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及临床疗效的影响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及临床疗效的影响

一、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及临床效果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曲文白[1](2021)在《芪参丹芍颗粒对慢性稳定性冠心病患者运动耐量影响的随机对照研究》文中指出背景:慢性稳定性冠心病(stabl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SCAD)是冠心病的主要临床类型,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运动耐量是SCAD患者预后的最强预测因子,与患者心肌缺血情况及生存质量密切相关。本研究立足SCAD这一重大卫生问题,以运动耐量改善为切入点,心绞痛疗效、中医疗效及生存质量改善作为次要评价指标,开展气血理论指导下芪参丹芍颗粒(原名:益气活血方)改善SCAD患者运动耐量的非劣效随机对照试验及网络药理学机制研究。目的:1.基于非劣效随机对照试验评价芪参丹芍颗粒对SCAD患者运动耐量的疗效及安全性。2.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芪参丹芍颗粒提高SCAD患者运动耐量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1.临床试验部分采用前瞻性、随机、平行、阳性对照的非劣效性试验设计,选取曲美他嗪(trimetazidine,TMZ)作为阳性对照药。将纳排标准筛选后的SCAD受试者按1:1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在SCAD的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试验组加用芪参丹芍颗粒,每次1袋,每日2次,温水冲服;对照组加用盐酸曲美他嗪片,每次1片(20mg),每日3次,三餐时口服,两组疗程均为4周。主要疗效指标为代谢当量提高值。次要疗效指标为心电图运动平板试验的其他指标[运动试验持续时间、运动试验阳性情况、运动诱发心绞痛情况、运动至ST段压低0.1mV的时间、运动中ST段下降最大幅度、最差ST段水平、Duke平板评分(Duke treadmill score,DTS)、最大心率、心率-收缩压乘积(rate pressure product,RPP)]、心绞痛相关指标(心绞痛疗效、心绞痛积分、心绞痛发作次数、硝酸甘油停减率)、中医证候及主要症状(证候疗效、症状疗效、证候积分)及生存质量评分[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eattle angina questionnaire,SAQ)和 SF-36 健康调查简表(the medical outcomes study 36-item short form survey,SF-36)]在治疗 4 周后较基线的变化。安全性指标包括生命体征、心电图、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肝功能(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肾功能(血肌酐、尿素氮、血糖)和尿常规]、不良事件等。设置远期随访(入组后6月和12月),关注指标为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发生率。分别对全分析集(full analysis set,FAS)和符合方案分析集(per protocol set,PPS)进行意向性分析(intention-to-treat,ITT)和依从方案受试者分析(per-protocol,PP),对两个数据集分析结果进行敏感性分析。对主要疗效指标进行非劣效检验及多因素分析,其中非劣效检验为单侧检验。2.网络药理学研究部分从TCMSP数据库获取芪参丹芍颗粒9味中药的主要活性成分,结合《中国药典》2020年版及相关实验文献补充活性化合物,通过TCMSP数据库及SwissTargetPrediction预测活性化合物的相应靶标。使用GeneCards、NCBI、CTD和TTD数据库分别获取SCAD和运动耐量的靶标。将中药活性化合物靶标与疾病靶标取交集,获得芪参丹芍颗粒提高SCAD患者运动耐量的潜在靶标。将中药与疾病的交集靶标导入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网络(protein protein interaction network,PPI),通过 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芪参丹芍颗粒提高SCAD患者运动耐量的全链网络,即药物-化合物-作用靶标-疾病网络。提取PPI网络与全链网络中度值高于均值的靶标作为核心靶标。通过R 3.6.3和clusterProfiler软件包,以P<0.01对核心靶标进行GO功能富集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合富集分析结果及SCAD&运动耐量与核心靶标的相关文献研究,构建芪参丹芍颗粒干预SCAD&运动耐量的潜在机制网络,并运用Pathway builder tool 2.0对其进行可视化处理。结果:1.临床试验部分①本研究共纳入受试者108例,试验组与对照组各54例。共脱落6例,试验组2例,对照组4例,对照组另有1例受试者已完成治疗,但拒绝接受心电图运动平板试验,未予纳入PPS集。②基线情况:ITT分析与PP分析均提示,组间在人口学资料和病史、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的使用情况、冠心病危险因素等基本临床特征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③组间比较:ITT分析及PP分析均提示,在主要疗效指标-代谢当量提高值方面,试验组不劣于对照组(P<0.05),ITT分析试验组提高1.33±1.88 METs,对照组提高1.05±1.73 METs,PP 分析中试验组提高 1.39±1.90 METs,对照组提高 1.16± 1.79 METs;在中医证候疗效、乏力症状疗效等中医相关指标和SAQ总分、躯体活动受限程度评分等生存质量指标的改善方面,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在运动试验持续时间、运动中ST段下降最大幅度、运动至ST段压低0.1mV的时间、最差ST段水平、最大心率、DTS、RPP、运动诱发心绞痛情况、运动试验阳性情况等运动耐量指标,心绞痛疗效、心绞痛症状积分、心绞痛发作次数、硝酸甘油停减率等心绞痛相关指标,中医症状疗效(胸痛、胸闷、气短、心悸、自汗)和SAQ心绞痛稳定状态评分、治疗满意程度评分、疾病认识程度评分、SF-36总分、躯体健康总分(physical component summary,PCS)、精神健康总分(mental component summary,MCS)等生存质量指标的改善上,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④组内比较:ITT分析与PP分析均提示,在代谢当量、运动试验持续时间、DTS等运动耐量指标,心绞痛症状积分、心绞痛发作次数等心绞痛相关指标,中医证候积分和SAQ总分、SAQ各子项评分、SF-36总分、MCS、PCS等生存质量指标的改善上,两组组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⑤敏感性分析结果:除了组间SAQ心绞痛发作情况评分的变化外,ITT分析与PP分析结果均一致,脱落病例对本研究结果无明显影响。⑥主要疗效指标的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在控制组别、静息心率等其他因素的情况下,代谢当量提高值与基线代谢当量呈负相关(P<0.05),如果放宽P值限制至0.2,则代谢当量提高值与基线CCS心绞痛分级呈负相关(P<0.2),与基线SAQ总分呈正相关(P<0.2)。⑦两组治疗期内均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远期随访中对照组一年期随访发生MACE 3例,试验组无MACE发生。2.网络药理学研究部分①本研究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构建芪参丹芍颗粒提高SCAD患者运动耐量的“药物-化合物-作用靶标-疾病”网络,涉及中药活性化合物167个,中药-疾病交集靶标126个,核心靶标62个。②核心活性化合物:槲皮素、山奈酚、木犀草素、豆甾醇、β-谷甾醇等化合物在整个网络中发挥重要作用,可能是芪参丹芍颗粒提高SCAD患者运动耐量的核心化合物。③核心靶标:IL6、VEGFA、CASP3、HIF1α、COX1等核心靶标在芪参丹芍颗粒提高SCAD患者运动耐量中发挥重要作用。④富集分析:GO功能富集分析得到分子功能55个、细胞组分29个和生物过程835个(P<0.01)。KEGG通路富集分析筛选出98条信号通路(P<0.01),涉及IL17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等。⑤构建获得芪参丹芍颗粒提高SCAD患者运动耐量的潜在机制网络。结论:1芪参丹芍颗粒能提高SCAD患者运动耐量,其疗效不劣于阳性对照药物TMZ,安全有效,远期预后良好。2在试验药物改善代谢当量方面可能存在以下规律:在控制组别、静息心率、RPP、β受体阻滞剂使用情况、中医证候积分等因素的情况下,基础代谢当量水平越低,治疗后代谢当量提高越明显;心绞痛状况越轻(CCS心绞痛分级越低,SAQ评分越高),治疗后代谢当量提高越明显。3芪参丹芍颗粒能改善SCAD患者心绞痛情况,其疗效与TMZ无明显差异。4芪参丹芍颗粒能改善SCAD患者中医证候及胸闷、胸痛、乏力、气短、自汗和心慌症状,且在改善中医证候及乏力症状方面的疗效优于TMZ。5芪参丹芍颗粒能改善SCAD患者生存质量,且在改善CHD相关生存质量(SAQ),特别是躯体活动受限程度(PL)方面的疗效优于TMZ。6芪参丹芍颗粒可能通过槲皮素、山奈酚、木犀草素、豆甾醇、β-谷甾醇等核心化合物作用于IL6、VEGFA、APOB、CASP3、HIF1α、COX1等核心靶标,调控IL17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等,干预炎症、血流剪切力、脂质沉积、血管生成、细胞凋亡、自噬、氧化应激、血栓形成等生物过程,抗动脉粥样硬化、促进侧支循环形成及优化心肌能量代谢,综合改善SCAD患者心绞痛症状及运动耐量。

