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在带动城镇化进程日益加快的同时,对农村宅基地测绘工作所提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遥感技术作为农村宅基地测绘中最常用的测绘技术之一,其对于我国农村宅基地测绘工作效率的提升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是就农村宅基地测量中遥感影像的应用进行了简单的阐述和分析。
关键词:遥感技术;宅基地测绘;应用
引言
农村宅基地确权政策的实施,不仅进一步明确了农村宅基地的产权关系,同时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有效的保护了农村宅基地使用人的权益,实现了规范化管理农村宅基地的目的,为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遥感技术
1.1定义
所谓的遥感简单的说就是遥远的感知。如果站在狭义的角度理解的话,指的就是在以外层空间与高空为基础的各种平台上,使用各种不同的传感器获取相关的地表信息,然后再经过对数据的传输和处理,最终实现研究地面物体形状、位置、环境等之间存在的相互关系的一种全新的应用科学技术。如图1为遥感技术工作原理图。
1.2遥感技术优势
遥感技术作为一种以调查数据和图像为基础的技术,其主要是利用遥感图像所具有的处理与识别功能,分析、处理并反馈提取自遥感图像上的信息,以达到监控与测量的目的。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主要是通过利用直接测量获取的相关数据,同步生成的图形与数据文件,准确的判定土地的使用类型、检测质量、边界划分等各方面的内容,这样不仅有助于图像目视判读与数字分析能力的有效提升,实现了数据信息资源的相互补充,同时也使得土地资源的特征更加的清晰。首先,视域广阔,监测范围大。经过分析研究发现,一般情况下陆地卫星Ⅴ、Ⅵ的运行周期为16d,也就是每16d就可以完成一次全球陆地表面的成像工作。其次,动态监测、实时传输。这一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所具有的这一特点,不仅有助于工作人员及时的发现病虫害、洪水、森林火灾等自然灾害,同时也为抗灾、减灾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全面的科学依据。
1.3遥感的工作过程
遥感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主要是利用不同的传感器或者探测器,为远离地面的不同工作平台,提供对地球表面电磁波探测的支持,并在探测完成后对数据信息进行科学的传输、分析以及处理,以达到监测和探测地球资源与环境的目的。由于前期未经处理的遥感图像和数据,往往因为受到相关仪器、系统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而导致图像失真问题的出现,因此必须对数据与图像处理工作予以充分的重视,才能避免图像失真问题的出现。进入中期阶段后,主要是通过对遥感影像的检查和解译,运用地面控制点与纠正模型完成对图像的几何纠正,最后再使用不同的算法和模型进行比值变换、线性拉伸等相关处理工作,直至图像的精确度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为止。后期则主要是利用遥感技术进行内业核查的方式,对土地变更的调查成果进行全面的检查,逐一的进行图斑的核对,以便于及时的发现不符合要求的图斑。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基于遥感影像的农村宅基地地籍测量方法
2.1遥感在农村宅基地测绘的基本思想
地基测量的工作主要包括了宅基地界址点位置与地籍图的测绘等几方面的工作。在进行地基测量时,一般都是先使用全站仪或者GPSRTK进行宅基地界址点的测量,然后再将界址点作为像控点进行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校正,最后再利用遥感正射影像图像上的解译地物完成地籍图的绘制。
2.2遥感在农村宅基地测绘概况
通过对0.8m分辨率国产高分二号卫星遥感影像的分析后发现,这一影像具有相对较强的现势性。所以为了促进遥感影像正射校正精度的有效提升,通过裁剪覆盖面积不超过1km2的矩形遥感影像进行了相关的试验。由于该试验区域不仅地势平坦,且区域内的建筑物主要以高低均匀的平房为主。所以在试验过擦着利用全站仪或者GPSRTK全野外数字化测绘仪器对实验区域内的界址点和地籍图进行了准确的测绘,确保了界址点与地籍图测绘精确度的要求。
2.3遥感影像的处理
在进行正射影像校正工作前,工作人员首先必须进行遥感影像的预处理工作,而预处理工作主要涉及到影像调整、灰色或者斑点的去除等各方面内容,以达到促进遥感影像清晰度有效提升的目的。接下来才能进行正射影像的校正工作。在试验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必须均匀的在实验区域内选取4个和16个界址点作为像控点,然后通过对界址点进行反复的校正,如果最终结果差别相对较小的话,则说明假如被校正区域面积较小时,像控点的个数也会随之减少。工作人员再运用4个点进行震慑影像图的后期试验,并将其作为遥感影像的底图,最后再将其与农村宅基地数据库中的地类图斑紧密的结合在一起,确保宅基地地籍图绘制的顺利进行。
2.4遥感影像的解译
在利用遥感影像进行农村宅基地测量时,为了促进图像解译精度的有效提升。工作人员必须在界址点测量的过程中,先进行图像的野外调绘,并在野外调绘的基础上将地籍要素叠加至遥感正射影像图上,最后再将其作为控制和参照进行地物要素的解译。通过对姐以后地物图形与全野外化数字测绘第五图的比较和分析后,完成解译地物精度的检验。这就要求工作人员在测量过程中,必须在均匀选择100个不同地物点的同时,利用全野外数字化测绘地物点坐标值,进行同名解译地物点精度的检查。根据要求检查误差应该控制2倍以内,并在剔除超限误差后,进行解译地物点误差的计算。经过试验后发现,由于全野外数字化测绘所取得的地物点精度与图根精度相等,因此可以确定这一精度就是解译地籍图上地物点相对于临近图根点中的点位误差。另外,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工程人员必须确保正射校正与调绘的精确度达到1:1000的精度要求和标准,如果超出这一精度要求的话,那么将会对农村宅基地地籍图测绘的精度产生不良的影响。
结束语
总之,在进行农村宅基地测量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的要求和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精度的测量方法测量不同的要素。而以遥感影像为基础的农村宅基地地籍测量方法,则主要是利用全站仪和GPSRTK全野外数字化进行地籍要素的测量,然后再进行正射遥感影像解译地物的方法进行地籍图的绘制,才能确保农村宅基地地籍测量的精度符合相关的要求和标准。
参考文献
[1]任苗,朱长春.应用遥感技术的农村宅基地测量试验研究[J].科技资讯,2017,1529:75-76.
[2]韩雷.基于遥感影像的农村宅基地地籍测量方法研究[J].科技资讯,2017,1520:17-18.
[3]黄磊,施富增.农村宅基地地籍测量方法探讨[J].科技经济导刊,2018,09:124+100.
论文作者:张斗龙1,盛良成2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1
标签:遥感论文; 宅基地论文; 地物论文; 影像论文; 地籍图论文; 农村论文; 界址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