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跨世纪工业发展战略与目标_科技论文

台湾跨世纪工业发展战略与目标_科技论文

台湾跨世纪产业发展战略与目标,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台湾论文,发展战略论文,跨世纪论文,目标论文,产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1世纪全球经济面临剧烈的变革,主导这个变革的主要力量是科技革命。日趋激烈的经济竞争点,无疑集中在了科技的较量上。而科技的较量是从各国的产业发展中体现出来的,产业是决定各国未来兴衰的经济命脉。在此种形势下,台湾的经济发展受到了挑战。台湾当局认识到,过去的产业型态已不适应新世纪的发展要求,昔日的传统产业和基础产业,虽然曾为台湾的经济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但随着科技时代的来临,其优势和竞争力的辉煌不再,而处于逐渐衰退之中。为此,台湾当局对今后及跨世纪的经济发展制定了新的发展战略──调整产业结构,提升产业技术,大力发展科技产业,进而达成下个世纪实现科技化海岛的总目标。前不久,台湾“行政院经济部”推出了“2020年台湾产业结构调整方案”,对台湾跨世纪的产业发展也制定了发展战略和发展目标。这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三大产业结构角色异位,科技产业晋升首位

80年代以前,台湾主要靠基础工业(钢铁、石化、机械、建材、汽车等)和传统产业(纺织、食品、日用品等)来支撑其经济的发展。其中,传统产业是位居制造业首位,基础工业是位居第二位,技术密集工业仅居第三位。随着岛内外环境的不断变化,台湾传统产业和基础产业的优势及竞争力逐渐式微,甚至成了与科技产业发展争夺资源和人才的耗能产业以及夕阳产业,致使产业的结构性矛盾突显出来,直接制约着台湾科技产业的发展。

进入90年代后,台湾不失时机地发展了几个高科技产业,如资讯产业、半导体产业、通讯产业等。其中有些产业已跨入了世界先进行列,其产品也不乏国际市场上的精品。它们创造了较基础产业和传统产业更高的附加价值,推动了台湾经济的发展。鉴于此台湾当局对原有的产业结构进行了调整,使产业角色异位。调整后的产业发展顺序为:将技术密集的科技产业由原来的第三位提升到第一位,其占制造业的比重,提升到2000年的40%和2020年的54%。技术密集的十大新兴工业占制造业之比重,由1996年的21.3%增加到2020年的25.5%,基础工业仍居第二位,其占制造业的比重下降到2000年的35%和2020年的26%。而传统工业则由原来的第一位调整为第三位,所占制造业的比重下降到2000年的25%和2020年的20%。同时,今后的基础工业,因其不符合全球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的要求和形势,将改以内需为主,不再鼓励外销。并开放耗能原料产业赴海外或祖国大陆设厂发展,再回销台湾。

2.明星科技产业领航新世纪

为迎战21世纪全球高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并配合台湾下个世纪将建成“科技化岛”的目标,今后加速发展高科技产业,以明星科技产业领航新世纪,再带动其它产业的发展,是台湾跨世纪产业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

十几年来,台湾已成功地发展了电子、资讯、半导体等高科技产业,这些高科技产业已成为台湾的明星科技产业,并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它们所产生的火车头效应促使台湾当局决定扩大明星科技产业的比例,以此来领航新世纪。为此,当局委托日本野村研究所为其研究论证,最后选定了跨世纪发展的最具潜力和发展远景的七大高科技产业,即为:资讯产业、半导体产业、精密机械产业、通讯产业、环保设备产业、生物制药和航太产业。台湾计划将这七大高科技产业发展成为领航新世纪的明星高科技产业,将其产值占制造业的比重,由1995年的16.7%,扩大至2005年的30.8%,增长率最高的是半导体产业─18.6%,其次依序是通讯产业─15.2%,航太产业─12.9%,资讯机器─12.7%。届时, 资讯机器和半导体的产值都将达到1兆元新台币。各产业的具体目标定为:

资讯产业:随着人类即将进入资讯化社会时代,资讯工业担负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一方面资讯机器(即硬件)的生产需求日益增多,产品更新换代也日益加快;另一方面,资讯服务业将在社会生活中登台担任重要角色。因此,台湾对资讯产业的发展目标规划为:2000年总产值增长到700亿美元,年平均增长率为13.8%, 以仍高于全球平均成长率的速度增长。随着全球资讯工业分工体系的日益完善、半导体、软件、通讯、硬件和电脑网络等产业趋向整合,软件将是贯穿整个资讯电子产业的灵魂。因此,21世纪台湾资讯产业也将由组装、维修、生产、和制造为主的产业模式,升级为设计、软件、关键零组件、品牌、物流、产业形象等模式。同时,21世纪也是3C(电脑、通讯、消费性电子)产品整合的时代,全力发展3C产品也是台湾资讯产业锁定的发展重点,以此来配合台湾21世纪迈向电子化/网络化管理的目标。

