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中图法》建筑材料类目的一些看法(论文文献综述)
叶菲菲[1](2021)在《《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五版“K81传记”类目探讨》文中认为《中图法》第五版"K81传记"类目存在分类体系混乱、编码不规范、注释不当等问题,规范"史学传记"类目设置有助于提高《中图法》的科学性和实用性。论文以传记的学科属性为立类的依据,同时考虑被传人的职业特征,通过采用双位制编码技术和世界地区表的复分功能对相关类目进行全方位的改造,增强了类目的逻辑性。
李轩[2](2019)在《《中图法》分类理论与技术的发展研究》文中提出《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简称《中图法》,英文简称CLC)是以科学分类和知识分类为基础,结合文献内容特点及其某些外表特征进行逻辑划分和系统排列的类目表,它是目前国内最常用的类分图书、组织图书、分类排架、编制分类检索系统的工具。《中图法》自从1975年第一版发行之后,就在使用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在修订过程中不断解决问题。因为《中图法》的修订一直坚守着两个原则:稳定性与发展性,即“不变”与“变”。“不变”指的是大类设置基本不变,标记制度基本不变;“变”指的是分类技术、类目内容与人类知识积累保持同步。这两条原则保证了《中图法》的科学性和先进性,并使《中图法》在中国分类法家族中独占鳌头,成为中国目前使用单位最多,影响力最大的一部综合性分类法。分类理论与分类技术对于分类法而言,至关重要。分类理论与分类技术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分类效果的好与坏,决定着一部分类法是否适应社会发展,能否满足用户的需求。因此,研究分类理论与分类技术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体系分类和分面分类两个维度,用统计数据的形式来反映复分技术、仿分技术、冒号组配技术等在《中图法》中的应用情况,纵向对比《中图法》五个版本的分类理论与技术发展状况,归纳其发展呈现的特点。通过对比发现:分类理论的发展相对稳定,而分类技术的应用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发生变化,具体表现在复分技术、仿分技术、冒号组配技术等在《中图法》中使用范围不断扩大,程度在逐步加深,分类标准向科学分类、知识分类的方向发展,交叉学科的增多导致交替技术使用的扩大等方面。但是由于受到网络环境的影响,目前《中图法》仍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如复分表数量偏少、类目细分不够、更新滞后、规则复杂、无法解决类目的集中与分散问题,冒号组配技术使用范围较小等等。针对上述问题,文章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包括增加复分表的种类,增加细分粒度,多重列类,增设新的类目,改变复分标记方法,提升操作灵活性,用分面组配重排序列,增加冒号组配使用的范围等。最后,对《中图法》分类理论与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分类主题一体化程度加深,分面组配技术的应用将会更加全面深入,网络信息分类技术将会得到借鉴和应用,自动分类技术会不断推进,网络版会不断完善。
纪亚清[3](2018)在《《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5版)研究综述》文中认为《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以下简称《中图法》)(第5版)出版七年多来,得到了业界的极大关注,相关研究论文数百篇。对2012-2017年间该领域研究发表的论文进行综述研究,指出《中图法》(第5版)存在的类名不规范、类目之间缺乏逻辑性、主表和复分表的部分类目的含义完全重合等诸多问题,并提出修订建议。
