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共安全系统可靠性研究论文_李小三

城市公共安全系统可靠性研究论文_李小三

深圳市城市公共安全技术研究院 广东深圳 518000

摘要:本文针对城市公共安全治理及其系统可靠性进行了简要分析,提出城市公共安全治理是一项庞杂的复合系统工程,其系统可靠性的提升也要从政府、科技、产业以及社会共治的角度全面加强社会公共安全系统建设。

关键词:城市公共安全;安全监管;可靠性

1.城市公共安全面临极大挑战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及处于三期叠加的特殊时期,公共安全突发事件增多,城市公共安全面临极大的考验。目前,我国公共安全事件表现出全方位、多领域、易重复的特征,并且越是经济发的城市事故灾难越严重,影响越恶劣,给城市管理带来巨大威胁,对我国经济发展以及城市建设带来巨大负面影响。

2.城市公共安全系统建设是安全基础保障

城市公共安全领域的灾难与危机追根到底无不与社会公共安全管理治理结构失衡、关系失调相关。由于社会安全意识淡薄、政府管理经验缺失,无论是从公共安全治理结构、公共安全管理策略和方法、还是安全技术装备、专业人才都没有形成一个完整体系,无法满足社会对公共安全越来越高的要求和民生对公共安全越来越大的需要。

政府治理层面,城市公共安全治理系统由许多子系统组成,每一个子系统又涉及到不同的部门,例如安监部门、消防部门、卫生部门以及其他行业主管部门等。在城市公共安全领域,无论是从安全风险防控、隐患排查治理还是发生突发事件后的应急处置与救援等,需要多部门共同完成,在最大程度利用社会公共资源的情况下,以最低的资源实现安全保障和应急救援工作的正常进行。

同时,鉴于政府职能的局限性,加强城市公共安全管理不能仅依靠政府,应调动社会各方的积极性,使大家有序参与到城市公共安全工作中来,才能够形成合力,齐抓共管,社会共治的良好局面。社会共治是城市公共安全治理中的必须坚持的一个新原则、新理念,实行公共安全社会共治,就是要充分发挥各个方面(包括政府、非盈利组织、盈利为目的的企业,以及媒体、广大群众的等)在城市公共安全治理和公共安全建设过程中的作用,让整个社会有序参与城市公共安全,形成社会共治的的公共安全治理格局。

此外,在加强社会公共安全管理同时,必须加快公共安全产业发展,推进社会公共安全技术和产品的创新进步,由各类主体为公共安全治理提供科技支撑、装备支持、人才培养储备、危机技术支持与资源配合等,从而在更高的水平上为维护社会安全稳定提供支撑和保障,满足公共安全建设的民生安全需求,。

因此,系统化的城市公共安全系统建设才是城市安全运行的基础保障。

3.城市公共安全系统可靠性分析

我国的城市公共安全系统依然不够完善,在城市公共安全事件中,偶然性和必然性之间共存,其中偶然性是由于自然条件的破坏,因此无法进行干预,而必然性如果能够做好,可以最大程度的降低安全事件导致的危害,可以有效避免城市发生公共安全事件。必须系统加强我国城市公共安全系统的建设,保证城市的安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然而,目前我国城市公共安全系统建设存在诸多问题,包括但不限于:

1)城市公共安全的认识不够、意识薄弱、防灾和自救能力欠缺;

2)政府机构设置不完善,职权交叉,缺乏统一长效的协调联动机构;

4)科技支撑不足,科技研发落后,装备水平落后并且缺口大;

5)安全产业政策机制不完善,产业发展滞后;

6)社会共治体系不完善,互动不足,难以有效调动社会资源;

由于城市公共安全系统的复杂性及其复合性(城市公共安全系统是自然系统和人工系统的组合),加之我国城市公共安全治理体系建设的薄弱基础,因此城市公共安全系统的可靠性和韧性差就成为了必然,而事故灾难和灾害的发生便成为了佐证。从我国城市公共安全系统的现状上看,虽然目前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系统能够满足城市日常管理,但是其系统建设依然较为薄弱,从整体性、多元性、相关性以及功能性方面都存在很大不足,依然还有很多细节需要进一步完善,近年来的灾难事故无不表明城市公共安全治理和安全生产的系统性失效。如何有效的保证城市的安全运行是摆在城市治理者和人们面前的一大问题。

4.城市公共安全系统可靠性提升的建议措施

4.11政府城市公共安全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完善

从政府内部关系和外部管理两个角度出发,在政府内部构建伙伴型“府际合作”机制,加强行为主体在城市公共安全治理中的深度合作;在政府与社会关系上构建“双维度、多线性”的协同治理型城市公共安全体系的新思路,在完善政府内部治理结构和充分动员社会化力量的基础上,从政府系统内的自循环逐步过渡到政府与社会协同治理的双循。

4.2加强城市公共安全规划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城市公共安全系统的建设已经成为了我国城市建设中非常重要的任务,在城市规划过程中,则是城市规划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保证规划合理的基础上,对城市公共安全系统进行合理的规划,完善相应的安全保障体系,从而最大程度保障人民生活和财产的安全。

4.3全面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安全质量

城市公共安全基础设施是城市健康持续发展的最基本的物质保障。坚持防治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识别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积极推进科技在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的作用,弥补现有城市建设和管理的短板和薄弱环节,挖掘制约和影响城市公共安全的质量盲区,全面提升全市基础设施建设安全质量。

4.4 加强社会化服务水平和科技支撑平台建设

加强社会化服务水平和科技支撑平台建设,全面推进在公共安全和安全生产理论、体制机制、科技和文化等方面的创新工作,为实现公共安全管理制度化、体系化、标准化提供策略与技术支撑,全面提升城市公共安全和安全生产质量,为城市安全运行提供基础保障,提升服务城市安全发展质量。

5.结束语

城市公共安全治理是一项庞杂的复合系统工程,其系统可靠性的提升也要从政府、科技、产业以及社会共治的角度全面加强社会公共安全系统建设。目前,城市公共安全就缺少系统有效应对突发事件的公共安全治理体系,缺少发达的科技支撑平台以及一个蓬勃发展的公共安全产业,只有从三个方面加强建设才能够满足民生安全的需求。

参考文献:

[1]董华,周恩泽,褚晓明.城市公共安全系统可靠性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4,14(5):60-63.

[2]赖时威.平安城市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系统研究及应用[J].中国新通信,2016,18(6):123-123.

论文作者:李小三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31

标签:;  ;  ;  ;  ;  ;  ;  ;  

城市公共安全系统可靠性研究论文_李小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