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经济与领导者的创新能力,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知识经济论文,创新能力论文,领导者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知识经济是一种全新的经济形态,它以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传播和使用为基础,以创造性的人力资源为依托,以高科技产业和智业为支柱。在知识经济社会,知识被凸现到非常突出的地位,人力资源的开发,特别是人力资源创新能力的开发具有特殊的价值。因此,我们也可以将知识经济视为一种创新型经济,没有不断地创新,就没有知识经济的发展。创新成为社会经济增长的最重要的动力。中国科学院提供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知识经济正在逐渐成为国际经济的主导,在这个过程中,世界科技的发展将更加迅猛,技术革命向产业革命的转换周期将更短。在这样一个新技术不断出现,旧技术迅速被淘汰的社会中,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组织甚至一个企业的竞争力大小,取决于它的创新能力的强弱。为此,江泽民同志也曾高瞻远瞩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知识经济对领导者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即领导者首先要增强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领导者如果观念陈旧,缺乏创新意识和能力,不能超越传统的思维方式和既定的利益格局、习惯做法,就不可能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必然会被时代所淘汰。
前不久,《中国科学报》发表了一篇文章,题目是:“危机将至,狂者生存”,介绍世界上最大的微处理器生产商英特尔公司的总裁安德鲁·葛洛夫的新著《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书中讲到,我们正在进入10倍速度比的时代,失败和成功都以10倍速的变化发生,我们面对的是80%的危机,只有20%的机会。那么如何在这充满挑战的危机中,抓住战略转折点并越过死亡之谷?答案就是“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书中对“偏执狂”的解释是能够大胆创新,主动应变的智者,是一种深刻的、永不懈怠的忧患意识。该文章最后一段说:“在10倍速变化的时代里,企业领导者要随时觉察身边的变化,而且要知道是什么在变,知道怎么去适应变化”。这就是安德鲁·葛洛夫博士从一个企业家的角度,要告诉各位领导者的肺腑之言。
那么,领导者应怎样来增强自己的创新能力?
第一,要高度重视学习。如果说机遇总是属于有准备的头脑的话,那么应该讲,创新的基础更是在于有效的学习、充分的知识积累和运用。学习既包括对前人、别人的思想和经验的学习,也包括在主体实践中的思考和学习;既包括各种正规途径的、脱产的学习,也包括各种非正规途径、业余的学习。过去,我们比较强调从实践中学,甚至有意无意地用实践的、感性的东西来排斥书本的、理性的学习。这种片面学习观的负面效应是很大的。现在领导者尤其是企业经营者中不重视理论学习,不注意知识结构的更新,不进行政策研究的为数不少。农业社会强调经验的积累,强调向过去学习;工业社会强调实际问题的解决,强调向现实学习;在知识经济社会,我们应当强调理性的指导,强调面向未来的学习。每一位领导者都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学习能提高人的精神境界,改变人的知识结构,增强人的各种技能,培养人的创新能力。未来最可靠的竞争优势就是克服各种学习障碍去有效地学习。
当然,领导者的学习并不是一般的受教育,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首先,要重视对新知识的吸吮和把握,关心学术界、科技界的最新动态和各种理论前沿问题的信息。其次,注意在学习中培养自己独立自主的精神,不依附于任何权威,敢于打破“思维定势”。再次,善于思考问题,对原有的知识、理论要思考为什么这样,敢于提出还应该怎样。
第二,切实改善自己的思维能力。思维能力是创新能力的核心。创新能力有人把它注释为满足创造活动要求的能力结合,它主要包括敏锐的观察力、强而准确的记忆力、发散思维能力、综合思维能力,批判评价能力等。这是很有道理的、创新能力必须以思维创新为基础,但思维创新决不仅仅是技术性的问题,更为重要的是它有两个前提。
首先,必须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思想方法。思维创新就是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敢于破除迷信,反对墨守陈规。要弘扬锐意开拓进取,积极求变求发展的精神状态,要敢于正视我们所面临的实际情况。我们正处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世界格局在重新整合,经济体制、社会结构、价值观念、经济增长模式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美国著名的思想家D·泰普思科(Don Tapscott)在《数字经济时代》一书中指出:作为领导者在这样一个社会转型时期,“我们每个人都可以选择积极地参与转型,被动旁观或加以抵抗。假如你选择采取积极的正面行动,你就可能塑造自己的未来,就算你不是资深管理群中的一员也一样。”他指出在这样一个时代,领导者的领导能力主要不是来自所谓“资深”、“一步一个台阶”、“专业人员出身”,而是来自于现代领导者的一个基本特质“决心求变”,并指出“领导组织转型正是你的机会”。所以增强自己的创新能力,最重要的就是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尊重客观实际,树立积极求变的精神,坚持创新,勇于创新,不封闭守旧,患得患失,优柔寡断。
其次,思维创新还必须树立“大局意识”和整体观念。所谓多角度思维,最重要的是要站在整体、全局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从现在起到下世纪中叶,是知识经济快速形成的时期。这一时期科学技术对经济的影响程度加深,新的技术不断出现,新的产业不断产生,知识更新的速度加快,产品的生命周期缩短,尤其是全球网络化的形成,信息传输速度加快、地球也变得越来越小,所有这些都归结为一点,即组织的外部环境愈加动荡和不确定,风险加大。这就要求组织的领导者能洞察时代的变迁,善于从更宽广的视角,从系统、全局、战略的角度审视问题,从而能抓住全局的牛鼻,在根本问题上创新变革,走在时代的前列,而不是在细小部分、细枝末节上满足于小改小革,小打小闹。
第三,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重视对组织整体创新能力的开发。领导者的创新能力不仅仅表现为个人自身能力的强弱,更重要的是表现为组织创新能力的开发。知识经济是一种智力支撑型经济,它是一种以智力资源的占有、配置、生产、分配、使用为最重要因素的经济。在传统经济发展中,大量资本、设备等有形资产的投入起决定作用,而在知识经济中,智力、知识、信息等无形资产的投入起决定作用。应用知识,提供智力,添加创意成了知识经济活动的核心。智力是凝聚和表现在特定人才和技术之上的一种运用知识的能力,它既是个人的特殊财富,也是组织拥有的一种资本。智力资源的多寡,智力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程度决定着组织创新能力的大小,甚至决定着组织的生死存亡。因此,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加大对智力资本的投入,已成为时代的最强音。
组织创新能力的开发,首先是建构学习型组织。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一书中指出:“在一个愈来愈有力量,相互依存又难以预料的世界里,任何个人想要‘登高望远,一目了然’已是完全不可能的。”并指出:“领导者只是设计者、向导和导师。他们负责建构组织,让人们可以在组织里不断地拓展他们了解复杂事物,理清幻象并增进共享心态的能力——换句话说,他要为学习负责。”所以领导者要领导好组织的学习,注意克服各种组织学习的障碍,并要求员工不断地获取新知识、新技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其次,组织创新能力的开发还在于努力培养有利于创新的组织氛围。这里一方面要在员工中树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观念,加大智力资本的投入;另一方面,在组织中推崇人本管理,创造一种使员工精神愉快,关系和谐,个人自主、自律,崇尚创新的组织文化和工作机制,使组织充满生机和活力,使员工都愿意为组织积极工作,并最大限度地发挥出自己的全部才智。
21世纪正在向我们走来,新世纪呼唤着领导者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创新会带来风险,也会遭遇很多阻力。但创新是时代的要求,创新将给我们的领导工作带来更加灿烂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