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人格在语文教学中培养的途径分析论文_刘雪芹

学生人格在语文教学中培养的途径分析论文_刘雪芹

陕西省汉中市东塔民族小学 723000

摘 要:小学阶段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格对小学生来说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可以在识字写字中把握情感体验,提高审美情趣;在作文教学中教会学生如何感悟人生,书写真情实感;在阅读教学中领会语文课程中丰富的人文内涵,教会学生如何感悟人生。只有如此,语文教育人格化才能得到回归,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

关键词:语文教学 人格培养 情感体验 人文性

一、在识字写字中培养学生人格

1.巧假设,悟字形。小学生爱童话,好直观。我们可以将生字人格化,引导学生把字看作人,一个部分一个笔画就可看作人的肢体,使字也有头肩腰腿,眼耳口鼻,衣帽鞋袜等。如“禾”像个女孩穿裙子;“休”字像一个人靠在树旁休息;“夏”字上边的一横像帽子,夏天出去记住给自己戴上大草帽。诸如这样的汉字很多,学生在识字的过程中,把抽象的符号变生动、想象、真切,孩子们犹如走进童话世界,倍感亲切,尽情享受汉字的博大精深。

2.把握情感体验,提高审美情趣。新课标指出:语文学习过程中,要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审美情操,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汉字有同音、一字多义等特点,要随时点拨学生,帮助其理解。如当读完“坐井观天”、“天下奇观”、“人生观”等词语时,教师点明: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词语或句子中有不同的意思,这就是我国语言文字的精妙之处。久而久之,孩子们会自然而然地爱上我们的语言文字。

当学生书写汉字时,首先让学生感受写字教学课应有的意境美,如写字坐姿美,头正身直,两臂伸开,双脚放平,体现出独特的写字风格。执笔姿态美,运笔走势美和用具布局美,使学生获得书写活动的审美体验。要求有一定的标准,最基本的就是笔画正确,间架结构合理,用新课标的话:必须规范、端正、整洁。一句话,学生要感受汉字错落有致的形体美,如字的意象美、点线美、结体美和空间美。郭沫若曾说过:“培养中小学生写好字,不一定使人人都成为书法家,总要把字写得合乎规格,比较端正、干净、容易认,这样的习惯有好处,能使人细心,容易集中意志,善于体贴人。草草了事、粗枝大叶、独断专行,是容易误事的。写字可免除这些毛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书写时,要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结构把握笔画的轻重缓急,部件的高矮胖瘦,注意谦让或穿插,尽量做到正确、端正,领会汉字这种崇高美和深广的哲思情理,激发民族自豪感。

二、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格

1.观察周围世界,辨别真善美丑。五彩缤纷的生活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因素,引导学生寻找、发现这些真善美,对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健康的人格是大有裨益的。在教学过程中,可确定一个学生感兴趣的、与健康人格密切相关的内容为题目进行作文。首先组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寻找问题答案,鼓励他们通过自己的判断、分析,得出结论,形成自己的人格认识。如在写作文的过程中,每个人都会把自己的认识写入文中,这样,老师就能及时发现孩子的所思所想,引导学生从中分辨是非,发现真善美。

2.书写真情实感,实现道德升华。提倡用童言写童心,养成他们诚信与敢于说真话的习惯。对真情流露的文章,教师要积极表扬、热情扶持、真诚欣赏,使学生获得自我价值感,培养自尊、自信,从而影响个体人格因素的形成。如徐倩同学写的《“傻爸爸”》,文中的爸爸义务给单元住户检修路灯,小作者不理解,觉得爸爸很“傻”,当她看到了邻居们对爸爸的尊敬,听到了他们的赞扬时,她觉得爸爸真是“傻”得可敬。在真情实感的文章背后体现出小作者对社会道德认识的提升。

3.寻找作文亮点,激励学生进步。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儿童不仅仅知道,而且体会到教师和集体对他的优点既注意到了,又很赞赏的话,那么,他就会尽一切努力变得更好。”学生作文,有好有差,但每一篇作文中我们都可以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也许是整篇文章,也许是一个片段,也许只是一句话或一个词,用得精妙传神,耐人寻味。这时,我们所要做的,是引导学生把那些闪光点挖掘出来,咀嚼品味,感受思想,引起共鸣,从而激励学生不断进步,进而形成健康的人格。

三、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格

1.把握课文题目中的人格教育因素。许多课文的题目就包含了对人格的思考、塑造。教学这类课文时教师不必急于打开“题目”这扇门,可以让学生处于积极思考探究状态,达到学文悟“道”的目的。例如在教《看雪》一文时,我抓住课题“看雪”二字,引发学生质疑:谁在哪里看雪呢?同学们通过阅读课文,了解到台湾的孩子们没有见过真正的雪,老师给他们讲了童年时在北京玩雪的事情,孩子们盼望到北京看看真正的雪。学生们认识到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海峡两岸人民迫切希望实现祖国统一的梦想。激发他们为统一祖国、振兴中华奋发学习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展开课文主人公的人格教育因素。讲课时,可适时拓展、介绍体现文中人物人格方面的事例,给学生树立一个可以仿效的榜样。

3.重视文章中的人格因素。很多课文中富含人格教育的资源。上一堂课最重要的应该是钻研教材、把握文本,寻找人格的渗透点,因此,驾驭课堂不能光停留在“文本说了什么”的层面上,而是要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去了解“文本是怎么说的”,甚至更要让学生知道“文本为什么这样说”的更高境界,这正是文本的价值趋向所在。让学生在动情中悟理,在启智中育德,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美好的人格教育。

论文作者:刘雪芹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7年9月第28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9

标签:;  ;  ;  ;  ;  ;  ;  ;  

学生人格在语文教学中培养的途径分析论文_刘雪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