牛曙光[4](2013)在《中文网络信息分类组织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网络信息呈现出爆炸式增长的趋势,如何对这些信息进行有效的管理组织成为图书情报界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从网络信息的特点入手,分析对网络信息进行分类组织的必要性,一方面,分类法仍然是网络信息组织的有效手段,另一方面网络信息的分类组织能够给用户带来方便。通过对现有的网络信息分类体系进行梳理,认为现有的网络信息分类方式主要包括《中图法》在网络信息分类中的应用、网络自编分类法的应用以及自由分类法的应用三种方式。其中,孔夫子旧书网以《中图法》为基础进行分类,网易、搜狐、新浪和腾讯则采用各自编制的网络自编分类法进行分类,而豆丁网在采用网络自编分类法分类的同时,采用自由分类法进行分类。通过网络自编分类法与《中图法》的类目对照分析,探讨利用《中图法》对网络信息进行分类的适用性,通过对照不难发现,《中图法》和网络信息分类法在类名选择、收录学科、类目内容、类目之间的对应关系以及类目细分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由于《中图法》在内容上比较完整地涵盖了网络自编分类法的大部分类目,因而《中图法》对于网络信息分类有较好的适用性。网络自编分类法和《中图法》在网络信息分类方面都存在着各自的缺点,同时也各有优点,因此关于网络自编分类法与《中图法》的融合问题本文提出提出了一些设想,融合思路有两种,一是同时使用两种分类法对网络信息进行分类,二是为网络自编分类法加入特殊的分类符号,使网络自编分类法向规范化靠拢,最后本文分别对两种思路进行了相应的实验性探索。
吴雯娜,王星[5](2011)在《基于DDC的《英文超级科技词表》范畴体系构建研究——以工程技术为例》文中研究表明《英文超级科技词表》是一个包含4层结构的知识组织系统,范畴体系为其顶层结构,起到类聚概念和表达词表宏观知识结构的作用。以工程技术为例,研究基于DDC构建《英文超级科技词表》范畴体系的方法。首先分析DDC类目体系的结构特征,针对DDC类目层级过深、重要学科类目得不到突出显示的问题提出重构类目导航体系的方法。然后对工程技术相关类目进行深入分析,参考《中国图书馆分类法》、EI分类表进行学科类目重组,提取工程技术基本学科24个,并确定各学科的基本构成类目。最后提出对各学科细分类目进行梳理的原则。
卜书庆[6](2011)在《《中图法》第4版修订与第5版概要》文中认为对《中图法》第4版修订概况及第5版特点进行了介绍和说明。
黄小玲[7](2010)在《修订《中图法》第四版调研报告评价》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介绍了《中图法》第四版各类修订调研报告的修订特点,对《调研报告》表现出来的指导思想、修订原则等做了评价。
夏兴通[8](2010)在《我国图书营销分类法行业标准的编制与实施研究》文中认为当今世界,标准已成为企业和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基本技术要素,成为人类经济活动、社会生活等各领域所普遍遵守的技术规则。标准化作为一种技术制度,是管理和规范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技术保障,在我国各项事业的建设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标准化工作对新闻出版行业的发展也起着重要的支撑和保障作用。作为出版发行企业图书营销管理的重要内容,图书营销分类工作具有重要的地位。而当前制约我国出版发行企业图书营销分类工作水平和质量提高的一个瓶颈就是缺乏一部通用性的图书营销分类法,出版发行企业大多“借用”图书馆分类法或自编适用于本企业的分类法来进行图书营销分类:而且分类工作中还存在不规范和管理粗放等问题。这不利于图书营销分类工作整体质量的提高,也不利于读者的图书消费和行业内图书营销信息的流通共享。新闻出版行业标准化工作的深入开展为编制、应用我国通用性图书营销分类法创造了条件。论文以作者参与的“出版物营销分类法标准编制”与“出版物营销分类法标准实施指南”项目研究为基础,对我国图书营销分类法行业标准的编制与实施进行了研究。