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环境文明,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试论论文,环境论文,文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X112
今天我们国家经济上有较快的发展,但环境却遭到了严重的污染,生态失去了平衡,一些有识之士表示了极大关注并大声急呼:爱护环境!治理环境!呼唤环境文明的新风尚早日降临我华夏大地,是当今一件刻不容缓的大事了。
1.普遍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是实现环境文明的前提
环境文明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一种文化现象。文化,它是以使人类更好地生存与发展为目的的一切规则、规范和理论与学说;也可以说文化是一种运作,运作的结果便是文明。文化也可以说是实现社会文明的基础,缺少了文化这个基础,“文明”也只能是空中楼阁,无源之水,无根之木。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是提高人的素质的根本途径。只能是有了高素质的人,才能有高素质的环境和其孳生的环境文明。我们要建设环境文明,其核心就是以现代的绿色哲学为环境文明的指导思想。绿色哲学的认识论是主、客观互动共进论;而绿色哲学的方法论则是主体全面协调论。我们在美化客观世界的同时,必须要首先美化主观世界,我们既要有保护环境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一套行为准则,而且更要有自觉遵守这些准则的人。
2.热爱自然、善待自然,作人与自然和谐的促进派
人们渴望回归自然、渴望能够得到一个碧清的世界,一份绿色的收获,一种春天的感觉;人们向往白云蓝天的环境自然美;人们天性热爱生态主体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美或综合美,更热爱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向往莺歌燕舞的祥和气氛。
人类是自然界的主宰,如果人类一味追求征服自然,致使自然变得不适合人类自身的生存与发展,水源污染了,空气不新鲜,所有的自然资源日益匮乏直至枯竭,生物的多样性受到破坏,结果人类自己给自己生存和发展设置陷井,人类在毁灭自己。所以,人类要善待自然,归根结底还是为了人类自己的生存与发展。
母亲河——黄河今天每年断流达一百多天,是什么原因呢?除了由于人口过快增长,沿河用水量巨增而外,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源头区的广袤草原沙化严重,从而降低了地下水的涵养性能,不能将水长流不断地补给黄河。又是什么原因使草原沙化,地下水的涵养性能降低呢?由于人类过量猎杀老鼠的天敌——猎鹰和蛇,因而鼠害严重,老鼠打洞,吃掉草籽和草根,使草原严重退化。在长江的源头同样原因,草原沙化降低了地下水的涵养性能,因而不能保持水土、降雨量稍大就要酿成水患。这样的教训是值得人类记取。
地球上原有三分之二的陆地为森林等植被所覆盖,而现在覆盖面积已只占陆地总面积的28%。我国森林覆盖率解放初是13%,目前下降到8.9%。安徽省森林覆盖率是14%,位居全国第十五位。 目前全世界每年被砍伐的森林约达二千万公顷。森林资源的严重破坏,成了当今世界空前灾难。森林对于人类无比重要。森林是古人类的家园,现代人类也离不开森林的养育。在我国,有木本食用植物约200种,木本油料约150种,药材植物约180种,森林是整个陆地生态系统的巨大保护伞; 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森林可防风固沙,调节气候,还能吸收空气中的有毒物质、滤尘、净化和保持大气中的氧平衡;森林也是各种生命的庇护所;森林可以美化环境,减低噪音等作用。人类不能毫无节制地对森林进行索取,乱砍滥伐。
3.产业生态化是环境文明的重要体现
过度的消费模式与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破坏了生态平衡,造成了严重的环境危机。过去提倡“文明生产”只强调了厂区的环境卫生和物资管理等,缺乏生态文化的内涵。今天的“文明”就是环境文明。环境文明就要树立生态文化经济观,把对生态质量的追求变成人们价值追求中的自觉的基本的方面;生态效益好坏成为判断人们生产活动的的基本尺度;生态保护成为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方面;生态利益成为人类总利益中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我国的农业也有很大的隐忧存在。农业为了提高产量大量使用化肥与农药造成的污染是极其严重的。农业的污染是面源污染,它随着地表迳流很快形成污染的分散流,而且它还会向下渗透污染土壤和地下水,直接威胁到人们的饮用水源,问题的严重,不得不大声疾呼在农业上大力推广环境文明。农业要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将有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因为,根本解决农业问题,首先是教育农民,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这将是一个十分艰巨的任务。其次才是走生态农业的路。生态农业的生产过程不用化学杀虫剂而采用生物工程的手段实施害虫的生态控制,长期将害虫控制到较低的密度,使其不能成为灾害。不使用化学肥料而用有机的农家肥,能长期保持土壤的结构和肥力。以中国科学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庞雄飞为村长的华农大的教师和他们的研究生,在深圳市龙岗区碧岭村办了一个生态村,为我国广大农村走生态农业的道路树立了一个样板,使人们看到了农业实行可持续发展的曙光。
4.养成良好的环境文明习惯
讲卫生、懂礼貌是我们的古训,是作人的根本,今天讲卫生有了新的内涵,不仅为强身固体之道,而且已有了保护环境让人类走上可持续发展的全新的、更深层次的内容了。
(1)垃圾与环境文明
人类在其生产活动、经济活动与生活当中会产生大量的垃圾。随着经济高速增长,垃圾的数量将成倍地增长。以上海为例:1992—1997的5年当中仅生活垃圾就增加了50%。目前日垃圾排出量超过一万吨。 垃圾会产生恶臭,滋生大量的蚊蝇与细菌,所以必须尽快处理。原始的处理是填埋,填埋方式需要占用大量的场地,而且还会污染地下水,填埋场附近很大范围受到垃圾恶臭的污染。当今较为先进的垃圾处理方式采用焚烧的方式,同时考虑有效地利用垃圾。这种垃圾处理方式需要广大居民的密切配合,要求居民有较高“环境文明”的意识,自觉将垃圾进行分类,首先分成可焚烧的与不可焚烧的两大类。垃圾分类可使垃圾变“金矿”,有关专家估计我国垃圾中的再生资源值每年可达250 亿元。每吨垃圾的发热量相当于半吨煤,“垃圾发电”在国际上开始成为新的投资热点,也是处理垃圾最文明的方式,把垃圾污染程度降低到最低限度。
(2)生活小节与环境文明
不要随地吐痰、不要乱扔垃圾等等虽属生活小节,市民公约里有之,居民守则里明文规定。但是执行起来却是很不容易。看来,首先重在教育,其次是法治,只有两者结合起来才能培养人们新的社会风尚。环境文明就是在这些生活小事中逐渐培养壮大起来的。
(3)消费与环境文明
资源高消耗的生产模式和生活高消费的消费模式是现代工业化国家发展的基本特征。高消费的方式既耗费了大量的物质财富和自然资源也会带来大量的生活废弃物,给废弃物排放需要的自然环境容量造成了巨大的压力。我们国家虽然尚未进入现代工业化国家的行列,但改革开放后生产力的快速发展所带来的物质充裕丰盈,为人们的物质消费欲望提供了基础,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很有必要倡导绿色消费。绿色消费模式的重要内容是通过更多地消费绿色产品来减少消费所造成的人与自然环境的矛盾。绿色产品是一种无污染或低污染的产品,在其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不给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既保护了环境又节约了资源。绿色消费是一种有利于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的新的消费模式,它倡导适度的消费规模,合理的消费结构和科学健康的消费行为。
在学校实施环境文明也就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生动课堂,是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高等学校有着实施环境文明的深厚土壤,环境文明之花理应首先绽放在高等学府的校园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