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国建筑市场规模在持续扩大,相应推动了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但由于应用建筑体系时间相对较长,从前一些建筑发生各种不同的变形缝,导致在控制现代建筑项目建设质量时,把控制变形缝作为关键内容,一定程度影响了项目建设水平。本文简单阐述了变形缝施工工艺,并对有关技术开展科学探讨。
关键词:房间施工结构;变形缝;工艺
针对房间施工结构产生的变形缝操作来讲,存在大量施工环节,施工程序十分复杂,若施工人员无法根据有关规定开展变形缝施工操作,将严重影响变形缝操作,也会制约项目的综合施工质量,产生安全威胁。要想防止以上现象的发生,施工单位要求在正式施工以前,认真安排技术交底工作,经过全面培养有关人员的专业素质,保证变形缝施工达到规定要求。因此,施工结构变形缝的操作工艺与技术研究体现出较强的实践意义。
一、施工工艺
(一)伸缩缝
在日常建筑物中,相关的材料和配件都表现出热胀冷缩的特点,这是不能消除的。在保护建筑物过程中为了合理应用伸缩缝,科学使用施工技术,基于改变温度影响下的建筑物不会由伸缩缝距离对建筑物造成挤压,充分提升建筑物的安全水平。首先,对伸缩缝科学设计之前,针对建筑物改变受力情况中的关键内容,仔细计算有关梁、墙和柱等受力情况,获得变化数值。之后按照建筑物极有可能发生改变的方向和范围,仔细计算出现的伸缩变形,按照有关要求明確形变量。随着不断增加的建筑物高度,相应产生了巨大的温度差异,形成明显的热胀冷缩现象,将钢筋在部分地方设置。
(二)沉降缝
具体来讲是建筑物落下的实际深度。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沉降缝设计施工缝的目标是确保邻近两栋建筑物形成的沉降差异,降低这一沉降影响建筑物的程度。对当前的项目来讲,大多数主要建筑周围全部设计了裙房,裙房与主体建筑形成巨大的距离,二者科学连接了地基,非常容易产生沉降差异,操作人员必须实施沉降缝操作,分离主体地基与临边区域,转变为独立地基。实际技术如下:
第一,设计桩基过程中,操作人员在岩石层范围内保证桩基拥有较强的稳定性,按照桩基产生的密度、承载力以及压缩要求设计深埋,针对沉降缝操作编制有关的规定;第二,对沉降缝形成的深宽度有效确定,其中深埋度、负荷与承载力共同影响宽度。同时,操作人员对桩基形成的参数科学调节,逐步提升受力水平[1]。
(三)抗震缝
科学设计抗震缝可以对地震灾害有效抵御,要想最大程度彰显作用,施工单位必须高度关注这部分工作:第一,在正式操作之前有关人员应按照建筑物高度明确设计抗震缝的实际宽度,建筑物在通常情况下应保持超过50m的高度且拥有超过三层的地下层,抗震缝设计4.5m的高度。第二,施工人员通过设计抗震缝空间位置科学改进平面结构,在逐步提高设计科学性的同时避免影响其他结构。第三,有关人员科学计算不同范围内的建筑项目的抗震功能,将保护设备妥善安置在缺乏较强抗震性能的区域,不断提高综合抗震水平。
二、施工技术
(一)梁模板
认真铺设梁模板并且稳固位置以后安装变形缝侧模版。实际工作时,不需要使用加强手段,当设计好两侧模板后使用撑条并高度垂直于模板,在侧面撑条上采取圆钉稳定连接模板与撑条。设计撑条的过程中,按照实际梁截面状况选择适合的距离。基于对模板形成的刚度考虑,保证撑条距离超过20cm。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具体工作中需保证按照以下工序开展:
第一,梁底模科学配置的过程中,方木楞明显宽于模板,如此可以保证在方木上面充分落下梁侧模[2]。
第二,将钉错落固定在撑条上部分,避免发生位移或者是扭斜状况,同时保证顶入以后保证外露大概五毫米从而方便顺利取出拆模。
第三,若梁截面与高粱侧模对比发生变形,根据水平距离设计钢筋支撑从而有效改进,利用套管钢筋拉结螺栓加固处理梁侧模。
(二)柱模板
首先,顺延柱边线设计模板,不需设计存在于变形缝的平面,其余都需要设计。其次,科学处置设计模板产生的柱面,这一过程中无需强化模板,仅需要采取加固柱箍方法实施。直到模板完全校正结束后确保合理安装,保证充分垂直于模板,将圆钉成功钉入撑条顶端密切联系模板,充分保证顶入后大概外露五毫米,主要是为了顺利取出拆模材料。针对其所在的柱模板,与梁底模相等的高度进行设计,将梁侧模设计在上部并且按照校正稳固的方法开展操作。最后,根据科学距离设计撑条,禁止在拉结螺栓所在区域设计。由另一侧柱顺利通过加长钻的方法实施开孔[3]。
(三)撑条施工
若在变形缝的实际操作过程中,产生不一样的两侧结构,相应也会采取不同的撑条操作手段:梁侧模所在区域开展支模操作时,需要在相对设计好的模板以后,立刻在规定位置设计有关的梁撑条,科学采取小号钉子稳固梁侧模与撑条,通过木质楔子加固处置撑条。在这项操作中,木楔子基本采取2根,从而有效强化撑条内部的全部支撑力。操作结束以后,科学拆除钉子,然后取出木楔子,最后除去全部的撑条;相对来讲支模操作墙体和柱体自身侧模时,相应利用以上手段操作,选择撑条的前后部位和中部设计木楔子,不同的部位产生相应的加固情况。
(四)混凝土施工
第一,开展柱与墙的混凝土操作时,交错对相同部位的梁柱和墙的混凝土进行浇筑,任何一侧浇筑都需要控制高度。第二,科学采取交错方法进行浇筑,对其中一侧开始浇筑,然后再浇筑另外一侧,对两侧操作时需要注意高度禁止超过20cm。通过如此浇筑方法充分保证均匀进行受力,防止其位置发生移动模板的现象。若柱拥有相对较高的高度或较大的截面积,浇筑过程中应间歇一段时间以后再次持续浇筑[4]。
(五)钢筋施工
第一,在建筑物施工过程中钢筋是关键材料,对于施工操作质量来讲品质的高低发生了决定性作用,所以必须选择符合质量要求的材料。第二,开展钢筋操作时,采取普通方法固定绑扎钢筋并且添加垫块。
三、结束语
综合分析,建筑物施工结构发生的变形缝是基于各种工艺来讲,过程相对复杂,结合这种状况需要认真按照操作技术要求贯彻实施,同时在施工过程中,监管单位认真开展监督质量工作,有效控制项目水平,减少安全隐患。
参考文献:
[1]王庆华.高层建筑变形缝施工新技术[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6(14):55-56.
[2]肖林,张弘.浅论建筑施工组织设计编制方法的改进[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6(7):23-25.
[3]李平安,张广彬,姜勇,王治.某屋顶花园跨楼钢桥变形缝渗漏治理[J].中国建筑防水,2015(7):58-61.
论文作者:缪章林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1
标签:操作论文; 建筑物论文; 模板论文; 科学论文; 变形缝论文; 过程中论文; 高度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