全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第1章首先以标准化工作对我国新闻出版行业发展的重要意义为背景,提出用标准化方法解决我国图书出版发行业存在的通用性图书营销分类法缺失问题。然后介绍了论文的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接着从理论研究和编制成果等角度对国内外近三十年来关于图书营销分类法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最后介绍论文的研究内容、研究思路。第2章对“图书营销分类法”及相关的“图书”、“图书营销分类”概念进行定义。第3章对我国图书营销分类的发展历程和现状进行分析。论文对我国古代、近现代以及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图书营销(销售、发行)分类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回顾;并结合参与项目研究过程中的调查活动,对当前我国出版发行企业图书营销分类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第4章在对我国图书营销分类进行历史回顾和现状分析的基础上,首先提出了编制、应用通用性图书营销分类法的研究课题,详细分析了其必要性。然后结合国内外通用性分类法的编制和应用实践,提出了三条通用性分类法编制、应用的基本路径,分析了其各自的优势和局限性,并就这三条基本路径在我国通用性图书营销分类法编制、应用中的现实性和可行性进行了分析,确定了以行业标准化作为实现我国通用性图书营销分类法编制、应用的基本路径并详细分析了这条路径的可行性。第5章探讨图书营销分类法行业标准的编制与实施的相关原理与方法。图书营销分类法行业标准的编制与实施应该符合标准本身的定位以及图书营销分类活动的特点,并遵循和运用相关的文献分类、商品分类和标准化活动的原理和方法。因此,论文定义了“图书营销分类法行业标准”的概念并进行了标准定位分析,并系统地分析了图书营销分类活动的构成、作用和特点,还深入文献分类学、营销学和标准化学,总结相关的原理与方法,并就这些原理方法和图书营销分类法行业标准编制与实施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第6章、第7章以作者参与编制和实施的《图书、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营销分类法》行业标准为基础,运用第5章探讨的相关原理和方法,分析了我国营销分类法行业标准在编制和实施中的具体问题,包括编制过程中的原则和思路、分类大纲的制定、分类标记系统的设计、分类主表的设计、分类附表的设计、标准文本的设计以及实施过程中的原则和思路、营销分类标引规则、出版社上架建议的规范、书店实施标准的基本模式等。最后,在第8章“结语”中对论文研究工作进行总结,并展望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苏晓燕[9](2008)在《《中图法》工业技术各类与《科图法》工程技术各类类目编列之比较》文中指出文章从类目编列的内容和顺序,类目之间的相互关系,类目级别以及所属的上位类这几方面,对《中图法》工业技术各类与《科图法》工程技术各类进行比较,分析了比较结果,得出的结论是《中图法》对"机械、设备"、"建筑科学"等的类目编列优于《科图法》,而对"计算机技术"类目的编列可以借鉴《科图法》的编列方式进行修订。
白国应[10](2006)在《关于交通运输文献分类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了交通运输文献分类的三个问题:交通运输文献的分类标准;交通运输文献的分类体系;交通运输文献的分类方法。
二、对《中图法》建筑材料类目的一些看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对《中图法》建筑材料类目的一些看法(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五版“K81传记”类目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K81传记”类目存在的问题 |
