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水行舟,勇往直前--关于低油价对我国石油工业影响的思考(下)_石油论文

逆水行舟,勇往直前--关于低油价对我国石油工业影响的思考(下)_石油论文

逆水行舟勇向前——低油价对我国石油工业影响的思考(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逆水行舟论文,油价论文,石油工业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面对挑战,我们的机遇是什么?

国际市场,高、低油价总是交替出现。这要求我们的企业既要会顺风扬帆,也要能逆水行舟。此次油价冲击,对于我国石油工业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挑战,但挑战之中也蕴含着难得的机遇。

机遇之一:我国尚未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家宏观政策仍能给石油企业一定的“保护”。此次油价震荡,犹如正式进入国际赛场前的“热身赛”,使我们能及时审视自己,更清醒地认识到石油工业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病,知不足而后补。

机遇之二:当前,石油企业承受着巨大压力,粗放式经营难以适应发展中的市场经济。这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全体职工上下同心,自觉过紧日子,主动加快改革步伐。

机遇之三:低油价促使国内外油价进一步接轨,从而改变石油企业“投入是市场经济,产出是计划经济”的不合理局面,促使石油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竞争主体。

机遇之四:低油价可使一些低效的小企业、土炼厂在市场竞争中自然淘汰,实现石油工业的结构优化和重组。上游企业还可利用这一契机,以效益为原则,进行产量结构和资源结构的调整。

应该看到,中国经济正以8%以上的高速度增长,石油需求旺盛, 1997年我国净进口石油3380万吨,进口数量还在逐年上升。从全局的角度看,低油价对支持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是件好事。作为石油企业,在企业利益与国家利益不完全一致的情况下,更要顾全大局,立足于自身,消化不利因素,闯过难关。

低油价,我们的薄弱环节是什么?

机遇来临,审视自身,我们的弱点突出表现在:

——上下游分割,产供销脱节,应付市场变化的回旋余地小。由于石油的生产、炼制、销售由几个部门各把一摊,在市场突变之下,囿于部门利益,难以形成合力来共同稳定市场。目前石油生产体制、价格体制、流通体制弊端较多,严格的计划管制与市场配置资源之间矛盾突出。

——生产成本偏高,利用价格调节销售的回旋余地小。目前国内炼油厂由于技术、规模等原因,成本偏高,降价销售的承受能力有限。因此,降低成本,提高吨油利润,扩大应付市场冲击的“生存空间”,是我们当前最紧迫的任务。

——风险防范能力不足,利用储备调节市场的回族余地小。我国石油基本上是当年产出当年消费,短缺部分由进口弥补,石油供应始终处于紧张状况,国内尚未建立足够的储备能力。一旦市场供求失衡,既不能“吞”,也不能“吐”,势必影响市场稳定和油田、炼油厂的正常生产。

此次冲击正值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国内石油工业转换机制之际,困难很多。但同时应看到,在国内市场上,国内一档原油价格与国际油价相比还有竞争力。以近期进口的米纳斯油与大庆油比较,大庆一档原油到达北京、大连的价格分别是每吨1085元和1065元,均比米纳斯油到达该地区的价格每吨低75元。因此,要看到我们在国内市场的优势,关键是转变观念和机制,把价格定在合适的位置。

适者生存,我们的对策是什么?

市场经济,再也不能“以不变应万变”。而要勇敢地面对挑战,以变应变。这种“变”,不是变回计划经济轨道,而是要用市场经济的办法来变。最紧迫的问题是加快石油工业市场化、一体化进程。

对策之一:加快市场化进程。利用与国际市场接轨的契机,从计划经济中“脱壳”而出,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新体制、新机制。

尽管国家宏观调控是必要手段,但市场配置资源是石油工业的大势所趋。国内石油也由卖方市场走向买方市场,其生产、销售受到市场规律的制约和影响,我们的体制和经营机制要适应这一转变。

目前国际油价较低,国家再一次提高油品消费税,正是与国际接轨的好时机。专家分析,作为一个产油、用油大国,中国应有自己特殊的供求关系,有限接轨,不能盲目跟着国际油价大起大落,而应由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共同决定国内油价,对国内市场进行微调,减少油价震荡。

对策之二:加快一体化进程。实行上下游、内外贸一体化经营,建立直接通向市场的“四跨”企业集团。

此次冲击进一步暴露出石油工业上下游分割、企业不能直接通向市场的体制弊端。如海洋石油总公司是一个纯上游资源企业,没有炼油厂,只能在市场卖原油,一旦受降价冲击,影响很大。国内石油工业也应按国际惯例,形成从勘探、开发到储运,从炼制、石油化工到销售的一条龙体制,首尾相顾,以整体的力量抵御油价风险。

对策之三:依靠科技进步和转换经营机制,降低成本,扩大我们应付市场冲击的生存空间。

对11家国际大石油公司的统计表明,近10年来,其石油生产成本平均下降了18%。我国石油资源丰富,但与世界上油气富集地区相比,勘探开发成本较高,更需要依靠科技进步降低成本。此外,利用低油价契机,加快调整产量结构和储量结构,实施有效益开发,着眼点由数量逐步转向质量。在稳定和提高产量的同时,可随市场形势变化作灵活调整,由以产定销转变到以销定产,实行以价促销,用商业原则指导企业生产。

对策之四:加快开发天然气,使其成为石油工业新的经济增长点。避免“单打一”,“一头沉”,可分散经营风险。种种趋势表明,天然气取代石油成为“首席能源”的步伐正在加快。由于天然气受地域、运输等因素的限制,其价格也比油价稳定得多。加大天然气在石油工业中的比重势在必行。

对策之五:建立一整套风险防范机制。国家要有足够的石油储备,以平衡国内市场需求,应付市场冲击等突变事件。石油企业也要做好准备,建立油品紧急疏散机制。

“丢掉一切幻想,立足世界市场。”国家原计委交通能源司副司长徐锭明认为,今后石油工业必将走向国家宏观调控下的市场化配置。石油、石化战线上的职工要认真学习和理解市场法则,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做好应变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

这种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跳跃是艰巨、复杂的,有时会带来暂时的苦痛。它是“痛苦的跳跃”,又是“伟大的跳跃”,只要我们熟悉了市场经济这本大书,上下同心,险途也会变成坦途的。

标签:;  ;  ;  ;  

逆水行舟,勇往直前--关于低油价对我国石油工业影响的思考(下)_石油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