袁静雨[2](2020)在《六味地黄丸联合规范西药治疗对肝肾阴虚型老年高血压患者生存质量影响的临床观察》文中提出目的本次研究主要通过临床观察的方式,运用规范西药联合六味地黄丸对肝肾阴虚型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治疗,通过观察受试者治疗前及8周后生活质量和症状的改变,以评价六味地黄丸对肝肾阴虚型老年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及有效性和安全性。为血压控制稳定的肝肾阴虚型老年高血压患者今后的临床治疗及生存质量改善提供理论指导和临床依据。方法将2019年03月~2020年01月~于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心内一科门诊就诊且符合纳入标准的6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规范西药降压治疗联合六味地黄丸32例)及对照组(规范西药降压治疗32例),疗程为8周,记录治疗前后患者中华生存质量调查量表、中医证候、血压的变化情况,以评价六味地黄丸联合规范西药降压治疗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及受试者症状改善的疗效。进行血压、心电图、血常规、肝肾功能监测,同时记录不良反应,以评药物的安全性。结果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六味地黄丸联合规范降压西药治疗肝肾阴虚型老年高血压患者,可显着改善患者在中华生存质量量表里的生理、心理、自我评价及综合评价四方面的评分(P<0.01),同时对照组对这四个方面也有改善作用,但对照组仅在自我评价方面治疗前后差异较为显着,对比两组治疗后生存质量评分,两组在心理、自我评价及综合评价三个维度,六味地黄丸联合规范降压西药治疗均优于对照组。在中医证候方面,治疗组其有效率76.67%,显效率为10.00%,对照组单用降压西药治疗的有效率为61.29%,显效率为3.23%。两者在显效率差异上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各中医症状比较中,两组均能有效改善受试者的主要症状,治疗后组间差距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联合六味地黄丸的治疗组在中医兼证的差异与单用降压西药的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安全性评价上,治疗组出现2例轻度不良事件,对照组出现1例不良事件,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六味地黄丸联合规范西药治疗肝肾阴虚型老年高血压患者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改善中医症状效果确切,与单用规范西药治疗相比较,六味地黄丸在血压控制稳定后头晕头痛、中医兼证及中医整体疗效上更具有优势,无严重不良反应,安全性良好,值得继续进行临床研究。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办公室[3](2013)在《我国16个重点病种的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论文统计表(2008年~2013年)》文中认为

黄学民[4](2012)在《糖尿病肾病证候动态变化与肾功会I生存质量关系及中医药干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研究早期和临床期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 DN)证候动态变化与重要的肾功能指标和生存质量的关系,以及不同干预方案对糖尿病肾病各证素(证候要素)中每个症状动态变化的影响,为揭示糖尿病肾病中医证候内涵提供依据,为糖尿病肾病中医证候变化及规范化研究提供更多比较可靠的数据。方法:依托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中医药全程干预糖尿病肾病进程综合方案研究》,病例来源自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等10家研究单位,按照严格制定的调查表对早期和临床DN患者的一般情况、合并症、0时点和中西医干预后8个时点(共2年)的中医四诊信息、生化指标等及生存质量评分进行收集,录入数据库,并审核无误。研究一:研究两种不同干预后早期和临床期DN7个证素的34个症状在9个时点的变化趋势;包括积分差值(开始入组时得分与每个时点得分的差值)检验和秩和检验。研究二:对早期和临床期DN证候9个时点的动态变化与生存质量评分变化的关系进行研究,生存质量量表用糖尿病特异性生存质量量表修订版(Adjusted Diabetes of Life Measure, A-DQOL),并用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对多次重复测量的纵向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在考虑的变量中,除了中医证候积分之外,也加入了年龄、性别、并发症等变量,一起进行了分析研究三:对早期和临床期DN证候9个时点的动态变化与主要肾功能指标变化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用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对多次重复测量的纵向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变量中加入了年龄、性别、并发症等可能影响肾功能指标的变量,一起进行了分析。结果:研究一:1在9个时点,两种不同干预对早期和临床期糖尿病肾病34个症状(7个证素)积分的变化对比显示,中医治疗组和西药厄贝沙坦组均能改善中医症状积分,而在不少时点,中医药组的改善程度优于厄贝沙坦组,两组比较有显着差异;而在其他时点(进行治疗后),两组比较无显着差异。在观察结束时点(8时点),有18个症状的积分改善中药组优于厄贝沙坦组,两组比较有显着差异。2对一些症状积分的改善,中药组明显优于厄贝沙坦组。症状积分差值研究中,在治疗后所有8个时点,中药组对痰湿4(全身困倦)的改善均优于厄贝沙坦组,两组比较有显着差异;在第5个疗程结束之外的7个时点中药组对血瘀2(口唇舌紫,或紫暗、瘀斑、舌下络脉色紫怒张)的改善均优于厄贝沙坦组,两组比较有显着差异3在第2、3、4疗程期间,只有6个症状在共6个时点,中药组的改善程度优于厄贝沙坦组,在各时点两组比较有显着差异;而在第6、7、8疗程期间,有24个症状在共47个时点,中药组的改善程度优于厄贝沙坦组,在各时点两组比较有显着差异研究二:1DN证候总积分变化与DQOL量表总评分变化的相关性:DN证候总积分变化与DQOL量表总评分的变化呈正相关,患有高脂血症与DQOL量表总评分变化呈负相关2DN证候总积分变化与DQOL量表四个分功能评分变化的相关性:(1)DN证候总积分变化与DQOL量表生理功能影响评分变化呈正相关。(2)DN证候总积分变化与DQOL量表心理/精神影响评分变化呈正相关,年龄、患有高脂血症与心理/精神影响评分变化呈负相关。(3)DN证候总积分变化与DQOL量表社会关系影响评分变化呈正相关,患有冠心病、高脂血症与社会关系影响评分变化呈负相关。(4)DN证候总积分变化与DQOL量表治疗对患者的影响评分变化呈正相关研究三:1DN证候总积分变化与肾功能指标变化的相关性:(1)年龄、患有高血压与GFR的变化呈负相关。DN证候总积分变化与GFR的变化关系密切度不足(2)证候总积分变化、年龄与BUN的变化呈正相关。(3)年龄、患有高血压与Scr的变化呈正相关。性别与Scr变化呈负相关。DN证候总积分变化与Scr变化关系密切度不足。(4)DN证候总积分变化、患有高血压与UAER的变化呈正相关2DN各证素总积分变化与肾功能指标变化的相关性:(1)阳虚证素的总积分变化、年龄、患有高血压与GFR的变化呈负相关。(2)气虚证素、血虚证素、阳虚证素、痰湿证素、湿浊证素的总积分变化、年龄与BUN的变化呈正相关。(3)气虚证素与阳虚证素的总积分变化、年龄、患有高血压与Scr的变化呈正相关,性别与Scr的变化呈负相关。(4)患有高血压与UAER的变化呈正相关,所有各证素总积分变化与UAER的变化关系密切度不足结论:1在9个时点,对比了两种不同干预方案对糖尿病肾病34个症状的积分变化,在症状积分研究层面证实了饮食治疗、现代医学对症治疗基础上的中医药治疗比厄贝沙坦治疗组有优势,与证候疗效结果相符合。另外,症状动态变化研究显示,中医药治疗并非在所有时点,对所有症状的改善均优于厄贝沙坦组,而对某些症状的改善程度更突出,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分析中医药组改善更加突出的时间分布,在后半疗程明显多见,提示应该重视中医药的长疗程治疗。2本研究提示,DN证候总积分变化与DQOL量表评分变化相关,表明了中医证候的改善能体现患者生存质量的改善,说明相关生存质量研究可以作为中医证候研究的重要补充,有助于中医药疗效的客观评价以及中医证候的规范化。3DN证候变化与肾功能指标变化的相关性研究提示,BUN、Scr等代谢产物与气虚证素与阳虚证素等正虚证候也可能相关,与把代谢产物更多与痰湿、湿浊相关的传统认识不同。说明在糖尿病肾病的后期可能因虚致实的病机比较突出,治疗中不仅要重视泄浊解毒,而且也要强调固护正气,以达到扶正祛邪的目的;也说明了在重视扶助正气的基础上泄浊解毒、化瘀散结的治疗组处方组方思想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本研究也有助于糖尿病肾病中医证候本质的进一步的探索。