1.1 分类体系不科学 |
1.1.1 类名和类目设置有失规范 |
1.1.2 类目设置不符合主题标引规则 |
1.1.3 中国人物传记学科分类不全 |
1.1.4 “社会各界人物”分类标准不一致 |
1.1.5 类目设置逻辑混乱 |
1.2 类号编制不规范 |
1.2.1 “K81传记”下位类编码混乱 |
1.2.2 将依总论复分表分的结果设置为固定类目 |
1.2.3 “K811世界人物传记”和“K82中国人物传记”相关类目编码不一致 |
1.3 类目注释不当 |
1.3.1 类目注释与类目复分标注相矛盾 |
1.3.2 类目注释与类目设置相矛盾 |
2 《中图法》第五版“K81传记”类目设置的修正 |
3 结语 |
(2)《中图法》分类理论与技术的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4 研究现状 |
1.5 创新点与难点 |
第二章 文献分类理论与技术概述 |
2.1 文献分类理论与技术概念界定 |
2.2 文献分类理论与技术的关系 |
2.3 现行的文献分类理论与技术 |
2.3.1 分类理论 |
2.3.2 分类技术 |
2.4 《中图法》简介 |
2.4.1 编制背景 |
2.4.2 修订情况 |
第三章 分类理论与技术在《中图法》中的发展 |
3.1 体系分类理论与技术在《中图法》中的发展 |
3.1.1 应用发展状况 |
3.1.2 存在问题 |
3.1.3 改进建议 |
3.2 分面分类理论与技术在《中图法》中的发展 |
3.2.1 应用发展状况 |
3.2.2 存在问题 |
3.2.3 改进建议 |
第四章 《中图法》分类理论与技术的发展趋势 |
4.1 分类主题一体化将得到空前的重视 |
4.2 分面组配技术的应用将更加深入 |
4.3 网络信息分类技术将会得到借鉴和应用 |
4.4 自动分类技术将不断推进 |
4.5 网络版将逐渐完善 |
4.5.1 缩短版本更新周期 |
4.5.2 增强与用户的互动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3)《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5版)研究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综合评介与使用指导 |
2.1 综合评介 |
2.1.1 从整体角度进行综合评介 |
2.1.2 从特定的角度综合评介 |
2.2 使用指导 |
2.2.1 应用性指导 |
2.2.2 图书改编指导 |
2.2.3 专类使用指导 |
3 主表存在的问题及修改建议 |
3.1 整体存在的主要问题 |
3.1.1 类目设置重复 |
3.1.2 部分类目立类标准不一致 |
3.1.3 类目设置缺乏逻辑性 |
3.1.4 部分相同类目类名不一致 |
3.1.5“一般性问题”类目存在问题较多 |
3.1.6 部分文献无类可归及部分类目无文献保障 |
3.1.7 类分西文图书受限 |
3.1.8“教材”“教学参考书”“习题、试题及题解”类名欠妥 |
3.1.9 类分3D打印知识文献不规范 |
3.2 各大类存在的具体问题及修改建议 |
4 通用复分表存在的问题与修改建议 |
4.1 关于总论复分表 |
4.2 关于世界地区表 |
4.3 关于时代表 |
5 提高《中图法》编制质量 |
6 结语 |
(4)中文网络信息分类组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新意 |
1.4 课题研究重点和难点 |
第2章 网络信息的特点及其分类组织 |
2.1 网络信息的特点 |
2.1.1 网络信息种类多、数量大、更新周期短 |
2.1.2 网络信息注重实用,娱乐性、生活性强 |
2.1.3 用户水平各不相同,参与度高 |
2.2 网络信息分类组织的必要性 |
2.2.1 分类法是网络信息组织的有效工具 |
2.2.2 网络信息的分类组织方便用户使用 |
第3章 现有的网络信息分类体系研究 |
3.1 《中图法》在网络信息分类中的应用 |
3.2 网络自编分类法 |
3.2.1 网易自编分类法 |
3.2.2 搜狐自编分类法 |
3.2.3 新浪自编分类法 |
3.2.4 腾讯自编分类法 |
3.3 自由分类法 |
第4章 网络自编分类法与《中图法》对比研究 |
