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中的“偶数”假句*_现代汉语论文

现代汉语中的“偶数”假句*_现代汉语论文

现代汉语的“即使”假言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假言论文,现代汉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Abstrac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ondition and types of the suppositive compound sentence using即使in modern Chinese.It points out that the condition for this kind of sentence to exist is that the preceding text is a supposition or inference and therefore,the P following the correlative即使is disjunctive in nature.Observed from the semantic relations between the preceding text and the “即使P,也Q”,six types can be generalized,namely,inference,result,explanation,complements,back-reference and degree.

*本文在第八次现代汉语语法学术讨论会(苏州,1994·10)上宣读。承蒙邢福义先生审阅过初稿,并指正多处,郭志良先生提出过有益的批评和建议,在此,谨对二位先生一并致谢。

一 引言

关于“即使P,也Q”句式中的“即使”,有的学者认为它表示让步关系,引导的是让步句,但又认为它承认的是假设的事实。①有的学者认为它表示假设关系,引导的是假设句。②有的学者认为它兼表假设和让步,引导的是假设让步句。③还有的学者认为它表示的是假设让步转折关系。④以上学者的意见虽各有不同,然而有一点却是相同的,就是都承认“即使”表假设关系,含有假设的意味。是不是所有的“即使”全表假设关系?研究表明,“即使”既可表示假设的事实,又可表示已实现的事实。这一现象,刘月华等编著的《实用现代汉语语法》(1983)已经作了粗略地描述。⑤邢福义先生(1985)则明确地把“即使”引导的句式划分为两类:“即使”假言句和“即使”实言句,并撰文对“即使”实言句作了深入地讨论。⑥本文吸取了前辈学者和时贤的研究成果,侧重考察现代汉语的“即使”假言句。

二何谓“即使”假言句

现代汉语的“即使”假言句与“即使”实言句是两种对立的句式。这两种句式如何划界?邢福义先生认为区分的标准决定于P的性质,而P的性质又取决于语境。他对这两种句式的界定是:“管P表假设的叫‘即使’假言句,管P表事实的叫‘即使’实言句”。⑦并指出“‘即使’实言句的成立依赖于语境”“必须在特定的语境中才具有明晰性”⑧。这里所说的语境主要指前项。比如,邢先生概括了4种“即使”实言句⑨:

1、那时…即使P,也Q。

2、即使P(在…时候/地方/中/里),也Q。

3、确实Y,因此即使P(如此/这样),也Q。

4、确实P,但是即使P(如此/这样),也Q。

前项表事实因此P也表事实的有1、3、4式,占绝大多数。可见,“即使”实言句的成立主要依赖于语境中的前项。

“即使”假言句的成立同样依赖于语境中的前项,离开语境中的前项,就难于判定一个“即使”句究竟是不是假言的。这个前项必须是假设或论断性的。假设(包括条件)跟事实相对,是尚未实现或尚未证实的情况,是虚拟性的;论断主要指对事理的阐述,对情势的判断,对事物发展、变化的设想、推断以及拟采取的相应的对策等等,它不表示某个具体的时间、地点、场合发生的事情,不确指某个业已实现的情况、事实,因此也可看作带虚拟性。正因为如此,“即使”后的P受前项的制约也带有虚拟性。不妨这样说,凡语境中的前项表假设或论断,“即使”后的P也带虚拟性的“即使”句,为“即使”假言句。例如:

①农民若和他发生了债务关系,即使只有一块钱,结果总被冯云卿盘剥成倾家荡产……(茅盾《子夜》)

②在现今的世上,要有不偏不倚的公论,本来是一种梦想;即使是饭后的公评,酒后的宏议,也何尝不可姑妄听之呢。(鲁迅《送灶日漫笔》)例①的前项提出一个假设,并有表假设的连词“若”作为形式标志,例②的前项提出一个论断,因此,它们后边的“即使”句都是假言的(引例底下有条横线的为前项,下同)。

“即使”还可以说成“即便、即或、即令、即算、就是、就算、哪怕、哪管、纵然、纵使、纵令、纵或、纵”等,与之呼应的副词还有“还、又、总、却、亦、仍然”等。本文把它们看成同一句式,不作进一步区分。