纪学敏[5](2019)在《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美国诊疗现状及岭南火针疗法对其脾肾阳虚证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本研究拟利用公开的NAMCS调查数据库,分析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在美国的疾病情况,了解IBS-D患者在美国的治疗现状及趋势。通过NAMCS调查数据库发现,IBS-D病例在美国普通人群中并不少见,而在治疗方面,中草药、针灸等中医传统疗法较少被美国患者使用。笔者导师林国华教授应用岭南火针疗法治疗临床各种疾病已达数十载,颇具疗效。此疗法用于治疗IBS-D可避免药物的副作用,其临床应用广泛,而IBS-D是其典型的优势病种之一。为提高IBS-D的治愈率,降低其复发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充实美国对IBS-D的治疗方法,以及推广岭南火针疗法在美国的运用与发展,笔者遂开展以岭南火针疗法治疗IBS-D脾肾阳虚证的临床研究。方法:第一部分:利用2006至2014年间,NAMCS的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纳入相关病例,从基本人口学特征、基本健康情况、消化道相关合并症、消化道外合并症、就诊基本情况、相关检验及检查情况、非药物疗法、药物疗法、接诊健康服务提供者专科情况、接诊健康服务提供者类型等方面进行研究,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以了解IBS-D在美国的疾病情况,以及该疾病美国的治疗现状及趋势。第二部分:本研究前瞻性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的研究方法。研究对象选取2018年01月至2019年01月期间,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门诊和针推康复中心就诊的病人,严格遵照纳入标准筛选出96例合格受试者,采取随机对照试验的方式,将患者随机分配至A、B、C三组治疗过程中共脱落6例,因疗程不满总疗程的1/2,故予以剔除,且不进入最后的数据统计研究,最后符合标准的A组(岭南火针组)、B组(常规针刺组)和C组(西药组),每组各30例,疗程为4周。采用中医泄泻症候积分量表以及IBS-QOL生存质量评价量表,对三种治疗方案治疗前后的疗效进行评价、统计、对比及分析。治疗结束1个月后随访,比较复发率。本研究以三个研究组做自身及组间治疗前、后以及随访对照。本研究未运用盲法,为开放式研究。取穴:神阙、天枢、上巨虚、大肠俞、阴陵泉、肾俞、命门、关元、脾俞、足三里,神阙穴统一采用回旋灸法。操作:A组(岭南火针疗法组):先以安尔碘将腧穴局部消毒,然后涂抹少量万花油于点刺部位,将针尖及针身烧红透亮,采用迅速高频浅点刺法,浅点刺不留针,深度不超过0.1mm,以100次/分的点刺速度,每穴点刺5次,在火针点刺前后涂抹万花油可缓解患者灼痛感并促进火针伤口愈合,每周治疗2次,共4周。B组(常规针刺组):采取仰卧、俯卧位交替针刺的方法。①采取仰卧位:以快速进针手法针刺天枢、上巨虚、阴陵泉、关元、足三里,神阙穴采用回旋灸法,进针完成后,嘱受试者不可轻易自主改变体位,以免发生针刺不良事件。每3~5分钟行针一次,行捻转补法,留针30分钟;②患者后取俯卧位,针刺大肠俞、肾俞、命门、脾俞,进针完毕后,嘱志愿者不可轻易改变体位,以免发生针刺意外。每3~5分钟行针一次,行捻转补法。留针30分钟。前后各针1次为完成1次治疗。每周治疗2次,共4周。C组(西药组):匹维溴铵片(得舒特)(法国,批号:H2011022生产厂家:法国苏威制药)每次50mg,tid,口服,进餐时用水吞服,不可咀嚼或掰碎药片,不要在卧位时或临睡前服用。疗程:3组患者均治疗4周后观察疗效,治疗结束1个月后进行随访,患者治疗期间均停用其它疗法,嘱咐患者清淡饮食,忌食辛辣、生冷等刺激性食物,避免劳累、受凉,情绪放松、心情舒畅。结果:第一部分:1、美国IBS-D患者的人口学特征及各项基本健康资料与患病的相关性。我们纳入2006-2014年间NAMCS的数据。经分析,美国每年患病例数新增趋势稳定。其中,年龄、性别、人种与支付方式皆为有显着相关性的人口学特征因素(P<0.05),其中女性患病人数比男性更多,且具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发现IBS-D的分布与地域无显着相关性(P>0.05)。在纳入病例中安排全血分析、乙状结肠-直肠镜检查等两个因素与是否患有IBS-D也存在显着相关,且IBS-D病例中安排乙状结肠-直肠镜检查的例数更多(0R>1且P<0.05)。在接诊健康服务提供者专科情况方面,接诊的健康服务提供者的专科情况与患IBS-D间的相关性显着;在接诊健康服务提供者类型方面,医师接诊与是否为IBS-D病例间存在显着相关性,其中IBS-D病例者中由医师接诊的人数更多(OR>1且P<0.05);而接诊者为医学助手、护师/助产士、注册/执照护士以及其他健康服务提供者则未发现与IBS-D间存在显着相关性(P>0.05)。2、美国IBS-D患者的合并的疾病或症状与患病的相关性。在IBS-D患者的基本健康情况因素方面,烟草使用情况、BMI以及是否合并糖尿病是显着的相关因素,且合并糖尿病的IBS-D病例更少(0R<1且P<0.05);但是否合并高血压、高血脂以及哮喘与IBS-D间均未发现显着相关性(P>0.05)。在消化道相关合并症方面,消化不良、胃轻瘫、腹胀、腹痛、腹泻、便秘以及胃食管反流等症状或疾病都与IBS-D患病存在显着相关性,且上述症状或疾病在IBS-D病例中更为多见(OR>1且P<0.05)。在消化道以外的合并症方面,背痛、抑郁与IBS-D患病之间存在显着相关,而且从病例计数中发现,IBS-D患者合并抑郁的病例较多(OR>1且P<0.05);甲状腺功能减退、慢性疲劳综合症、过敏性鼻炎、骨关节疾病、头痛、多尿/夜尿等则与IBS-D间则未发现显着的相关性(P>0.05)。3、美国IBS-D患者的治疗与患病的相关性。在非药物疗法方面,饮食/营养调节、替代疗法、心理疗法等与IBS-D间存在显着相关性(P<0.05),其中IBS-D病例者更多采用饮食/营养调节以及替代疗法作为非药物治疗的手段(OR>1且P<0.05);而运动锻炼和针刺治疗都未发现与IBS-D间存在相关性(P>0.05)。在药物疗法方面,是否使用益生元、止泻药、轻泻药、抗生素、解痉剂、抗抑郁药等与IBS-D患病存在显着相关性(P<0.05),IBS-D病例者更多采用益生元、止泻药、轻泻药、解痉剂、抗抑郁药等方案作为药物治疗的手段(OR>1且P<0.05),其中2006-2014年间IBS-D患者的处方用药抗抑郁药物、解痉剂的使用量较其他药物更多。草药产品的使用与IBS-D患病间无显着相关性(P>0.05)。第二部分:1、基线资料比较,治疗前三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中医泄泻症候积分量表评分以及IBS-QOL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的病例资料具有可比性。2、总体疗效:在三组总体临床疗效评价中,三组患者总体疗效存在差异,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三组患者总体疗效的组间多重比较中,A组与C组比较,P<0.001,具有统计学意义,A组总体疗效优于C组;A组与B组比较,P=0.033<0.05,具有统计学意义,A组总体疗效优于B组;B组与C组比较,P=0.027<0.05,具有统计学差异,B组总体疗效优于C组。表明岭南火针疗法组的总体疗效优于常规针刺及西药治疗,且常规针刺法的总体疗效优于西药治疗。3、总证候积分:治疗后对三组症状治疗后症状积分总分间比较中,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1)。在进一步的三组患者治疗后症状积分总分检验后检验的多重比较中,A组积分总分均小于B组(P<0.05),同时小于C组(P<0.001),而B组与C组之间治疗后症状积分总分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岭南火针疗法较常规针刺、西药治疗更能改善总体症状。三组患者治疗前后各自症状积分总分间的比较中,三组患者的各项症状积分总分在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有显着下降(P<0.05),提示岭南火针疗法、常规针刺与西药此三种治疗措施对改善症状均有一定的作用。对三组患者治疗前后总积分差值比较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进一步的三组患者治疗后症状积分总分检验后检验的多重比较中,A组患者治疗前后积分总分下降的幅度较B组(P<0.05)、C组(P<0.001)更为显着,而B组与C组之间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总分的差值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提示岭南火针疗法对比常规针刺、西药在改善症状的作用更为明显。4、各临床症状改善。三组患者治疗后积分比较中,可见治疗后“畏寒肢冷”、“腰膝酸痛”、“食欲不振”、“肠鸣”等四个症状的三组间的积分均存在差异(P<0.001),对上述症状积分分别比较提示:三组间大便泄泻、腹胀腹痛、晨起腹痛症状治疗后积分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三种方案对以上症状的疗效无明显差异。对畏寒肢冷、腰膝酸痛症状治疗后积分进行两两组间比较,其中A与B组及A与C组比较均存在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与C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岭南火针疗法治疗方案对畏寒肢冷、腰膝酸痛症状疗效最突出,常规针刺与西药疗效无差异。对食欲不振、肠鸣症状治疗后积分进行两两组间比较,其中A与B组及B与C组比较均存在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与B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岭南火针疗法与常规针刺方法对食欲不振、肠鸣症状疗效无明显差异,但优于西药的疗效。5、患者IBS-QOL生存质量评价。三组患者IBS-QOL生存质量治疗前后各维度得分以及总得分,经统计分析可见,均有显着下降(P<0.05);由此提示岭南火针疗法、常规针刺以及西药三种手段下,均可显着改善IBS-D患者的生存质量。治疗后焦虑不安、行为障碍、躯体意识、社会功能、性行为、人际关系等4个维度的三组间得分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经过多重比较后提示,岭南火针疗法治疗(A组)在焦虑不安、行为障碍、躯体意识、社会功能、性行为、人际关系等维度的得分上均较其他组别(常规针刺以及西药治疗)更具优势,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总得分上,三组间的IBS-QOL量表评分总得分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经多重比较可见,岭南火针疗法治疗后的总得分较其他治疗手段显着下降(P<0.05)。由此,说明岭南火针疗法在改善IBS-D患者生存质量方面较常规针刺及西药治疗更具有优势。三组患者治疗前后IBS-QOL生存质量得分的下降幅度比较,其中焦虑不安、行为障碍、躯体意识、人际关系等4个维度的三组间得分的下降幅度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经过多重比较,岭南火针疗法治疗(A组)在焦虑不安、行为障碍、躯体意识、人际关系得分的下降幅度上较其他组别(常规针刺以及西药治疗)更大,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总得分上,三组间的IBS-QOL量表评分总得分的下降幅度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经多重比较提示,岭南火针疗法治疗后的总得分下降幅度较其他治疗手段更大;提示岭南火针疗法在改善IBS-D患者生存质量方面较常规针刺及西药治疗手段效果更佳。6、远期疗效:停止治疗1个月后,患者症状的复发率A组(7.14%)VS B组(34.61%)VS C组(36.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两两比较,A与B组及A与C组比较,复发率均存在差异(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岭南火针疗法的复发少,远期疗效更稳定持久,常规针刺与西药的远期疗效较差,二者复发率高且相当。这对于提升IBS-D患者的生存质量意义较大。结论:1、在美国,随着其医学模式的发展,对中医药、针灸等疗法十分重视;但在治疗IBS-D方面,中医药、针灸仍不甚普及。2、岭南火针疗法治疗脾肾阳虚证IBS-D具有独特创新意义及良好的临床疗效,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远期疗效持久稳定,在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方面优势明显。3、岭南火针疗法理论指导下对IBS-D的治疗是行之有效的,值得进行更大范围的临床观察,深入机制研究和理论探讨;同时,该疗法在国内外均有较高的普及推广的价值及宣传空间。