4.1 网络自编分类法与《中图法》编制情况比较 |
4.2 网络自编分类法与《中图法》类目对照分析 |
4.2.1 网络自编分类法基本类目对照分析 |
4.2.2 网络自编分类法主要类目对照分析 |
4.2.3 网络自编分类法特色类目对照分析 |
第5章 对比情况分析与评价 |
5.1 对照结果分析 |
5.1.1 网络自编分类法与《中图法》差异 |
5.1.2 《中图法》对网络信息分类的适用性分析 |
5.2 网络自编分类法的优缺点及改进建议 |
5.2.1 网络自编分类法的优点 |
5.2.2 网络自编分类法的缺点 |
5.2.3 网络自编分类法的改进建议 |
5.3 《中图法》类分网络信息的优缺点及改进建议 |
5.3.1 《中图法》类分网络信息的优点 |
5.3.2 《中图法》类分网络信息的缺点 |
5.3.3 《中图法》的改进建议 |
第6章 网络自编分类法与《中图法》融合的思路 |
6.1 思路阐述 |
6.2 实验性探索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5)基于DDC的《英文超级科技词表》范畴体系构建研究——以工程技术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项目背景及《英文超级科技词表》逻辑结构 |
2 《英表》范畴体系的功能定位及构建原则 |
3 主干表选择及其结构特征 |
3.1 主干表选择 |
3.2 DDC的结构特征与局限 |
4 基于DDC构建《英文超级科技词表》范畴体系 |
4.1 基于DDC进行类目体系重构的思路 |
4.2 工程技术基本学科门类的确定 |
4.2.1 从DDC前三级类目中直接提取工程技术基本学科 |
4.2.2 从三级以下的DDC类目中提取工程技术基本学科 |
4.2.3 DDC 621的重组与“动力工程”的类目构成 |
4.2.4 DDC 629的重组与“汽车工程”类目的构成 |
4.2.5 DDC 66、67、68的重组与“化学工程”、“轻工业、手工业”类目的构成 |
4.2.6 “工程技术总论及通用技术”的类目构成 |
4.3 工程技术基本学科细分类目的处理原则 |
5 结语与讨论 |
(7)修订《中图法》第四版调研报告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指导思想 |
1.1 保持《中图法》框架体系稳定。 |
1.2 强调《中图法》的实用性。 |
1.3 实施类目控制。 |
2 调研报告研读 |
2.1 杨鸣放负责的《中图法》第四版TB-TG修订调研报告最详细。 |
2.2 王砚峰小组承担了《中图法》第四版经济类目中F0经济 |
2.3 李晨英承担了农业经济的修订工作。 |
2.4 杨慧负责《中图法》第四版TU、TV、X类修订调研。 |
3 结束语 |
(8)我国图书营销分类法行业标准的编制与实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方法 |
1.4 研究现状综述 |
1.4.1 我国图书营销分类法研究现状 |
1.4.2 国外图书营销分类法研究状况 |
1.5 研究内容与思路 |
1.6 研究创新 |
2 图书营销分类法概念探析 |
2.1 图书 |
2.1.1 图书的构成要素与本质属性 |
2.1.2 图书与其他出版物的区别 |
2.1.3 图书概念定义 |
2.2 图书营销分类 |
2.3 图书营销分类法 |
3 我国图书营销分类的历史与现状 |
3.1 我国古代图书销售中的图书分类 |
3.2 我国近现代图书销售中的图书分类 |
3.3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图书营销(发行)分类 |
3.4 当前我国出版发行企业图书营销分类的现状 |
3.4.1 出版发行企业图书营销分类法使用的基本情况 |
3.4.2 读者对当前图书营销分类的看法 |
3.4.3 出版发行企业营销分类存在的问题 |
4 通用性图书营销分类法编制、应用的路径选择 |
4.1 通用性图书营销分类法的定义 |
4.2 编制、应用通用性图书营销分类法的必要性 |
4.3 编制、应用通用性图书营销分类法的路径选择 |
4.3.1 通用性分类法编制、应用的基本路径 |
4.3.2 我国通用性图书营销分类法编制、应用的路径选择 |
