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普通高校学科带头人现状与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上海论文,普通高校论文,对策论文,学科带头人论文,现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上海高校学科带头人的现状如何?造就新一代跨世纪学科带头人应采取哪些措施?这些都是要迫切解决的课题。本文在调查研究和综合资料的基础上,谈些粗浅的看法。
一、上海普通高校学科带头人现状分析
建国以来,上海高校不仅为国家建设输送了60万大学毕业生和3万研究生,而且还造就了一批在国内外颇有知名度的高级专家,上海高校的学科带头人队伍也随之逐渐形成并不断壮大。为上海的高教事业、科学研究和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近几年来,一批年轻的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崭露头角。其中有9名已成为40岁以下最年轻的博士生导师。
如果把中科院院士、工程院院士、博士生导师、国家及地方一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负责人以及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等都算作为学科带头人或学术骨干,则上海普通高校现有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848人。其中中科院院士23人,工程院院士2人,博士生导师783人,52个国家重点学科负责人114人,两批42个市属重点学科负责人55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96人(专家之间有交叉重复的225人次)。其分布情况分别见表1~表4。
表1-1 上海高校中科院院士数
学校复旦 交大 同济 华东理工 上医大 上大 合计
人数9 5 4 21
2 23
表1-2 上海高校中科院院士年龄分布情况
年龄 90岁以上 80~89 70~79 60~69
59岁以下 最大 最轻 平均年龄
人数
3 5 4
9
292岁 57岁 73岁
表2-1 上海高校博士生导师数
表3-2 上海地方高校市属重点学科数
学校上大 二医 中医
上师大 上农 合计
第一批重点学科
107 2
1 1 21
第二批重点学科
116 2
1 1 21
二批带头人数 22218
2 2 55人
表4 上海高校“国家级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数
从以上表中可看出,上海高校有明显的人才优势。但纵观目前高校学科带头人队伍年龄结构等状况,第一代学科带头人都已超过法定退休年龄,再过几年,第二代学科带头人也将陆续到达退休年龄,面临着尽快培养一大批新人接班的问题。上海要在21世纪初实现“一个龙头、三个中心”的战略目标,急切需要大批优秀人才的支撑,尤其需要培养和造就更多的与上海社会、经济发展、上海高校专业结构调整相适应的学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然而,目前上海高校学术骨干、学科带头人队伍明显存在许多不足,突出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1)学科带头人数量不足,更缺乏国内外有影响的学科带头人。中科院院士和工程院院士是国家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代表着我国科技队伍的水平和声誉。全国现有中科院院士527人(高校中有191人),而上海高校中的中科院院士仅23人,少于北京大学1所学校拥有院士的人数。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有96人,而上海高校中只有2人。全国现有博士生导师8043人(高校中有6299人),而上海高校中的博士生导师为783人。从数量看,学科带头人队伍弱小,具有国际水平的学科带头人数量更少。
(2)学科带头人年龄老化,青黄不接。23名中科院院士中,60岁以上21名,占90%。最大的92岁,平均年龄73岁;前四批527名博士生导师中,60岁以上420名,占80%。最大的96岁,平均年龄67岁;52个国家重点学科114名带头人中,60岁以上87名,占76%,平均年龄66岁;42个市属重点学科55名带头人中,60岁以上40名,占73%,平均年龄66岁。一些人年事已高,相继离开教学、科研第一线。相反,59岁以下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屈指可数,学科梯队中缺少40~55岁年龄段的骨干教师,不少学科无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993年新增的256名博士生导师,其年龄结构有所改善,60岁以上53人,最大63岁,50岁以下32人,最年轻的31岁,平均年龄55岁,比前四批平均年龄下降10岁以上。