袁佳沁[6](2019)在《中文版GIS量表在长病程痛风患者中的应用评价及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1.检验中文版痛风影响量表(GIS)在中国痛风患者中的信度和效度。2.探究痛风患者生存质量现状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如年龄、性别、生活习惯、既往史、合并症、家族史及疾病相关临床特征等。3.通过为期90天的随访,收集患者的诊疗数据,探究中药干预这项措施对患者的短期预后的影响,并为今后改善痛风患者的生存质量的防治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第一部分采用横断面研究,引入英文版痛风影响量表(GIS)并进行翻译,制成中文版GIS量表。应用此量表联合SF-12量表、HAQ-DI量表、PHQ-9量表及GAD-7量表对2018年1月~12月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就诊并符合纳入标准的202名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获得患者生存质量情况数据资料。第二部分对其中首次进行治疗的81例患者进行90天的队列研究,根据有无规律进行中药干预这一暴露因素,将患者自然分为暴露组(中医分期综合治疗组)与非暴露组(西药治疗组),随访结束时再次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获得其生存质量情况数据资料。数据的统计分析采用SPSS 22.0,描述性统计患者的社会人口学资料、生活习惯及相关病史和疾病相关临床资料;采用克朗巴赫系数、因子分析法进行中文版GIS量表的信效度测评;应用方差分析、卡方检验、秩和检验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等方法探索患者生存质量的相关影响因素;通过分层、配对等方法,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生存质量及痛风发作的情况,分析中药干预这项措施对患者的短期预后带来的影响。结果:1.中文版GIS量表各维度Cronbachα系数均>0.6,重测相关系数>0.8,说明该量表具备较好的信度。因子分析结果提取出5个主成分,共能解释69.01%的变异,5个成分对应的条目与原量表设计的维度及条目较为契合,结构效度较好。量表总得分为(56.88±15.83)分,与美国痛风患者相比,本院患者在“痛风药物副作用”这一维度的得分较低,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而在“痛风整体担忧情况”、“痛风发作时患者的担忧情况”、“痛风发作时的整体情况”这三个维度中得分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2.横断面研究中共纳入202例患者,所有患者的SF-12量表生理得分为(38.93±11.78)分,SF-12量表心理得分为(44.26±11.28)分,显着低于正常人群常模(P<0.01)。HAQ-DI量表平均得分为(0.7±0.5)分,70.3%的患者无明显残疾或仅有轻度功能障碍。PHQ-9量表平均得分为(4.05±3.85)分,GAD-7量表平均得分为(2.83±3.16)分,其中无抑郁和无焦虑情绪的患者最多,分别占63.9%和79.2%。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性别、职业、吸烟史、饮酒史、缓解期饮食情况、合并症以及疾病特征表现的不同情况对痛风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BMI、月收入水平、医疗支付形式、家族史及急性期的饮食情况对痛风患者的生存质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结果显示:(1)年龄增长、病程增加与生存质量呈负相关;(2)男性较女性更易出现焦虑的情绪;(3)无吸烟史和无饮酒史的患者心理状态更好,而平均每次疼痛持续时间越长的患者心理负担越大;(4)处于痛风急性期、关节中有痛风石沉积与患者生理功能、残疾程度呈正相关;(5)过去12个月内痛风发作越频繁,患者生存质量越差,对疾病担忧程度越重;(6)缓解期规律治疗能在各个层面上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其作用程度优于急性期规律治疗。3.队列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的社会人口学特征、生活习惯及相关病史、痛风发作频率、各项生存质量量表得分方面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在疾病相关临床资料中同痛风分期和平均每次疼痛持续时间在两组基线数据中有差异(P<0.05)。对同组患者进行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痛风发作情况及生存质量量表得分均优于治疗前(P<0.01)。与西药治疗组相比,中医分期综合治疗组在治疗后的痛风发作频率、中文版GIS量表和PHQ-9量表得分更低,SF-12量表得分更高,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HAQ-DI量表和GAD-7量表得分无显着差异(P>0.05)。结论:1.通过对中国痛风患者进行测评,结果表明中文版GIS量表具备较好的信效度,可作为今后评价痛风整体情况的工具,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2.痛风患者整体的生存质量较差,主要以生理功能下降为主,但多数患者无明显残疾或仅有轻度功能障碍,亦没有明显的抑郁及焦虑情绪。3.影响痛风患者的生存质量主要因素有年龄、性别、吸烟史、饮酒史、病程、疾病分期、痛风发作频率、平均每次疼痛持续时间、有无痛风石以及是否规律治疗。其中,规律治疗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因素,尤以缓解期规律治疗最为关键。4.中药干预这一措施在降低痛风发作频率、减轻疾病对患者生活的影响程度、改善生理功能和抑郁情绪方面较单纯西药治疗更具优势,但二者在减轻残疾程度、缓解焦虑情绪方面未见明显优劣。