4.4 以标准化路径编制、应用我国通用性图书营销分类法的可行性 |
5 图书营销分类法行业标准编制、实施的原理与方法 |
5.1 图书营销分类法行业标准定义与定位分析 |
5.1.1 标准的含义 |
5.1.2 图书营销分类法行业标准定义 |
5.1.3 标准的分类 |
5.1.4 图书营销分类法行业标准的定位分析 |
5.2 图书营销分类活动的构成、作用与特点 |
5.2.1 图书营销分类活动的构成要素 |
5.2.2 图书营销分类的作用 |
5.2.3 图书营销分类的特点 |
5.3 文献分类的原理与方法 |
5.3.1 分类活动的起源与文献分类的出现 |
5.3.2 文献分类法编制的基本原理 |
5.3.3 文献分类法的类型与功能 |
5.3.4 文献分类法的编制原则 |
5.3.5 文献分类法的设计步骤 |
5.3.6 文献分类法的发展趋势 |
5.4 商品分类的原理与方法 |
5.4.1 产品分类的理论与方法 |
5.4.2 商品分类在营销管理实践中的应用——品类管理 |
5.5 标准化活动的原理与方法 |
5.5.1 标准化活动的基本原理 |
5.5.2 标准化的基本方法 |
5.5.3 制定和实施标准的流程 |
6 图书营销分类法行业标准的编制 |
6.1 编制原则与编制思路 |
6.1.1 编制原则 |
6.1.2 编制思路 |
6.2 分类大纲的制定 |
6.2.1 制定分类大纲的基本考虑 |
6.2.2 制定分类大纲的具体方法 |
6.3 分类标记系统的设计 |
6.3.1 分类标记的功能 |
6.3.2 对分类标记的性能要求 |
6.3.3 分类标记符号的种类与标记制度 |
6.3.4 图书营销分类法行业标准分类标记系统的设计 |
6.4 分类主表的设计 |
6.4.1 立类的原则与方法 |
6.4.2 确立类名的原则 |
6.4.3 类目的划分与排列 |
6.4.4 类目注释 |
6.4.5 类目微观结构设计 |
6.5 分类附表的设计 |
6.5.1 设立的依据 |
6.5.2 设计的思路与方法 |
6.6 文本的设计 |
6.6.1 标准文本编写的要求 |
6.6.2 标准文本的主要构成要素及其内容 |
6.6.3 《图书、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营销分类法》行业标准的构成素及内容 |
7 图书营销分类法行业标准的实施 |
7.1 实施《图书营销分类法行业标准》的重要性 |
7.2 标准实施工作的原则与思路 |
7.2.1 实施原则 |
7.2.2 实施思路 |
7.3 《图书营销分类法行业标准》实施中的图书营销分类标引问题 |
7.3.1 图书营销分类标引的含义与作用 |
7.3.2 《图书营销分类法行业标准》使用本的制定 |
7.3.3 营销分类标引的方式 |
7.3.4 营销分类标引的规则 |
7.4 出版发行企业实施《图书营销分类法行业标准》的基本原则与一般步骤 |
7.4.1 基本原则 |
7.4.2 一般步骤 |
7.5 《图书营销分类法行业标准》在出版社图书营销分类标引工作中的应用 |
7.5.1 出版社在图书营销分类标引上的有益尝试——上架建议 |
7.5.2 目前出版社上架建议存在的问题 |
7.5.3 规范和完善上架建议的建议 |
7.6 书店实施《图书营销分类法行业标准》的基本模式与内容 |
7.6.1 书店实施《图书营销分类法行业标准》的两种基本模式 |
7.6.2 品类管理实施模式的基础 |
7.6.3 品类管理实施模式的主要步骤和内容 |
7.7 标准实施案例:《图书、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营销分类法》行业标准在深圳出版发行集团的实施 |
7.7.1 背景 |
7.7.2 标准实施的基本过程 |
7.7.3 初步效果评估与总结 |
8 结语 |
8.1 论文总结 |
8.2 进一步研究的设想 |
附录:《图书营销分类法行业标准》的主表和复分表示例 |
参考文献 |
图表索引 |
攻博期间科研情况 |
后记 |
(9)《中图法》工业技术各类与《科图法》工程技术各类类目编列之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类目编列差异的比较 |
1.1 类目编列顺序和编列内容完全相同, 大类名称不同 |
1.2 类目编列内容相同, 顺序不同, 但都属于同一上位类 |
