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东莞市东城第三小学 523000
摘 要:在英语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开展“全人教育”。读写课作为一个单元最后一节新授课,内容丰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但现阶段的小学英语读写课教学与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英语教学有一定的差距。在小学英语读写课中,英语教学应该注重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化品格,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关键词:小学英语 读写课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一、引言
《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指出,在英语教学中,要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培养有感情、有远见和有能力的时代新人(教育部,2018)。培养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是当前英语教学的目标,因此,探究利用教材读写课资源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显得非常必要。小学英语读写课作为每个单元最后一个新授课时,内容多变,内涵丰富,能综合体现整个单元的内容。学生在读写课学习前对单元话题有了充分的语言知识储备,教师通过恰当的方法能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但是,目前的小学英语读写课教学中,教师都偏向于把读写课当成阅读练习课,只是表层地通过几个问题来引导学生理解文本意思,这并不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作者将从四个维度阐述如何在读写课中培养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二、在读写课中培养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探究
1.巧用插图,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创造性地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在观察和交流中体验英语学习的交际性(教育部,2012)。插图是在教材中是不可或缺的资源,它包含丰富的信息,与文本一起构成了语言学习的内容。在读写课中,教师有效地借助插图,及时引导学生观图和读图,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1)通过读图说图,激活学生认知。
教材插图内含信息丰富,教师可以view and say这一教学活动,通过设计如what、who、where等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语言知识说出图片已知的信息点,提升其语言表达能力。
例如,在人教版六下英语Unit 1 “How tall are you?”的Read and write中,教师可以以下问题来引导学生观察插图(见图1),进行读图说话活动。
图1
师生对话如下:
T:Look at the picture,what do you see?
S1:I can see the sun,the duck and a tree.
T:Good!What is the duck doing?Can you tell from the picture?
S1:Maybe it`s watching the sun.
S2:Maybe it`s watching its shadow.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围绕who、what、where等显性信息进行观察并表达,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激活其认知背景,为随后深入的探究和阅读做准备。
(2)通过读图预测,挖掘隐含语境。
教材中的插图信息丰富,既包括显性信息,也包含隐性的语境和信息。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读图、预测,进而引导其挖掘文本内涵,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例如,在上述课例中,引导完学生表达显性信息点后,教师应继续提问,从而引导学生挖掘图片隐含的语境,并提供语言支架,让学生得以表达他们自己的想法。
T:Look at the duck.What can you see above his head?
S1:There are some question marks above his head.
T:What does the question mark mean?
S2:Maybe Little Duck has some puzzles.
T:Yes!He has some puzzles.What`s Little Duck`s puzzle?Please share your ideas in a group of four.Suppose you were Little Duck,begin the word with “Why…”.
学生通过教师问题的引领,在读图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看法,然后通过自己的语言或教师提供的语言支架来表达自己。学生表达的内容在观图预测和建构的过程中逐步深化,表达能力也相应地逐步提高。
2.挖掘内涵,培养学生的文化品格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教育部,2012)强调,英语教学要注重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和文化意识,形成跨文化交际能力,从而懂得与他人恰当的交流。课程目标强调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其做人、做事的良好品格。因此,教师对文本内涵的深入挖掘和剖析,有助于引导学生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习得正确的价值观、拓展文化视野等良好的品格。
(1)挖掘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处世。
人教版《英语》教材中的Read and write是语篇资源丰富的教学板块,教师要学会挖掘文本内涵,解构其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处世,帮助学生培养文化品格。
例如,人教版六下第二单元“Last weekend”的Read and write内容为Comments,本语篇是关于Wu Yifan给酒店Holiday Hotel写的建议和意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般会提问如下:
T:What`s the problem of the hotel?
T:Suppose you were the housekeeper,what will you do when you receive the comments?
T:Did you ever stay in a hotel before?How was your stay there?
如果教师能深挖文本的内涵,让学生讨论、分享他们处理此类问题的方式,对引导学生的为人处世上会有所帮助。教师可以继续提问:
T:You stayed in a hotel before.How was your stay there?
S1:It was a bad stay.
