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的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论文_冯晓燕

快乐的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论文_冯晓燕

冯晓燕 四川省遂宁市船山区永盛小学

论文摘要:

小学思想品德课是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本文从四个方面进行论述,营造快乐的小学思想品德课堂,达到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指导学生的道德行为的目的。

关键词:

小学思品课堂、快乐课堂

孩子的天性都是好玩、爱动的,小学思想品德课中的“快乐”教学,能够满足孩子的这一天性。快乐的感受是更好地学习的情感基础。在课堂上,我们发现,当学生喜欢某种活动时,他们便会全情投入,还会获得最高的学习效率和最好的学习效果。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就必须为孩子创设快乐的学习环境,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以兴趣促进学生乐学,完成学习目的,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建构“快乐”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乐在学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之一。真正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在于学会经营课堂,建构师生、生生交往互动的课堂。经营的主导者是教师,理念是学习方式的转变,途径在于教会学生学习,落脚点则是学生在快乐中发展。

一、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热爱学生,严格要求学生。教师爱学生,学生体会到这种温暖之情,内心必然受到鼓舞,其上进心必然更强烈,就会自觉按老师的要求去做,同时产生良好的心理效应,从而形成一种求学上进的热情。同时,教书育人,教师还应当严格要求学生,促使学生在求学的道路上取得更大进步。尊重学生,平等信任。学生都有模仿老师的心态,但他们又有一种强烈的独立愿望,要求别人尊重他们的人格和意见。当这种需求得到满足时,他们就会表现出由衷的喜悦。反之,就会感到失望,埋怨老师,产生对抗心理。由此可见,尊重学生何等重要!同时要学会理解学生。孩子们和教师可能有认知和年龄上的差异,要学会理解孩子,学会进入他们的世界,揣摩他们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有的放矢,有针对性的展开工作,不要把自己的错误意识强加给学生。

创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和情感氛围,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孟子云:“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可见,“人和”历来都受到人们的重视。今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完全平等的,教师和学生有着同样的关系,是完全平等的,教师和学生有着同样的人格和人格尊严,这就决定教育工作要在和谐的人际关系中进行,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教师要深入学生中去,在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的基础上与学生交往,进行心灵勾通,在思想上架起一座友谊的桥梁,这样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和信赖,被学生当作是“知心朋友”,学生才会主动接近老师,敢于讲心里话,乐意接受老师的教诲,积极对待老师交给的工作,进而按照老师所期待的方向发展,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同时,老师只有在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中才能及时发现学生思想深处存在的问题,才能根据这些问题对症下药,正确引导,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创设“快乐”的教学情境

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师的任务就是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导学生投入到丰富多彩、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并以其亲身生活实践为基础,从中体验并获得做人的基本道理,真正使学生在情感、能力、知识等方面获得全面发展。

教学中多媒体的合理使用,使学生能通过计算机制作出精美的课件,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增强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发展了学生的智力。如在教学《友好交往礼为先》时,教师可创设这样一个“快乐”的能调动广大学生积极参与的教学情境。课前,教师可让学生们把课桌椅搬至边上,中间空出一块地方设置成一个比赛场地。上课后,教师宣布今天要搞一次公关礼仪大赛,最终根据各参赛学生的表现评出最佳,并授予“公关小姐”或“公关先生”的称号。然后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写有情影专题的纸片放在一个密封箱里,并说明比赛规则:①每位学生均可参赛,先随意抽取情影专题,然后根据考题的要求进行即兴表演;②欢迎其他学生上台客串配角,并允许适当“刁难”参赛选手,以考验选手的礼仪水平;③由学生推选出的若干名相对客观公正的同学担任评委,并由评委给参赛对方打分决定比赛结果。这样整堂课就在一种非常轻松、欢快的气氛中展开。当然,谁获得最佳已是次要,关键是学生们在“快乐”中学到了许多有关礼仪的知识,也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这比教师一个人声嘶力竭说教式的教学效果要好得多。

三、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大多数学生认为思想品德课原理晦涩、枯燥、乏味、空洞,法律条文繁琐冗长。于是在课堂上出现了学生无精打采、昏昏欲睡、普遍厌学的局面。怎样才能扭转这一颓废消极的心理定势?怎样才能克服昏昏欲睡、无精打采不利教学的局面?首要的问题就是要在培养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上下功夫,实施“愉快教学”。新课改新形势下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快节奏的、灵活多样的、丰富多彩的,而不是“黑白”无声的。教师要从身边的事入手,让学生成为主角。要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人手。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在讲到“与人交往”时,一位老师引用一个故事:一位朋友对弼时说某某在说你的坏话,弼时笑笑说:不是说我吧。那人又说:他指名道姓说你呢!弼时笑着说:也许是同名吧?后来讲坏话的那个人知道后很内疚。这样学生自然明白应怎样与人交往了。

四、激励性的评价,让学生体验快乐

给予激励性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增强学习的浓厚兴趣。江泽民同志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意识潜藏于每个学生的头脑中,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尊重和保护每一个学生的独创精神。人人都希望被别人赏识,所以在教学中,哪怕是微不足道的见解,老师也要给予充分地肯定,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成功的“快乐”,觉得自己有能力,能胜任,有独创性。教师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这种“快乐”的激励性的评价,可以使学生从中看到自己的创造天赋,从而使学习兴趣得到加强,激起更进一步深入学习的强烈愿望。

挖掘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快乐”因素,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实践证明幽默风趣的老师很容易得到学生的认可和尊重;而充满欢声和笑语的课堂更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同时还能保护学生的创造力。师能在乐中教,生能在乐中学,不亦乐乎?

参考文献:

[1]史四环.浅谈小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学习(下),2011(03).

[2]徐娟.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探索与实践“自主学习”[J].知识窗(教师版),2011(10).

论文作者:冯晓燕

论文发表刊物:《成长读本》2018年3月总第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26

标签:;  ;  ;  ;  ;  ;  ;  ;  

快乐的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论文_冯晓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