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五”期间我国外贸进出口高速增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八五论文,进出口论文,外贸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本报讯 “八五”期间,在党中央和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方针指引下,在国民经济高速、持续、健康发展的形势下,我国对外贸易取得了辉煌业绩。
据海关统计,“八五”期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累计已突破1 万亿美元,达到10144亿美元,年均增长19.5%, 是改革开放以来增长速度最高的5年。其中出口总额达到5184亿美元,年均增长19.1%; 进口总额达4960亿美元,年均增长19.9%。“八五”期末同“七五”期末相比,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与国民生产总值之比已从34.7 %提高到约40.9%。由于外贸规模迅猛扩展,我国在全球贸易中的地位大大提前,19-92年已由“七五”期末的1990年的第15位跃升为第11位。1995年又取得重大突破,有望跨入世界前十个贸易大国的行列。至1994年,我国外贸额在世界贸易额中所占比重已由1990年的1.8%提高到2.8%左右,其中出口额占世界出口额的2.9%,进口额占世界进口额的2.7%。这表明,我国改革开放进一步扩大,参与世界经济分工体系的程度进一步提高。“八五”期末,我国已同227个国家、地区建立了贸易合作关系, 比1-990年增加了25个新伙伴。
“八五”期间,我国进出口呈现出以下特点:
进出口商品结构明显优化 1995年我国初级产品出口总额为215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为14.4%,比1990年的25.6%减少11个百分点以上;而工业制成品出口总额为1273亿美元,比1990年的462 亿美元增加了1.76倍,所占比重由1990年的74.4%提高到85.6%,增幅在11个百分点以上。在进口方面,我国进口原材料的增幅较大,而进口机电设备的增幅减小。去年我国进口工业制品1077亿美元,比1990年的435 亿美元增加了1.48倍,但在进口总额中所占比重却由81.6%下降至81.5%。与此同时,我国进口初级产品244亿美元, 占进口总额的比重由18.4%上升至18.5%。
加工贸易成为我国最大的贸易方式 “八五”期间,我国加工贸易以年均24.4%的高速度猛增。其中出口年均增长速度达23.6%,进口年均增长速度达25.4%,比“八五”期间进出口、出口、进口的平均增长速度分别高出4.9个、4.5个和5.5个百分点。1995 年我国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达1321亿美元,比1990年的433亿美元增加了2倍,在进出口总额中所占比重由38.4%提高到47%。其中出口总额达737亿美元, 比1990年增长了1.9倍,所占比重由41.1%提高到49.5%;进口额达584亿美元,较1990年增长了2.1倍,所占比重由35.3%提高到44.2%。同期, 一般贸易进出口总额为1147.3亿美元,比1990年增长1.14 倍, 年均增长16.4%,在全国进出口总额中所占比重由53.4%降低到40.9%。其中出口额为713.7亿美元,比1990年增长101%,年均增长15%,在出口总额中的比重由57.1%降至48%;进口额为433.6亿美元,比1990 年增长了65.3%,年均增长10.4%,在进口总额中的比重由49.1%降至32.9%。由此可见,一般贸易在进出口贸易中长期占据的首位已为加工贸易全面取代。
外商投资企业成为扩展进出口的重要增长点 “八五”期间,外商投资企业的经济实力成倍增长,它们提供的出口能力和吸纳的进口能力也呈直线上升之势。“八五”期间年均出口增长43.2%,比全国出口年均增长率高24.1个百分点,其在出口总额中所占比重已从1990年的12.6%提高到1995年的31.5%。进口年均增长38.6%,比全国进口年均增长率高18.7个百分点,其在全国进口总额中的比重从1990年的23.1%增长到1995年的47.7%,与国有企业所占比重大体持平。
沿海省市作为出口创汇的主体地位进一步提高“七五”期末的1990年,沿海11个省市——辽宁、天津、河北、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的出口总额为475.3亿美元, 占全国出口总额的比重为76.6%。去年,上述省市的出口总额增加到1208.8亿美元,5年间平均增长20.5%,占全国出口总额的比重提高到81.3%。 与此同时,内陆地区的出口总额由145.3亿美元增加到278.9亿美元,年均增长13.9%,在全国出口总额中的比重由23.4%降至18.7%。
机电产品取代纺织品成为最大的出口门类 长期以来,纺织品始终是我国出口商品中最重要的拳头产品和最大的出口门类。但在“八五”末期,这种格局已发生变化:1995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额达到439 亿美元,比上一年增长37.2%,超过全国出口平均增长幅度14.3个百分点,其在出口总额中的比重已达29.5%;而同期纺织品出口额为379 亿美元,增幅为10.9%,在出口总额中的比重为25.5%。这表明,机电产品已成为我国最大的出口门类。
我国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加强 “八五”期末,我国十大贸易伙伴依次为日本、香港、美国、欧盟、台湾省、韩国、新加坡、俄罗斯、加拿大和澳大利亚。我国同这十大伙伴的贸易额占我国外贸总额的比重达86.5%,比1990年的84.6%高出近2个百分点。 其中对日贸易占我国贸易总额的20.5%,对美贸易的比重为14.5%,对欧盟贸易的比重为14.4%,比1990年分别提高了5.5个、4.3个和2.5个百分点; 对香港贸易的比重为15.9%,较之“七五”期间明显下降(其中很大原因是统计口径改变);对台贸易比重为6.4%,比“七五”期末的2.2%大幅度上升。对新、澳、加所占比重分别持平或略有下降。此外,韩国取代印度尼西亚进入我国十大贸易伙伴之列,前苏联的地位由俄罗斯所取代。
我国出口市场的地域分布在“八五”期间的变化,反映出我国出口商品国际竞争力进一步加强。据海关统计,我国对北美洲的出口明显增长,5年间增长近1倍,所占比重由9%提高到17.6%; 对拉丁美洲的出口所占比重从1.3%提高到2.1%,5年间出口额增长了3倍以上;对欧洲出口所占比重从15%增长到15.5%;对大洋洲的出口比重也从0.9 %增长到1.3%。
(冯存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