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论文_蒲建忠

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论文_蒲建忠

山东省平度市古岘镇古岘中学 266742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作为学校德育教育和品德养成的重要基石,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与良好品德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应从课堂教学实际出发,立德树人,创设教学情境,设定学习目标,回归课堂本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努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作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如何让学科核心素养教学落地生根,让学生充分享受课堂教学的快乐,彰显学科教学的特色与魅力?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联系实际搞好法治,源于生活引人入胜

当前,我们正处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关键时期。在这个大好形势下,中小学起始年级推行法治教育相当及时,它能有效地杜绝中小学生过去养成的不良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继续蔓延,从而为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发力。中学阶段,学生的身心正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它是学生一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因此,这一阶段的品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开展品德教育时,老师应该联系生活中学生接触的事物,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引导学生以一种探索者的身份投入到日常生活中,进而体会道德与法治中所举的事例都是来源于生活、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养成一种善于观察的习惯,还能使学生与老师之间消除隔阂,彼此充分交流,进而形成一种和谐活泼的课堂氛围。也只有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到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中来,才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品德素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注重自学独立思考,幽默风趣活跃气氛

在传统教学中,老师们注重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在传承思想品德的基础上,十分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自学不是放任自流,而是在教师指导下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也是伴随着“疑”的发现、分析、解决不断升华。道德与法治课是一门教养性质的课,多读,多想,基本上可以理解和掌握。因此,要培养学生自觉看书的习惯。在组织教学中,教师在课前可以先设计一些难易适中的问题,上课时以幻灯片的形式展示给学生,要求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学生就会到书本上去找答案,从而主动阅读教材、查阅资料。同时,针对个别问题要给予个别辅导,对于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教师要给予必要的启发和点拨。这样,学生既掌握了知识又学会了分析问题。要特别注重学生答案中语言的组织,以有效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和独立思考习惯,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三、创设真实教学情境,搭建素养培育平台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而积极的过程,学习者知识的获得需要在一定的情境下,通过教师的指导、同学间的交流来实现。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扮演的角色是为学生提供一个范式,引导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由此判断学生的行为动机、观察学生的思维养成,最终引领学生实现学科所要达到的核心素养。

四、落实立德树人理念,提高自身专业素养

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理念的一个重要举措。在核心素养的内涵中,非常明确地将人的道德素养置于重要地位,比如家国情怀、责任担当等,这些正是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底蕴和本色。立德树人是具有中华文化特色和时代特点的育人模式,教师在不同素养的培养过程中应该给予学生不同的引导途径,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凡是感到自己是一个研究者的教师,则最有可能变成教育工作的能手。”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关键在教师。身教重于言教,要落实“核心素养”理念,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观念,自觉提高自身学科专业素养,不断汲取新知识,丰富其他学科知识,合上时代的节拍。“打铁先要自身硬”,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必须有较高的自身素养,必须以高尚的师德为学生的楷模,用高尚的言行举止带动学生修心立品,以德服人,时时为人师表,处处做生表率。

五、结合其他学科教学,多措并举抛砖引玉

学校教学中,我们不能仅仅依靠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规范学生的品德素养,而应该充分发挥各个学科的优势,将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品德教育与其他学科有机地结合起来,对学生的品德塑造、人格形成、习惯养成进行综合培养。各个学科之间的教学内容不同,教学的方法也有着明显的差别,所以它们在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中所起的作用也不尽相同。比如,在语文教学中,老师可以利用课文中的人物和事情来引导学生分别是非对错,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到在现实生活中遇到事情应该善于思考,从而对学生进行一种无形的品德教育。在历史课中,老师可以在讲解相关历史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一次爱国主义的思想品德教育。而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我们就可以把语文课上学到的典故和历史课上的相关历史知识融入其中,从而对学生进行更好的品德教育。

总之,道德与法治课是适应我国当前形势的新课程改革的,是一门带有时代气息的人文学科,对培养和塑造学生的终身品质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它在传统思想品德的教学上承上启下,由旧入新,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知识的殿堂,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由于这是一门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学科,所以还需要广大一线道德与法治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密切联系时事,不懈努力,全面解析,深刻把握,从而让道德与法治课独具魅力。

论文作者:蒲建忠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27

标签:;  ;  ;  ;  ;  ;  ;  ;  

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论文_蒲建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