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现代学徒制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一-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例论文_王冰

基于现代学徒制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一-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例论文_王冰

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院 广西崇左 532200

摘要:当前,在建筑工程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机制方面,有了很多方面的创新,人才培养方式上有了很大的转变,在不断的探索和实践检验中,可以很明显的看出,现代学徒制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呈现出更良好的效果,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中,可以进行有效的运用。基于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能够全面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和专业素养。针对这样的情况,本文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例,着重探讨和分析基于现代学徒制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等相关方面的内容,希望为相关从业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一、现代学徒制的主要内涵

我们所称之为的现代学徒制,主要指的是一种“基于工作而学习”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在实践的过程中,这种模式也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主要发展趋势和主导模式。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该模式的实践更注重依托产教深度融合平台, 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教学拓展和人才培养中实施了“1+3+N”的试点合作模式,有效构建起校企协同发展,共建育人机制和运行机制,使“三段培养、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模式得到进一步的创新和完善。从根本上来讲,现代学徒制是以校企的深度合作作为基础,从根本上把传统意义上的学徒培训和现在的学校教育有机融合,将招生和招工两种模式进行充分的结合,有效实现人才培养和企业用人需要的无缝对接,这种模式把以学校为本位的学历教育,和企业工作本位的职业培训紧紧的关联在一起,更着重强调企业的主导作用,切实有效的通过工学交替的方式,让学生真正意义上得到有效的帮助,并快速适应职业需要。学徒的本质内涵是要掌握足够的专业知识,掌握相应的岗位技能,并具备更优良的职业素质和创新创业精神,而这也是从根本上有效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从实践的情况来看,深入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这是当前职业教育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二、现代学徒制对于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必要性

在我国的建筑业领域,学徒制一直以来就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良好的传统,从春秋时期的建筑业开山鼻祖“鲁班带徒”一直到唐代所设立的“掌土木工匠之政”的将作监,一直延续到今天,我们所称之为的“师傅带徒弟”,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种学徒制已经是建筑从业人员教育和培训的主要形式。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领域,有着十分明显的系统性,逻辑性和专业性特别强的显性特质,例如,在建筑制图、建筑力学、建筑结构等一系列相关方面的理论知识更抽象,需要一对一的帮扶和讲解。在该课程领域,同时包括很多方面的默会知识,例如,各工种施工操作技能、工程质量检测方法、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等一系列相关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就有着十分强烈的实践性、情境性、非逻辑性、不确定性、不可言传性等有关方面的特点,如果仍然沿用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教学模式,其实施效果不尽如人意,不能形象直观的让学生深入领会。默会知识的掌握通常情况下是因为两个关键因素来促成的,分别是:“师傅”示范和样本式的手把手传递,以及“徒弟” 一步步的模仿,用心的体会及身临其境的演练。两者对立统一,缺一不可。现代学徒制所具备的独特特质,被建筑业的从业人员所高度认可以及广泛应用。

三、校企协同是进行现代学徒制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基础

从根本上有效建立健全更科学合理的校企协同培养体系和运行机制,进一步创新“三段培养、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有效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有效途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校企共同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有针对性的贯彻落实“高等性”与“职业性”相互统一的基本原则,并着重根据试点合作企业在工作岗位上的用人需要,以及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校企共同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换句话说,就是要进一步面向建筑行业中级技术管理岗位及相关职业岗位群,以施工员为核心岗位,以质量员、安全员、造价员、 资料员等相关岗位为具体的拓展内容,真正意义上培养出既对于专业技术知识和理论足够掌握,又能精通相关的施工工艺、掌握验收标准、具有较强实践动手能力和自主学习、创新创业能力、具有国际视野的专业技术人才,确保此类人才能够既懂技术又会管理,具备职业技能的高素质。

2校企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

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专业建设过程中,其专业核心是有效确立人才培养方案,重点是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课程建设。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要切实有效的针对建筑生产全过程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和研究,并以此为基础,有针对性的结合相应的职业需要,按照职业岗位的需求,遵循更科学合理的教学实施顺序。根据“首岗适应,多岗迁移, 持续发展”的培养理念,把能力培养作为核心,用实际的工程项目作为载体,构建起能力进阶的课程体系。在具体的专业教学过程中,进一步融入职业元素,有针对性的结合岗位工作任务和生产技术的核心要素,使课程教学内容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和优化,做好课程教学内容选择,有机结合“绿色建筑+建筑产业化+建筑信息化”等一系列前沿的教育理念和实施内容,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可以把学生的学习阶段进行有序的规划,具体划分为:学徒准备期、准学徒期和学徒期三个阶段,主要是在学校和企业两个核心的场所有效完成,把学生的能力培养作为核心,积极构建由理实一体项目化课程群与学徒制专项实训项目群,确保“两个系统”构成课程体系。

3校企共同开发课程教学资源

有针对性的实施和推进理实一体化课程,把实际的工程项目作为基础,重点结合相关职业资格标准的内容,有针对性的开发出相对应的项目化教材、典型案例库、微视频库、习题试题库等一系列相关方面的教学资源。同时,针对学徒制实训项目的具体内容和相关规定,切实有效的结合“分阶段、分层次、逐步深入工作情境”的基本原则,开发和建设出更具备现代学徒制特色的系列实训教材,建立健全“教学资源动态更新”制度,继续有效的增加更能够反映建筑业新技术的教学资源,从根本上有效确保整体的教育资源具有更典型性和更先进性。

4校企共同组织教学管理

在具体的教学管理过程中,要坚持实施“全程跟踪、分段管理”的教学组织管理模式。学生在学校期间的各项管理,要按照学生的身份进行严格要求,切实有效的执行学校方面的相关管理制度和教学制度。在企业期间,要严格按照企业的标准去执行,针对企业岗位准则和相关制度都要有效执行,并切实有效的扮演好学徒这一角色,以企业职工的角度来从事相应的工作。校企都要安排专人进行全程跟踪,建立定期沟通协调制度,对于相关的问题和具体情况,要进行及时的反馈和交流,从根本上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教学组织管理上的高效性和持续改进。

5校企共同进行教学考核评价

针对信息化的教学评价平台,进行有效的完善和优化,从根本上构建起更快速高效的质量纠偏机制。把学生或者学徒的综合职业能力考评作为重点内容,及时有效的采取动态评价、多元评价、过程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确保“学业标准”与“学徒标准”考核评价有机结合,从学习过程、专业知识和技能、团队合作等方面进行有效的考核,针对实践过程中的学习和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整体评价。

四、结语

综上所述,有针对性的以建筑工程技术为例子,着重分析和探究基于现代学徒制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等相关方面的内容,是十分重要而且必要的,对于现代学徒制的主要内涵进行更深的了解,有效把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的相关策略,共同促进校企协同配合的模式,提升校内 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水平,真正培养出技术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梁涛.现代学徒制“六对接”人才培养模式浅析[J].吋代金融,2015 ,5(5) : 155-156.

[2] 赵志群.职业教育的工学结合与现代学徒制[J].职教论坛,2016,8 (12) :67-68

[3] 陈爽.基于协同育人视角的中W特色现代学徒制探析[J].中W职业技术教育, 2015 ,8(30) :76-79.

论文作者:王冰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19

标签:;  ;  ;  ;  ;  ;  ;  ;  

基于现代学徒制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一-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例论文_王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