T:Why?What were the problems?
S2:The bed was too small.Sometimes the water was too hot.
T:What did you do when you came across the problems?Did you write comments like Wu Yifan?Any other ways to solve the problems?
学生讨论分享他们面对问题时处理的方式,并针对其他同学的处理方式进行比较、分析和探究,看哪种方式更佳。这类问题的探讨,有助于学生学会更好地为人处世。
(2)文化背景与生活经验相结合,了解文化差异。
文化知识的储备,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进行文化判断,形成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再内化为文化品格(章策文,2019)。教师在教学开展时,让学生先了解相关的文化背景,再结合学生自身的生活经验,能有效地帮助学生了解相关的文化差异,从而理解文本内容。
例如,人教版六上第二单元“Ways to go to school”的Read and write内容为“Different ways to go to school”,文本中涉及世界各地如“Munich,Germany”“Alaska,USA”“Jiangxi,China”“Papa Westray,Scotland”学生上学的交通方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发现不同的上学方式跟我们的地理环境和生活条件密切相关,再反思我们的生活条件以及上学交通方式。
提问如下:
T:How do you usually come to school?
S1:My father drives me to school.
T:Is there any traffic jam when you come to school?
S2:Yes,there is.
T:Do you think it`s a good way or the best way to come to school?Can you tell some good ways?
S3:By bus.Or we can carpool to school.
T:Great.Do you know any other ways to go to school in our country or in the world?
通过对文化背景和差异的了解以及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引导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本以及思考正确的价值观,助力其文化品格的培养。
3.巧用提问,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英语课程教学要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教育部,2012)。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帮助学生形成观察、比较、分析、判断、推理等思维方式。提问是课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陈俭贤,2011)。在课堂教学中,高质量的问题可以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
例如,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Then and now”的Read and write内容为“What a dream”,为了帮助学生形成观察、比较、概括总结、建构、评价等思维方式,教师在读前、读中和读后设置相关问题并进行板书,帮助学生一步一步地理清文章脉络并发表看法,促进其思维品质的提升。
(1)读前设问,了解文章主旨,发展学生观察和辨识的思维方式。
在“What a dream”这个课例中,教师可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插图,并带着问题去阅读,了解文章主旨。教师在设置主旨性问题时,要设定答题时间,训练学生快速阅读。在快速阅读的过程中,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辨识学会获取信息、找出关键句。提问如下:
T:View the pictures,who do you see?
S1:I can see Wu Yifan,his father,Max and a cheetah.
T:What are they doing?
S2:They are having a race.
T:Is it a real race?
S3:No,it`s a dream.
T:How do you know that?What`s the evidence in the passage?
S4:From the title!And the last sentence of the article“It was all a dream”.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读图、读题、读文章的首尾句来获取关键信息,训练其观察和分析能力。
(2)读中提问,剖析文本细节,培养学生解构建构文本的能力。
高质量的问题,能够一步步引导学生去分析、归纳和建构出文本情节的发展。在上述课例中,教师可以在读中设置问题,加以板书辅助(见图2),帮助学生建构出这个梦的内容及其发展。提问如下:
T:How many races were there?
S1:There were two.
T:Who was in the first/second race?
S2:Wu Yifan,his father and Max/many animals.
T:What happened in the first/second race?
T:How did Wu Yifan feel?
S3:He was worried/excited/sad.
T:Why he could run so fast in the second race?
S4:Robin gave him some water.He drank it.
图2
教师通过适当的问题,引导学生剖析和深入理解本文,并建构出文本关键信息的思维导图。结合呈现的思维导图与适当的语言支架,学生能够自主地复述文本主要内容。建构思维导图的过程,是学生通过提问进一步阅读、搜索、分析和总结归纳的认知过程。学生在构建思维导图的过程中也实现了对语言文本的解构和建构,这将促进语言能力的提升。
(3)读后追问,理解文本内涵,培养学生评价和批判的思维方式。
阅读的过程,是作者和读者交流的过程。读者在阅读中要有自己的判断和思考(李孝燕,2019)。阅读后,教师可通过提问拓展性或评价性问题,进一步夯实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评价和批判性思维。
在上述例子中,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文本内涵,促进其思维品质的形成和发展,教师可以在读后提出以下问题:
T:How do you think of the water?
