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分工呼唤城乡一体化_国内宏观论文

产业分工呼唤城乡一体化_国内宏观论文

产业分工呼唤城乡一体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城乡论文,产业论文,一体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目前我国工业增长进入新的阶段,经济增长所依赖的结构调整已由过去的数量调整为主向质量调整、素质提高转变,市场竞争激烈,产品的竞争也由主要依靠成本转向主要依靠品牌、质量。过去缺乏有效分工的城乡工业结构正面临严重挑战,乡镇企业调整结构、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分工协作体系势在必行。

与城市工业相比,乡镇工业具有部门上的相似性、技术水平的低层次性特征,城乡工业结构冲突明显。

城乡工业结构的冲突首先是两者之间分工不明确、结构高度相似,与农村资源和市场脱节。1984年农村工业内部的产值结构与全国工业相似系数为0.721,到1987年城乡工业结构相似系数为0.837。农村是以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的原料来源地,但是,乡村工业总产值中以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所占比重为27.57%,甚至比全国乡及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企业的平均水平还低0.9个百分点,而以非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和重工业中的加工工业所占比重却较大幅度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分别高10.17和3.07个百分点。

城乡工业结构冲突特征之二是农村重化工业具有相当比重,但工业企业规模较小、技术水平较低与重化工业的规模经济要求背离。但另一方面,通过各种手段,农村重工业在低水平上与城市工业进行无序竞争。城乡工业结构冲突还表现在城市工业结构调整滞后。由于区位条件的差异,城市工业没有及时退出一些适合农村发展的农产品加工业,如加工程度较低的纺织业还大量地布局在城市,特别是一些大中城市,既使这些城市工业陷入困境,又使乡镇工业的发展缺乏市场发展空间和必要的支持。

城乡工业的协调发展已成为我国工业化进程中的迫切要求。

乡镇企业与城市工业的结构同构性和技术水平的低层次性特点,加剧了工业品的过度竞争,给我国工业的正常发展带来不利影响。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尤其是我国工业增长进入供过于求的市场约束阶段以后,城乡工业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协调发展已成为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迫切要求。

第一,城乡工业的协调发展是我国实现工业化的需要。我国工业化的实现,不但要求城市工业化,而且也要求农村劳动力向工业和第三产业的逐步转移,其中也包括农业劳动力的就地转移,这就要求城乡工业在充分发挥各自比较优势的基础上合理分工、协调发展。

第二,协调城乡工业的发展需要解决城乡工业发展中各种矛盾,更为重要的是应建立城乡工业之间的有机联系,使城乡工业在全国工业化过程中实现一体化。

第三,实现生产要素城乡一体化配置是发挥比较优势、提高国际竞争能力的需要。面对国际竞争和世界工业布局已经出现的全球一体化趋势,我们首先应该在国内实现全国一体化的资源配置。具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企业应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生产来实行城乡之间经济技术上的分工协作与合理配置资源,提高竞争能力,最终促进全国资源整体配置效率的提高。

以城市龙头企业为中心,在城市周围建立与之分工协作的大量农村工业企业,塑造与市场经济相适应、与比较优势相一致的新型城乡分工体系。

具体来说,城乡工业的分工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调整:

一是一些城市尤其是大城市的纺织初步加工业和其他一些以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宜向城郊和农村转移。

二是将一些零部件工业和部分占地大、污染也较大的重化工业工艺向城郊、农村转移。

三是抓紧对农村大量的小钢铁、小化肥、小水泥进行整顿、改组、改造。

上述三方面并不是孤立地进行调整,而是要考虑到各自的基础、各自的优势和相互的优化组合。

要实现上述调整,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分工协作体系,一定程度上依赖于政府职能的转变、实现政企分开,建立以提高竞争能力为核心、促进生产要素部门间、地区间自由流动的机制,为塑造城乡一体化的资源配置格局提供机制条件。

标签:;  ;  ;  ;  ;  

产业分工呼唤城乡一体化_国内宏观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