王红兰[7](2018)在《我校教职员工健康体检情况分析》文中认为目的通过对学校教职工健康体检,了解教职工健康状况,做到疾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方法采集2017年教职工体检结果进行数据分析,找出发病率较高的疾病病种,分析原因,为进一步采取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结果甲状腺结节为体检诊断第一位;幽门螺杆菌阳性为体检阳性体征第一位。结论职工常见病发病率较高,应加强健康教育,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树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许蓓红[8](2018)在《四生饮对2型糖尿病气阴两虚型患者生存质量影响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四生饮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属于气阴两虚证型的生存质量及临床症状治疗效果的影响,为四生饮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属气阴两虚证的生存质量及临床症状提供科学的临床依据。方法:筛选年龄在40-70岁之间,符合T2DM诊断标准,辩证分型属于气阴两虚型,将入选病例随机分配,分为试验组30例,对照组30例。两组均根据健康行为方法+二甲双胍治疗,在对照组对比的基础上试验组加用四生饮,四生饮的药味组成:黄芪30g,白术24g,山药30g,生地24g,玄参24g,百合18g,石斛10g,玉竹10g。观察周期为3个月。观察内容包含一般资料观察(性别、年龄、婚姻、民族、事业、家庭经济收入、患病年限)试验前调查一次;DM疾病患者生存质量特异性量表(DSQL)评分、中医证侯积分评价(试验前后各调查一次);安全性指标:尿常规、肝肾功能、血常规(试验前后各检测一次)。试验前后自身对照以及组与组之间对照,待实验完成后用spss22.0建立数据库统计分析数据。结果:1.研究病例一般资料进行分析的结果:本试验符合纳入标准、排除标准并完成试验的有效病例数为55人,其中试验组28个病例,对照组27个病例,两组人员的年龄、性别、民族、婚姻、事业、家庭收入、患病年限分布情况经统计P均>0.05,均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2.改善生存质量分析:试验组与对照组经过3个月的治疗后,试验组生理维度分数从36.25±5.80下降到24.82±4.66,心理维度分数从24.82±4.46下降到20.71±2.92,治疗维度分数从9.54±1.73下降到5.36±1.19,生存质量总分从81.29±12.29下降到61.14±7.01,均有显着性统计学意义(P<0.01),社会方面未见改善(P>0.05);对照组在生理维度分数从38.19±7.43下降到36.44±6.01,治疗维度分数从9.93±1.49下降到9.00±1.44,生存质量总分从84.22±12.12下降到81.15±11.6,心理方面、社会交往方面未见改善(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实验后组间对比除社会维度未见统计学差异,生理维度方面、心理维度方面、治疗维度方面及总分情况都有显着性统计学差异(P<0.01);试验组在生存质量改善,特别是生理维度方面、心理维度方面、治疗维度方面及总分情况上效果明显。3.中医证候积分评价:试验组与对照组经过3个月的治疗后,试验组中医证候积分由16.82±3.08下降到8.54±3.72,对照组的中医证候积分从15.89±2.50下降到14.63±5.33,治疗效果比较:试验组总的有效率为82.1%,对照组为29.6%,两组治疗后组间比较,具有显着性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1.四生饮能够明显改善气阴两虚型2型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尤其是在改善生理维度方面、心理维度方面、治疗维度方面效果较好。2.四生饮可以显着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属气阴两虚证型的临床症状,如倦怠乏力、饮食增多、容易饥饿、口渴咽干、口燥、饮水增多、气短懒言、五心烦热、失眠、大便干燥等。3.生存质量、中医证候积分评价能充分展现中医药治疗优势,可应用于今后糖尿病中医治疗的疗效评价。4.四生饮在治疗糖尿病的同时,对于身体肝肾功能等无明显损害,安全性好。

