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面对金融业的信贷危机--访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著名经济学家卫玠_银行论文

如何面对金融业的信贷危机--访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著名经济学家卫玠_银行论文

金融业如何面对信用危机——访著名经济学家、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魏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清华大学论文,中国经济论文,金融业论文,研究中心主任论文,著名经济学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秋高气爽,花果飘香的时节,记者有幸采访了当今最为活跃的我国著名经济学家、清华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魏杰。

魏杰教授致力于中国经济改革最前沿问题的研究,他的研究成果受到中国高层领导的极大关注。他应邀到全国许多地方讲学,都受到高度赞扬。不少金融界、企业界的大集团、大公司把他当成自己的顾问和高参,因为他的许多观点一直与国际接轨,对我们经济领域的改革有着实际的指导意义。作为《金融经济》的顾问魏教授十分关心本刊,在百忙中抽出宝贵的时间接受了本刊记者的采访。

山东汉子的豪气和洒脱在魏教授身上体现得甚为完美。虽为专家、学者,他却没有一点架子,和记者的交谈俨然与朋友聊天一样随意。记者提出:如今社会似乎存在一种信用危机,反映在金融信誉方面尤为突出,基层金融机构放出去的贷款相当一部分难以收回,企业也好,个人也罢,大都不积极还银行的贷款,造成银行业不良贷款率居高不下,已经危及到了金融业自身的发展和地方经济建设。魏教授谈了自己的看法:信用发生危机原因是多方面的。作为贷款的企业和个人来说,有的是自身选择的投资项目发生了问题,不能产生效益而无力还贷;也有的是别人拖欠了他的钱,他总想等别人偿债后,再向银行还贷;当然不排除一部分企业和个人恶意逃废银行债务。从金融机构经办的业务人员来说,还有的是拿了人家的好处,不管这笔款能不能贷,就大笔一挥把款贷出去了,等款收不回来时,他又不承担赔偿责任,即便是银行的领导最多也只算是工作失误。银行的经办人也好,企业和个人也好,不负责任的放贷和借贷双方都只管各得其利,而且都不要付出很高的成本,收益却是相当的惊人。抓住了反正就这么回事,没什么大不了的;没抓住就狠发了一笔。从法律角度而言,我们金融机构和申请贷款的企业或个人,在信贷上的约束都是比较软弱的,没有强硬措施作保证。国外的情况就不一样了,人家在杜绝信贷上的“猫腻”做得好,那就是要让你付出高于你收益的成本来,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得不偿失。如此一来,自然就不会有人去做这亏本的买卖了。

当我们问到:近年来,我国许多国有商业银行开始在县一级撤并机构,可县域经济的发展又离不开银行部门的支持,我们该如何对待这个问题呢?魏杰教授轻松地说,这个情况我知道一点。是的,现在不仅是我国的金融机构在进行撒并、分流人员,而且国外不少的大银行也在大规模地裁员,这都是依照市场经济规律办事的。我们的金融机构在一些县级领域的撤出,主要是因为这些机构经营严重亏损,开支太大,银行背不起这个沉重的包袱,自然就要撤并掉。县级地方经济发展是离不开银行的扶持,但我们的机构并不是全部撒出来,只是对小部分经营不善的予以撤并。大多数的国有商业银行在县级领域还在正常开展业务。不过,我可以肯定地说,随着中国加入WTO,2005年后,又会有许多国内金融机构抢占县级领域,因为这是竞争的需要。今后8月份,浦东发展银行已经兼并了浙江温州市的一些县级城市信用社。抢占地域和市场同样也是经济形势发展的需要。

在谈到百姓投资理财方面,魏教授颇有感慨地说,我们的老百姓最重要的是缺乏高素质的投资意识。一说到投资,就是想到将钱存进银行或投放到股市中去。虽然这确实是投资的两种方式,但一个太保守,一个又太冒险。老百姓就只懂得这样的投资,对其他的投资就不太清楚了。因而,绝大部分在该投入的地方却没有投入而不该投资的地方又勇猛地投进去了。今后6月之后购进B股的投资者,就是一个惨痛的教训。明明已经是风险极大了,仍然冒险挺进,结果让境外资金顺利出局,而国内的普通百姓一个也没有逃出来。造成这种缺乏理性投资眼光的原因,就在于没有高素质的投资意识,只想投机捞一把,最终只能是“偷鸡不成蚀把米”。我国绝大多数人都没有接受过财商教育,没有形成很强的投资意识,所以也就不会产生高超的投资举措。《穷爸爸,富爸爸》一书在国外很畅销,主要原因就是这本书是从小进行财商教育,树立起良好的投资意识的;它能使人懂得该如何去创造财富,如何以最迅捷的方式去寻找财富的位置。我倒是希望我们的老百姓能多读这样的书,补上财商教育这一课。

标签:;  ;  ;  ;  ;  ;  

如何面对金融业的信贷危机--访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著名经济学家卫玠_银行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