资料,纪录片视频,等等。通过动画、视频等情感网络资源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学习。
二、打破常规教学
丰富课堂内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要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与之前相比,课堂上要有不一样的新鲜感,将理论课程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课堂不单单是老师进行授课的场所,尤其对于这些容易变得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老师应该改变教学方法,引进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最大程度的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丰富课堂内容,进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道德与法治知识需要通过多种方式来体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例如,在课堂上,老师可以让学生讲述一些新闻时事,谈论最近一段时间他们知道的一些热点时事。这就需要学生在课下尽量多的读书,并且看新闻了解当下时事新闻。在讲述完毕之后,学生还可以阐述自己的意见。此外,对于一些较难的问题,还可以展开辩论会。例如,在讨论和老师做朋友这一话题是,可以分为正反两方,探讨老师教学过程中严厉好还是宽松好。
三、接触实际生活
空口白话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是最忌讳的空谈说教,老师在教学过程当中,以教学内容为基础,走进学生的生活当中,并且要对学生有正确的引导,使教学内容真正为学生所理解。加强本系的理论与实践,课堂教学将更加有趣,学生喜欢比较情景化、生活化的课堂教学,这将增强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力。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可以让学生了解正确的思想,可以帮助他们更好的生活,更好的与人相处,更好的融入社会。当学生了解到道德与法治课程对生活和学习的重要性之后,学生就会对这门课程更感兴趣,就不会被课堂教学"推动"前进,从思想上认可这门课程的教学。例如,在"发现你的潜力"一节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参加小组"表扬"活动。每个团队成员都应该接受来自其他团队成员的表扬,但是表扬的内容不能太宽泛,比如"你很聪明"、"你很懂事"等。相反,团队成员应该从细节出发,发现学生的不足之处,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潜力。特别是对于一些比较自卑、内向的学生,老师更应该给予关注。让每个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畅所欲言,这样他们不仅能从表扬中得到一种关注感,还能了解到自己在哪些细节上体现了他们没有发现的长处。因此,我对自己有了更多的信心,对未来有了更多的期待。
四、建立和谐师生关系
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关系状态很模糊,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建立一个新的平均分配类型的关系,这不仅体现在素质教育的要求,更应该是教师在学生道德道路上的引导,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一位伟人曾经说过:"老师应该是学生的朋友,走进学生的生活,在学生高兴时,老师也高兴;学生悲伤时,老师也悲伤,不要总端着老师的架子,这样才更容易走进学生的生活当中。"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主动深入了解学生的一言一行,关心学生的冷暖,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教师应以学生道德道路为导向,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总结
教师必须认识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不是选修课,也不是应试科目。本课程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和道德修养具有重要意义,能对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开放式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变得生动,更方便学生进行理解。在开放的课堂中,学生占据主导地位,拥有一定的主动性。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可以加深学生的学习体验以及学习记忆。促进学生的全方面发展,以便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钟士艳.关于新课改环境下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2019,(2).
[2]张婷婷.浅析人教版《道德与法治》课中的探究与分享活动教学策略的运用[J].新课程?中学,2018,(10).
[3]刘涛.浅析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途径与方法[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8,(3).
论文作者:蒋丽萍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20年1月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19
标签:学生论文; 法治论文; 道德论文; 课程论文; 老师论文; 初中论文; 过程中论文; 《中小学教育》2020年1月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