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和家长对儿童入学准备概念的调查_学龄前儿童论文

教师和家长关于儿童入学准备观念的调查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调查研究论文,观念论文,家长论文,儿童论文,教师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分类号 G446

1 问题提出

入学准备是指学龄前儿童为了能够从即将开始的正规学校教育中受益所需要具备的各种关键特征或基础条件[1]。20世纪90年代,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和50个州的州长共同制定并颁布了“国家教育目标”,其中第一个目标是:到2000年,美国所有达到入学年龄的儿童都将做好入学学习的准备[2]。此后,美国各级政府部门、公共机构、媒体、学校和家庭都围绕着这个目标进行大量研究并引起了心理学界的广泛关注。

众所周知,人们普遍认为儿童进入正规学校受教育的机会应该是平等的。这意味着儿童学业成就在这个意义上取决于学校为儿童创造的公平、均等的学习机会。而事实表明:儿童学业成就不完全取决于学校教育的机会均等,也受其入学准备水平影响。儿童入学准备水平来自于他们的家庭(主要是父母)或幼儿教师对入学准备的重视,以及在重视的环境下他们所获得的训练、培养及经验等。国外大量研究表明:儿童入学时在认知、情绪及健康上的准备水平与其后来的学业成绩存在显著相关[3]。因此说,学龄前儿童的入学准备水平高低直接影响着儿童对正规学校教育的适应。

那么,如何使学龄前儿童在入学前就做好准备去迎接正规学校的要求呢?解决这个问题涉及的因素很多,其中家长、幼儿教师和小学教师对儿童入学准备所持的观念是否一致是很重要的。若家长、幼儿教师和小学教师对儿童入学准备的观念未达成一致,就会出现三方面的“剪刀差”问题:一是家长和幼儿教师观念的“剪刀差”,其二者观念的差异造成的后果是家长和幼儿教师分别依据自己的观念和方式对儿童进行早期教育,而使儿童背负双倍的学习压力并产生心理上的混乱;二是幼儿教师和小学教师观念的“剪刀差”,当这个“剪刀差”存在时,小学教师可能会采用不正确的方式对待那些没有做好准备的儿童,如不切实际的批评、指责,不适度的要求或者对学生进行不恰当的能力分类,这些将损伤儿童的自信心,并极易成为影响儿童后续学习是否有动机、有兴趣及达到学习要求的潜在因素;三是家长和小学教师观念的“剪刀差”,即家长认为重要的方面,如技能、知识的培养等,恰恰是小学教师认为不重要的方面。这种差异造成的后果不仅是早期家庭教育偏离了正规学校教育的期待,而且会使许多儿童没有为学习做好真实的准备而出现适应不良问题。为此,探讨与分析家长、幼儿教师和小学教师关于儿童入学准备观念的问题就显得重要而有意义。然而,与国外相比,我国这方面的研究还相对薄弱,已有的“幼小衔接”的研究也很少系统、深入地从观念的层面上去考察家长、幼儿教师及小学教师对儿童入学准备观念的一致性和差异性。有鉴于此,本研究对长春市家长、幼儿教师及小学教师进行问卷调查,从身体健康和运动发展、社会性和情绪发展、学习方式、言语发展、认知和一般知识以及家庭6个维度来考察家长、幼儿教师和小学教师关于儿童入学准备观念的问题,试图达到两个目的:一是了解家长、幼儿教师和小学教师对儿童入学准备观念的一般状况;二是比较家长、幼儿教师与小学教师关于儿童入学准备观念的差异。这不仅能使教育部门把握家长、幼儿教师和小学教师对儿童入学准备观念的差异,而且能缩小由于观念差异而带来的对儿童发展与教育不适应等问题。

2 研究方法

2.1 被试

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在吉林省长春市地区选取省示范幼儿园、一类幼儿园、二类幼儿园、乡镇中心幼儿园共38所幼儿园,选取重点小学和普通小学共21所。研究共选取被试588名,其中幼儿教师223人,小学教师147人,家长218人。

2.2 研究材料

本研究采用自编问卷(参考张向葵[4])。问卷共40道题目,1道例题(无需做答),36道测试题,3道测谎题。36道题目内容包括:以张向葵等人访谈得到的26个项目为参考,编制的28道题目;同时在国外有关调查所取得的一些重要结论中选取了8道题目[4~7]。36道测试题目共分为身体和运动发展、情绪和社会性发展、学习方式、言语发展、认知发展和一般知识基础、家庭6个维度。3道测谎题是由研究者自行编制的与儿童入学准备相对不重要的一些项目,如:“熟练掌握网络技术”等。家长、幼儿教师和小学教师判断每个项目对于儿童入学准备的重要性。重要程度从-1,0,1,2,3,4分别代表:不重要,无所谓,有点重要,重要,非常重要,极其重要。

