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中医药大学,湖北 武汉430065)
【摘要】 目的 通过对不同病期肝病患者血清前白蛋白(PA)和胆碱酯酶(CHE)的联合检测,探讨其组合在肝脏疾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肝病患者124例为实验组,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为对照组。用罗氏生化分析仪检测两组样本血清PA值和CHE值。结果 实验组各组血清PA值和CHE值均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各实验组患者随肝病病情程度的越重,血清PA和CHE水平越低,降低率越高。结论 作为反映肝脏合成功能损害程度的敏感指标,联合检测血清PA值和CHE值对肝脏疾病,如肝炎、肝硬化及原发性肝癌等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有重要临床意义。
【关键词】肝脏疾病 前白蛋白 胆碱酯酶 肝脏合成功能
肝脏是机体内以代谢功能为主的器官,是机体重要的合成蛋白质的器官,血清前白蛋白和胆碱酯酶均在肝脏中合成。以往评价肝脏功能时,均以检测肝脏细胞破坏后释放入血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白蛋白(ALB)等指标为主,但ALT、AST、ALB在肝脏疾病中并不敏感,且易受某些因素的影响。本文检测了124例处于不同肝脏疾病阶段患者的血清PA和CHE水平,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湖北省中医院肝病科住院患者124人,男性88人,女性36人,其中急慢性肝炎患者42例,年龄25~83岁,平均年龄(53.40±13.93)岁,肝硬化患者38例,年龄37~82岁,平均年龄(57.84±11.67)岁,原发性肝癌患者44例,年龄41~79岁,平均年龄(58.52±10.15)岁,另外选取我院无肝病病史的健康体检者40例,年龄23~71岁,平均年龄(44.55±12.67)岁。
1.2方法
清晨抽取空腹血(5ml),应用罗氏生化分析仪及配套原装试剂,并严格按说明书操作。正常参考值范围:CHE 5320~12920U/L,PA 0.2~0.4mg/L。
1.3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多组资料比较采用单因素的方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均数的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各类肝病患者血清PA和CHE测定
各组PA值和CHE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硬化组与原发性肝癌组PA值和CHE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PA值和CHE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具体见表1
2.2各类肝病患者血清PA和CHE降低率
结果显示,各肝病组血清PA和CHE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且肝硬化组和原发性肝癌组与对照组相比下降尤为显著,其幅度与肝脏受损程度呈正相关。具体见图1
3讨论
PA是由肝细胞合成的一种糖蛋白,富含色氨酸,相对分子量为54980。由4个相同的亚基组成,参与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甲状腺素、维生素和视黄醇蛋白的合成。血清白蛋白(ALB)亦在肝脏中合成,是观察营养状况及肝功能损害程度的一项传统指标,半衰期较长,达19-21天,含量高且易受外源性清蛋白的影响,故不能及时、准确的反映肝细胞合成蛋白质的功能[1],而前白蛋白的半衰期仅1.9天[2],明显较白蛋白短,且不受静脉输注血浆或白蛋白等血浆制品的影响,故能较敏感的反应肝脏合成功能及患者营养状况,被认为是判断肝脏早期损害的灵敏指标[3]。本研究中,PA下降程度及降低率与肝脏疾病的严重程度相一致,在肝硬化及肝癌中尤为明显。胆碱酯酶是一类催化酰基胆碱水解的酶,能催化乙酰胆碱水解生成胆碱和乙酰,故又称为酰基胆碱水解酶。胆碱酯酶在人体内包括乙酰胆碱酯酶(ACHE)和拟胆碱酯酶(PCHE),ACHE主要来源于神经细胞和红细胞,而PCHE主要由肝脏合成,半衰期约10天[4]。人血清中PCHE占多数,浓度大约是ACHE的10倍[5],因此血清中胆碱酯酶的水平主要反应肝细胞的合成功能。肝细胞变性坏死,纤维组织和结缔组织增生,间质炎症细胞浸润,均可影响CHE及PA的合成,使其在血清中的水平显著下降,提示疾病预后不良[6]。
本研究结果显示,各实验组血清PA和CHE水平随着肝病病情的逐步发展,呈现逐渐降低趋势,为肝病病情发展的程度提供一定依据,这与杨林[7]等人的报道相一致。其中肝硬化组和原发性肝癌组,PA值和CHE值差异不显著,这可能是因为,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时肝脏出现结节、结缔组织增生及纤维化,为不可逆性损伤,而肝炎时肝细胞坏死主要表现为单个或小群肝细胞坏死,并伴有程度较轻的纤维化,且损伤多为可逆性,经正规合理的抗病毒及调节免疫力等治疗后,PA和CHE均可维持在正常或接近正常的水平。
总之,PA和CHE是判断肝脏合成功能受损的重要指标,能较敏感的反应肝脏疾病的严重程度。在肝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中血清中PA、CHE均有不同程度下降,故在肝功能检测中加入PA和CHE检测项目,对疾病诊断、治疗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吴群,刘小兵.肝病患者血清前白蛋白检测临床意义[J].吉林医学,2012,33(17):3599-3600.
[2] 陶艳,姜锡平,陈咏萍.肝硬化患者联合检测血清前白蛋白、胆碱酯酶、胆固醇的临床价值[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32(11):1727-1728.
[3] 张秀屏,王文灏.血清白蛋白和前白蛋白检测在肝脏疾病中的敏感性分析[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2,44(12): 1494-1495.
[4] 郭建萍.胆碱酯酶在肝脏疾病中的应用分析[J].中外医疗,2010,28:44.
[5] 刘进,王磊.胆碱酯酶对判断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者预后的价值[J].临床荟萃,2012,27(1):48-49.
论文作者:张雪梅,李航森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5年第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6
标签:肝脏论文; 血清论文; 白蛋白论文; 胆碱论文; 患者论文; 肝硬化论文; 肝病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2015年第9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