(3)学科带头人的学科(专业)结构分布不合理,传统的学科中带头人齐全,而上海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急需的专业学科带头人极少。据对全市高校理工农医博士点与博士生导师分布调查,文科134人,理科128人,工科246人,医科275人。较强的学科有理科中的数学、物理、生物等;工科中的机械、材料、化工、纺织、建筑与土建、船舶设计与制造、自控理论和自动化等;医科中的临床内外科、中医、中西医结合等。力量不足的或一、二级学科存在空白的有农、林、水产、轻工、大气、测绘、原子能科学与技术、航空航天等。文科领域中金融、贸易、法学等学科缺乏带头人。为适应上海建成三个中心的需要和支柱产业、高新技术发展规划,在上述学科中更要抓紧培养和造就出新的学科带头人。
上海高校学科带头人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十年动乱的破坏,造成中间年龄段学科带头人数的低谷和年轻一代的脱节;二是对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和造就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三是教育投入不足,分配不公,造成后备队伍不稳定。
二、加速培养和造就新一代学科带头人的对策
1.制定上海高校学科带头人队伍建设目标的依据
在制定上海高校学科带头人队伍建设目标时,必须从上海的战略地位及未来发展出发,使上海高校建设数量足够、水平较高的学科带头人队伍与师资队伍的现状和发展可能相符合,与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提出的要求相一致,与上海现代化建设需要相适应。
具体说来,一要根据上海高校学科带头人队伍现状和发展可能,坚持从实际出发。二要根据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对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所提出的要求,坚持高起点、多层次。三要根据上海现代化建设对高校人才培养的需要,坚持突出重点,满足急需。
2.培养和造就新一代学科带头人的目标和措施
就以上因素分析,到本世纪末、21世纪初,上海高校拟造就100名左右45岁上下的学科带头人;1000名左右中青年学术骨干。其中,在学术成就上能跻身世界一流水平的20名,立足全国领先水平的100名,争取拥有总量为80名左右的中科院院士和工程院院士,1000名左右的博士生导师。
上海现有委、部属高校、地方高校46所,其中,基础较好的重点高校逾10所。为实现上述目标任务,上海高教界应确立一盘棋、大统一的整体思想,通过各校的大力培养、教师本人的努力以及广揽招聘,引进国内外优秀人才等途径,全方位、多渠道、高质量、有保障地加速培养和造就新一代学科带头人。为此,可采取以下对策措施:
(1)实施年轻学科带头人培养造就工程。
根据中央“要造就一批进入世界科技前沿的跨世纪的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的要求,我们将在选拔培养优秀青年教师的基础上,开展选拔年轻学科带头人的工作,实施年轻学科带头人培养造就工程。选拔年轻学科带头人,其基本要求是:年龄在45岁以下,具有硕士以上学历,副教授以上职务;在教学、科研上已取得突出成果,开出学科前沿课程,担任高层次人才培养任务,掌握学科最新动态,承担国家、市重大科研项目,具有开拓创新精神;担任教研室(或学科组)主任以上行政职务,有组织管理能力;政治素质优良,业务水平高超,工作精力充沛,发展潜力较大,具有强烈的事业心。选拔方法可采取基层和知名教授推荐、学校学术委员会和党政领导初审、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组织专家评审、最后由领导批准的方法。除了市一级的年轻学科带头人外,还要有校一级的年轻学科带头人。对确定为年轻学科带头人者,根据实际贡献和成就,给予一定的浮动津贴。
(2)抓重点学科建设,促学科带头人成长。
上海已建设了一批国家级和市一级的重点学科。今后,应加大力度,拓宽范围,继续建设一批上海急需的重点学科,并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带动队伍建设,促进学科带头人的成长和梯队的形成。
(3)积极开展国际间学术交流,引进一批国内外优秀人才。
根据国家出国留学工作方针、政策,重点选派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尤其是年轻的学科带头人出国进修、合作研究、参加国际学术交流,跟踪学科最新发展动态,进一步提高学术水平。同时,做好80年代一批优秀留学人员回归工作。为了上海的发展,还应舍得投入,大胆、直接引进一批国内外优秀人才。
(4)进一步做好优秀青年教师选拔培养工作。
实践证明,选拔培养优秀青年教师是造就新一代学科带头人的基础工作。优秀青年教师是跨世纪学科带头人的后备力量。根据上海高校优秀青年教师选拔培养制度,到2000年,再选拔三批600人次市级优秀青年教师。各校还要选拔培养一大批校级优秀青年教师。选拔应坚持高标准,保证高水平,突出新重点,把选拔优秀青年教师工作不断推上新台阶。
(5)为年轻学科带头人脱颖而出采取有效保障措施,创造良好成才环境。
为了年轻学科带头人的迅速成长,首先要舍得投入,增加培养经费,设立年轻学科带头人专项基金。其次要破除论资排辈的旧观念,对确有才华和潜力、符合晋升条件的年轻优秀教师,及时晋升高级职称。再次是学校的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要为年轻学科带头人创造用武之地、无后顾之忧的成才环境和生活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