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呈娟
(兴化市中医院;江苏泰州225700)
【摘要】:目的:通过科学的手段分析出常见降压药的药理作用,并研讨在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时候如何做到合理用药。方法:通过科学分析以及对照试验法推断出合理用药的必要性。结果:通过对统计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在对照组中,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得到控制,而且没有产生任何副作用的共有32位,而在吃药期间出现了轻微不良反应的患者共有65位。在接受治疗后,病情不但没有得到控制,还出现了较为严重的高血压患者共计43位,总治疗有效率为69.29%。而的对照组中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得到控制,而且没有产生任何副作用的共有59位,而在吃药期间出现了轻微不良反应的患者共有64位。在接受治疗后,病情不但没有得到控制,还出现了较为严重的高血压患者共计17位。总治疗有效率为87.86%。结论:针对不同患者,制定不同的给药方案十分关键。
【关键词】:常见降压药;药理作用;原发性高血压;合理用药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9753(2019)01-0133-01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工作的样本共计280例,原生高血压患者中,年龄区间在56-75岁,所有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1.25±2.74)岁。通过对所有患者的信息采集发现,有20位患者以往的病例记录中含有药物过敏的记录,而有52位患者的直系亲属中有人患有高血压。
通过分析证实,两组门诊护士不存在统计学意义,试验最终的结果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1.2方法
(1)药物研究:常见的降压药物有利尿类药物、阻滞类药物以及血管扩张类药物,主要通过化学分析以及案例分析对以上三类药物的药理作用进行分析,首先针对每类药物进行全面的化学分析,统计出每种药物中的成分构成,并分析每种成分会对人体造成哪些潜在的危害。其次,通过回顾以往的案例,分析患者在服用药物后是药物中的哪种成分导致患者出现相应的不良反应。
(2)合理用药:对照组采用常规给药方式,定期对患者的血压进行检测并进行记录。
试验组则采用精细化的给药方式,整个给药方式分为三个阶段:前期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开具处方,患者根据医嘱按时吃药,周期为一周;中期通过对患者各项血压指标的检测推断出患者的病情是否得到控制,对药物的种类以及用量进行调整,周期同样为一周;后期和中期类似,但是要深入分析患者血压实际被控制的情况,以及用药期间是否存在不良的反应,再对药物处方进行相应的调整。
1.3标准
(1)患者血压控制有效性:根据患者高血压症状被控制的情况判定药物治疗的有效性。如果患者服用药物后血压得到控制,而且没有出现任何不适的反应,则为“效果显著”。如果患者在服用药物后身体出现局部不适,但是血压得到了控制,则为“基本有效”,如果没有效果则记录为“无效”。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所采集到的数据都使用SPSS20.0软件进行分析比对,分析所有数据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若P<0.05则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血压控制有效性对比
通过对统计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在对照组中,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得到控制,而且没有产生任何副作用的共有32位,而在吃药期间,出现了轻微不良反应的患者共有65位。在接受治疗后,病情不但没有得到控制,还出现了较为严重的高血压患者共计43位,总治疗有效率为69.29%。而对照组中,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得到控制,而且没有产生任何副作用的共有59位,在吃药期间出现了轻微不良反应的患者共有64位,而在接受治疗后,病情不但没有得到控制,还出现了较为严重的高血压患者共计17位,总治疗有效率为87.86%。
表二的统计结果显示,对照组中,24HSBP的平均值为(131.04±7.14),DSBP的平均值为(130.87±5.14),DMAP的平均值为(90.43±11.01)。试验组中,24HSBP的平均值为(118.89±7.20),DSBP的平均值为(123.47±5.13),DMAP的平均值为(87.48±11.03)。
3.讨论
通过针对每位患者不同的临床表现,给予不同的药物治疗,可以有效的控制原生高血压患者的病情,使其血压值始终能够维持在一个正常的区间范围之内。
在研究常见降压药的药理作用时,发现不同药物会对患者产生不同的副作用。而目前我国大部分的医院都还未单独成立专门从事药品研究的部门,相应的药物研究工作都是在实验室进行的。但是实验室每天都要开展大量的样本化验工作,根本没有额外的时间进行相应的药物研究工作,所以相应研究工作的结果也没有实际的意义,最终无法为医生提供有效的理论支持。当医生诊断完病人的病情需要开药的时候,由于对相应药物的药理作用不够熟悉,无法针对患者的病情开具出最有效的处方。而在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过程中,没有完全做到合理用药,基本上还是沿用常规的药物治疗方案,并没有针对每位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具有一定针对性的给药方案。
在研究药物以及用药的过程中,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1)成立单独从事药物研究的部门,针对医院所有药品进行系统的化学实验以及研究分析工作,充分解析每种药物的药理作用以及该药物会对患者造成的潜在作用。
(2)针对每位患者的病情使用针对性的给药方案,定期对患者的血压进行检测,并按照检测的结果调整用药的方案。除此以外,还要对患者的药物过敏史以及既往病史进行深入研究,选择不会对患者身体机能造成负担的药物。
(3)延伸对患者血压监控的延续性,保证患者的血压处于24小时不间断的监控下,并将患者服用药物前后的血压值进行比对,依此为契机制定相应的给药方案。
(4)在药物检测环节,要提高自动化检测设备的使用力度,使用自动化检测设备开展相应的药物检测工作,进而提高整个检测工作所得到结果的可靠性以及真实性。
参考文献:
[1]贾瑞亚, 阎润仙. 常见降压药药理作用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合理用药[J]. 基层医学论坛, 2013(2):243-244.
[2]李翠翠, 郭明贤, 崔艳, et al. 住院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降压药物使用情况分析[J]. 中国医药, 2013, 8(4):506-508.
[3]杜秋明, 王存选, 王林, et al. 天津市二、三级甲等医院门诊及住院患者抗高血压药使用情况分析[J].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2013(3):184-186.
[4]王玥坤. 天津市塘沽区某二级甲等医院高血压患者发病与用药情况调查分析[D]. 天津医科大学, 2011.
论文作者:朱呈娟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9年1月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
标签:患者论文; 药物论文; 血压论文; 高血压患者论文; 病情论文; 高血压论文; 原发性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2019年1月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