1.3 类目相同, 关系不同 |
1.4 类目内容相同, 上位类不同 |
1.5 类目相同, 级别不同 |
1.6 类目编列内容大部分相同, 个别部分不同 |
1.6.1 《中图法》中, “TB一般工业技术”的下位类主要有: |
1.6.2 《中图法》中, “TF冶金工业”的下级类目主要是: |
2 综合以上比较结果, 得出的结论 |
2.1 类目编列划分的不同 |
2.2 提升了发展相对较快的学科类目级别 |
2.3 排列方式更符合检索习惯 |
2.4 个别类目排列更趋合理化 |
2.5 类目名称更加完善 |
2.6 类目编排更加整齐有序 |
3 结束语 |
(10)关于交通运输文献分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交通运输文献的分类标准 |
1.1 根据运输的方式分 |
1.1.1 铁路运输 |
1.1.2 公路运输 |
1.1.3 水路运输 |
1.1.4 管道运输 |
1.1.5 航空运输 |
1.1.6 航天 |
1.1.7 综合运输 |
1.2 根据工程的种类分 |
1.2.1 铁路线路工程 |
1.2.2 车辆工程 |
1.2.3 机车工程 |
1.2.4 道路工程 |
1.2.5 桥涵工程 |
1.2.6 隧道工程 |
1.2.7 汽车工程 |
1.2.8 航道工程 |
1.2.9 港口工程 |
1.2.1 0 船舶工程 |
1.2.1 1 航空工程 |
1.2.1 2 航天工程 |
1.3 根据研究的对象分 |
1.4 根据一般性问题分 |
1.5 根据研究的内容范围分 |
1.6 根据使用的材料分 |
1.7 根据用途分 |
1.8 根据结构分 |
1.9 根据形式分 |
1.1 0 根据分支学科分 |
1.1 1 根据制造工艺过程分 |
1.1 2 根据工艺方法分 |
1.1 3 根据动力分 |
1.1 4 根据燃料分 |
1.1 5 根据国家或地区分 |
2 交通运输文献的分类体系 |
2.1 类目名称问题 |
2.2 立类、列类问题 |
2.3 类目划分的次序问题 |
2.3.1 综合运输 |
2.3.2 铁路运输 |
2.3.3 公路运输 |
2.3.4 水路运输 |
2.3.5 航空运输 |
2.3.6 航天 (宇宙航行) |
3 交通运输文献的分类方法 |
3.1 综合运输文献的分类方法 |
3.2 集装箱运输文献的分类方法 |
3.3 管道运输文献的分类方法 |
3.4 工程文献与经济文献的区别 |
3.5 桥梁工程和隧道工程文献的分类方法 |
3.6 空间科学文献的分类方法 |
3.7 航空、航天应用文献的分类方法 |
3.8 航空、航天医学文献的分类方法 |
四、对《中图法》建筑材料类目的一些看法(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五版“K81传记”类目探讨[J]. 叶菲菲. 新世纪图书馆, 2021(11)
- [2]《中图法》分类理论与技术的发展研究[D]. 李轩. 河北大学, 2019(04)
- [3]《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5版)研究综述[J]. 纪亚清. 图书馆学刊, 2018(03)
- [4]中文网络信息分类组织研究[D]. 牛曙光. 河北大学, 2013(S2)
- [5]基于DDC的《英文超级科技词表》范畴体系构建研究——以工程技术为例[J]. 吴雯娜,王星. 图书情报工作, 2011(22)
- [6]《中图法》第4版修订与第5版概要[J]. 卜书庆.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1(06)
- [7]修订《中图法》第四版调研报告评价[J]. 黄小玲. 科技经济市场, 2010(07)
- [8]我国图书营销分类法行业标准的编制与实施研究[D]. 夏兴通. 武汉大学, 2010(10)
- [9]《中图法》工业技术各类与《科图法》工程技术各类类目编列之比较[J]. 苏晓燕.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08(24)
- [10]关于交通运输文献分类的研究[J]. 白国应. 江西图书馆学刊, 20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