何磊[9](2018)在《量表在中医健康评价研究中的应用分析》文中指出研究背景健康是全世界人民共同追求的目标,也是西方医学和中医学共同研究的方向之一。人类现代社会对于健康的要求和追求日益热烈。健康的评价、健康早期辨识与早期干预一直是讨论和研究的热点。中医在认识健康和给予及时干预的方面有明显的优势。中医强调人的健康在人类的生长壮老已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规律和特点,也契合了现代医学对于人类生命全过程健康的追求。许多中医学者已经在研究健康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如九种体质判定标准的建立和健康状态的提出。在中医学者进行健康评价相关研究中,量表是最常用的研究工具。本研究从量表切入,对现有健康相关理论和研究的现状与成果的梳理和总结,比较国内外应用较广泛的健康评价类量表和问卷,利用对量表应用进行客观分析,为进一步进行健康评价相关研究奠定基础和提供参考。方法1.理论研究:采用大量文献复习和整理的方法,对健康医学领域内的健康相关概念来源发展进行梳理,对健康评价相关的研究和研究成果进行分类阐述。2.文献研究:(1)量表比较分析:对国内外应用较广,接受度高的健康评价量表进行条目简化、规范化处理和归类。利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10软件建立数据录入,SPSS20.0软件对条目频次等信息进行统计分析。(2)量表的应用比较分析: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字化期刊数据库(Wang Fang Data)、维普期刊数据库(VIP)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1997年1月-2017年12月收录的中文文献。按照文献排除和纳入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将文献导入Note Express2.0软件进行文献管理。用Microsoft Excel 2010进行资料提取。将所需文献资料信息录入Excel表。分类处理资料,对量表和文献各项资料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理论研究:健康的涵义和包含的内容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不断发生变化。西医学领域对健康的理解经历了生存、消除疾病和躯体、心理、社会适应上都感觉良好的过程。中医学的理论和中国许多文化传统从一开始就包含了目前西医学者们对健康理解的全面内容。中医学界对健康相关概念的研究包括了健康、亚健康、健康状态等概念的探索。目前对于健康的评价包括了人的体质研究、健康多个维度和特殊人群的研究。检查健康水平的手段由最开始的传统医学体格检查发展到目前基因检测。评价健康的工具和方法由以前的直接取材人体组织或者创伤性检测扩大到许多非侵入式测量方法,比如量表测量。健康检测和评价的数据被国家层面整合起来得到更全面的应用,比如建立国家健康指标系统来指导卫生工作。2.文献研究:2.1量表比较分析:最终确定10个量表进行比较分析。分别是,诺丁汉量表(Nottingham Health Profile,NHP),康奈尔健康量表(Cornell Medical Index,CMI),欧洲五维度健康量表(European Quality of Life-5 Dimensions,EQ-5D),SF-36健康调查量表(36-item Short Form Health Survey,SF-36),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100),五态人格测验表,亚健康状态调查问卷,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基于证素的健康信息表,自测健康评定量表SRHMS。(1)各个量表条目分布不同。①条目总数最多的量表是CMI,条目总数最少的量表是EQ-5D,平均条目数为75.2个。②维度条目最多的是CMI的躯体维度,有150条,维度条目最少的是CMI的社会维度、健康信息表的社会维度、SF-36的社会维度、ED-5D的社会维度、NHP的总评维度、五态人格测验表的躯体维度、社会维度和总评维度,均是0。③国外量表的总评维度、社会维度和躯体维度的条目所占比例均高于国内量表;国内量表的心理维度条目所占比例高于国外量表。(2)躯体条目情况:国内外的量表都从几个方面对躯体情况进行评价,国外量表常常通过多方面间接信息对躯体状况进行评价,比如“自我照顾能力”,“身体活动能力”等方面。而国内量表更习惯于直接对躯体状况提问进行评价,如“睡眠情况”,“二便情况”等方面的条目均是直接询问具体躯体状况。经筛选,躯体条目共有233条。其中与疼痛相关的条目共有33个。200个躯体条目中①出现频率大于3%的躯体条目有2条,为怕冷,睡眠总体自评;②出现频率在2%~3%的躯体条目有4条,为心悸、咽异物感、气短、头晕;③出现频率在1%~2%的躯体条目有32条,依次为失眠、胸闷、大便干燥、睡眠质量差、盗汗、鼻塞、健忘等;④出现频率小于1%的躯体条目有94条,为听力差、眼睛干涩等。(2)经筛选,心理条目共有158个条目。①出现频率大于10%的心理条目有2条,依次为抑郁、焦虑;②出现频率在5%~10%之间的心理条目有4条,依次为认知、自尊自信、紧张、愤怒;③出现频率在1%~5%之间的心理条目有19条,依次为敏感、固执、幸福与快乐、悲观、兴趣广泛、生命活力等;④出现频率小于1%的心理条目有13条,依次为性格淡漠、主观、依赖性强等。(3)经筛选,社会条目共有71个条目。①出现频率大于10%的社会条目有1条,为社会支持度;②出现频率在5%~10%之间的社会条目有11条,依次为经济状况、生活环境、住房条件、交通条件、医疗服务与社会保障的获取、获取新信息的机会、社会隔离、社会接触、人际关系、社会安全感、休闲娱乐参与;③出现频率小于5%的社会条目有4条,依次为家庭生活、处事能力、自然环境、角色评价。(4)各量表评分方式以量化分级评分为主。①2级评分的有5个量表,分别是SF-36、NHP、CMI、五态人格测验表和健康信息表;②5级评分的有5个量表,分别是SF-36,、ED-5D、WHOQOL、亚健康状态调查问卷、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③模拟线性评分的有2个量表,分别是ED-5D和自测健康评价量表。(5)国外量表语言描述更加具体清晰易懂,同时也具有西方文化特点。国内量表口语化不足,表达不够清晰。2.2量表的应用比较分析:根据预定检索式进行中文文献检索,CNKI、万方、维普和CBM一共检索到849篇文献,分别为CNKI227篇,万方65篇,维普43篇,CBM514篇。逐一阅读文献题目后排除明显不符合研究内容的文献125篇,剩余724篇。通过阅读摘要后排除77篇综述类和思考类文献。再删掉重复文献115篇。得到532篇文献。对532篇文献进行全文阅读,按照排除标准删掉文献资料信息不完整或者错误的,未明确量表或问卷来源或名称的文献,排除文献中涉及的量表仅仅是疾病专属量表的文献和测量量表侧重健康某一方面的文献,比如心理个性类、疼痛类、睡眠和疲劳类量表文献,剩余225篇文献。根据研究内容,排除研究人群为患者的文献,最终获得符合纳入标准的中文文献82篇,共包括27个量表。(1)82篇文献中,共涉及27个健康评价类量表。包括期刊论文66篇,学位论文15篇,会议论文1篇。属于量表/问卷编制的论文15篇,量表/问卷评价的论文11篇,量表应用的论文56篇。(2)总体呈增长趋势,2005年开始到2009年逐年增长。2010年暂时发文量少于2009年,但是2011年开始发文量有了显着增高。2013/2014两年是文献发表最多的2年。2015年以后趋于平稳。2017年发表文献数量又开始增长。(3)量表的研发机构主要为各大中医院校。研发健康评价类量表数量超过2个的中国机构分别是南方医科大学(4/27),广州医科大学(3/27),中国中医科学院(2/27),上海中医药大学(2/27)北京中医药大学(2/27),南京中医药大学(2/27)(4)27个量表在82篇文献中引用频次由高到低排列前5位分别为中医体质量表40.38%(42/104),SF-36 14.42%(15/104),亚健康自评量表(Sub-health Self-rating Scale,SSS)7.69%(8/104),亚健康评定量表(SHMSV1.0)3.85%(4/104),亚健康状态中医证候调查问卷2.88%(3/104),亚健康状况评价问卷(SHSQ-25)2.88%(3/104),中医健康量表(Health Scale of Traditional Chine se Medicine,HSTCM)2.88%(3/104),WHOQOL-BREF2.88%(3/104)。(5)文章里涉及的研究设计的类型既包括横断面研究(62/82),其中有1篇是采用了横断面和非随机对照研究两个方法,也有随机对照试验(13/82)和自身对照试验(6/82)。研究人群的样本量在24到8448间,有48篇文献的样本量100-1000之间,大于1000例样本量的文献有22篇。其余12篇为小于100的小样本研究。(6)第一作者来源机构共43家,主要是各大中医药大学,比如北京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发表文献3篇以上的7家,分别为南方医科大学11篇(13.41%),广州中医药大学10篇(12.20%),北京中医药大学9篇(10.98%),上海中医药大学4篇(4.88%),中国中医科学院3篇(3.66%),南京中医药大学3篇(3.66%),天津中医药大学3篇(3.66%)。7家机构发文数占43家机构总发文数的一半以上(52.44%)(7)①中医体质量表(包括英文版和韩文版)的42篇文献中,4篇文献是关于体质量表的编制和评价(1篇为英文版量表的编译过程,1篇为韩文版编译过程,均为学位论文),38篇为将中医体质量表作为研究工具进行的研究文献,绝大多数文章里利用量表进行横断面调查研究(26/38篇),1篇为横断面调查联合非随机研究,8篇随机对照试验的文献,3篇自身前后对照的文献。②SF-36所在的15篇文献中,1篇文献里是将SF-36当做效度标准对其他量表进行评价的研究。4篇文献里采用了随机对照研究方法,5篇文献采用了自身前后对照研究方法,5篇为横断面调查研究了解人群健康基本情况。研究人群范围较广,包括了老年人、门诊和体检中心人群、社区居民和大学生,还有警察和部队人群。③8篇文章涉及亚健康自评量表(Sub-health Self-rating Scale,SSS)。6篇期刊论文,2篇为学位论文,其中1篇学位论文涉及量表编制过程。流行病横断面调查研究有6篇,研究人群主要为大学生,随机对照试验2篇,研究人群有医院职工和大学生。④4篇文章(3篇期刊论文,1篇学位论文)是应用了亚健康评定量表(SHMS V1.0)。2篇采用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研究方法,2篇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研究人群来自工人、教师、学生、公务员、社区居民和体检人群。⑤亚健康状态中医证候调查问卷出现在3篇文章中,研究人群为社区居民和单位职工,研究方法均为横断面调查研究。亚健康状况评价问卷(SHSQ-25)涉及3篇文献,1篇为横断面调查研究,研究大学生的健康情况,2篇为随机对照的试验,研究人群为体检人群。世界卫生组织健康量表WHOQOL-BREF主要是作为测量标准出现在2篇文献中,另外1篇应用在随机对照试验研究中。⑥4个量表的应用文献为2篇,15个量表应用文献仅有1篇。结论:通过对国内外量表的统计,发现国内外量表的维度和条目分布上不同。国外量表的特点是条目多,社会维度条目所占总体条目数量比例较高,同时单个量表中心理维度条目所占单个条目总数的比例差别不大,说明国外量表比较注重社会环境和心理状况对健康的影响。国外量表采用的评分方式有2级评分和5级评分和模拟线性记分,量表中采用2种评分方式相结合的情况较为常见。国外量表的条目语言描述更加简单清晰和口语化。国内量表条目中,躯体维度条目多见,社会维度条目较少,说明国内量表对于社会维度关注不够。在量化评分方面,国内量表采用的评分方式与国外相同,但是每个国内量表均只用了 1种评分方式。国内量表的语言常有表达不够清晰,口语化不足的问题。

