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信息技术改变了世界范围内的经济格局,推动时代发展与社会进步,其应用广度几乎包含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各环节,是一种不可或缺的管理手段,有助于提高管理的工作效率,保障管理的工作质量,降低管理的所需成本,保证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信息技术;应用
引言
建筑工程管理的信息化应用,与其说是技术变革,不如说是管理模式的转变,我国建筑工程管理应以此为契机,着眼于信息化建设的宏观战略,通过信息化的逐步推广应用,提高建筑工程企业的经济效益。只有真正使信息技术和管理思想相结合,加快推进工程管理的信息化进程,才能促进建筑企业的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建筑工程企业的管理模式更先进科学。
一、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应用信息技术的必要性
(1)建筑的产品具有固定性和整体性,不能随便被割开,可使施工时间和空间都在变化。生产空间不断变化,施工条件和施工环境也会变化。工程施工过程中对工作的安排和管理也要根据施工方法和施工程序进行适当调整。建筑施工项目的时间很长,需要一年或几年时间才能完成,在这个过程中气候条件也会不断变化,室外作业难度就会增加。为了使施工人员在更好的环境下工作就要最大程度降低工作的时间,应依据工程项目的施工特点,多层次施工,对工作之间的交叉或平行进行利用,以空间优势促进工作的快速完成,既减少施工时间,也为施工人员创造良好的施工环境。
(2)在建筑工程项目的过程中要以专业的操作准则为标准。由于工程项目具有一定复杂性,要对其进行专业化的操作和管理,使每项工作之间的协调性提高。在项目施工的过程中应用信息技术,对其进行安排时要依照一定程序,充分利用网络工具,依照有关信息反馈进行适当调整,对工作程序进行最优的项目配置。
二、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应用信息技术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对建筑工程管理中应用信息技术缺乏认识,仅认为信息技术就是结合起计算机和局域网,不少工程建设的负责人、设计方和监理在交换信息时的主要途径仍是纸质媒介。想要在建筑工程管理的整个过程中都应用信息技术,就要先对数字化进行了解,在电子媒介中储存,以电子媒介和网络为基础交换信息。但如今信息技术对建筑工程管理来说只是一个工具,没有改变企业的整体模式。
(2)计算机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不够广泛,只有小部分企业在应用信息技术,而应用信息技术的这些企业只是在信息搜索和打印报表时才应用,不同种类之间的数据无法建立联系,也没有整体性和分析性,更没有将行业间的动态信息结合起来。有些企业为了在工作中更好应用信息技术,建立局域网,应用的项目管理系统,只是在施工现场管理部门之间传递信息,对外界信息的变化毫无敏感力。
(3)只是在项目施工前期操作中应用信息技术,如项目招投标、工程造价和预算、工程设计,在施工过程中控制时间、建筑物的成本质量,资金投入和控制等基本不用信息技术,在项目管理中还是依靠施工管理人员的经验和能力,没有适应信息化管理。信息技术还没有在建筑行业中广泛应用,在操作时只是使用单机软件,利用率极低。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没有将计算机的便利性充分发挥出来,如在网上采购材料、招标、管理项目、交换信息、发布信息都没有应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
三、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3.1建立一体化的信息系统
因为建筑行业实际工作中的特殊性,建筑工程在建立项目与招标时采用许多行业与国家定额,使建筑行业的管理体系庞大复杂,数据量大,如何根据实际情况灵活的使用行业标准是建筑单位需关注的工作,也是建筑单位进行工程成本计算时的根据。建筑单位在施工过程中,涉及材料质量、工程成本、人员管理等方面,这些在工程管理工作中都需要被重点关注。建筑工程的信息化体系在开发初就要充分考虑这些问题,在数据库与工作程序再造过程中注意突破部门与部门之间的界限,使这些环节的内容都能贯通与连接起来,实现业务的联合监控。将建筑工程的每项工作都能被合理管理,将建筑单位内部不同部门的工作都有效协调起来,建立一个高度一体化的信息系统,提高建筑单位的工作效率。
3.2确立信息化的目标
我国在开发建筑工程时,要积极推进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工作的开展,使工程信息的管理实现电脑记录化,工程项目信息交换、提取与保存等都在建立好的数据库环境中进行,以便更好利用与分享。建筑单位内部各部门要加快建立电子信息管理系统,构建完整的信息化管理网络平台与数据库,并进一步提高平台的可操作性,加大科技的投入力度,借鉴国际先进的管理软件的优势,完善与丰富软件,提高软件的实用性,为优秀软件的开发提供好的环境,使建筑工程的管理工作不断进步与完善。
3.3管理平台多层化
建筑单位在开展建筑工程时,工作涉及单位自身、工程招标方、地方政府等多方面利益,也涉及不同环节的管理工作。因此建筑工程在信息化管理工作中要建立一个从工程各方面都能合理监控与管理的多层级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资源的信息化处理。
3.4提高工程管理工作的适应性
建筑工程工作难度大,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较大,这些因素都对工程施工的资本投入、工期与工程质量等有着直影响,也因为这些因素的不确定性,导致在施工前的种种预测与实际施工情况有较大出入。因此,建筑工程的信息化系统应设置工程参数的功能,软件用户可按照工程施工地点的实际情况选择参数,让系统管理工作能适应工程实际情况,系统与工程的契合度提高,信息更准确,保证工程的质量,可更为精准的预测工程所耗费的资金与工程的施工进度。信息系统还要建立成本预测与施工进展之间联系,按照工程进展计算出工程的资金成本,做出未来发展趋势的预测。
3.5工作流程数据化与数据库的及时性
建筑工程的管理过程中,传统的数据传递是通过电话等形式,传递过程长,效率慢,获取一个部门或环节的信息需要不同部门间的相互传递才可以完成,使信息传递的有效性降低,遇到紧急情况,会耽误到工程的后续施工。为了提高信息的交流速度,工程信息化工作就要提高信息化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使工作流程数据化,加快信息的传递。市场经济下建筑单位之间竞争的主要信息来源要可靠,及时掌握市场内各方面的信息,建立单位的信息数据库。并根据市场的发展不断更新数据库内的信息,在施工时可以少走弯路,及时参考数据库内的最新内容,提高施工质量与单位的市场竞争力。
结束语
建筑工程管理与工程的质量、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直接挂钩,具有显著的现实意义,结合我国建筑工程管理中信息技术应用的相关问题,应采取相应措施,深化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程度,促进我国建筑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吴伟.浅析建筑工程管理中信息技术的应用[J].中华民居,2012,14(6):46-47.
[2]李坤.建筑工程管理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探讨[J].民营科技,2012,16(5):14-15.
论文作者:林浩彬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17
标签:信息技术论文; 建筑论文; 工程管理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工程论文; 工作论文; 信息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3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