三现代汉语“即使”假言句的格式类型

接下来我们对前项与“即使P,也Q”的组合情况进行讨论,揭示它们之间的语义关系,归纳现代汉语“即使”假言句的格式类型。

1、推论式

这一格式,前项先提出一个假设,再用“即使”说出根据前面的假设得出的结果或推论,可称为推论式。例如:

③这种技能具有很明显的社会文化特征,没有这种能力,一个外语学习者即使具备良好的遣词造句能力,也无法有效地用外语进行自然会话。(吴宗杰《外语课堂话轮类型析》)

④在他们看来,如果有人特意为自己准备好了电影票的话,即使对那个电影不怎么感兴趣,或是再忙,也会感到“盛情难却”,难以回绝。(刘丽《民族文化、思维特征对语言交流的影响》)例③的前项可添加一个表假设的连词,例④的前项则用了表假设的连词“如果”。这两个例句中“即使”引导的是根据前边的假设得出的结果或推论。

前项所用的表假设的连词,除了“如果”,还有“要、要是、假如、假若、假使、若、倘、倘若、倘使”等。例如:

⑤要论技术问题,他们即使强词夺理也不是我的对手,……(莫然《风从东方来》)

⑥假使半夜之后,在薄雾中,远处隐着一位这样的粉面朱唇,就是现在的我,也许会跑过去看看,……(鲁迅《女吊》)

⑦这里,我要感谢一个小女人,我的侄女,萱。若没有她替去了我这单身汉的许多“家务”,则后面的七段,我纵然“呕尽心血”,也是写不出来的!(冰心《关于女人后记》)

⑧倘作者如此牺牲了抒写的自由,即使极小部分,也无异于削足适履。(鲁迅《三闲集·怎么写》)

细加分析,“即使P”与“也Q”在表达功能上有不同的分工,前者姑且通过对情况的虚拟来让步,后者说出不受前边的影响得出的结果或推论。因此,真正的假设—推论关系在前项与“也Q”之间。例④中,“如果有人特意为自己准备好了电影票的话”与“也会感到‘盛情难却”,难以回绝”,它们之间为真正的假设—推论关系,而“即使对那个电影不怎么感兴趣,或是再忙”只是姑且作出让步,以便使后边的推论更具有说服力。

前项中可包含几个假设项,让步项也可以有并列的几个。例如:

⑨任何事物,如果不和客观的实际的事物相联系,如果没有客观存在的需要,如果不为人民群众所掌握,即使是最好的东西,即使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也是不起作用的。(毛泽东《唯心历史观的破产》)例⑨中有三个假设项和两个让步项。这三个假设项同一个推论项(“也是不起作用的”)形成真正的假设—推论关系。

上面所论,前项与“即使P,也Q”之间是对立关系:一为假设,一为推论,而不是包容关系。为包容关系的也有用例。例如:

⑩假如说吧,你娶了一位哲学博士,长得也挺美,可是一进厨房便觉恶心,夜里和你讨论康德的哲学,力主生育节制,即使有了小孩也不会抱着,你怎么办?(老舍《婆婆话》)例⑩中,由“假如”引导的前项包括“即使”句,真正的推论项是其后续句:“你怎么办”。全句的大意是“假如你娶了位哲学博士作妻子,假如她不会做饭,不想生孩子,生了孩子也不会照看,那么,你怎么办?”严格说来,这样的句子不属于推论式,因为它不符合我们对推论式给出的界说。

2、结果式

这一格式,前项先提出个条件,再用“即使”引出该条件产生的结果,可称为结果式。例如:

(11)只要他答应,即使路上再难,她也会把女儿带到爸爸面前的。(陈冲《历史拒绝眼泪》)

(12)他知道,只要有口气,凭他的经验与智慧,就是坐在那儿呼吸呼吸,也应当有政治作用的。(《老舍《且说屋里》)

(13)只要我还活着,即使我们的太平镇填成了大陆,甚至整个的后湖变成了大陆,我还是喜欢后湖的。(鲁彦《我们的太平湖》)

(14)只要杨书记能好好休息一阵,哪怕自己三天三夜不睡,也心甘情愿。(马烽《停止办公》)这4个例句的前项都有表条件的连词“只要”。“即使”引导的是前边的条件所产生的结果。