2.3 被试的筛选

根据问卷设置的测谎题,对问卷进行筛选。筛选方法:用3道测谎题的平均分减去36题目的平均分,作为说谎程度的指标,说谎程度小于零的问卷被视为无效问卷。经筛选获得有效问卷518份,有效率为88.10%。

2.4 数据处理

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3 结果分析

3.1 家长、幼儿教师和小学教师对儿童各方面的入学准备的重要性判断

家长、幼儿教师和小学教师对儿童入学准备各方面的重要性判断的平均分见表1。

表1 家长、幼儿教师和小学教师对儿童入学准备各方面的重要性判断的平均分

整体上看,家长、幼儿教师和小学教师最重视身体健康、注意力、教养方式、自信心、学习兴趣、会听课等方面的入学准备。家庭经济状况、儿童达到入学年龄、服从权威、遵守规则、攻击性等方面的入学准备被家长、幼儿教师和小学教师判断为重要程度相对较低的方面。

3.2 家长、幼儿教师和小学教师观念的比较

利用数据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将同一领域的各项目的分数相加,再除以项目数,生成6个新的变量,6个新变量分别代表身体和运动发展、情绪与社会性发展、学习方式、家庭条件、言语发展和认知发展和一般知识基础。统计这6个领域的平均分,利用图表将所得平均分表示如图1。

整体上看,家长对入学准备的各领域的重视程度普遍高于幼儿教师和小学教师。为了确保结论的准确性,利用数据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t检验,得到相同的结果:即所有的家长和教师间存在的差异均表现在家长对儿童的某方面的入学准备的重视程度要高于教师。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家长和教师判断时的基线的差异导致的。

3.2.1 家长和幼儿教师观念的比较

为了避免上述系统误差,本研究采用等级排序的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来探讨家长、幼儿教师和小学教师有关儿童入学准备观念上的差异,结果见表2、表3、表4。

表2 家长和幼儿教师对儿童入学准备各方面重要性判断的等级排序

表3 家长和小学教师对儿童入学准备的各方面的重要性判断的等级排序

表4 幼儿和小学教师对儿童入学准备的各方面的重要性判断的等级排序

项目家长等级排序 小学教师等级排序项目家长等级排序 小学教师等级排序

T1身体健康

1 6 T19坚持性 7.58.5

T2操作能力 16.5 15 T20学习态度7.514

T3大运动2929 T21学习兴趣6

3

T4自我控制 1925 T22会听课 5

5

T5自信心 3 7 T23不懒惰 24 19

T6情绪状态 1112 T24阅读

25 28

T7抗挫折能力13.5 20.5T25教养方式4

1

T8独立性21.5 24 T26亲子关系

13.520.5

T9诚实

9 4 T27父母教育程度

31 23

T10文明礼貌 1810 T28经济状况

36 36

T11同伴交往 21.5 22 T29理解

14

8.5

T12自我中心 2316 T30表达

20 13

T13与教师沟通

27.5 27 T31注意力 2

2

T14服从权威 34.5 26 T32智力

12 11

T15遵守规则 3232 T33安静上课

27.530

T16攻击性

3334 T34少量识字和简单计算 26 31

T17自我保护 1017 T35生活常识

30 33

T18自理能力 16.5 17 T36达到入学年龄

34.535

z=-1.076 p>0.05

从表2看出,家长和幼儿教师对儿童入学准备的各个方面的等级排序存在较大差异。相对而言,家长比幼儿教师更重视能安静上课、与教师沟通、理解能力、独立性等方面的入学准备;幼儿教师比家长更重视动手操作能力、自我控制等方面的入学准备。秩和检验(U检验)结果表明:家长和幼儿教师在儿童入学准备各个方面的等级排序上整体差异显著(z=-3.036,p<0.01),即家长对儿童各个方面入学准备的重视程度的整体水平要高于幼儿教师。

3.2.2 家长和小学教师观念的比较

从表3看出,家长和小学教师对儿童入学准备的各个方面的等级排序存在较大差异。相对而言,家长比小学教师更重视安静上课、抗挫折能力、少量识字和简单计算、独立性、亲子关系、与教师沟通等方面的入学准备;小学教师比家长更重视动手操作能力、自我中心、文明礼貌和服从权威等方面的入学准备。秩和检验(U检验)结果表明:家长和小学教师在儿童入学准备各个方面的等级排序上总体差异显著(z=-4.269,p<0.01),即家长对各个方面入学准备的重视程度的整体水平要高于小学教师。