陈圣华[10](2016)在《益气养阴活血法干预糖尿病早期微血管病变的多中心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 第一部分文献研究,梳理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中西医治疗现状;第二部分临床研究,以气阴两虚血瘀型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糖尿病肾病为切入点,评价益气养阴活血法干预方案对糖尿病早期微血管病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并进行卫生经济学评价,以期为中医药防治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提供方法学参考及循证医学证据。方法 第一部分文献研究,运用计算机文献检索和人工检索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文献整理、分析、归纳:第二部分临床研究,通过多中心、随机、对照、单盲的研究方法,从6家合作单位筛选122例气阴两虚血瘀型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糖尿病肾病患者,其中对照组55例(给予基础治疗方案),试验组67例(给予基础治疗+中药治疗的联合干预方案),疗程12周,观察治疗前后疗效指标(主要疗效指标:中医证候、24小时尿蛋白定量水平、内生肌酐清除率、视力、眼底检查;次要疗效指标.:空腹静脉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血压、生存质量评价)、安全性指标(三大常规、肝肾功能、心功能、不良事件如胃肠道反应等)的变化情况。随机抽取83例随访至治疗后第36周,观察疗效指标、安全性指标的变化情况。最后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结果 第一部分文献研究,糖尿病微血管病变西医治疗现状:(1)糖尿病相关治疗:控制血糖、控制血压、调脂;(2)药物治疗:对发病机制中某一环节的干预来实现:醛糖还原酶抑制剂、抗氧化剂、蛋白激酶C抑制剂、己糖胺途径抑制剂、糖基化终末产物拮抗剂、其他;(3)非药物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非药物治疗:激光光凝、玻璃体切割手术;糖尿病肾病非药物治疗:控制蛋白质摄入量、透析及肾移植。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中医治疗现状:(1)单味中药及中药提取物;(2)复方中药及中成药。第二部分临床研究,治疗后第12周(治疗结束)时,主要疗效指标方面,试验组咽干口燥、口渴喜饮、气短懒言、五心烦热、溲赤便秘等中医症状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中医证候积分、中医证候总有效率、24小时尿蛋白定量水平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舌象、脉象、两眼视力、眼底检查及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变化对比,两组差异无显着性(P>0.05)。次要疗效指标方面,生存质量积分、空腹静脉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四项(TC、TG、HDL-C、LDL-C)、血压(SBP、DBP)相比,两组差异无显着性(P>0.05)。治疗后第36周(随访期)时,主要疗效指标方面,试验组24小时尿蛋白定量水平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内生肌酐清除率(Ccr)、两眼视力、眼底检查变化对比,两组差异无显着性(P>0.05)。次要疗效指标方面,空腹静脉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脂四项(TC、TG、HDL-C、LDL-C)、血压(SBP、DBP)、生存质量积分相比,两组差异无显着性(P>0.05)。试验组有4例患者出现轻度纳差、腹泻等胃肠道不适反应,经减少中药方中大黄剂量后,不适反应消失;对照组未见明显胃肠道不适反应。卫生经济学评价显示中医药干预方案每提高一个单位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需要多花费成本为38.62元;每治疗2.59个人次就有1人获得疗效。结论 第一,目前中西医对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均无治愈记载,强调早期、综合干预将是未来研究的方向,也是凸显中医药特色和优势的所在。第二,益气养阴活血法对治疗气阴两虚血瘀型早期糖尿病肾病安全有效。第三,益气养阴活血法能够安全地改善气阴两虚血瘀型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糖尿病肾病等糖尿病早期微血管病变的中医证候。第四,未发现益气养阴活血法对气阴两虚血瘀型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眼部疗效。第五,卫生经济学评价显示中医药干预方案每提高一个单位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需要多花费成本为38.62元;每治疗2.59个人次就有1人获得疗效。

二、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及临床效果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及临床效果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芪参丹芍颗粒对慢性稳定性冠心病患者运动耐量影响的随机对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文献综述
    综述一 西医治疗改善冠心病患者运动耐量的研究进展
        1 冠心病心脏康复与运动耐量
        2 运动耐量的检测方法
        3 影响冠心病患者运动耐量的因素
        4 西医治疗改善冠心病患者运动耐量的临床研究
        5 参考文献
    综述二 中医治疗改善冠心病患者运动耐量的研究进展
        1 冠心病运动耐量的相关古籍论述
        2 中医治疗改善冠心病患者运动耐量的临床研究情况
        3 中医治疗改善冠心病患者运动耐量的机制研究
        4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一章 基于非劣效性随机对照试验评价芪参丹芍颗粒对慢性稳定性冠心病(SCAD)患者运动耐量的疗效及安全性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假设
    3 研究设计
        3.1 设计类型
        3.2 对照
        3.3 样本量估算
        3.4 随机序列生成及分配隐藏
        3.5 盲法
        3.6 试验流程图
        3.7 研究对象
        3.8 治疗方案
        3.9 观察指标及评价
        3.10 数据记录、核查及管理
        3.11 统计分析
        3.12 临床试验质量控制
        3.13 伦理审批与临床试验注册
        3.14 知情同意
        3.15 资料保存
        3.16 经费资助
    4 研究结果
        4.1 试验完成情况
        4.2 基线分析
        4.3 疗效指标
        4.4 安全性分析
        4.5 远期预后-MACE发生情况
        4.6 合并用药情况
        4.7 服药依从性
    5 讨论
        5.1 研究设计
        5.2 芪参丹芍颗粒改善SCAD患者运动耐量
        5.3 芪参丹芍颗粒改善SCAD患者心绞痛发作情况
        5.4 芪参丹芍颗粒改善SCAD患者中医证候与主要症状
        5.5 芪参丹芍颗粒改善SCAD患者生存质量
        5.6 芪参丹芍颗粒治疗的安全性与远期预后
        5.7 芪参丹芍颗粒用于改善SCAD患者运动耐量的优势
        5.8 对于曲美他嗪中医证候及主要症状疗效的思考
第二章 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芪参丹芍颗粒提高SCAD患者运动耐量的机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方法
    3 研究结果
    4 讨论
结语
创新点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2)六味地黄丸联合规范西药治疗对肝肾阴虚型老年高血压患者生存质量影响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引言
1 临床研究
    1.1 研究目的
    1.2 试验资料
    1.3 研究方法
    1.4 结果
2 讨论
    2.1 西医对老年高血压的认识
    2.2 祖国医学对老年高血压的认识
    2.3 六味地黄丸方药分析及现代药理
结论
问题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中医药治疗老年高血压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件1 随机数字表
附件2 中医证型诊断量化标准
附件3 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QOL-BREF)
附件4 临床观察记录表
附件5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4)糖尿病肾病证候动态变化与肾功会I生存质量关系及中医药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糖尿病肾病现代医学诊疗研究进展
    综述二 中医证候规范化及糖尿病肾病中医证候相关研究概况
    综述三 中医生存质量研究概况及其在糖尿病研究中的应用
第二部分 糖尿病肾病证候动态变化与肾功能、生存质量关系及中医药干预研究
    前言
    临床资料
    研究一 在现代医学对症治疗基础上的中西医不同干预方案对糖尿病肾病症状动态变化的影响及症状积分变化对比
    研究二 糖尿病肾病证候动态变化与生存质量的相关性研究
    研究三 糖尿病肾病证候动态变化与肾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讨论
    创新点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附录

(5)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美国诊疗现状及岭南火针疗法对其脾肾阳虚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现代医学对IBS-D的基本认识
        一、现代医学对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的定义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
    第二节 祖国医学对IBS-D的认识
        一、祖国医学对IBS-D的定义与病名源流
        二、祖国医学对泄泻的病因病机分析
        三、辨证分型的演变
    第三节 中西方IBS-D的疗法简述
        一、现代医学治疗IBS-D
        二、中医内治法
        三、中医外治法
第二章 IBS-D于美国的治疗现状及趋势:基于NAMCS公共数据库的分析研究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方法
        一、研究样本
        二、研究设计
    第三节 NAMCS数据库及其研究设计
        三、研究内容
        四、统计学方法
    第四节 研究结果
        一、基本人口学特征
        二、基本健康情况
        三、消化道相关合并症
        四、消化道外合并症
        五、就诊基本情况
        六、相关检验及检查
        七、非药物疗法
        八、药物疗法
        九、接诊健康服务提供者专科情况以及类型
第三章 岭南火针疗法治疗脾肾阳虚型IBS-D的临床研究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对象
        一、病例来源
        二、诊断标准
    第三节 研究方法
        一、随机分组
        二、对照方法
        三、盲法设计
        四、技术路线图
        五、治疗方案
        六、不良事件观察
        七、统计学方法
    第四节 研究结果
        一、三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二、三组患者治疗后积分比较
        三、三组患者治疗后IBS-QOL生存质量比较
        四、三组患者总体疗效比较
        五、疗效检验的效能分析
        六、年龄、性别与总体疗效的相关性分析
        七、三组远期复发率比较
        八、安全性评价
讨论
    第一节 岭南火针疗法的源流、核心思想与作用机制
        一、岭南火针疗法的源流
        二、岭南火针疗法的核心思想
        三、火针的作用机制
    第二节 岭南火针疗法治疗脾肾阳虚型IBS-D临床研究选穴及其依据
        一、立方依据
        二、选穴
    第三节 岭南火针疗法治疗IBS-D的临床研究结果分析
        一、中医证候积分分析
        二、总体疗效分析
        三、患者IBS-QOL生存质量评价
        四、远期复发率分析
        五、研究结果对临床应用岭南火针疗法治疗IBS-D脾肾阳虚证实践的指导作用
    第四节 基于NAMCS公共数据库对美国IBS-D中医诊疗现状的思考
        一、流行病学现状研究结果分析
        二、流行病学现状与临床研究对在美国推广和发展岭南火针疗法治疗IBS-D的指导作用
    第五节 创新点与展望
        一、创新点
        二、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附件
统计学审核证明