表条件的连词除了“只要”以外,还有“无论、不管、不论”等。“只要”表充足条件,“无论、不论、不管”表无条件。例如:

(15)她对自己说:无论走多远,哪怕到天边,那颗心也是属于她柳娟的。(李国文《冬天里的春天》)

有时,前项中可有几个条件项,这几个条件项可以是异质的。例如:

(16)只要和你永远生活在一起,无论拿什么做交换我都不在乎,就是去中国我也情愿……(莫然《风从东方来》)例(16)有两个条件项,分别由连词“只要、无论”引导,前者表充足条件,后者表无条件,可见它们是异质的。

细作分析,结果式的“即使P”与“也Q”在表达功能上也有分工,前者在前项的衬托下通过对情况的虚拟故意先让一步,后者再说出不受前边的影响而产生的结果。因此,真正的条件—结果关系在前项与“也Q”之间。例(11)中,“只要他答应”与“把女儿带到爸爸面前”为真正的条件—结果关系,“即使路上再难”是故意先让一步,以便使后边的结果更令人信服。

3、解释式

这一格式,前项先提出个论断,再用“即使”引出解释的话语,可称为解释式。例如:

(17)没有好的全战役计划,绝不能有真正好的第一仗。这就是说,即使初战打了一个胜仗,若这个仗不于战役有利,反而有害时,则这个仗虽胜也只算败了。(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句中“也就是说,……则这个仗虽胜也只算败了”是对“没有好的全战役计划,绝不能有真正好的第一仗”这个论断作出的解释。

“即使”引导的解释项有几种不同的情况:

解释项为陈述性语言,即用陈述性语言对前边的论断做出解释。这一格式,前项和解释项之间可以有“这就是说”“也就是说”之类的插入语,如例(17),解释项也可以紧接着前项:

(18)我发现人类是自私的,纵然物质上可以牺牲自己以为别人,而精神上因为不妨要实现自己由历史环境得来的成见,置别人于不顾。(冯沅君《隔绝》)

(19)大约现在佛教的戒律,也同“儒业”的三纲五常一样,早已成为具文了。自己即使犯了永为充物的波罗夷罪,并无妨碍,只要有权力,便可处置别人,……(周作人《山中杂记》)

(20)这种信号刺激是人异于动物所独专的,任何动物都不需要、也不可能“自主”地“有意识”地去模拟什么自然声或去聆听对自然声的模拟。即使是巧舌如簧能模仿人的咳嗽声、打喷嚏声的鹦鹉的发音行为,也不具备“延迟模仿”和“移位”等认知机制,只能表现出简单的刺激—反应的联系而已。(耿二岭《与象声词有关的符号问题—兼与文炼先生商榷》)

解释项还可以是描述性的,通过描述对前边的论断作出解释。例如:

(21)一个人在发怒的时候,最难看,纵然他平夙面似莲花,一旦怒而变青变白,甚至面色如土,再加上满脸的筋肉扭曲,眦裂发指,那副面目实在不仅是可憎而已。(梁实秋《怒》)

(22)我们认为批评为谋文艺进步的必须的工作,纵令我们面前只是一片渺渺茫茫的荒土,我们仍怀着希望,不断地开垦着前往。

(23)从前读书人十载寒窗,所指望的就是有一朝能春风得意,纡青拖紫,那时节踌躇满志,纵然案牍劳形,以至于龙钟老朽,仍难免有恋栈之情,谁舍得随随便便的就挂冠悬车?(梁实秋《退休》)

4、补充式

这一格式,先提出个虚拟性前项,再用“即使”引出个补充性情况,这个补充性情况常与虚拟性前项在内容上有对立性联系。虚拟性前项可以只提出一种论断。例如:

(24)但是由于苏联的存在和世界人民觉悟程度的提高,这次战争中无疑将出现伟大的革命战争,用以反对一切反革命战争,而使这次战争带着为永久和平而战的性质。即使尔后尚有一个战争时期,但是已离世界的永久和平不远了。(毛泽东《论持久战》)

(25)有这样伤感的爸爸,孩子难以不伤感,而且纵然不伤感,由伤感主义的爸爸看去,也会伤感了的。(李长之《孩子礼赞》)