3.2.3 幼儿教师和小学教师观念的比较

从表4看出,相对而言,幼儿教师更重视抗挫折能力、亲子关系、学习态度、自我控制、身体健康等方面的入学准备;小学教师更重视服从权威、父母教育程度、文明礼貌、自我中心和表达能力等方面的入学准备。但秩和检验(U检验)结果表明幼儿教师和小学教师在儿童入学准备各方面重要性等级排序上整体差异不显著(z=-1.076,p>0.05)。

4 讨论

本研究发现:家长、幼儿教师和小学教师有关儿童入学准备的观念具有一定的一致性。身体健康、注意力、家庭教养方式、自信心、学习兴趣、会听课等方面的入学准备是家长、幼儿教师和小学教师普遍最为重视的儿童入学准备问题。其中,家长、幼儿教师和小学教师对学习兴趣和学习技能(如:会听课)的重视程度要显著高于对基本知识(如:少量识字和简单计算)的重视。这与国外有关研究结论存在一定差异。国外研究结果表明家长普遍认为儿童掌握基本知识的要比学习技能的掌握更重要,幼儿教师要比小学教师更重视儿童对基本知识的掌握[7]。国内以往研究结果也表明:家长和幼儿园教师的观念中普遍存在“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教育误区,即过于重视对学龄前儿童灌输基本知识。从本研究结果发现家长和幼儿教师在这个问题上的观念正在发生转变,他们开始重视儿童学习兴趣的培养。此外,本研究发现幼儿教师和小学教师有关儿童入学准备的观念总的来说比较接近,这与张向葵等人的研究结论是一致的[4]。

本研究结果也揭示出家长、幼儿教师和小学教师有关儿童入学准备的观念的差异。家长对儿童各方面入学准备的重视程度在整体水平上显著高于幼儿和小学教师。国外对贫困地区的家长和教师有关儿童入学准备的观念的比较中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7]。对此,国外学者认为贫困地区家长对儿童入学准备的高期待是因为儿童在低资源水平的地区或学校中减少了取得学业上的成功的几率,家长因此采取了一种“补偿性”的心理策略,提高了家长有关儿童入学准备状况的期待水平,以期待儿童可以尽快适应从学前阶段到小学的过渡而获得学业上的成功。而本研究在非贫困地区的调查中所得到的类似的结论,这可能是由于中国的家长普遍认为儿童获得学业上的成功是儿童在人生发展上取得成功的重要前提和主要途径,而中国目前城市家庭大多属于“独生子女”式家庭,家长对子女的全部期待几乎全部都集中在对家中“独生子女”的教育的期待上。上述两方面的原因增加了家长对子女早期教育的重视程度,也提高了家长对儿童入学准备的期待水平,导致了家长和幼儿教师、小学教师的观念存在了“剪刀差”。而家长往往忽视的是:当他们对子女的期待水平与教师对儿童的期待和要求之间存在较大差异时,这种过高的期待,以及相应产生的对子女的过度早期教育非但无助于儿童入学准备的培养,反而会使儿童出现混乱、不适应等问题。家长和幼儿教师、小学教师有关儿童入学准备观念的偏差应该引起人们充分的重视,这也是今后进行干预研究的重要内容。

此外,本研究发现:幼儿教师和小学教师比家长更重视儿童的动手操作能力。这个结论也从侧面反映出学龄前儿童在入学准备培养中的薄弱之处。国内大量研究结果都揭示出学龄前儿童所普遍存在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生活自理能力差的问题。而导致这种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家长对儿童的过分溺爱,缺乏对儿童在生活中的一些基础的生活技能的培养,如自己整理文具、书包、穿衣、吃饭等,家长或其他照料者对儿童的这种过度的照顾必然导致儿童在生活中缺乏应有的独立性,动手操作能力也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但本研究也同时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结果:家长要比幼儿教师和小学教师更重视儿童的独立性方面的入学准备,在此,家长对儿童独立性的格外重视并非反映出家长在儿童独立性培养上付出了更多的努力,这种重视可能在更大程度上源于家长对儿童独立性的担忧。由此可见,家长在学龄前儿童的早期教育上应该加强对儿童动手操作能力及独立性的培养,这也是中国的家长对独生子子女教育中面临的一个挑战。

标签:;  

教师和家长对儿童入学准备概念的调查_学龄前儿童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