(6)中文版GIS量表在长病程痛风患者中的应用评价及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对照表
引言
第一部分 中文版GIS量表测评及长病程痛风患者的生存质量现况调查
    1.临床资料
    2.试验设计
    3.结果
    4.讨论
第二部分 中医分期综合治疗方案对长病程痛风患者生存质量影响的前瞻性队列随访研究
    1.临床资料
    2.试验设计
    3.结果
    4.讨论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文献综述:痛风患者生活质量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附录二 痛风患者生活质量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调查表
附录三
附录四

(7)我校教职员工健康体检情况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体检对象
    1.2 方法
    1.3 诊断标准
2 结果
3 讨论

(8)四生饮对2型糖尿病气阴两虚型患者生存质量影响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研究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从脾论治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表
致谢
作者简介

(9)量表在中医健康评价研究中的应用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文献综述
    综述一 国内健康评价研究现状
        1 健康概念
        2 中医健康辨识的研究现状
        3 中医健康量表的研发和应用
        4 健康相关的生物学机制研究
        5 思考与展望
    综述二 国外健康评价研究现状
        1 健康评价内容
        2 健康评价方法
        3 健康评价常用普适性量表
        4 健康类量表的评价标准
        5 思考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健康的相关概念
        1.1 西医学里健康的概念
        1.2 中医的健康概念
        1.3 健康评价
    2 健康评价研究的现状
        2.1 体质学说
        2.2 健康评价的维度
        2.3 健康发展目标和指标体系
        2.4 特殊人群健康评价研究
        2.5 健康评价方法和工具
    3 小结
    4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文献研究
    1 国内外常用健康状态评价量表的比较分析
        1.1 资料和方法
        1.2 结果
        1.3 讨论
        1.4 思考
    2 常用量表在中医健康评价领域的应用比较分析
        2.1 资料和方法
        2.2 研究结果
        2.3 分析讨论
        2.4 结论
    3 参考文献
结语
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历

(10)益气养阴活血法干预糖尿病早期微血管病变的多中心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中西医治疗现状
    (一)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西医治疗现状
        1 糖尿病相关治疗
        1.1 控制血糖
        1.2 控制血压
        1.3 控制血脂
        2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药物治疗
        2.1 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拮抗剂
        2.2 醛糖还原酶抑制剂(ARI)
        2.3 抗氧化剂
        2.4 蛋白激酶C抑制剂(PKCI)
        2.5 己糖胺途径抑制剂
        2.6 其他
        3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非药物治疗
        3.1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非药物治疗
        3.2 糖尿病肾病的非药物治疗
    (二)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中医治疗现状
        1 中医对DR、DN等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认识
        1.1 病名
        1.2 病因病机
        1.3 辨证分型与证候分布
        2 中医对DR、DN等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治疗现状
        2.1 单味中药及中药提取物治疗
        2.2 复方中药及中成药治疗
    (三) 讨论
    (四) 小结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益气养阴活血法干预糖尿病早期微血管病变的多中心临床研究
    (一) 研究目的
    (二) 材料与方法
        1 设计类型及原则
        1.1 研究设计
        1.2 样本含量(需要计算过程的文字说明)
        1.3 随机方法
        1.4 对照
        1.5 盲法设计
        2 研究人群
        2.1 病例来源
        2.2 诊断标准
        2.3 纳入标准
        2.4 排除标准
        2.5 中止临床试验的标准
        2.6 脱落标准
        2.7 剔除标准
        3 治疗方案
        3.1 研究药物
        3.2 基础治疗
        3.3 用药方法
        3.4 疗程
        3.5 禁忌症
        4 观察指标
        4.1 一般记录项目
        4.2 疗效性指标
        4.3 安全性指标
        4.4 卫生经济学评价
        4.5 观测时点
        5 疗效判定
        5.1 中医证候学评价
        5.2 疗效性指标
        5.3 生存质量评价
        6 不良事件观察与分析
        6.1 本次试验可能出现的不良事件
        6.2 不良事件的判定
        6.3 不良事件的记录
        6.4 不良事件的处理
        7 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体系
        7.1 研究影响因素的分析
        7.2 检测指标(理化指标、置表等)采集要求
        7.3 研究者培训
        7.4 提高受试者依从性
        7.5 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体系
        8 数据管理
        8.1 源文件定义
        8.2 数据的记录与报告
        8.3 数据核查的规定
        9 统计分析
        9.1 分析数据集
        9.2 统计分析内容
        9.3 统计分析方法
        9.4 统计软件
        10 伦理学原则
        10.1 伦理审查体系
        10.2 知情同意
        10.3 受益与风险
        10.4 提前中止研究
        10.5 研究结束后的后续医疗安排
        11 总结与资料保存
    (三) 研究结果
        1 病例采集与分布情况
        1.1 病例采集分布情况
        1.2 采集病例的病种构成情况
        2 可比性分析
        2.1 一般记录项目
        2.2 疗效指标
        3 疗效分析
        3.1 治疗后第12周(治疗结束)疗效分析
        3.2 治疗后第36周(随访期)疗效分析
        4 安全性分析
        4.1 肝肾功能
        4.2 胃肠道反应
        4.3 三大常规
        4.4 心电图
        5 卫生经济学评价
    (四) 讨论
        1 关于本研究中病变“早期”的内涵
        1.1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期中的“早期”
        1.2 糖尿病肾病分期中的“早期”
        1.3 本研究中的“早期”
        2 “治未病”理论对糖尿病微血管病变防治的指导意义
        2.1 中医学“治未病”理论阐述
        2.2 “治未病”理论对糖尿病微血管病变防治的指导意义
        3 本研究中“眼肾同治”的理论基础
        3.1 中医整体观念指导下的辨证论治
        3.2 西医理论视野下的“眼肾同治”
        4 研究结果分析
        4.1 疗效分析
        4.2 安全性分析
        5 创新点与意义
        6 不足与展望
    (五) 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四、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及临床效果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芪参丹芍颗粒对慢性稳定性冠心病患者运动耐量影响的随机对照研究[D]. 曲文白.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六味地黄丸联合规范西药治疗对肝肾阴虚型老年高血压患者生存质量影响的临床观察[D]. 袁静雨.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20(02)
  • [3]我国16个重点病种的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论文统计表(2008年~2013年)[J].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办公室.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3(05)
  • [4]糖尿病肾病证候动态变化与肾功会I生存质量关系及中医药干预研究[D]. 黄学民.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2(12)
  • [5]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美国诊疗现状及岭南火针疗法对其脾肾阳虚证的临床研究[D]. 纪学敏.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8)
  • [6]中文版GIS量表在长病程痛风患者中的应用评价及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D]. 袁佳沁. 上海中医药大学, 2019(03)
  • [7]我校教职员工健康体检情况分析[J]. 王红兰. 基层医学论坛, 2018(35)
  • [8]四生饮对2型糖尿病气阴两虚型患者生存质量影响的临床研究[D]. 许蓓红.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18(01)
  • [9]量表在中医健康评价研究中的应用分析[D]. 何磊.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8(08)
  • [10]益气养阴活血法干预糖尿病早期微血管病变的多中心临床研究[D]. 陈圣华. 浙江中医药大学, 2016(04)

标签:;  ;  ;  ;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及临床疗效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