例(24)前项中的“而使这次战争带着为永久和平而战的性质”与“即使”后的“而尔后尚有一个战争时期”在内容上是对立的。例(25)前项中的“难以不伤感”与“纵然”后边的“不伤感”在内容上是对立的。

虚拟性前项也可以用上表假设的连词,还可以添加表假设的连词、表条件的连词。例如:

(26)汉字数量很多,如果安排得法,绝大多数则不至于雷同,即使有的雷同了,也能够设法区别。(马南村《燕山夜话》)

(27)观察中日战争如果忘记了这些特点,那就必然要弄错;即使某些意见一时有人相信,似乎不错,但战争的经过必将证明它们是错误的。(毛泽东《论持久战》)

(28)你如果牙齿不行,这(山核桃)第一道防线怕就难破。就算这已攻破了,里面仍有许多曲折纡回的硬隔膜,非经一番辛苦抉剔的功夫,轻易吃不着它的肉。(傅东华《山核桃》)

(29)没有嫁妆,女儿就嫁不出去;即使嫁了出去,也要遭公婆的歧视和虐待。(郁葱、焦雷译《太阳就要重新升志》)

(30)羊儿!羊儿!你莫悲哀;有我还在,虎豹不敢来。虎貌它纵来,我们拼了命,凭它衔去哉!(郭沫若《牧羊哀话》)

例(26)前项中的“绝大多数则不至于雷同”与“即使”后的“有的雷同了”,在内容上是对立的;前项用了表假设的连词“如果”。例(27)前项中的“那就必然要弄错”与“即使”后的“某些意见一时有人相信,似乎不错”,在内容上是对立的;前项也用了表假设的连词“如果”。例(28)前项中的“这(山核桃)第一道防线怕就难破”与“就算”后边的“这已攻破了”,在内容上是对立的;前项同样用了表假设的连词“如果”。例(29)前项中的“嫁不出去”与“即使”后的“嫁了出去”,在内容上是对立的;前项“没有嫁妆,女儿就嫁不出去”,意思是“如果没有嫁妆,女儿就嫁不出去”,里边可添加表假设的连词“如果”。例(30)前项中的“虎豹不敢来”与“纵”前后的“虎豹它来”,在内容上是对立的;前项“有我还在,虎豹不敢来”,意思是“只要我还在,虎豹不敢来”,里边可添加表条件的连词“只要”。

有时,补充性情况与虚拟性前项在内容上不是截然对立,而是大致对立。例(31)中的行为“荒谬”程度上比行为“太浪漫”重得多,因此句中“我总不以为我们的行为是荒谬的”与“纵然”之后的“我们这行为太浪漫了”在内容上只是大致对立。

(31)总而言之,无论别人怎样说长道短,我总不以为我们的行为是荒谬的。退一步说,纵然我们这行为太浪漫了,那儿是不良的婚姻制度的结果,……(冯沅君《旅行》)

需要指出,其所以使这个补充性情况与虚拟性前项在内容上发生对立性联系,意在用“即使”引出退一步的说法,后面再表示对这退一步有所保留。“即使”前边可隐含着“退一步说”之类的意思,例(24)(26)(27)(28)(29)(30)中,“即使”之前都可以添加“退一步说”之类词语,例(25)“即使”前边不能直接添加“退一步说”,须去掉“而且”加上“孩子”二字再行添加。“即使”前边也可以直接出现“退一步说”之类的词语,如例(31)。

5、复指式

这一格式,先提出个虚拟性前项,“即使”后有个代词对其加以复指,虚拟性前项与“即使”后边的P具有同一关系,可称为复指式。例如:

(32)假如让她见到他,她一定狠狠地打他,狠狠地咬他!……然而,即使这样,也不能消除她心头深深的怨恨。(陈浩泉《选美前后》)

(33)及至战略反攻阶段,我之技术条件增强,以弱敌强这种情况完全没有了,即使如此,我仍用多兵从外线采取速决的进攻战,就更能收大批俘获的成效。例(32)的前项有表假设的连词“假如”,“即使”后边的P有代词“这样”来复指前项。例(33)的前项提出一个论断,“即使”后边的P有代词“如此”来复指前项。需要指出的是,“即使”后边的P有时也可用包含“这样”或“如此”的一个短语,整个儿对前项进行复指。但是,如果将短语的其余部分删除,只留下代词“这样”或“如此”,句子仍然成立。例如:

(34)人是没有满足的。假如他被派往日本教学,他会把大把大把的硬通货赚回来。但是,即使有这样好的机会,他可能还是感到不满足。这个句子中的“即使有这样好的机会”,如果删简成“即使这样”,仍然说得通。

有时,“即使”后边的P这个包含代词“这样”或“如此”的短语,不复指整个儿前项,而复指前项中的一部分,此类句式不妨称作变式复指式。例如:

(35)但是我们的作战计划,应把敌人可能占领三点甚至三点以外之某些部分地区并可能互相联系起来作为一种基础,部署持久战,即令敌如此做,我也有应付之方。(毛泽东《论持久战》)句中的“即令敌如此做”复指前项中的“敌人可能占领三点甚至三点以外之某些部分地区并可能互相联系起来”,不复指整个儿前项。这类包含代词“这样”或“如此”的短语(多是主谓短语)也便不能删简,例(35)的“即令敌如此做”若删简成“即令如此”,它复指的是整个儿前项,跟后边的分句“我也有应付之方”语义上便不相衔接。

6、程度式

这一格式,前项先提出一个论断,“即使”句再从程度上说明这个论断,可称为程度式。例如:

(36)她的英雄对于她变得太高了,成了高不可攀的月亮,纵然她此时对他哭坏了眼睛,哭哑了声音,她也不能够得到他了。(巴金《家》)

(37)呵,“人性”该是何等顽强的东西,即使埋进了“古墓”里,也仍然那样难以死亡!(赵园《吴组缃及其同代作家》)

(38)唉!原来又是一笔难以付清的人情债!舍身相许的恩惠,十五年追随的情义,即便用自己的全部生命来偿还也不过分吧?(莫然《风从东方来》)

(39)总之,目前的国运,好象一个害痨病的人一样,已病入膏肓,成了绝症,纵有扁鹊再世,亦无回春之望。(姚雪垠《李自成》)

这种句式,前项多是感叹句,如例(37)(38)。“即使”引导的句子都是表极高程度,极言其甚,把让步的情况说到了顶,借以取得强调的效果。

四结语

(一)如前所述,“即使”假言句的前项必须是假设或论断性的,“即使”后的P因此也带有虚拟性。需要指出,这种句式“虚”的程度并不完全一样。有的虽“虚”但是可以实现,有的却根本无法实现。如例①“即使(农民)只有一块钱”,这是没有实现但是可以实现的事情,而例(37)“即使(将人性)埋进了‘古墓’里”,这是根本不能实现的事情。

(二)现代汉语里的“即使”假言句,可以从前项跟“即使P,也Q”之间的语义关系上考察。本文描写了六种格式,即推论式、结果式、解释式、补充式、复指式、程度式。这六种格式不一定包罗所有的“即使”假言句。由于收集的例句有限,很可能还有一些格式没有概括进去,这有待于今后作更深入地探讨。

注释:

①吕叔湘的《中国文法要略》将“即使”句称作“纵予句”(让步句的一种),认为“纵予句所承认的是假设的事实”。胡裕树主编的《现代汉语》把“即使”句归入让步句,认为“分句叙述的是尚未实现或尚未证实的事实,而且含有假设的意味”。

②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把“即使”句看成表假设关系的偏正复句。张志公主编的《现代汉语》则把它归入假设关系复句。

③龚千炎在《现代汉语的假设让步句》(《语法研究和探索》(3),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年)一文中把“即使”句叫做假设让步句,并指出假设让步句多为复句,也可为单句。

④陆俭明在《汉语中表示主从关系的连词》(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年第3期)一文中把“即使”称作表示假设让步转折关系的连词

⑤刘月华等把“即使”句归入让步复句,并指出可分为两种:一是事实上的让步,偏句所说的事实是已实现的;一是假设的让步,偏句提出的事实是一种假设。

⑥⑦⑧⑨见邢福义《现代汉语的“即使”实言句,《语言教学与研究》1985年第4期,后收入《第一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86)。

标签:;  ;  

现代汉语中的“偶数”假句*_现代汉语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