通讯产业:世界即将进入天涯若比邻的通讯时代。产业横跨通讯设备与电信服务两大类的通讯产业,在21世纪随着科技的进步,将发展成为多媒体的宽频世界。台湾不但要将通讯产品发展成为下一波的明星产业,而且要冲向全球前5名。 并借助通讯产业的兴盛来带动各项产业的崛起。

台湾制定的发展目标是:总体通讯产业的产值到2002年时,达到60.6亿美元,年平均增长率为12.5%。在无线通讯领域、2005年时产值达到1650亿元;在宽频网际网络方面的目标是,在未来五年内,每年成长20%,到2002年,硬件设备产值达到1400亿元,服务业产值达到500 亿元以上。同时,当局推动的NII建设计划,自1997年起的五年内, 投入11项重大NII建设工作,以奠定岛内NII建设的基础,尽快实现NII 计划所拟定的“三年300万人上网”的目标。

生技产业:21世纪将是生物技术世纪,生物技术将是最具发展潜力和远景的新兴科技。台湾将生技产业也定为下个世纪的明星产业。预定在2005年时,生技产生的总产值将达到800亿元, 占全球生技产业总产值的3%。从生技产业的结构来看,预定2005年时, 医药工业将从现在的24%提升到50%,特用化学品工业将从目前的11%提升到2005年的20%,而食品工业则从目前的51%下降到25%。

半导体产业:该产业是台湾的产业之米,它广泛应用于资讯工业、精密机械工业、消费性电子工业、通讯工业及服务业各个领域。未来几年内,将使该产业的成长推向2005年占全球8—10%的比重, 总产值的目标为660亿美元。未来10年的平均成长率维持在16—20%, 占制造业的比重到2005年时,将增加到10.3%,晶园代工将成为半导体的主流产业。

环保产业:当前,全球环保意识日益觉醒,发展环保产业已是大势所趋。尤其是环保管理系统已导入全球市场,成为解决环保问题的经济手段,使全球进入绿色消费时代。加之全球正致力于削减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以克服温室效应。鉴于此,台湾将其定为下个世纪着力发展的明星产业。今后规划出的环保设备产业产值之平均成长率为6.7%, 产值从1995年的50亿元新台币增长到2005年的96亿元,占制造业之比重将为0.1%。附加价值到2005年时,增加23%,附加价值率增加24%。

航太产业:台湾的航太产业发展,已执行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在此跨世纪的关头,又制定出第二个“航太工业技术发展计划”、“民航航电发展三年计划”和“民航卫星通信导航系统发展五年计划”三个科技计划,决定大幅扩充研发能量。预计从今年起的五年内,当局将投入的经费预算高达25亿元以上新台币,成长比例为40%。未来航太产业将朝飞机制造与参与开发零组件生产,维修及航太电子等重点策略方向发展。预计在2002年时,其产值可达到70.5亿美元的目标,平均增长率也可达到21.3%。

精密机械产业:它是各产业的基础。台湾发展该产业定出的目标是,总产值由1992年的36.3亿美元,提升到2002年的128.7亿美元, 年平均增长率达到13.5%。

3.多媒体产业和生物技术产业成为下个世纪的两大主流产业

台湾在众多重点加强发展的明星科技产业中,又把多媒体产业和生物技术产业选定为下个世纪的两大主流产业,大力加以推动。其中包括了医学生技、制药生技、农业生技、环境生技、保健生技等等。

发展多媒体产业是指电子、通讯、CONTENT软件。 它所带动的相关产业主要包括:电脑、通讯网络业、有线电视业、网络服务业等,也涉及消费性电子家电业。预计未来可达到制造业及服务业之一半的地位。

发展生物技术产业,近年来在台湾已成风潮。当局决定在本世纪末的三年内,在岛内掀起生物技术投资热潮。同时,也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予以加速推动。1995年台湾当局出台了“加强生物技术产业推动方案”,1997年又制定了“农业生物技术”与“基因医药卫生”。未来还计划推动“生物技术与制药研究”计划。在资金方面,有鉴于生物技术开发时程较长的特性,台“行政院开发基金”、“经建会中长期资金”、以及“经济部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等,都给以较长时间的贷款年限,对生技厂商上市上柜放宽条件;对生技发明人的技术作价限制取消,对生技业者提供长期协助等等。在人才培育方面,台湾“教育部”订定了“生物技术教学改进方案”,在台湾大学成立生技教学研究中心、培育生技产业所需的人才。

目前,新竹科学园区竹南基地中,已规划了约十余公顷的生物科技产业专区;台南科学园区目前也正在规划27公顷的“农业生技专业区”。此外,彰滨、台南科技、云林科技三处共计有354 公顷的土地正在规划中。

台湾有识之士认为,掌握了此两大产业,即掌握住了未来台湾产业发展的命脉,就能提纲挈领地带动和支持其它科技产业的发展。

标签:;  ;  

台湾跨世纪工业发展战略与目标_科技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