S1:It`s magic.
T:How do you think of Wu Yifan`s dream?
S2:It was a bad dream.Because he couldn`t win the race.
S3:It was an interesting dream because of the magic water.
T:Why did Wu Yifan have this dream?
S4:Maybe because he is going to have a race and he wants to win it.
S5:Maybe he had a race but he couldn`t win it.
T:Did you have such kind of dream before?Why did you have such kind of dream?
学生在此过程中结合自身经历去对比、分析、判断和评价并表达自己的看法,在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善用文本,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简而言之,就是学生愿意主动学习英语,并找到方法更好地学习英语。教师要善用小学英语教材Read and write的文本资源,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对于拓展性知识要学会运用信息技术和素养,获取相关的学习资源,充实自我。
(1)布置合作性任务,引导学生通过合作解决问题。
在小学英语教材中,知识是以话题为单位开展的。读写课中,教师在读前要设置任务以调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在阅读中,要设置任务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理解文本的内涵;阅读后,要设置任务引导学生进行延伸、拓展,发表看法。教师应高效地布置学生完成读前、读中和读后的任务,并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启发性帮助。教师要“授之以渔”,无论哪个环节,教师都可以布置合作性任务,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发挥同伴的力量,共同解决问题。
例如,人教版五下Unit 5“Whose dog is it?”的Read and write内容为“Robin at the zoo”,阅读前,教师可以把Robin的图片(见图3)单独放出来,设置合作性任务如下:
T:Robin is at the zoo now.Please view the following pictures,and guess what is Robin doing?Please discuss in a group of four.
图4
讨论结束后,教师让学生带着结果开展阅读。经过同伴的合作和探究,学生带着集体的智慧有目的地阅读,更高效,也反映了学习能力的提升。
(2)方法指导,引导学生进行课外拓展,充实自我。
学无止境,知识的海洋是广阔的。学生想要提升自我,更需要进行自主学习,善于运用课外资源自行进行拓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引导学生运用网络搜索更多相关的知识,进行知识的储备或拓展。在读写课中,如果涉及到的内容较为复杂或含有较多的文化知识,教师可以事先布置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搜索相关的内容进行知识储备。这样,学生对于文本知识的理解会更加透彻,也能更自信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例如,人教版六上第三单元“My weekend plan”的Read and write内容为“Mid-Autumn Festival”,教师在上本节课前可以布置学生上网搜索资源,完成关于中西方节日的思维导图。任务布置如下:
T:请把你所知道的中西方节日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整理出来,并在中西方节日中各选择一个你最喜欢或最感兴趣的节日,上网搜索相关资源,详细了解这两个节日的相关内容,明天在课堂上做分享。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在了解一个节日时需要了解什么内容,再根据这些内容来进行网络资源搜索、筛选和记录,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提升自我。
三、结束语
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是必要的。小学英语人教版教材Read and write作为一个单元最后一节新授课,资源较为丰富。通过实践探究,在读写课中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善用课本插图,通过读图、说图、预测,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挖掘文本的内涵,了解相关的文化背景和差异,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文化品格;在读前、读中和读后设计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善用文本,布置合作性任务,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要多学、多思,努力把学生培养成“全人”。
参考文献
[1]教育部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教育部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章策文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之文化意识:实质内涵与实践路径[J].基础教育课程,2019,(2),49-53。
[4]陈俭贤 论英语课堂教学提问的有效性[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1,(1),25-28。
[5]李孝燕 创新提问策略,促进深度阅读[J].学科教学?教法(学法)研讨,2019,(4),29-32。
[6]程晓棠 赵思奇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学科内涵[J].课程?教材?教法,2016,(5),79-86。
[7]王式街 英语课堂中基于提问的思维品质培养[J].基础外语教育,2018,17,(4),89-93。
论文作者:江妙娟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8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8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英语论文; 引导学生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文本论文; 素养论文; 《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8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