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五华县华西中学 514400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一种基本形式,是学生获取知识、锻炼能力和提高技能的主要途径。因此,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课堂40分钟焕发无限生机,是教师教学的重要内容和当务之急,也是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手段。那么,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下面谈谈我个人的几点看法。
一、联系实际,以生活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
学生的绝大部分时间都在生活,认知最牢靠和最根深蒂固的部分就是生活中经常接触和经常用的知识。如果在教学中能让学生将这些知识作类比,那么既能贴近生活,又能更牢固地掌握知识。例如在整式同类项的教学中,让学生在电化教室对一群猪羊的图片进行分类(分类的方法:无角的是猪,有角的是羊)。这基本就是一个游戏,每个学生都可以轻而易举地做到。对于部分学生来说,他们还感到新奇以至于学习情绪高涨。这时抓住时机自然地将游戏过渡到同类项分类的教学——分类的方法:字母相同,相同字母的指数相同。学生乘胜追击,很自然地应用刚刚在猪羊分类中形成的程序,先看字母,再看字母的指数。猪羊的分类——按外部形态;多项式的分类——按字母和它们的次数。
又如在教学三角形三边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时,由于学生对点与点的距离相等的知识比较生疏、不易理解,我就从日常生活中的事例入手,由浅入深。我创设了这样一个问题:现有不在同一直线上的甲、乙、丙三个地方,要在它们之间建立一超市,为了使甲、乙、丙三个地方的居民到这一超市购物时的路程相等,若你是这一超市的负责人,你如何进行选址?这样就把学生的胃口吊起来了,从而进一步激发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
生活中有数学,数学中也处处有生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对于一些实际问题,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有的甚至亲身经历过,所以当老师提供具有典型意义的直观背景材料时,他们往往跃跃欲试,想学以致用,从而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抽样调查”这节课,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赵大叔承包了一个鱼塘,想知道鱼塘里有多少条鱼,你能帮他想办法求出共有多重吗?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就能帮他解决这个问题。这样设置悬念引入新课,使学生对某种知识产生了一种急于解决问题的心理,能够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学生可能出现许多不同的解决方案,产生了不同的认知冲突,教师这时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让他们自己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成功的快乐。通过对事情发展过程的联想,设计非常规问题,诱发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二、动口、动手、动脑参与,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
数学课究竟要上出怎样的水平、达到怎样的程度?我的感悟是:首先课堂条理清楚、知识明了,学生上课有激情,参与性较高。为此课前应精心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明白这堂课学什么、学到什么水平、怎样学、学会什么,而不是教师讲什么、讲到什么水平、怎样讲、讲会什么。例如,在《有理数的乘方》的新课教学时,我是这样引入新课的:我拿了一张纸进入课堂说:“这张纸厚约 0.1毫米,现在对折3次,厚度不足1毫米。如果要对折30次,请同学们估计一下厚度为多少?”学生纷纷做出估计,有的说30毫米,有的说60毫米,胆子大一点的学生说10米。我说:“经过计算,它的厚度将超过10座珠穆朗玛峰叠起来的高度。”于是师生一起来探求:设一张纸的厚度为0.1毫米,则对折30次后的厚度为 0.1×229毫米。学生用计算器求得53687.0912米,五万多米快有7个珠穆朗玛峰高了。以此来引入新课,增加了趣味性,满足了好奇心,使学生注意力集中,从而使学生在观察思考、尝试、列式中感受到有学习新知的必要,继而形成稳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引发联想,思维迅速活跃了起来,使学生的全部心理活动参与到了这节课的学习中。相反,在数学教学中,如果没有问题情境,就很难激发学生的思维。
三、以旧引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一个人的知识水平、认知结构有关。作为教师,如果能贴切地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结构,并适当地加以完善,不仅能够完成教学任务,而且能深化这种结构,使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并且大胆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教材中有这样一道例题:在△ABC中,∠ABC=50°,∠ACB=75°,点O是内心,求∠BOC的度数。这是一道基本题,目的在于考查学生对三角形的内心及三角形内角和等概念的理解。如果就题讲题,学生会感到淡然无味;如果在解决了问题之后再向深处挖掘,则可进一步深化学生的认知结构。我提出了如下问题:若设∠A=x°,你能用x的代数式表示∠BOC吗?这看上去是一小步,仅仅换上了x度,数字换成了字母,实际上却是一大步,巩固了前面的多项式,也和函数有了联系。当问题解决了,我再问:当x等于多少度时,∠BOC=130?这就成了一个方程问题。充分利用前面的问题情境,不仅使学生巩固了知识,也发展了知识,真正把学生从题海中解放出来。
四、设计开放型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敢于设想、追求创新,并且注意引导学生变换思维角度。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思考热情,又能使他们思路开阔,处于一种主动探索的状态。老师除应有计划、有目的地设计一些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用型问题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探索,还应注意搜集信息、积累资料,以便于设计一些开放型问题,通过追求问题的结论或条件或某种规律,来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以上几种方法可以在教学中根据内容提示穿插投计、合理组织。因为设计问题的情境很多很多,我想只要我们老师带着问题意识精心设计问题情境,认真组织并实施,就能多方位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论文作者:陈静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7年7月第28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11
标签:学生论文; 知识论文; 思维论文; 情境论文; 字母论文; 厚度论文; 角形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7年7月第28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